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彭嬿
Review   彭嬿女士為新竹縣竹東北埔客籍人,家中以講海陸腔為主,剛開始接觸廣播界為: 考進國語和大陸發音廣播電臺 (當時有1200人考只錄取4個人,彭嬿還是4人當中唯一臺灣省籍的),但因為阿公、爸爸和家人都是講客家話,抱持推廣客家文化的使命感,轉至客家電臺發展。彭女士的興趣為聽歌、唱歌、熱愛工作,專長則為:製作電臺、電視或是舞臺節目等,整體而言她就是喜歡歌曲、主持和廣播,甚至可以說歌曲就是她的生命。   彭嬿女士從事歌唱、廣播、電視客語節目主持工作,還積極走入桃園與新竹地區中小學,指導學生客家歌謠演唱技巧及客家話,客家民謠研習班教唱、世界客家民謠比賽,從臺北光華電臺至中廣公司、臺廣關西電臺客語節目主持人、中原衛星電視臺副總經理等。她還出版了想子兒、難斷介戀情、東安橋、難回頭、客家本色、十七十八田庄女、天公落水、細妹仔按靚、皇天不負苦心人等十五張專輯,除此之外,她還是第一位女性入圍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被譽為:客家歌謠介新娘,文學家--鄧榮坤先生曾經形容過彭女士: 【客家歌謠介新娘】 客家薪傳的歲月裡,走過風風雨雨的日子 彭嬿的堅持,是醒自大地的春雷 彭嬿的奔波,如一匹縱橫風雨的野馬 唯獨在傳唱客家歌謠的時候, 彭嬿才能沉潛下來,癡纏細膩, 音質純粹,像一則絕對的愛情神話 甘心,甘心,一輩子是客家歌謠各新娘   彭嬿女士為了客家文化可以永續傳承,常默默的為客家文化奮鬥打拼,即使有時候需要自掏腰包的付出,她依然無怨無悔往前衝,曾為客家族群注入相當多的元氣。談到關於客家文化的保存或期許,如今的彭嬿對於客家文化現況是感到相當心寒的,她還提到:客家文化的保存,她身為客家子弟是要有一份責任和義務,但她卻沒有權利和能力可以推動自己對客家文化的理想抱負。她期望客家電視臺,或是其他公眾的客家媒體,不要使用國語客家話發音,例如: 廚房和颱風常會說錯,要講標準的客家話,除了監製委員要謹慎之外,客語認證也要嚴謹,說客家話之前也可以多多去請教長輩。
Expertise 春交情、訪友、捱介夢、菜子命、愛情夢、想子兒、愛情路、過新年、觀音像、異鄉客、客家子弟、油桐花開、毋知幾時、笑談人生、阿姆狐狸、天公落水、硬頸精神、孤枕難眠、一枝擔竿、再拼分人看、勞碌阿姆、難斷介戀情、秋風又吹來、難捨者款情、一條花手巾、等哥團員到奈年、客家真情、油桐花。
Awards 行政院新聞局第15屆金曲獎 (入圍最佳客語演唱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