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湯興財
Review 湯興財成長苗栗獅潭,就讀國小時,放學的時候常看到一位老伯在樹下拉胡琴,年幼的他直覺得十分悅耳;獅潭鄉每年在農曆正月二十「天穿日」當天,會舉辦迎媽祖的信仰活動,堂兄弟會在陣頭中擔任樂師,每逢此節日,他總會前往駐足聆聽,受限於當時家庭經濟能力,沒有機會學習樂器。成人之後,對胡琴的興趣不減,嘗試自學,但不會看譜,直到39歲那年,遇謝其國老師到楊梅出差一個多月,湯興財和五六位同好們抓緊機會前往就教,每星期兩個晚10點上課至12點(註),他回憶當時的學習情形,上課的第一晚謝其國先教看譜與持琴的方法,陸續教把位、推弓、拉弓……等各種技巧與訣竅,課餘時間同學總是聚首勤練,充分把握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後續謝其國受邀到埔心開班授課時,湯興財擔任助教同時繼續向謝其國老師學習。二年半後,朋友力邀湯興財教授胡琴,他認為學藝至少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自己不過學了二年六個月,加上個性內向不擅言詞,於是沒答應,又過一年,43歲時,朋友又來電說:「……學生報名了,學費也收了,你哪一天開始上課介……」,他傳神地形容自己初上課的情景是「十二月上課一身汗」,就這樣,湯興財在朋友和謝其國的鼓勵之下,開始了胡琴的教學生涯。 由於屆不惑之年才開始學琴,起步的時間較晚,記憶力和年輕人相比有差,評估自己的音感方面沒問題,但節奏感略遜一些,花了不少時間苦練克服。另外,有感於自己不是音樂科班出身,教學之餘,勤於像前輩討教,有時向前輩之間相互討論琴藝時,他就在一旁靜靜聆聽,回家後夜深人靜時,再細細回想、分析白天所見所聞,以自己的經驗加上前輩的經驗,和前來學琴的學員交流。 喜好胡琴的湯興財最為人知的逸事,是在2009年向中國二胡名師梅明坤訂製了高2公尺的巨無霸二胡,製做兩個多月,才完成鋼弦、木製音箱、結構裝配與完成調音工程。巨無霸二胡拉出來的聲音類似低音大提琴,音色渾厚,這把重達15公斤的二胡,演奏時的時候,必須放在椅櫃上。讓更多人加入胡琴的世界,用音樂使生活更活潑,是湯興財對音樂的理想。 在客家文化的傳揚方面,湯興財認為應該多往山歌歌詞寫作方面來培訓人材,一首山歌就像一篇好的文章,而客家山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隨口即興」,歌唱者有如文人,在歌唱時文思泉湧,但現今山歌比賽多為固定歌詞,較難傳達山歌的即興的本質精神,這樣的訓練雖然難,卻是提升客家文化最不可偏廢的。另一方面,現在比賽也常使用伴唱帶,這會使得樂師的市場流失,連帶學習的人就會減少,日後要聽到傳神的現場山歌伴奏就難了。 (註)當時謝其國晚上7-9點於胡泉雄教授的山歌班擔任樂師,只得於下課後教授湯興財等人。
Expertise 專長 二胡演奏及教學、客家民謠演唱、二胡製做與維修。 錄音 《2004桐花秀音樂帶》樂師 《呂錦明客家歌謠選集》樂師 《山歌弦鼓》樂師 《山歌大家唱》樂師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