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戴淑枝
Review   戴淑枝,1942年生,苗栗南湖人,戲曲世家出身的戴淑枝,小時候即跟隨母親廖月娥學戲,五歲時隨母親待在中壢「飛明園」戲班,是屬於河洛班,母親廖月娥可說是戴淑枝的老師,將學得的一身功夫教給戴淑枝,父親則是負責戲臺上燈光效果的特效師,後來「飛明園」戲班解散,九歲時隨母親轉往「新榮鳳」,屬於客家班,戴淑枝與「新榮鳳」的大摳林學戲,「新榮鳳」在當時專演內臺戲,十四歲時離開「新榮鳳」,轉往「老新興」的亂彈班,兩年後到「東興社」,待了一年後又回到四平班的「新榮鳳」,這時戲班也都轉作外臺戲,內臺戲因而消失。   戲院沒落,原來在內臺賣票演出的戲班改演外臺的酬神戲,有的變成賣藥團,藉表演客家三腳採茶戲招攬觀眾,再趁機推銷藥品,戴淑枝也受到張友財先生之邀,組成賣藥團,每到夜晚,賣藥團會擇一塊空地,利用竹竿,拉起電線,懸掛燈泡,鄉里的老少婦孺就會拿著椅凳過來,戴淑枝就跟其他演員一起在空地落地掃,演起賣茶郎的故事情節,演員的表演只是手段,賣藥才是終極目的,藥品本小利多,如果推銷得好,其收入足以支付賣藥團一行十幾人的酬勞。演員時而唱作俱佳的表演戲曲,時而高舉藥品,吆喝叫賣,就如電視,廣播節目裡的工商服務一樣。戴淑枝約有八年的時間跟著張友財先生,在各地廟會,夜市圍地,表演撮把戲,可說是個江湖藝人。戴淑枝與張有才在賣藥團時互有好感,二人結為連理,琴瑟和鳴,一路互相扶持至今。   之後,因外國藥品在臺開放,有些人去國外就會帶回藥品販賣,衝擊賣藥團的營運,於是戴淑枝在賣藥團解散後,再度回到客家戲班,戴淑枝小時學武旦,後待過許多戲班,為了吸引觀眾並配合劇團演出,接觸過許多角色行當,歌仔,四平,亂彈均有涉獵,戴淑枝生、旦、淨角均能擔演,唱作俱佳,舞臺演出經驗豐富,2005年受鄭榮興博士之邀,進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目前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員及「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特約教師。
Expertise 武旦,小生,小旦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