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德峻
Review 陳德峻先生(1947年出生)於桃園縣楊梅之客籍人,以四縣腔為主。後來搬到桃園縣中壢發展,擔任國中教師為學校的訓導主任,在當時尚未有招考專聘的客家籍教師,就已經指導學生說客語、演說或演講客家比賽、並舉辦多項客家語活動等。陳德峻先生指導的學生不侷限於客家子弟,回憶起教學的過程,他也提到:「或許是客家民族的傳統影響下,客家子弟甚至比非客籍子弟來的木訥和害羞呢!」陳德峻也常常利用課堂的自由時間,費心的教導學生客家話,還有一次,學生舉手問他:「老師請問我們要學客家話做甚麼介」他並回答:「世界上哪種語言最好聽介其實是自己說的語言,也就是家鄉話,我們不可以忘記自己的家鄉話。」可見得陳德峻先生對於客家話的推廣是不遺餘力、且抱持著相當的熱忱。 陳先生建議學習客家話可以常與家人練習、念報紙內容、或是念客家字典等,他也介紹一本書「漢語語音學研究」,此書將會令人受益良多。另外,他認為推行客語第一步,要將注音符號統一,盡量不要使用羅馬拼音,在學生已經會的注音符號之下做基礎,客語發音符號則進一步的順勢發展;若是需要創字就應該要有委員會,同樣的意思,不能創出不同的字;在客家歌詞、電視臺的字幕方面,也都要有檢視錯字,各負責的監製要盡忠職守,將客家文化做的最扎實,將對的客家發音、文字、習俗傳承下去。 退休後的陳德峻先生到老人會當志工,在老人會中的老人都是以講客家話為主,他也建議應該要去記錄這些老人們的發音、語言、文字、習俗等,那些才是真正傳統的客家文化,因為他們是以客家話來看這世界,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的,而如我們這代是以國語去發客家話的音,已經沒有以前的純正,邏輯與傳統的也不盡相同,不但會傳承錯誤的客家話、甚至還會面臨失傳的問題。客家文化是值得保存的,有很多議題也是值得深入討論的,例如:仔細聽客家八音團,其實唱的是國語 (屬於清朝的國語),據楊峰的戲曲外談一書,也提到這可能與劉銘傳當時帶戲班來臺灣,而這些戲班流於民間,客家八音團唱國語可能與這相關。 陳德峻的兒子為神棍樂團的團長陳正航,他與兒子常一同創作客家歌曲,如:流浪、搖滾賣酒,並且還得到96年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他目前還擔任吉聲唱片的客語發音顧問,對於家鄉的客家語言帶有一份義務的責任心,在客語的發音、文字方面有研究的他,則表示有關單位若是需要可以聯絡或是與他共同討論。陳德峻先生希冀客家子弟們,都能為自己最好聽的家鄉話盡一份心力、推廣和傳承客語、並且發揚光大。
Expertise 創作客家歌曲 1.流浪 2.海的溫度 3.烏色鬱金香 4.係麼人 (吉聲影視音有限公司)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