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林國富
Review   林國富出生三重,從小跟爺爺去三重的子弟曲館---南義社。七、八歲的時候就從下手開始玩,如:鈔、鑼、響盞等等。館先生是中部著名的北管藝師林清山先生,是當時候北部的四大仙之一(四大仙:林朝成、呂木村、林清山、陳思田),他和著名北管藝師邱火榮的父親林朝成先生(亂彈戲班的後場樂師),同屬豐原集成軒的同派師兄弟,中部軒派。(中部藝師遷來北部,在北部人稱四大仙)   林國富十四歲開始和叔公阿木師學打鼓和牌子樂曲,也開始學習一些扮仙戲曲排場如:三仙、醉八仙、封王..等,十六歲開始學北管嗩吶,同時在學校國樂科,學習國樂嗩吶。求學階段中,經常參與館閣活動和北管排場廟會等活動,例如:農曆正月初一(新年開正)、六月十一(老爺生)等。在那時候已經學會了許多三條宮和聯套牌子,如:起軍五牌(一江風、二凡、番竹馬、大瓶爵、玉芙蓉)十牌、倒旗、大監州、鬥鵪鶉、大報、玉麒麟(金沙灘)等等。扮仙戲曲如:三仙、醉八仙、新三仙會等。   考大學時則以主修鼓吹,,考取國立藝術學院傳統音樂系,從此進入學院派體制的北管教育。進入傳音系後,開始學牌子、戲曲、幼曲、絃譜。傳統音樂系請到的老師傅眾多,成為我多方學習的重心,大學四年師承:葉美景、王宋來、王洋一、邱火榮、張天培..等。大學時日累積不少曲目。戲曲:韓信問卜、斬瓜、奪棍、困河東、晉陽宮、三進宮、新王英下山..等;幼曲:昭君和番、烏盆、六月飛霜..等等;絃譜:上下四套、過場譜…等等。   大學時因與臺灣戲曲學院鄭榮興校長相識並被推薦參加苗栗著名的「陳家八音團」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生培訓擔任樂師一職,也隨團參加許多舞臺和野臺型式的演出,以增加很多實務經驗,演奏的鍛鍊,還有北管音樂與客家戲曲相輔相成的訓練;大學時也受學者范揚坤教授的推薦,在2002年與國立藝術學院傳統音樂系學生成立北管樂團 -「北義軒」並錄製北管教學影音-「臺北市式微傳統藝術調查紀錄--北管」北管二三事, 同年也錄製彰化縣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南北管的音樂世界「阿吉奇遇記」擔任卡通動畫人物「大嘴」配音。北義軒也在網路上架構一個網站,北義軒-傳統藝術文藝學苑 之『北管二三事』北管部落格,做為北管戲曲、音樂、學術交流的管道也結識不少各地對傳統藝術參與奉獻和有興趣的朋友。   大學時也曾受許多老師推薦任教許多學校、社團擔任音樂老師教授北管戲曲。就學時很榮幸能與王洋一老師結識,直到老師辭世這段歲月,經常到訪老師家中學習,學習了許多戲曲,如:掛金牌、架座、天官賜福會、蟠桃會、舊王英下山、打五關(鬧臺鑼鼓)等。畢業後透過王老師的推薦,到基隆雷成壇,向李戊己道長學習道教音樂,並擔任樂師一職。參加各類道教科儀式法會,基隆老大公廟、關鬼門、中元普渡、大小建醮法會等。增加很多實務經驗,演奏的鍛鍊,還有北管音樂與道教音樂相輔相成的練習,近年來林國富也曾多次參與北中南各地的北管排場與廟會;也結識不少來自各地不同館閣、派別的北管藝師與演奏家,並和他們參與演奏。國富就像金庸筆下的令狐沖,總是不斷的在一些特殊的際遇中結識了各路的英雄好漢也激盪出他更多元更深層的北管功夫。林國富期望北管技藝的傳承能在所有同好無私相受,以及政府的關注下,為這逐漸式微的文化共同奮鬥,延續這百千年的薪火相傳。
Expertise 北管之各種樂器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