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秋盛
Review   陳秋盛先生(1942年)出生於新竹,五歲後回到苗栗縣頭份鎮的客家庄,開始學習客語和音樂。當時父親送給陳先生一支口琴,他彷彿如獲寶物般,並在雙親教導吹奏技巧下,開始自行摸索學習,小小年紀的他就會以口琴吹奏自己喜愛的歌曲,他也常擔任小老師指導街坊鄰居吹奏口琴,後來陳先生卻發現有些音使用口琴是沒有辦法順利吹奏的 (因為口琴並沒有升降音)。就在陳先生四年級時,隨著雙親至臺北就讀,陳先生的父親在臺北開了第一家樂器行 (臺聲樂器行),於是他開始接觸各種樂器,偶然在市集裡看見口琴團體的演奏,這時的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另一些八音是在另一支口琴上,但口琴已不足以滿足他對音樂的好奇度。   在陳先生國小五年級時,他常抓住大人衣角偷偷跟去看電影,在一個機緣下他如誤闖桃花源般,看見了臺灣省交響樂團的演奏會,此刻陳先生才懂得學音樂的他,是想達到怎樣的音樂境界。於是陳先生負笈德國慕尼黑音樂院學習小提琴;在1969年學成歸國,開始參與交響樂團演出和教學工作,擔任臺灣省交響樂團、國防部交響樂團、中國青年管弦樂團、華興交響樂團指揮;1971年,陳先生為了學習指揮再次赴歐洲深造,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音樂大學向斯瓦羅夫斯基學習;1973年他回到臺灣,先在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工作,最後落腳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陳秋盛先生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內,極力推廣歌劇作品,並多次率領北市交響樂團至美國、琉球、新加坡、香港、菲律賓、俄羅斯、法國、阿根廷、巴西等地巡迴演出。在這幾年來,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他的領導下,知名度或樂團水準的提昇皆深受音樂界所肯定。   談起音樂的指揮之路程,陳秋盛先生表示德國人「Robert Scholz」(蕭滋),即為他的啟蒙教師,可說是他走音樂這條路影響最深的人,Robert Scholz指導他在指揮之前必須熟透、了解、研究樂譜,若是理解了樂譜的真實意涵,打從心理的有歌譜並會相由心生的,表達出自然的肢體指揮。陳先生指揮的曲目廣泛,指揮技巧精確、乾淨、邏輯,加上豐富的音樂性,使能控制樂團並營造音樂氣氛,樂團在他的指揮下都有精彩的演出,也指揮過許多大型歌劇,如:「阿依達」、「奧泰羅」、「杜蘭朵公主」、「卡門」、「弄臣」、「托斯卡」、「茶花女」、「遊唱詩人」、「波希米亞人」、「蝴蝶夫人」、「丑角」、「鄉村騎士」、「漂泊的荷蘭人」等,他還不定期到世界各國應邀擔任客席指揮及錄製唱片,為國內及國際上最活躍的本地指揮。   談起客家音樂及文化,陳先生小時後就常在市集聽過客家音樂和山歌,因為是家鄉話就會特別去注意,但當時也沒有特別去學習,他表示客家的音樂人才很多,有可能源自於客家的大戲或是客家八音影響,未來若有機會與客家音樂合作,陳先生表示是相當樂意的。除此之外,他也認為客家鄉土的事物應該要保留原味,鄉土的東西就是要保留鄉土的味道,鄉土味也有很美的地方,不用特別去發展什麼,我們現在應該要拿客家傳統的題材進一步的創作,將客家文化加以發揚光大。
Expertise 指揮多場大型音樂劇
Awards 1959年曾獲全省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7歲) 1978年率華興青少年弦樂團赴荷蘭參加第八屆國際音樂大賽榮獲第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