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MainDate 2015/01/28
Subject 臺南市兒少社區照顧,帶動坔頭港熱情活力
Content <div>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運用公益彩劵盈餘分配基金,在鹽水坔頭港成立了兒童及少年社區照顧據點,提供課後陪伴、親子活動及家庭關懷等服務,改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庭裡的每一個人及社區中的每一角落。使這個安靜的社區,開始熱鬧了起來。</div> <div>&nbsp;</div> <div>  阿明及阿力兩兄弟的父母親都是基層勞工,兩人都在遠地工作,久久才回家一次。孩子的照顧責任,就落在祖父母的身上。因為年邁,也因傳統的教育習慣,祖父母無法管教活潑又機伶的兩兄弟。所以常看見阿嬤在後頭邊吼邊拿著籐條追,孩子在前頭拼命跑,甚至爬上了停在路邊的車頂。沉重的照顧壓力,讓阿嬤常常失眠,生活無法輕鬆。</div> <div>&nbsp;</div> <div>  自從成立兒少社區照顧據點,兩兄弟在下課後都會到據點所辦理的課後陪伴班報到,據點的志工老師,特別注重孩子們的品格教育及生活常規,阿明和阿力,漸漸懂得體諒阿嬤,但阿嬤看起來還是心事重重,據點的志工老師,把關懷帶到了家裡,其實,阿嬤也需要有人陪陪他,聽聽他說話,讓情緒有個出口。如今,阿嬤的心敞開了,因參與據點活動不僅學會了寫國字,也成為了據點的服務志工之一,臉上的笑容也自在許多。</div> <div>&nbsp;</div> <div>  成立了兒少社區照顧據點,坔頭港開始不一樣。除了課後陪伴及家庭關懷服務,據點讓孩子寫完功課後就跟志工老師學棋藝,孩子不受線上遊戲的誘惑。辦理社區健走活動,大手拉小手,聽地方耆老認識在地的坔頭港,增進了大家對社區的認同及使命。辦理社區母<span>(父)親節活動,安排孩子奉茶及擔任活動小志工,凝聚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還辦理了國語正音班,參與者有阿公、阿嬤、外籍配偶及新移民之子,朗朗讀書,就這麼在社區中繞梁著,孩子看到阿公阿嬤努力拿筆寫字,也不敢怠惰。</span></div> <div>&nbsp;</div> <div>  社會局陳榮枝代理局長表示,臺南市幅員廣大,單靠政府是無法提供民眾立即性、就近且便利的服務,因此社會局運用公益彩劵盈餘分配基金補助民間團體辦理兒少社區照顧據點。目前台南市已建構<span>25個兒少社區據點,服務達16萬人次。而各個據點也因文化及地理特性的不同,都發展出其不同的特色,令人驚奇及感動。</span>讓有需要協助的孩子及家庭,及時獲得協助,是社會局設立兒少社區照顧據點的目的,透過政府及民間團體一起努力,讓關懷的觸角主動進到社區中的家庭,事先預防不幸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讓我們未來的主人翁,能因這些加倍的關懷,人生道路不會迷失方向。</div><T_T><T_T><T_T><T_T><T_T><T_T><T_T><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