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林秀珠
Review   林秀珠女士(1958年出生)桃園縣客籍人,在家排行第四,為林愛珠女士的妹妹。林秀珠女士國中畢業後到工廠打工,後來考上中壢高商,中壢高商畢業後在內壢附近的電子工廠RCA上班,於二十一歲結婚,當時為了照顧公婆與小孩便辭掉工作擔任家庭主婦,過著很辛苦的日子。在機緣下,看到姑姑徐月香從事的客家八音,覺得學樂器不但有趣還可以有錢賺,並在二十二年前與袁明瑛等人,師事朱誠正 (又稱朱狗) 學習客家八音的洋琴、打鑼、鼓等樂器,後來加入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入團後時常與姊姊林愛珠一同工作,也曾擔任康樂隊的主持,並曾與范姜新熹(會長)、陳盛和、范姜淡、李阿伍、余玉瑞等共同發起成立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   在民國97年,林秀珠女士進入了景勝戲劇團,跨足了客家八音和客家戲劇兩類。林秀珠女士在景勝戲劇團內,常扮演一些粗腳,例如: 家童、小丑、老旦等,擁有一副好歌喉的她,也將客家八音的唱將功力運用至客家戲劇中,景勝戲劇團的老闆娘江玉玲也常常請她唱幕後的 os (如戲曲中的音樂旁白),林秀珠也提到是景勝戲劇團用心栽培他,她才能從客家八音轉介至客家傳統戲劇,但無論是客家八音還是客家傳統戲劇,她都保有濃厚的興趣。   提到客家文化保存,林秀珠女士則希望客家人應該團結一致,在戲團內的角色們也應該互相合作,就如景勝戲劇團來說,讓林女士熱愛在景勝戲劇團學習戲劇原因,無莫非是團員角色之間的合作關係,而且景勝戲劇團的團主和負責人等 (林三郎、徐夏妹、林保木、江玉玲) 皆會一起討論劇本或戲劇細節,這就是一種向心力。擴展至戲劇團外,團與團之間也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勾心鬥角,要多栽培一些年輕的子弟們,將客家戲劇加以傳承。除此之外,她認為專業訓練和發源民間的戲劇團體,性質不同、特色不同、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建議有一些客家戲劇團的表演比賽時,應該將專業訓練與民間團體分開競賽,同時他也認為客家傳統的戲曲勿以國劇方式表演,會因此變調且失去傳統的韻味。喜歡音樂、也喜歡戲劇的林秀珠女士,為捍衛客家文化的保存,他建議客家戲曲不應該讓閩南人來演,要給客家子弟們有學習的舞臺,在各項比賽方面也要有嚴謹的規定,如:口齒要清晰、客家話講不好、不正確的就應該取消比賽資格等,此能提升客家比賽各項產出的正確度。
Expertise 客家八音 (洋琴、打鑼、鼓) 客家戲劇演員,粗腳 (家童、小丑、老旦等)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