column value
Name 林傑富
Review   林傑富成長於竹北六家,自幼耳濡目染喜愛拉弦、哼唱山歌自娛,偶而受雇八音演奏。因擔任演奏樂師的收入比工廠上班高、時間也較自由,引起他以此為業的想法,大約三十歲時,和七、八位同好共同出資聘請田木水先生(「田屋八音團」團主田文光之父)教授八音和唱曲,每日工作之餘必定聚首練習,林傑富當時習得拉弦、嗩吶和北管唱曲,一年多後即應聘赴外演奏,由於八音演奏時沒能看樂譜,樂譜必須熟記腦海,當時僅三人學成出師。四十多歲時,他經常和黃榮泉先生一同受聘演奏,在多次的相處切磋中,受黃先生啟發學會八音弦索與北管曲。林傑富近年較常演唱的曲目為〈哪吒下山〉、〈蟠桃會〉、〈掛金牌〉、〈放雁〉、〈柴進寫書〉…等。   除八音、北管、客家大戲的樂師外,林傑富也擔任教學的工作。他表示平板、山歌仔、老山歌這三大調當中,以平板變化多屬難度最高,老山歌的訣竅在於中氣要足。歌聲方面,不同的性別、年齡在表現上應有合適的對應,如男音要低沉、女音要調高;在國民教育未普及的年代,林傑富的教學並不要求「視譜」,他要求學員在課堂上反覆記誦歌詞並熟悉前奏、間奏的節拍,他認為不忘詞、不搶拍是歌唱的重要基本功。   年輕時曾參加竹東天穿日、臺視五燈獎…等比賽,屢獲佳績,但林傑富並不熱衷參加比賽,他認為推廣與傳承是影響力更大的工作。民國86年與林飛虎(時任縣長秘書)等友人,共同發起成立「中原文藝建設促進會」,第一任理事長為邱鏡淳(時任省議員),之後九年由林傑富擔任理事長,每兩年舉辦客家歌謠比賽,民國87年時曾有四百多人報名參賽的盛況,此組織目前更名為「新竹縣客家文藝促進會」。   在錄音、播音設備發達的今天,八音團的受雇狀況大大不如從前,連帶的學習者也銳減,林傑富認為惟有補助與獎勵有興趣者,才能維繫八音人才的養成。歌謠的傳唱部分,也應提高教育工作者、主管的學習興趣,如此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Expertise 八音(胡琴、嗩吶)樂師、北管唱曲、客家山歌教學、山歌對唱能一人分飾男女聲。
Awards 多次參與全國客家歌唱比賽獲冠軍。 1990,臺灣省政府「發揚客家文化」獎 1983,竹北鄉文教活動月客家民謠歌唱比賽第一名。 天穿日山歌比賽獲「獨唱」、「對唱」雙料冠軍 1977,頭份鎮光復節重陽敬老歌唱聯歡大會亞軍,其後再參加獲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