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劉玄詠
Review   劉玄詠,民國49年11月出生,新竹新埔客家人,65年考取省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系,鋼琴、聲樂分別師事周靜及歐陽如萍老師,66年隨張柏州老師習伸縮長號;69年通過教育部選拔,隨幼獅管樂團赴美參加第二屆世界青年管樂比賽,該團獲三A首獎;70年服役於國軍示範樂隊,72年至75年連續三年指導彰化師大附工管樂團榮獲臺灣區音樂比賽第一名;73年隨游昌發教授學習音樂理論,並在游教授鼓勵下赴維也納深造;76年考取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隨名教授屈柏克學習:80年一月以優異成績獲評審一致通過,獲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伸縮號演奏家文憑,這份別人需花八年才能得到的文憑他用五年的時間取得,由此可以窺見他比別人更專注,更要求自我的個性;劉玄詠80年五月返國任職於省立交響樂團,並兼任東海大學音樂系講師,國立臺中、嘉義師院音樂系講師。83年分率臺中一中、臺中女中管樂團,赴日本及美國參加亞太管樂節及美國國慶遊行活動,84年八月率臺中女中管樂團赴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橋校籌募基金義演。85年七月赴歐考察三個月並著有低音樂器教材研究及德奧交響樂團組織運作、「滿面春風四季紅」鄧雨賢傳。   在歸國進入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之初,劉玄詠對行政事務並不感興趣,那時他只專注在自己的音樂表現上,直到民國九十三年,從團員當上了副團長,劉玄詠嫻熟行政事務之餘,他更發現在這個位置上或許他能得更多,因為樂團的推廣會比個人的音樂成就更有意義,畢竟國臺交是讓他如此有著感情,能夠使他願意放棄更多機會的地方。 首先他說團員是否有向上提升的企圖心很重要,團員如果沒有想要向上的企圖心,我們再怎麼拉都沒用,如果團員有向上的企圖心,我們只要輕輕一推就會往前走。魯迅說過,所謂傳承,就是要批判接受,要將好的東西發揚廣大而正視改進自己的不足。批判就是自我省思和自我的要求。   再者降低欣賞音樂藝術的「門檻」,把精緻藝術變成日常性的休閒和消費活動,讓一般民眾旅遊也能來這裡體驗,打入一般民眾休憩生活之中,成為臺灣第一個交響樂的文化、教育、休閒園區。   園區中有些特殊的設計好比說「影音文化廣場」、「樂器展示區」,透過一些樂器導覽,讓民眾親近古典。還有國臺交各聲部首席會錄製一段音樂,用觸控式螢幕導引可以聽到一段音樂;指揮體驗區,只要你站到感應區塊,它會教你如何指揮拍子,之後樂團隨著你指揮的速度開始演奏。二樓還有兩萬件的CD及書籍,等於是一座音樂圖書館。另外劉團長也提出了許多概念,目的就是為交響樂在臺灣這種小市場下如何的努力開創更多的音樂人口, 比如說藝術歸鄉社區音樂會,學校藝術文化戶外教學課程。   與中部其他文化及觀光資源結盟,串聯科博館、美術館、工藝所中部文化區域發展,延伸原有的日月潭風景線,結合各項文化創意產業,激發文化觀光市場。 還有如文化消費抵稅,或公務員進修時數配合、人文素養課程推動,及持國民旅遊卡可以購買藝術表演入場券等等。另外與其他的藝術表演結合,比如說歌仔戲要聽到圓滑奏、或是很溫柔婉約的聲音是相當少的,但只要燈光一打、弦樂器一拉,淒美的氣氛就出來了,交響樂團在這裡就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時而文武場的氣勢磅礡,時而交響樂團的柔美哀戚。流行音樂裡也有運用交響樂的情形,像這些不僅豐富了各種藝術本來的形式和風格,對雙方言也是一種互利雙贏的結局。   劉團長對國臺交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情和眼光很遠的期許,他希望國臺交成為臺灣最好的樂團,也希望國臺交成為亞洲知名的樂團,但這過程團員要犧牲奉獻,政府也須付出很多,會很辛苦的,但幸運的是他和國臺交的團員最不怕的就是辛苦。
Expertise 專長 長號 樂團經營 專書著作 低音銅管樂器教材研究及德奧交響樂團組織與運作(民國87年)  滿面春風四季紅─鄧雨賢傳(民國87年) 長號演奏技巧(民國91年) 參訪德國、匈牙利專業樂團營運管理及品牌經營報告(民國95年)
Awards 獲文化建設基金會學金赴德奧地區研究樂團行政(民國87年) 臺灣管樂協會管樂大賽連續三年第一名及最高榮譽冠軍金龍旗指揮獎 (民國90年~92年) 教育部彰化社教館社教有功人員(民國92年)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傑出校友(民國93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模範公務員(民國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