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臺北田徑場
content 為迎接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臺北田徑場於民國96年2月拆除整建,歷經近3年整建時間,於2009年7月23日正式啟用。重新規劃之場地設施包括400公尺田徑兼足球主場地(含看台區座位數20,000人)及300公尺暖身田徑場,並可提供281輛汽車及447部機車之停車空間。本田徑場於2009年5月7日通過國際田徑總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 IAAF)的一級認證,是全世界第54 個,國內第2個取得該項認證的競賽場地,場內足球場亦符合足球場地規格規定。 田徑場是一座標準綠建築,並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最高品質的「金質獎」施工及設計雙科特優的殊榮。整體設計以「環保」為概念,整座場地盡量引進自然光與保持通風,以達到節能減碳與省電的效果。設計理念呈現「飛翔建築羽翼」的整體意象,與小巨蛋相互呼應,另再結合松山運動中心與臺北體育館成為「臺北體育園區」,成為臺北市市中心一個重要地標。自聽奧結束後場館規劃以爭取舉辦國內外大型賽會會、選手訓練及提供市民休閒運動等三大方針為主體經營發展,將以結合運動、休閒、訓練、競賽及觀光等多元化發展,發揮場地最大使用功效,並行銷臺北城市。 設施內容: 臺北田徑場:主建物地上五樓、地下一樓 主場地:400公尺國際標準田徑場兼足球場、2面大型全彩顯示幕、鏈球及鐵餅場、跳遠及三級跳遠。 暖身場:300公尺田徑場、夜間照明燈座 看台觀眾席:總座位數20,000席、男廁37間、女廁225間、販賣區4間、寄物間3間 選手專用空間:4 間可各容納30 人之多功能選手休息室、更衣室、健身及重量訓練室、室內暖身放鬆區、舞蹈教室 媒體專用空間:看台記者席、新聞媒體室、新聞發佈室 賽事專用空間:檢錄室、醫務室、藥檢室、競賽組、資訊組、終點攝影室、播音及LED室 行政辦公空間:行政辦公室、20人、30人、40人、100人會議室各1間、器材室、中控室 停車場:地下平面汽車停車位:269個(含6個身障停車位)、一樓平面汽車停車位:18個、機車停車位:447個 空中廣場(人工平臺):連接臺北田徑場、臺北小巨蛋、松山運動中心,讓民眾可以自由往來三座機能不同建物,並將1964年東京奧運(44年前),市府為迎接聖火特別複製之「故宮三寶」之一的「毛公鼎」及下方浮雕臺座,保存並放置於平台入口處
traffic_info 交通資訊: 公車: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站: 33 、 262 、 285 、 292 、 630 、 905 、 906 及 909 八德路及敦化路口站: 275 、 275 副、 275 區 捷運: 文山內湖線,南京東路站。步行約 15 分鐘。
display_addr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5號
poi_addr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