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venues_id 14
venues_name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city_name 臺北市 中正區
zip_code 100
address 100臺北市 中正區徐州路44、46號
longitude 121.524121
latitude 25.040351
phone 02-23969398
fax 02-23583548
venues_intro <p><font face="Arial"><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 color="#ff0000"><strong>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目前委由「瑞興銀行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並持續為各位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未來也請繼續給予本局及市長官邸支持與愛護!</strong></font></font></p><p><font face="Arial"></font></p><p><font face="Arial">關於市長官邸</font></p><p><font face="Arial">走過徐州路四十六號,在三尺高的圍牆及四周兩、三層樓高的大樹護蔭下,這裡做為官邸,絕對符合環境清幽、私密性高的要求,不過,由於長時間無人居住,缺乏整理,加上房子本身歷史已久,反而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座落在台北都會區,雅致的風格迥異於其他大同小異的現代化建築,這就是原台北市長官邸。</font></p><p><font face="Arial">市長官邸建於一九四0年(日本昭和十五年),為和洋混合日式住宅的典型代表;日本住宅在明治時代以後受到西風影響,除了和室鋪榻榻米外,各廳或書房傾向西化,放置西式家具如沙發、書櫃等,這種風格稱為「和洋混合式」建築,官邸和位於長安西路的舊市府大樓(現當代美術館),都屬於此類建築,在日據時期留下來的宅院中算是比較少見。依學者李乾朗的研究,當時對不同等級官員的官舍,有不同分級,州知事或廳知事列為第一級,第一級第二級官舍基地面積在兩百坪以上,台北市長官邸在當時就是列為第一級的官舍,基地八百坪、建地三百坪,目前和台東的廳知事官邸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本時代官邸。</font></p><p><font face="Arial">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市長官邸,八十三年以前的歷任市長,除吳伯雄之外,包括高玉樹、張豐緒、林洋港、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許水德、黃大洲等,任內都居住於官邸內,因此具有深刻的紀念價值。幾乎每任市長上任時,都會依自己的八字,將房子內外做些改變。</font></p><p><font face="Arial">市長官邸在吳伯雄時代,曾編列預算計畫改建為市府一級首長官舍,但預算遭議會刪除,只有作罷。繼任的黃大洲是最後一位進住的市長,八十三年底卸任搬離後,官邸就無人居住,市府秘書處祇派一名管理員負責看管。</font></p><p><font face="Arial">陳水扁任內,市府在八十四年底舉辦新聞處舉辦「發現新官邸」記者會,及邀請學者專家、藝文界、表演團體等,舉辦座談會,民國八十五年元旦首度開放市民參觀。同年三月,市長官邸由新聞處統籌重新規劃為「官邸咖啡屋」,提供有關音樂、戲劇、影片、攝影、美術、文學等各項藝術展演場所,並可供作家、詩人各項藝術創作者及本市市民聚會休閒之用,「官邸咖啡屋」便是該階段暫用的名稱。</font></p><p><font face="Arial">八十六年間,新聞處為修繕市長官邸,做了一系列土地重新測量,並籌措預算。但後來發現官邸改建為咖啡屋不符合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則,將無法取得營業執照,最後接受都市發展局的建議,改以設立文康中心提出申請,並著手研擬各項管理、使用要點。</font></p><p><font face="Arial">八十七年三月,市長官邸藝文中心修建及表演廳興建工程開工,委託登琨豔建築師、蔡元良建築師設計規劃,八月十七日完工。公開徵求「市長官邸藝文中心」委託經營單位。</font></p><p><font face="Arial">十月廿三日,「市長官邸」重新開放,開幕活動「老樹新枝&mdash;台北市民深入市長官邸」,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主辦,為期八週。</font></p><p><font face="Arial">馬英九上任後次年(八十八年)十一月,台北市文化局成立,主管單位由新聞處轉交文化局,隨即針對提高官邸的使用效益進行研議。經過設計重整,委外經營對外開放,定位為藝文中心,以文史哲為主軸,推動文學、哲學論壇,此一清幽寧靜的深深庭院就此有了全新生命。</font></p><p><font face="Arial">市長官邸在空間規劃上,有一個提供餐飲服務的休憩空間,一個可以容納約一百人的表演廳,一個可做小型會議室、講座的和式講堂,一個展示藝術文化品的生活藝術館,一個小小的陽光書閣,以及面積約一百坪的前庭、後院兩個露天廣場。官邸房舍設計良好,採光極佳,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外面的綠茵,庭院造景也使得每個小空間各有意境。進門為生活藝術館,右手邊為文化藝廊,提供小型展覽;左邊則依出版社陳列刊物。咖啡廳是一處頗受市民歡迎的地方,天暖時,露天座尤其搶手;另外,綠竹造景的走廊、挑高的表演廳,也都是這裡的特色,前庭廣場樹下的石桌更是休息的好地方,在此坐擁綠樹及清幽的小徑和心型水池,享受難得的寧靜與輕靈,會讓人忘卻自己正身在喧囂擾攘的都市叢林裡。</font></p><p><font face="Arial">花木扶疏、鬧中取靜的官邸藝文沙龍鋪上了保護地板的地毯,和室裡鋪上雅致的綠色榻榻米,後院裡小魚池悠游著幾尾從日月潭「遠道而來」的錦鯉,大廳角落擺了煮咖啡的吧台,另一個角落則成了專賣詩集的陽光書閣。露台上置放幾張桌椅,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坐著吹風、喝茶;天氣不好,端杯咖啡,照樣可以聽雨、冥想,一般愜意!還有一個小小的陽光書閣,在這個幾乎沒有人寫詩、讀詩的年代,這裡似乎是全台北唯一專賣詩的角落。昔日宮闈深闕的官宅,變身為茗茶飄香、簧絃揚樂的藝文空間,讓市民多了一處沈澱心靈的雅靜角落。<br /></font><font face="Arial"></font></p><p>&nbsp;</p><p><font face="Arial"><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99" color="#ff0000"></font></font></p>
main_photo_url http://www.culture.gov.tw/d_upload_tca_pro/cms/image/A0/B0/C0/D0/E0/F150/67d10225-aa65-4768-ae38-05a797ee83e9.jpg
photo96_url http://www.culture.gov.tw/d_upload_tca_pro/cms/image/A0/B0/C0/D0/E0/F150/67d10225-aa65-4768-ae38-05a797ee83e9%5F96%2396.jpg
has_ticket N
ticket_info 入館參觀免費
barrier_free_service 服務台,用餐空間,遮陽避雨休息區,休息座椅
barrier_free_otherDescription
page_url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outsource/venuesAction.do?method=doFindVenuesActivity&venuesId=14&subMenuId=10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