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淑姬
Review   陳淑姬成長於苗栗縣獅潭鄉的一個喜愛客家戲曲的家庭,祖父是戲迷,對劇情瞭如指掌倒背如流,時常收聽大中華製藥廠的採茶戲廣播節目,當時妹妹放學回家丟下書包,第一件事就是問阿公「今天做(演)到哪裡了!」有一年做平安戲,晚上演一齣客家小戲(註1),祖父在臺下當眾提議要換做一齣大戲,才有看頭!(註2),此事成為庄仔茶餘飯後的趣談;父親陳滿彩是北管子弟班「新興社」的業餘演員,二十歲就粉墨登場反串旦角(註3),能唱、能演、能彈、能拉、能打。也因家住義民廟附近,過年、正月半接媽祖以及收冬戲時從廟裡傳來鑼鼓喧天鬧八音唱大曲,或是廟坪的撮把戲、三角採茶戲,再加上祖父、父親常在家裡和鄰居父執輩談論戲劇,如此耳濡目染深深影響了陳淑姬和弟弟(註4)日後的學習、表演基礎。   陳淑姬學業、工作一路順遂,直到42歲那年,有一次回娘家看到大弟參加客家歌謠比賽成果豐碩,讓她心生羨慕,激起學習客家歌謠的動力, 43歲那年踏入臺北市客家界的活動後,才知道臺北市有如此多的客家歌謠班活絡於各社區,於是先後向涂敏恆、呂錦明、賴碧霞、徐木珍、姜雲玉、賴仁政老師……學習。1999年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歌唱比賽獲得到第一名,增加了唱客家歌的信心與興趣,之後不斷地參加臺灣區具有指標性的的客家歌謠比賽,藉此磨練歌唱實力與臺風,2004年5月發行首張個人專輯。   有感於數位化時代的來臨,為使客家文化透過網路更加普及,陳淑姬在2003年與丈夫陳憲治共同建構「客家世界網」,搜集客家語言、歌謠、歷史、人文、美食、論述、著作、教學、活動…等內容,以平面及影音的方式呈現在網站中,將全世界的客家人、客家事、客家文化『網』羅在這個網站裡面,成為通往全世界客家的主要窗口,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繫,將全世界的客家人凝聚在一起,目前每年有超過30萬人次上網瀏覽。   環視客家大環境,陳淑姬認為近年來政府對於大力提倡新創音樂,相對的排擠客家傳統音樂的舞臺,創新不會是憑空而生,傳統是眾人的根本,多元多樣的文化環境之中絕不可將傳統漏勾。對於教學方面,她有感而發的表示,學習語言是枯燥的事,更別說非主流的客家話,如果沒有很大的誘因,年輕人不想學客家話,就如他任教在中正社大客語課程,學員中有一半以上非客家中年人,他們想學習客家歌謠才來上課的,但因為配合客委會要提高客語能力認證報考率的政策,而刪除歌謠的課程,使得學習者學習的動機與需求未獲滿足,實在可惜。   在藝術傳揚方面,陳淑姬希望官方多扶植民間團體,讓臺灣特有的客家傳統歌謠文化,不只有常民的趣味也能有精緻的藝術層次,喜愛山歌的人口多,客家語言的延續就更有希望。 (註1)小戲為三角採茶戲。 (註2)此是為陳淑姬聽鄰居楊長鎮先生轉述。 (註3)陳淑姬首張專輯《念舊情懷 陳淑姬客家小調精選輯》封面底圖之旦角即為父親陳滿彩之劇照。 (註4)陳天樂為陳淑姬大弟,從謝其國、湯興財學客家弦,專長唱歌、拉弦、吹嗩吶,參加八音團及伴奏樂師。
Expertise 專長 客家歌謠演唱與教學、客家語言教學、節目主持、採編、文編、網站網頁製做。 取得行政院客委會客語薪傳師歌謠類 證照。 取得客語能力認證中高級證書。 專輯 《念舊情懷 陳淑姬客家小調精選輯》雙CD(2004年5月發行)
Awards 2009,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客語朗讀比賽獲第四名。 2005,臺灣區94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得男女對唱組 冠軍。 2005,臺灣區94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得山歌仔組 第三名。 2004,臺灣區93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得男女對唱組 第二名。 2004,教育部 第三屆『師韻獎』客語組 全國決賽獲季軍。 2003,臺灣區92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獲平調組冠軍。 2003,臺灣區92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獲男女對唱組第二名。 2001,臺灣區90年客家歌謠歌唱比賽(竹東天穿日)獲小調組冠軍。 2001,新竹縣『客家金曲獎』客語歌曲組入圍女演唱人獎。 2001,臺北縣樹林族群和諧團結杯三種語言歌唱比賽獲客家語組冠軍。 2001,臺北縣樹林族群和諧團結杯三種語言歌唱比賽得國閩客語組總冠軍。 2000,臺灣區客家歌謠比賽獲小調組冠軍。 2000,中廣747客家頻道第一屆歌謠比賽獲傳統客家歌謠社會組冠軍。 1999,臺北縣樹林第一屆客家傳統創新歌謠比賽得創新歌謠社青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