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慧芩
Review   陳慧芩,1982年生,苗栗人,幼時對中國傳統音樂有著濃厚興趣,小五時進入復興戲劇學校戲劇音樂科就讀,在校十年主修笛子、嗩吶 ,初期學習笛子,國二之後學習嗩吶、笛子及國樂各式樂器,陳慧芩學習歷程經過許多位老師的指導,例如笛子就曾受楊國達老師、林恩緒老師、呂武恭老師、黃光估老師...等多為老師的指導;三弦則師承楊凌雲老師,嗩吶則是跟隨王峰山老師、林恩緒老師、崔洲順老師學習,在國中時期的正規課程之餘,陳慧芩認為多方學習有助於自己的技藝,尤其是音樂應該更要兼容並蓄,於是加入了為期三年由文建會舉辦的客家戲曲人才培訓班,陳慧芩認識了客家戲曲,並跟隨鄭榮興老師學習八音北管及嗩吶吹奏技巧,受到鄭榮興博士的教學熱忱及對戲曲的熱愛之影響,陳慧芩學後以藝生的身分進入鄭榮興博士創辦的客家戲曲學苑。劇校畢業後,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目前在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班繼續研究。   陳慧芩多年來持續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研究亂彈北管、客家八音及客家採茶戲音樂伴奏,並隨團於國內外四處巡迴演出,現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之音樂教師。在傳統藝術方面具備非常廣泛且深入的了解,不論是地方戲曲、歌仔戲、京劇、客家採茶戲、北管、八音等傳統音樂項目皆有涉獵。也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任教,以及臺北客家書院指導八音、嗩吶、笛子。   陳慧芩認為文化保存不應只是資料的收藏,應更積極協助劇團擴展戲路,增加演出的機會,多提供國家劇院演出的機會;或至全臺灣巡迴演出,甚而到中國大陸交流演出、赴國外演出宣慰僑胞。一方面讓民眾知道傳統客家戲曲的保存不易,一方面提供舞臺讓客家優秀劇團有演出機會,刺激劇團不斷進步,注入新文化。若能透過更廣泛及強力密集的宣傳,讓更多人有機會觀賞到富有客家文化的戲曲,進而引起興趣,或能進一步吸引民眾接觸學習客家戲曲,而傳統戲曲才能得以保存。
Expertise 笛子嗩吶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