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袁久閩
Review   袁久閔先生(1979年出生)為桃園縣客籍人,是傳統客家八音的「和成八音團」創團者袁明瑛的兒子。和成八音團以袁氏家族為主軸,以袁明瑛先生論起,與妻子李麗蘋共有三個兒子袁久貴、袁久閔、袁久琪,而袁久閔即為二兒子。由於袁明瑛在年輕時就加入地方上八音團的演奏工作,所以袁久閔從小就耳濡目染在客家八音團中的環境長大。憶起當時,袁明瑛是先讓袁氏三兄弟學習打花鼓,直到國中左右才讓他接觸客家八音,並學習客家八音中的各種樂器: 嗩吶、胡琴、打擊等,在客家八音團中,除了尚未學習唱腔之外,其餘皆會,可說是十八般武藝兼具的客家八音演奏人。   袁久閔先生是年經一輩的客家八音演奏者,他表示和成八音團成立於1994年5月4日,剛成立的時候只有一團、三年後成立二團、又在三年後成立三團,因為學習客家八音一定要從基本功夫學起,不能偷吃步,所以和成八音團的學員個個皆苦練才能略有所成,然而他們每天晚上7~10點都會練習,就連寒暑假都要加緊利用,有時候連過年和颱風都得練。之所以如此,袁氏兄弟們對於客家八音各演奏樂器皆瞭若指掌,可以互相替換,不但熟練所有樂器、樂曲的演出節奏,也擁有獨當一面、可掌控演奏的情境。目前要養家活口的袁先生,客家八音為他的副業,但是客家八音已經成為他們兄弟間的興趣,在他們偶而工作之餘會一同練習新譜、互相切磋。   袁久閔先生對於自己家族的客家八音團有些期許,他認為水準較低的人不要加入團內,反而會拉低團裡的水準,他也提到客家八音團和客家八音團之間未達共識是不能合奏的,光是不同體系學習成功後,所演奏的技巧、指法、音質、就有很大的差別,而他們之間出場也會討論互相論好壞,但若邀請和成八音團去演奏的,他們也都會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去表演。另外,袁先生覺得客家八音團已經不如以往了,以前團裡至少有50、60人、現在則略減為20多人,客家八音的團員們也是要生活,生活不下去只能從事別的行業,去做別的工作賺錢了,袁先生光是看自己團裡的人漸減就非常感嘆,可見得若再將其推廣下去的力量是相當薄弱。他期望政府、桃園縣市政府、或是有關單位可以擬定補助、或是適當的鼓勵方式來推動客家八音,例如: 按照公務員制度比照辦理,讓這些客家八音的人才能無後顧之憂的研究傳統音樂。
Expertise 嗩吶、胡琴、打擊等
Awards 和成八音團- 參加2006年桃園客家文化節'創意踩街暨開幕式活動順利,以茲感謝 參加2007年平鎮藝術季創意踩街暨開幕式活動順利,以茲感謝 2007年桃園客家文化節活動熱心參與,以茲感謝 95年11月7號蒞臨本校進行客家文化藝術教學活動,以茲感謝 協助推展傳統曲藝,拓展學生視野,增進民俗文化知能 於百家爭鳴,萬管齊唱--北管拼戲活動擔任本會顧問,以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