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劉榮昌
Review   劉榮昌的是一個在臺北市出生成長的新竹人,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福佬人,高中時期開始聽客家流行歌曲,當時看到學長彈吉他覺得很帥氣,想要學來追女生,女生沒追到,卻開始喜歡上彈吉他唱歌這件事。大學時大量的接觸搖滾樂、流行音樂後,找不到歸屬感,於是接觸更多本土音樂,發現自己從血液裡帶著一種草根味(這也是他總戲稱自己劉阿昌的原因),開始有意識的學習客家話,同時寫國語流行歌參加創作比賽,一開始只是想要賺取比賽獎金,卻因此發掘自己創作的能量。曾經開過計程車、樂器行,在不斷的摸索中釐清自己真正喜歡的是音樂創作並且到處走唱。在偶然的機緣下,師陳明章學月琴,並且看到了真正的大師風範。   很多人對客家的印象是採茶、戴斗笠、花布,但這對臺北長大的劉榮昌來說是很遙遠。2007年他開始在客家歌曲創作比賽嶄露頭角,並認為自己是個「復育」的客家歌手,有許多客家傳統事物甚至語言都是必須透過接觸才能在心底發酵,所以有很多生活體驗需要「復育」一下。他第一張專輯《老樹新枝》是從臺灣客家的傳統音樂中,延伸出年輕人的想法,用新的觀點來詮釋客家族群的面貌。   「親情」一直是劉榮昌創作的目的和動力,年幼時和阿婆(奶奶)共同生活的經驗,對他的生命價值觀影響很大,當他試著用和阿婆講的客家話開始創作時,旋律隨著語言自然而然的流洩出來,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想藉由創作客家歌曲來傳承客家文化傳承的意思,我的動機相當簡單,只想寫給我阿婆聽得懂的歌。」   與好友組成了林光中樂團,擔任吉他手和月琴,固定在臺北這個都市叢林紮根。他認為不論故鄉在哪裡,只要實踐一種回到心中故鄉的生活方式,在哪裡其實不是這麼重要,因此他認為他在臺北扎根,就像林生祥在美濃、阿淘哥在北埔一樣,都是與自己土地在一起。從兩廳院廣場唱到鄉下的廟埕,不管在哪裡,臺下聽眾眼神中的光芒是共同的難忘回憶。漫漫人生長路上,他自己與伙伴們冀希能收集沿途的風景,化成美麗的旋律獻給世界。   新世紀的客家需要文化的再造,讓客家文化呈現出當代的樣貌,透過音樂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客家音樂的未來發展,劉榮昌認為可以藉由設置一個線上的數位音樂平臺,免費提供客家音樂,供所有對客家音樂有興趣者聆聽。各地方客家文化館,持續性舉辦相關活動,提供實體的文化平臺,讓音樂能與在地社區的結合,讓大家分享在地的價值,提升在地人的榮耀感。
Expertise 專長 客家音樂及文化研究、吉他、Bass、月琴彈唱 專文 《客家音樂的變貌與形成》碩士論文 〈客家運動已經二十年了,客家後生的下一步呢介〉 個人專輯 2009,《種一蕊靚靚介花》 2007,首張專輯《老樹新枝》
Awards 2010,「二弦交會--新疆哈薩克民族音樂紀錄學習計畫」獲選行政院客委會「99年度築夢計畫」。 2009,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首獎。 2007,臺北縣政府舉辦臺北縣第二屆客家歌曲創作比賽「薪傳客家歌曲組」冠軍。 2007,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主辦義民二十客語創作歌曲大賽第一名。 2007,臺灣原創音樂大賽客語組第二名。 2007,入圍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及最佳客語專輯兩項獎項。 2005,獲桃園歌謠節-【最佳演唱】與【最佳創作】評審團大獎。 2002,獲鄧麗君歌謠創作大賽冠軍。 2001,獲鄧麗君歌謠創作大賽亞軍。 2000,MTV&維京唱片新聲鬥陣賽創作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