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PublicArt_INDEX be205e28-e094-43c7-b493-726f2b2fa5fe
PublicArt_Name 鏡像寰宇
PublicArt_Author 梁任宏
PublicArt_Year 2009
PublicArt_Size 400 × 400 × 500cm
PublicArt_Type 金屬 - 不鏽鋼
PublicArt_Material 不銹鋼、石材
PublicArt_Place 813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368號
PublicArt_Funds 254.425
PublicArt_Unit 國防部高等軍事法院高雄分院檢察署
PublicArt_Method 邀請比件
PublicArt_ActTeam 陳雪妮、許一男、李億勳、王正源、黃堯堂
PublicArt_SelectTeam 陳明輝、姚村雄、楊文霓、王正源、黃堯堂
PublicArt_Desc 軍事法院暨檢察署是執法機關,環境氛圍難免嚴肅,期望透過作品《鏡像寰宇》的設置,彰顯執法機關公眾服務的親民性,拉近機關與公眾的距離,發揮其公共性特質,並以藝術手法結合自然環境與空間特質,提供一個使人身、心、靈輕鬆自在的公共空間。 以晉代葛洪《西京雜記》「明鏡」為喻。 「明鏡」隱喻執法者的明察秋毫,同時也象徵所有當事人捫心自問的情操。如果當事二方能彼此自我 「明其真如心,見其佛性」那麼律法即可束之高閣了。 「鏡像寰宇」以一個放大的桌鏡為藍本,讓一組互相對稱的金屬環以天體運動的模式運行,象徵宇宙天體運行的自然法則。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萬物生成,本存在其定理,如地球繞太陽而生四季;月亮繞地球固有潮汐,人亦循天地化育萬物法則而生。此非個人意識,無喜怒哀樂,差異對待,更無是非爭端,理所當然。亦是因果關係;因轉成果,或果轉成因。 「鏡像寰宇」期望觀者透過作品的審視進而體認擠身與公共性之價值。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已經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自省的心離機制。「鏡像寰宇」更期待達到慧能大師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故「鏡像寰宇」有鏡臺之型,無明鏡之實,讓觀者在錯覺與反差間,了悟虛實之象,透空一切、無往無著。
PublicArt_Image http://opendata.khcc.gov.tw/upload/PublicArt/201207041952497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