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饒大鷗
Review   饒大鷗先生為廣東省大埔人於香港出生,民國四十一年來到臺灣,在14歲時就跟著藝專老師學習音樂,是臺灣第一位主修低音提琴的人。他於1971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先後隨計大偉、司徒興城、張寬容三位教授學習低音提琴、大提琴;1973年任職於臺北市立交響樂團;1975年任職於臺灣省交響樂團首席低音提琴;1978年任職於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低音提琴;1982年八月以第一名成績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在岳父和太太的支持下赴法國深造音樂。   饒大鷗先生為了音樂留學至法國,考入巴黎師範音樂院低音提琴演奏科,隨 Jenny Clark 教授習琴,同時也私下跟隨大師 Jacques Cazauran 教授學習。回憶當時在法國學音樂的日子,饒先生表示是非常辛苦的,法國的考試不只多、還是不講情面並且嚴苛的,起初,因為語言不通,法國老師的要求也都聽不懂,所以饒先生就花了很多練習的時間,有時候一天甚至高達八個小時以上,他也提到出國學音樂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身無旁鶩專注練習。因此,1984年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巴黎師範音樂院演奏科;1985年四月取得低音提琴獨奏家文憑,並與巴黎國際室內管絃樂團演Dittersdorf E大調低音提琴協奏曲,同年九月應馬水龍教授邀請返國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   除此之外,饒大鷗先生先後於:1986年五月及十二月、198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舉行低音提琴獨奏會廣受好評,也曾與臺北藝大管絃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藝專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1988年創立中華民國低音提琴家聯盟,近年來擔任總統府介壽堂音樂會及國際巨星節樂團總監;現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   談起客家文化方面,饒大鷗先生表示客家人固有的傳統就是團結的,所以更應該要團結起來。客委會舉辦的很多活動,除了可以提升客家文化外,也應該要號召自己的客家子弟,因為客家子弟了解客家程度較深,所以很多的演唱會或音樂會要讓自己客家子弟來演奏,如此一來,不但會讓演奏會更有客家韻味,也藉此讓客家子弟更加團結一致。另外,雖然過去客家八音等音樂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但還是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利用這些客家素材的鄉土味道做精緻音樂,就如:德佛札克的新世紀交響曲。我們也可以採用分層次或階段去提升客家音樂,將鄉土融入於現在的精緻音樂中,並會有一番不同凡響的風味。
Expertise
Awards 低音大提琴 演出 1998夏威夷第一屆臺灣文化節 1997關渡藝術節 1996關渡藝術節 開課課程 主修低音大提琴 室內樂 管絃樂作品演奏與實習(絃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