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蕭阿安
Review   民國32年出生於新竹,小時候在客家村落裡,每年正月初九的天公戲及八月十三的平安戲,都有北管八音班的表演,增添熱鬧、共襄盛舉。那種民謠大調小調的吹奏,北管戲曲的唱腔、旋律及韻味非常優雅動聽,無形中覺得與普通流行歌曲不同,所以從小就對北管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民國53年隻身到臺北找工作,在北投一家陶瓷藝術中心擔任彩繪陶瓷的工作,是與藝術領域接觸的第一步,為了使彩繪藝術更精進,向國畫大師黃君璧先生學習國畫多年。23年後,陶瓷公司營運不良,工廠收掉而離開(當時擔任設計部總設計師),後來考進立法院,在院長辦公室做文書工作,後轉任院長的文書助哩,直到65歲屆滿退休。民國80年,進入立法院工作同時,也參加臺北市北區客家委員會新成立的北區北管八音研習班,直到今年9月教師節滿20周年。其實北管八音不好學習,尤其笛子、嗩吶之類的樂器,因聲音太過嘹亮,不能在社區的住家吹奏,必須到郊外練習,所以練習時困難較多,進步緩慢。   北管八音班的學習比民謠班困難很多,八音班浮浮沉沉,成員不停更換,20年來原有的成員只有蕭阿安留下來,有新成員加入後,慢慢將所學的及各種學習技巧都交給新人,經過許多波折。平時八音班都用晚上時間練習,但找年輕人換血不容易,所以班內大多以爺爺奶奶為主,最年輕的也都會60歲了。   約6年前,北管八音班申請了客臺北市政府客家委員會補助,被補助的團隊,每年都參加客委會的客家社團成果發表。除了成果發表的演出之外,每年一度的義民節,北管八音班都會參加迎神遶境及第二天的千人挑擔踩街嘉年華的遊行行列,有時候也會去校園表演。今年的花博是臺北市盛事,臺北市政府客委會也安排客語教育中心所屬的76個表演團隊,每周三、五輪流花博美術館展場演出,北區客家會的八音班也於民國100年3月9日(三)演出。   在立法院擔任文書工作時,蕭阿安每周六往返北投、板橋兩地,在板橋江之翠劇坊向北管大師邱火榮老師學習北管吹場、唱腔、打擊好幾年,也曾經粉墨登場,演出武家坡:薛平貴及別輔:胡壽廷角色。2008年,邱老師在客語教育中心開班授課,於是帶著北區客家會八管八音班同學們,一起向邱老師學北管音樂。今年四月,蕭阿安透過邱老師向臺北市客委會推薦為助教,協助老師教學。現在每周一、二蕭阿安都帶領北管八音班聚集在北投豐年里福德宮廟宇裡練習北管音樂及客家八音。平時就整理資料及曲譜,把自己會的留下來交給同學們。   每年客家音樂社團聚會或比賽時,創新改良以客語演唱北管戲曲,讓客語的傳承更徹底。多年來,吹奏八音之餘,尤其擅長北管唱曲,聲音充滿力量及劇情韻味,。只有二十多人的客家北管八音班,因為蕭阿安的努力,利用晚上,在偏僻的廟宇裡盡情吹奏、唱曲,多年不間斷,讓人看見日常生活中,真正的文化傳承。
Expertise 國畫、書法、八音弦索吹奏、唱腔、頭手演奏
Awards 2010客家義民祭,客家音樂樂隊成果發表決賽,榮獲弦國樂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