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deptName 臺北市立美術館
data_id GIP_100274648
post_date 2015-07-01 00:00:00
news_from 美術館
authority 3790000000/379590000E/379590300E
contact 楊佳靜
contact_phone 25957656
news_title 2015 | 第二屆X-site計畫
news_content <p><span style="line-height: 1.7em; letter-spacing: 1px; font-size: 1.7em;"><strong>首獎:<br /> 未知的質域 The Texture of Uncertainty</strong></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 line-height: 11px; font-size: 11px;">材料:複合紙材、墨、紡紗、杉木板、鋼材、鍍鋅鋼索<br /> 總面積:630平方公尺<br /> 尺寸:60.2m(W)x 26.8m(D) x 8m(H)</span></p> <p>藝術家:<strong>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邱裕文X許偉倫〉</strong></p> <p>製作團隊:<span style="letter-spacing: -1px;">舒應雄、陳彥昇、任乙天、王文君、蔣馥聯、林佑丞、樓芃成、簡瑞穎、張瑜珍、董舒婷、王子維、趙婉妤</span></p> <p>協力: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肯緒照明設計公司、中原大學建築系</p> <p> </p> <p><span style="color:#A52A2A;">※ 7/04〈六〉6:30~7:30pm因該作品內舉辦周六夜表演活動於5:00-07:30pm暫停參觀,待演出結束後恢復正常參觀,詳情見 </span><a class="icon-blank" href="http://www.tfam.museum/News/News_page.aspx?id=800&ddlLang=zh-tw"><span style="color:#A52A2A;">最新消息</span></a></p> <p> </p> <h4> </h4> <p>「X-site計畫」是臺北市立美術館結合建築(architecture)與活動(event),探討建築元素如何重塑「廣場公共性」的藝術實驗計畫,每年透過公開徵件與評審,遴選出一件首獎作品設置於本館館前廣場。今年計有31個團隊參加徵選,經過初審及複審之後產生2015年第二屆的首獎團隊。</p> <p> </p> <p>2015年首獎作品《未知的質域》由「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成員邱裕文、許偉倫兩位獲得。本作品從建築藝術家陳其寬先生的繪畫得到靈感,加上新生代建築人嚐試將歷史上對古城的想像,演變成一座介於物質與非物質間的會面場域,回應今年X-site的主題「會面點」〈Meeting Point〉。首獎團隊提出的材料感知與實驗方式,給予城市公共空間一項非常經驗。它透過紙牆和線纜的展開,以及人們視點與動態的移動,創造一個隨機而生的會面點;連續開展的群山,錯向並置的街道與廣場意像,層層疊疊出充滿詩意的經驗迷宮,看似巨大的存在,然而卻輕透飄浮。</p> <p> </p> <p>《未知的質域》以240張紙,740公尺纜索,在面積達630平方公尺的範圍內,創造出代表山、城、室的139個空間意像,參觀者可在纜索構成的多重視點導引下,自由穿梭於如迷宮般的裝置中,並與未知的人事物相遇。</p> <p> </p> <p>纜索連結的內部終點,是由五座不同隱喻的「城市遺址」結構體所組成, 它們一方面提供參觀者在參訪過程中的視覺引導;另外,也作為城市中未知事件的發生舞台。裝置的中心點是由結構體所圍起來的「小廣場」,除了可提供不定時的演出需求,緩丘般的造型,邀請參觀者佇留,可躺可坐,形成另一層內部地景。</p> <p> </p> <p>可時而透過紙上的墨彩,感受山嵐樹影,時而穿越在斑剝老城的小徑中,與陌生的探索者擦身;時而可在城市的小廣場與群眾一同欣賞表演,也可以獨自轉身進入層層疊疊的房間內,深深地自我探尋。</p> <p> </p> <p>本作品透過光影、空間、路徑、材料及人事的相遇,進行多層次互動,參觀者在真實與想像間,自我與群體間,體驗多樣且自由的會面經驗。</p> <p> </p> <p>「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透過溝通與整合,把《未知的質域》素材的製作與工法,帶進「工藝」精神,以呼應「X-site計畫」提倡創作的核心概念。在工藝表現過程中,建築工作坊與不同產業的核心知識進行合作,包括:樹火紙文化基金會的製紙經驗,恆儀發展實業對材料複合的技術,以及志堅工業的精密鋼構與膜構造的知識,最後由建築工作坊將之整合並轉化成此次作品的內涵。透過建築工作坊「創作」與「研究」並行的目標,並藉著「X-site計畫」強調跨領域結合的藝術實驗精神,希望能展現本土工藝的創新能力。</p> <p> </p> <p>《未知的質域》也將於展覽期間,結合北美館星光夜〈週六夜〉包括:音樂、影像、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表演,以激發作品中更多樣的未知面貌。</p> <h4> </h4> <p><img alt="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邱裕文X許偉倫〉│ 團隊" src="http://www.tfam.museum/File/images/02exhibition/150413_2015X-site/CC_57907.png" style="width: 100%;" title="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邱裕文X許偉倫〉│ 團隊" /></p> <p><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 line-height: 11px; font-size: 11px;">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邱裕文X許偉倫〉│ 團隊</span></p> <p> </p> <p><strong>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Synchronic Composing Architect〉</strong><br /> <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建築團隊成立於2010年,著重「研究」及「創作」並行。透過跨領域議題探討、媒材整合、系統建立、材料組構等操作,尋求與土地、業主以及創作者間的集體創作經驗與空間成果。</span></p> <p> </p> <p><strong>邱裕文〈 Chiu, Yu-Wen〉</strong><br /> <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1976年生,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碩士,研究建築構法;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設計碩士,研究建築理論。美國註冊建築師( AIA, New York Chapter),台灣註冊建築師。2010年起任教於私立中原大學。曾任職於美國Cesar Pelli建築師事務所及忠泰建設建築設計部門。目前任職於大衡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及擔任「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負責人。</span></p> <p> </p> <p><strong>許偉倫〈 Hsu, Wei-Lun〉</strong><br /> <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1987年生,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國光藝校〉劇場藝術學系副學士;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目前任職於「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負責人以及獨立藝術創作人。2014【Continue deposit 延•存】-Space coexist in border relations空間藝術創作、2014【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 -台灣Bridge House】專案助理、2010【高雄市夜合客家文化藝術季】夜合裝置藝術大賞亞軍、2007-2008藝術創意新銳展【CREATING THEATRE 發現劇場】邀請展、2007【第十一屆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國際學生設計館暨劇場藝術節】獲選台灣參展作品。</span></p> <p> </p> <p> </p> <p><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 line-height: 11px;">指導單位:臺北市文化局<br /> 贊助:忠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璞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德林建設機構、王克誠建築師事務所<br /> 感謝: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志堅工業有限公司、恆儀發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span></p> <h4> </h4> <p>請繼續點選<br /> 2015第二屆X-site計畫七組入圍團隊│解放空間的7種想像</p>
start_date 2015-07-01 00:00:00
end_date 2015-07-12 00:00:00
actstart_date 2015-04-25 09:00:00
actend_date 2015-07-12 17:30:00
s_time
d_time
regis
county
address 臺北市中山區北美館戶外廣場
cycle_value
cycle_type
news_scope 805307006
keyword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
news_class 40000005
Extra1
fctupublic Y
transKey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32
Longitude 121.5248516
Latitude 25.0725939
file
descr
file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