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deptName 臺北市立美術館
data_id GIP_105757124
post_date 2015-05-28 00:00:00
news_from 美術館
authority 3790000000/379590000E/379590300E
contact 楊佳靜
contact_phone 25957656
news_title 路易.康建築對談:康的建築與工程結構
news_content <p><span style="color:#999999; line-height:1.3em;font-size:14px;">康認為「設計」就是理想與現實磨合的過程,也可以說是,藉由現實的材料與形式以彰顯抽象原則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工程師與建築師共同參與。建築”秩序”的展現主要取決於物理原則的應用。這些原則當然包括了結構性的現實,因此對康而言,設計的過程中,結構工程師是關鍵的合作夥伴,可協助他發展細膩的整合方案解決問題。</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padding-top:10px;"><span style="color:#999999;font-size:11px;line-height:12px;">Thomas Leslie, “Unavoidable Nuisances“:<br />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s in the Work of Louis Kahn</span></p> <p> </p> <p style="padding-top:10px;">路易.康在60歲左右所設計的賓州大學理察茲醫學研究大樓(1957-65),運用了全新的手法結將工程技術應用在建築設計上,讓他聲名大噪。康後續的公共建築設計,如同里察茲大樓一般,都是他與工程師密切合作的成果。Robert Le Ricolais (1894-1977)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康在賓州大學的同事。此外還有AugustE. Komendant (1906–92)。Le Ricolais投注心力鑽研如何以最小之力產生在結構上最大的延展,他的科學結構應力測試成為康建築思考的關鍵要素。Komendant則是協助康研發出全新的水泥建構方式。</p> <p> </p> <table style="width:300px;letter-spacing:1px;"> <tbody> <tr> <td><span style="width:50px;">主持人</span></td> <td><span style="width:240px;">吳光庭 (成功大學建築系)</span></td> </tr> <tr> <td>與談人</td> <td>褚瑞基 (銘傳大學建築系)</td> </tr> <tr> <td> </td> <td>陳冠帆 (原型結構主持人)</td> </tr> <tr> <td> </td> <td>王增榮 (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td> </tr> <tr> <td> </td> <td>廖明彬 (清水建設)</td> </tr> <tr> <td> </td> <td><span style="color:#999999;">(依發言順序)</span></td> </tr> </tbody> </table> <h4> </h4> <p> </p> <p><strong>吳光庭</strong> | 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p> <p>1982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學位後即返臺投入大學建築系任教,長期投入建築設計及建築史論教學,並從事1945後臺灣當代建築及都市發展學術研究,目前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曾任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及借調擔任臺北巿立美術館館長,並曾擔任《雅砌》建築月?創?編輯、《台灣建築報導》總編輯、《建築師》雜誌編輯顧問,目前擔任《臺灣建築學會會?雜誌》(季?)主編。</p> <p> </p> <p> </p> <p><strong>褚瑞基</strong> | 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p> <p>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實踐大學、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1991年賓州大學建築系碩士,1994年建築博士候選人。自2007年參與多項公共藝術創作、展覽、社區營造以及歷史建築活化經營。教學以建築理論以及建築史學論述為基礎,進行有關建築創作、建築設計之教學。專書著作包含《Carlo Scarpa》、《建築歷程》、《建築之書》、以及《人與自然》等;而書寫之文章散見於《建築師》、《TA,台灣建築》等。</p> <p> </p> <p><strong>陳冠帆</strong> | 結構家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p> <p>從建築結構的視角為出發點,以嶄新的結構可能性面對建築空間,挑戰極限與新型態結構的演變。2005年成大建築研究所畢,2006至2011年進入SDG構造設計集團以領導者渡邊邦夫先生為師,進行一連串挑戰建築結構的設計案,經歷過韓國東大門、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等國際競圖,曾負責2010年上海世博船舶企業館的結構設計與現場監造,以及台灣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結構剖面等工作。現為成功大學/東海大學建築系設計兼任老師,事務所以台南為中心持續不斷地尋求挑戰。</p> <p> </p> <p><strong>王增榮</strong> | 比格達原創主持人</p> <p>現職比格達原創有限公司負責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1979~1981為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1984~1986《建築師》雜誌執行主編、1997~1999《台灣建築報導》月刊總編輯;1984~2011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系專任講師。近年策展,2011《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蘭陽博物館主辦,共同策展人王俊雄)、2013《田中央工作中: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建築展》(立偕建設主辦,共同策展人王俊雄)。</p> <p> </p> <p><strong>廖明彬</strong> | 清水建築工坊主持人</p> <p>曾任誠品集團、建國工程、中鹿營造、美國IM P.E.I.(貝聿銘)大陸杭州美術館等的工程顧問,並於921之後共同成立九二一集集工作站,於2009年開始開創實構築建築展至今,曾參加2012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出。2010年曾入選《遠東建築獎》,2010年獲《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設計特別獎,2011年獲《第三屆╱台灣住宅建築獎╱單棟住宅建築類》第一名。現任築生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富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清水建築工坊主持人等。</p>
start_date 2015-05-28 00:00:00
end_date 2015-06-07 00:00:00
actstart_date 2015-06-07 14:30:00
actend_date 2015-06-07 16:30:00
s_time
d_time
regis
county
address 臺北市中山區地下樓視聽室
cycle_value
cycle_type
news_scope 805307006
keyword 臺北市立美術館,教育
news_class 40000005
Extra1
fctupublic Y
transKey 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309
Longitude 121.5248517
Latitude 25.0725939
file
descr
file_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