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張秀美
Review   民國六十八年,臺視知名的節目五燈獎響應政府保護少數民族政策,推出原住民才藝比賽,當時稱為山地同胞才藝比賽。說到原住民參加五燈獎事蹟,絕對少不了賽德克族的張秀美,和來自花蓮秀林鄉太魯閣族的溫梅桂,絕佳默契,天籟合聲,屢獲佳績,不過她們兩個最為人稱道的是兩個人回饋部落的義舉,這在當時也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張秀美原是花蓮縣原住民賽德克亞族人,從屏東師專畢業後,回到東部服務於偏遠部落的山地小學,肩負起『授業、 解惑、 培養下一代國家棟樑』的神聖教育工作。 當年在花蓮西林國小任教的張秀美,在週日下午,會到花蓮市信義教會的太光合唱團指導團員的發聲練習,而當時在萬榮鄉牧會的溫梅桂也是成員之一。有一天,溫梅桂邀張秀美參加五燈獎比賽,並告訴她希望將贏得的獎金,用來購買剛蓋好的教會椅子及裝設門窗。張秀美被溫梅桂傳道奉獻的心志感動,毅然答應溫梅桂的請求,與她一同參加五燈獎比賽。   外表沉靜但多才多藝的張秀美,在歌唱、舞蹈、樂器、作曲、作詞皆具有獨到的創意及風格,當時參加五燈獎中的競賽歌曲,全是出自於她一手改編,比賽期間,衛冕者必須演唱挑戰者所挑選的歌曲,雖是演唱相同歌曲,但如何表現與眾不同的風格是兩人最大的挑戰。張秀美回憶:「幸好我就讀師專時學過作曲及和聲學的技巧,可以派上用場,就針對每首歌曲編寫和聲及變化曲風。」比賽時間,每一組挑戰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與她們對壘,為了拔得頭籌,張秀美在比賽前研究如何調整曲風、增加前奏的表演或是配合歌曲加上合聲等,這樣別出心裁的策略贏得評審青睞,獲得極高評價。張秀美突破一般山地民謠單旋律的唱法,運用技巧性的和聲加以修飾、美化,令聽者在聆聽樂曲時有一種清晰迴盪之感。   現已至教職退休的張秀美,回想當年參加五燈獎,時年已是30歲的熟女,摘下五度五關之後,各界邀約不斷,前程似錦,但都一一謝絕,張秀美在二十多年前嫁給頭份的張致遠,成為客家媳婦,除了努力學習客家話之外,愛唱歌的張秀美也對客家山歌多有涉獵,並將舊有的客家念謠重新編曲,加上設計活發的動作與教學方法,讓小朋友對學習母語感到興趣,張秀美長期投身音樂教育,曾兼任花蓮縣、苗栗縣教育輔導團唱遊科輔導員十八年,並擔任臺灣省教育廳「國小低年級音樂科生動活潑教學單元設計」設計者,另外還在臺視頻道「成長與習學」節目-音樂遊戲中擔任演示教學,1996年至2004年參與康軒版國小音樂科教科書及國小藝術與人文之編寫工作。自頭份鎮建國國小退休後的張秀美一點也閒不下來,除了負責[張致遠文化工作室]之運作外,也不辭辛勞到偏遠原住民小學指導原住民合唱、舞蹈,並受聘在臺北、新竹、嘉義、苗栗等縣市,教授原住民母語教師-原住民音樂的教學法。   張秀美目前也經常參與原住民音樂舞蹈及社團各項比賽評審工作,並受邀參加國內各公營機關或慈善公益社團,為其演出原住民歌謠及泰雅族樂器。張秀美對音樂的熱情與執著,促使她為了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漫遊奔走在客家村與原住民部落,現在張秀美有一雙兒女,或許是受到她的影響,兒女都是音樂好手,女兒張幼欣在2007年2月與弟弟張幼豪及蘇鈺涵組細人仔樂團共同創作[隨便玩]一曲,參加苗栗縣第一屆全國客家音樂比賽,獲得樂團組第一名,女兒目前在美國音樂學院深造,兒子在北藝大音樂系研習。   服務杏壇33年,退休後的張秀美,除了擔任國小音樂教科書的編輯外,和從事客家與原住民文化工作的先生張致遠,一直默默的苗栗頭份,從事客家與原住民音樂舞蹈、 影像的保存工作,並成立「苗栗縣福爾摩沙荒野保育協會」從事田野調查及環境保育的公益活動。篤信基督教的她相信,客家文化和原住民文化工作,是神賦予給他的志業,因此未來也都會一直朝著傳承文化的使命走下去。
Expertise 主修聲樂,師承呂佩琳、謝華貞老師; 民族舞蹈師承溫淑美老師; 民族音樂學師承許常惠老師; 打擊樂師承朱宗慶老師。
Awards 1.1979年與溫梅桂小姐參加臺視五燈獎第一屆山胞才藝獎節目,通過五度五關獲得最高榮譽, 共同出版三張原住民歌曲專輯(唱片),1980年主持臺視社教節目「山地風 光曲」。 2.1994年榮獲臺灣省教育廳頒發師鐸獎。 3.2005年獲頒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原住民文化藝術獎【音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