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劉鳳珍
Review   劉鳳珍,出生於苗栗南庄,自小喜歡聽廣播,看大戲,後嫁至三義,1999年時因苗栗三義鄉的劉騏勝舉辦社區教學,成立客家山歌班,召集有興趣之鄉親學習山歌並傳承日益沒落的客家文化,社區聘請專業老師教學,由賴仁政指導山歌與傅秋英指導舞蹈表演,鄉親也藉此聯絡情感,學完山歌後,學員們越學越有興趣,意猶未盡,便提議請老師來教北管,於是北管班於焉成立,請來會魏海煥老師教唱曲,邱錦和老師教打擊和銅器,邱國源老師教嗩吶、胡琴,三位老師,各司其職,共同教導學員,其中魏海煥老師和鄭榮興博士是沿襲自同一體系,學習一年之後,便偶爾至魏海煥老師主持的永樂軒搭班演出。   由於北管音樂深入臺灣民間,在臺灣宗教活動及民俗性活動中,多會夾雜出現北管音樂,或以北管音樂作為儀式的陪襯。如道教儀式前場的唱腔,多以北管曲調填上宗教性歌詞,或是直接以北管曲牌性樂曲為內容;而後場的過場樂,則直接以北管曲牌性與標題性音樂為主軸。又如民間的婚喪喜慶,或以北管樂班作為典禮之串場。又如迎神賽會,舉凡神明遶境的前導隊伍,廟前演戲的酬神謝會,皆由北管音樂的鼓吹隊、福路戲、西皮戲(亂彈班)擔任,由於許多場合多可見北管音樂,實用性強,劉鳳珍跟隨老師學習三年的北管後,便在魏海煥老師主持的永樂軒搭班,因為北管音樂曲調高亢、聲響宏亮,音樂風格較能展現臺灣民間喜愛熱鬧的風俗,北管到處都有演出需要,而原本魏海煥老師主持的永樂軒無法顧全,於是將學習北管的學員分出,成立三義永興軒北管樂團,由李開明擔任班長,劉鳳珍是團圓之一。   北管有福路和西路之別,劉鳳珍皆能詮釋,北管音樂風格明快高亢,演唱時以明清時期中國北方官話為主,類似京劇。北管的樂曲種類分為牌子、譜、戲曲、細曲,其中的牌子屬鼓吹樂,譜為絲竹音樂,戲曲為戲劇形式,可以排場清唱,也能化妝演出,細曲為清唱的藝術歌曲。北管的樂曲種類多樣,可作為排場清唱的休閒娛樂節目,也能用於各種迎神賽會或送葬的行伍,甚至酬謝神明的媒介。至今時代變遷、社會轉型,北管音樂空間受壓縮,劉鳳珍也希望北管戲曲能繼續傳唱,除學習北管之外,劉鳳珍也向北埔的八音大師彭宏男老師,學習八音演奏。其擅長的曲目有百獸圖、鬧黃河,掛玉帶、彩金、河東別府。   中國淵遠的文化是學無止盡,除了期盼政府能再多開設學習的機會,使得有基礎的學員能在更進一步習得文化精髓,精進技藝,也希望能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身懷絕技的演員一展身手,發揮所長,藉演出的機會也能刺激學習,讓表演成長進步,而所得之回饋與收入,也是團員增加收入的管道之一。
Expertise 小旦,小生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