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case_id AA09602000008
case_name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assets_type_code 古蹟
building_brief 台灣府城門-小南門: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台灣府城門-北門:北門名承恩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位置在今天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延平北路及中華路交叉口,曾是台北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交通孔道。台灣府城門-南門:日據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台灣府城門-東門: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
building_actual_state 台灣府城門-南門:大南門雖幸運被保存,但卻年久失修日漸殘破。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小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樣式,頗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造型,石工精而堅古,頗具歷歷史價值。台灣府城門-北門:光復後,陸續整修舊城門,整修後其餘城門大失舊觀,惟北門保留當原貌,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台灣府城門-南門: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大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砌的城座、門洞則幸運的保持原樣。台灣府城門-東門: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東門從碉堡型的城門,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
register_date 1998-09-03
official_doc_no 臺(87) 內民字第8787234號
belong_city_name 臺北市 中正區
belong_address 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交叉路口,南門:公園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小南門:延平南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北門: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中華路交叉路口
land_scope 東門-台北市中正區中正段三小段101地號。南門-台北市中正區南海段四小段20地號。小南門-台北市中正區南海段五小段480地號。北門-台北市中正區公園段一小段214、214-1地號。
register_reason .北門的外觀非常雄偉,乃一封閉式碉堡,清未為了防禦火器,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異常,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外廓門與北門略錯開,形式一個角度,戰時有利於防守。屋頂採用歇山單簷,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一點柔和的色彩,深具建築特色及歷史意義。2.麗正門位於南城牆的西側,又稱大南門,為台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型製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依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3.景福門即東門,位於東城牆中央略偏南處,朝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的重任。另外,它也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4.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臺作雖也是石條所砌,上半部卻使用傳統上常看到的柱廊樓閣。屋簷下斗拱成列,並施彩繪,有如一座小廟,非常華麗。
laws_reference 文化資產保存法
page_url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subMenuId=26&siteId=MTA1&caseId=AA09602000008&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longitude 121.508138958664
latitude 25.0369019523157
tca_id AA09602000008
pic96_url http://www.culture.gov.tw/d_upload_tca_pro/case/AA09602000008/representImage%5F96%23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