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姜義和
Review   姜義和自小家中務農,出生於新竹北埔,由於家族人口眾多除了務農外,17歲時即跟隨家中長輩與阿古師學習北管,首先學習打鑼鼓,偶爾會在喜慶迎神賽會中表演。   而後年紀於18歲時,祖父姜阿石聘請新竹芎林官成伯、官青伯、來家鄉北埔南坑村來教授北管牌子與唱曲以及鑼鼓,於是開始學習大嗩吶,小嗩吶,唱曲,因此學會了一些北管曲目。   19歲時到苗栗打醮演出後,表演機會愈來愈多,也感覺自己所學益發不足,而與鄰里戴阿彩的唱曲學習中,而首度知道有八音調,嗩吶吹奏後,感覺大不相同,請教官成伯後,也學習了八音、吹絃索、大調。由於天資聰穎加上後天努力,姜義和是學員中唯一學成八音的人。而在官成伯拜師學藝的五年中,也會與其他師父共同演出,而龍潭的黃新雲先生也在此期間中陸續向其學習八音小調的演奏。   約在民國5.60年,喪事也開始有樂班演出北管與八音,開始在北埔開班授藝,在約2年期間約有十幾位學員陸續學習,雖然最後解散了,但也培植了不少人才,為永興社打下良好基礎。姜義和除演出之外,一直持績於開班授藝,先後於北埔、峨嵋、新屋、楊梅、中壢、竹東等地傳授客家音樂,而於民國86年後在北埔鄉大坪國小客家八音班教授。   姜義和乃永興社承先啟後之關鍵人物,現努力傳授自己所學於下一代,而姜義和傳授的曲譜是傳統的官字譜,與現代方法記譜演奏有異,亦是傳承的困擾之一。他希望政府能重視目前傳統音樂的困境,將小學、國中及高中的傳統藝術教育能延續一貫化,減少學習斷層發生,發揮傳承的效果,使傳統客家音樂能永遠保存下去。
Expertise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