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羅思容
Review   出生於苗栗的客家女兒羅思容,於1987年在一場愛戀中,生命主體意識啟蒙和覺醒。並開始詩文、繪畫創作。   1990年獨生女兒出生罹患癲癇症,舉家遷移新店水源保護區灣潭村落,學習種植與生活,陪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並與外子建構一套特殊課程(獲文建會專案補助)之後開設假日學校陪伴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20餘年來持續詩文、繪畫、歌詩創作,以女性特有的幽微直觀,閱讀生活,凝視生存,書寫生命並記錄靈魂。詩作發表於《現代詩》、《臺灣文學季刊》、《笠詩刊》、《雙子星詩刊》及香港《呼吸詩刊》、人間副刊、臺灣日報副刊。   2002年為父親整理《羅浪詩文集》,閱讀阿爸的詩,感受客家人文、自然山川的美妙與親切,開始母語書寫及音樂創作。陸續以客語、閩南語及國語創作歌詩。她關切語言,並從獨特的語境中尋找富於文學性與音樂性的創作語彙。 羅思容客家詩歌創作理念:  ◎遵循歌謠歷史脈絡。發乎自然、情動於中的抒情傳統。追求歌謠的質性之美,建構現代的歌謠美學。  ◎以歌詩(即音樂和文學藝術)作為溝通交流之個體,以彰顯女性自覺、女性尊嚴和女性生命力創造力之人文精神樣態和省思。  ◎以直覺、性靈、素樸的感通力量,歌頌自然、人文、生命之美。  ◎通過音樂文學藝術之創作,關懷臺灣多元族群和諧共融的省思及生機。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秋原上的一支芒花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早春的一滴清露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母親溫暖的子宮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黑夜中召喚的愛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靈魂休憩的一方天地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一座橋、一條道路 一首歌詩 可不可以是 一個世界、一個信仰      在許多歌詩和歌謠中確實見證這些力量。 萬事萬物皆有源頭,透過聲音和文字去觸摸生命的本質和美的最初顫動。 羅思容持續創作並書寫創作札記(略舉數則)   傳統的山歌,歌者無需伴奏,無需舞臺,隨興所至、自由唱詠。就是回到生活、生命中最自然、真實,直接而樸實的元素。所謂︰山歌乃民間性情之響;每當自己唱詠山歌時,就越發感受那如山的靜定,如風的流蕩的氣韻。簡約的旋律在平淡之中悠轉、疊盪,一如初綻芽的枝椏,非得熨貼著呼吸和情感,方能一展情性幽微之美。   唐朝詩人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意。」客家山歌賡續唐宋詩詞流風,七言四句詩體並注重平仄音律,以詩入樂,令詩與歌樂具天然結合之妙。如何唱作一首歌詩介如何傾聽一首歌詩介情感、語言、歌聲、意境涵融了每一首歌詩,而每一首歌詩就像宇宙的種子。   人是一種經驗的存在。客家歌謠通過生活的場域傳遞多元的生命經驗,不僅激發了客家族群的自我識別及身份認同;更進而灌溉滋養客家的生活土壤,使得客家文化得以傳承與創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滋長一個文化」在價值觀重整、兩性平等、性別多元化的新世紀裡,從土地和人所唱詠的歌謠將會是一座富饒而豐美的生命花園!客家人將透過歌謠音聲,迴盪出一闕闕真誠而動人的樂音。
Expertise 專長 詩文、繪畫及詞曲創作、演唱 個人專輯及合輯 1.2005「臺灣之歌」合輯 2. 2005年佛光山「人間音緣」合輯 3. 2006佛光山「人間音緣」合輯 4.2007個人客語專輯「每日」 5.2008臺北詩歌節「擁抱、撫摸或測量」合輯 6.2008「四十六了字見性歌」EP 7.2009「僧之頌」EP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