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邱盛元
Review   本人於78-88年期間認識了臺北三興客家歌謠班,陸陸續續有參與歌謠班的演出,81年加入經營臺灣客家山歌團,正式投入客家文化傳承的行列。83年臺灣山歌團邀請大陸山歌精英團來臺在各縣市巡迴演出,本人隨臺灣團與大陸兩岸做客家文化藝術交流,讓大陸客家活動表演團隊對臺灣留下深刻印象,為客家藝術推動又往前邁進一大步。   89年從臺北回到我的故鄉屏東,積極推展客家文化,在屏東縣佳冬鄉.新埤鄉、萬巒鄉、內埔鄉、潮州鎮、竹田鄉、麟洛鄉、長治鄉---等各鄉鎮,近20社區或農會、長青學苑交唱客家歌,成立無數歌謠班,教育學子近千人。   會推動客家歌謠的原動力是感覺臺灣50年代到80年代客家文化漸漸被外族文化侵略,客語不被重視將客家的精神被外族稀釋介於零界點,65年遷居臺北時時感覺客家人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有太多的年輕人不會說客語,便四處尋覓屬於自己的熟悉的東西,終於在臺北客家崇正會宗親會.客屬會等地方,找到屬於自己的棲身之地,亦曾經參加美濃鄉親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還我母語】活動遊行到立法院,勵行推動客家之精神。 從那ㄧ次的活動中讓我知道,「隨著客觀環境和人民生活型態的改變,臺灣客家山歌已逐漸失去它原有的舞臺,加上人才的凋零和流失,而逐漸沒落。」的事實,但這是客家人的祖先,以往生活艱困的寫照,和他們在生活中表現文化的方法和工具,也是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不能看著它就此消失,希望藉此機會喚起有心人士,勇於學習並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甚至不同族群的人,一同來參與和分享,有朝一日也能發光發熱。   81年隨臺北三興客家歌謠班至內埔國小推動【客家歌謠萬人活動】展開對客家傳統山歌與改良山歌及客家流行歌的推動,讓我逐步邁向客家歌曲創作與教學的人生最高點。   研習至今年歲近半百事業逐漸平穩,只希望在客家文化保存上貢獻自己微薄之力,隨著臺灣歷史,走出自己的特色。生為客家人,雖年事已漸高,對客家文化認知有限,但也覺得應該盡己之力,略盡棉帛,希望藉我對客家歌謠的喜好,能帶動像我一樣年紀的朋友或小朋友,進入客家歌謠這美麗的世界。
Expertise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