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謝其國
Review   成長於苗栗縣頭屋鄉世代務農人家的謝其國,和戲曲音樂的淵源起於父母喜看撮把戲,久之其對此也產生興趣。民國69年憲兵退伍後,先拜師何進樹學習弦鼓;71年經賴碧霞指點其知曉「音」與「樂」的關係,「樂」是演奏而「音」是歌聲,有樂就要有音,有鑒於當時會弦鼓但不會歌唱,故拜賴碧霞為師學客家山歌。往後也曾陸續請教張福營、徐木珍…等前輩大師,經過老師及前輩的指點,成就了吹彈演唱精通的謝其國。民國74年開始在頭屋教弦,民國75年教唱歌謠,當時,客語流行歌曲崛起,為拓展教學的面向,苦練電子琴。民國97年開始思考,客家山歌加入八音嗩吶的可能性,於是開始自學,至今已能奏約20首。白天是中油公司公務巴士駕駛,下班後則是為孜孜不倦的客家民俗及音樂教師。   對於客家音樂吹彈奏唱皆精通,甚至能編導及製做民俗廟會中的花燈、布馬陣、麒麟陣,謝其國回想學習的過程,總是把樂器放在車上,工作的空檔時練習,下班後繼續練,練到三更半夜,練到手指起泡,是很平常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胡琴,練到第二把位時,十分感到挫折,同時,不會唱的歌曲也就不會拉,經過勤問人討教,才知道客家山歌有12個調,他認為突破瓶頸的方法,只有「多學」、「苦學」、「認真學」。   談到對客家表演及藝術的願景時,謝其國表示客家音樂屬於小眾市場,如果沒有人憨憨的鑽進來,客家文化就會消逝,所以只要想學的人,不論年齡大小或學員多少,謝其國都願意傾囊相授,多一個人會就多一顆種子,越多人認同,客家就越有希望。同時,他也欣見學員學成後當老師,勤學不倦六、七年,並在臺灣竹東天穿日比賽奪冠者,謝其國就會鼓勵他們嘗試走向基礎教學之途。目前已有授課山歌或弦鼓的學生有:古美華、杜翊菱、廖美玉、呂柑榮、羅嬌月、王美蓉、葉俊顯、邱寶珠、蕭寶鐶、劉平芳、張昀綺、羅秀蘭、劉金鋐、劉庭鈞、湯興財、陳春霖、陳兆柱、李勝波、吳阿火、謝麒麟、何祐銘、陳和耀、張光生、徐瑞霖。   2009獲薪傳獎後謝其國希望能夠有經費和機會讓他四處傳揚講授所學,以不負薪傳之重任,他說客家文化不可丟,「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文化不能到我們這一代斷掉,這必須要有大家的認同與共識,讓後代知道客家有這樣豐富的文化內涵。除了政府的推動之外,最重要的是靠眾人的參與,尤其是年輕一代必須清楚,要承接文化的就是自己這一輩的人,有這樣共識的人聚在一起,客家就有希望有未來。
Expertise 專長 客家歌謠演唱及教學;弦、鼓樂器演奏及教學;節目製作及主持;布馬陣、麒麟陣及花燈製做。 著作 2001,《客家弦鼓》 1992,《山歌大家唱》 專輯 1992起陸續由「嵐雅」、「龍閣」、「吉聲」傳播公司等,出版錄音帶、錄影帶、及 CD、LD、VCD 等影音出版品。
Awards 2009,獲國際青商總會及臺北縣政府頒發「第十五屆民俗音樂薪傳獎」。 2005,接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發「客家文化豐富臺灣」的感謝狀。 2005,多年率班到院表演,慰勞病患紓解病痛獲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頒發感謝狀。 1997,接受桃園縣長呂秀蓮頒發「功在客家」獎座殊榮。 1996,接受李登輝總統夫人頒發「客家之光」獎座殊榮。 1989,率領頭屋的布馬陣,獲苗栗縣元宵節民俗技藝競賽第四名。 1989,參加苗栗縣的全縣歌唱比賽獲民謠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