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莊曉含
Review   蘇麗華(莊曉含)的母親莊春嬌,人稱『河洛嬌』,是客家戲有名的苦旦,蘇麗華自小在內臺戲班長大的,,十歲就跑江湖賣唱,十七歲開始學客家戲和京劇、歌仔戲,由於學習過許多劇種,融合各類劇種的優點,截長補短,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表演方式,蘇麗華平日也喜歡鑽研戲服和化妝技巧,企圖在傳統的客家戲中找到突破點,演出時豪華耀眼的戲服和美麗動人的妝容,獲得臺下觀眾極大的歡迎。曾榮獲第五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生角獎,目前為龍鳳園劇團的基本演員。   蘇麗華自小就跟著母親去戲班,可說是在內臺戲班成長,蘇麗華天生一副好歌喉,三歲時就非常會唱歌,五歲時就登臺演出話劇,蘇麗華幼時家境清苦,加上兄弟姊妹眾多,生活不易,喜愛唱歌的蘇麗華十歲就趁著寒暑假跟著許秀榮賣藥團的歌劇團四處跑江湖賣唱,在早期盛行的都是內臺戲,也就是在各地都會有當地的戲臺,戲班會巡迴各地,當時的內臺戲表演採售票方式演出,需要花錢買門票才能進場觀看,客家地區內臺戲的舞臺十分多,在內臺蓬勃發展時期,採茶、歌仔、亂彈、四平、京劇等什麼都演,每當正戲搬演結束,觀眾經常不願散去,而商人見此情景,便利用客家三腳採茶戲吸引觀眾,進行廣告賣藥,是賣藥跑江湖的商人招攬客戶的方式,另外在野臺戲淡季時,常會有客家戲藝人組團賣藥,以增加收入。蘇麗華一直到十四歲開始加入康樂隊 ,除了跟過許秀榮康樂隊外,也搭過曾先枝的賣藥團,以及李永來的康樂隊,到處表演賣藥,並在勞軍活動中演出。   後來,蘇麗華一度厭倦四處為家的走唱生活,也曾去紡織廠做女工,撐起全家的經濟,但遇到石油危機,經濟來源頓失,母親遂力說蘇麗華回來做戲,於是蘇麗華十七歲時才開始學習客家戲和京劇、歌仔戲,由母親在家中口述唱腔和口白,並教身段,一次下雨天的野臺演出,觀眾較少,母親便力排眾議,舉薦蘇麗華上臺扮演苦旦,包公探陰山飾演主角柳金蟬,由於蘇麗華的高音非常清亮,從此展露頭角,專攻苦旦,蘇麗華說自己二十四歲才開始學習武戲,雖然她出身戲班,但從沒有真正拜師學戲,是後來在宜蘭西北劇團裡請來京劇名武生張遠廷和張義鵬來教武戲,並向邱火榮老師學習亂彈戲,蘇麗華學習心旺盛,對於專精的人才一定虛心求教,因為學過許多劇種,集各家之大成,去蕪存菁,精粹成為自己的獨有的技巧。蘇麗華是拿手劇目是<駝背新娘、樊梨花掛帥等。   蘇麗華在野臺戲時期,曾待過許多劇團,小月娥、新竹牛車順歌劇團、電臺錄音,葉麗珠歌劇團(歌仔戲)、黑面園、羅東萬春(歌仔戲)、宜蘭新東興(亂彈班)、宜蘭英歌劇團(四平戲),二十四歲時到宜蘭西北歌劇團、羅東建龍,二十七歲後到處搭班,搭過臺北宏聲,一心,新琴聲,王阿鼎三姊妹,愛國,榮興、龍鳳園,新永光、德泰、興松,三十歲時勤跑康樂隊,接演喜慶活動及工地秀,三十至四十以康樂隊表演為主,客家戲的演出於是減少。   蘇麗華說從小被耻辱歧視,說我們戲子沒讀書沒水準是文盲,為了這句話,立志一定要讀到大學畢業,蘇麗華發憤圖強,重拾學生身分,從小三的學歷開始一路念到大學畢業,而對於最愛戲曲也在重拾書本的學生生涯中選擇了臺灣戲曲專科學院,重新找回自己的最愛。蘇麗華的女兒目前也在臺灣藝術大學修讀客家戲曲,是客家戲曲的年輕輩,蘇麗華對於提攜後輩不遺餘力,希望能為客家戲注入優秀的新血,未來也希望能以己畢生之所學,傳承給對客家戲曲有興趣的後進。   蘇麗華說早期的劇團的藝人幾乎是全才,需要因應各地觀眾口味,文戲武戲亂彈歌仔京戲都要精通,客家戲沒落後,全才的藝人也愈來愈少,實為可惜。客家戲應該要讓觀眾喜歡看,有觀眾才會有存在的價值,希望讓客家戲走入精緻化、大眾化,客家戲曲的表演方式還有許多地方要能順應時勢潮流,才能創造更多的觀眾群。蘇麗華也認為客家文化的基礎是語言,要能講正確的客家話,才能完整保存客家文化的精神,有許多被扭曲的客家話公開地在電視臺播放,會造成學習上的誤導,這是應該重視的事情。
Expertise 苦旦 武旦 花旦
Awards 第五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生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