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3秒, 共找到 303 筆資料,顯示第 101 到 2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Kingdom KingdomC Phylum PhylumC Class ClassC Order OrderC Family FamilyC Genus GenusC Species ScientificName SpCname CDescribe Chabit CDistributes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Athyma 帶蛺蝶屬 perius Athyma perius 玄珠帶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5 ~ 6公分;翅表為黑褐色,外緣有波狀細長白紋,亞外緣亦有不接連細波狀白紋;前後翅中橫線有粗寬的帶狀白斑,前翅中室有4塊白斑;反面為橙褐色,白色斑紋排列情形與翅表相同,但更為寬大明顯,後翅亞外緣之白色帶紋上有黑色斑點,前翅1a、1b室有黑褐色斑。 幼蟲攝食大戟科之細葉饅頭果、裡白饅頭果;成蟲幾乎全年出現,多棲息於空曠山徑旁或日照充足處,喜訪花及在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山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印度、蘇門答臘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ploea 紫斑蝶屬 sylvester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雙標紫斑蝶 雄蝶前後緣不像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那麼突出,乍看下外型略似小紫斑蝶,但體型較大。前翅腹面中室附近常出三個白斑。 每年的春季至晚秋期間是此蝶的繁殖季,南部地區在一、二月也能見到蹤影。 分布於台灣各處低山地區的常見種,尤其多產於南部高雄縣及恆春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thalia 翠蛺蝶屬 formosana Euthalia formosana 台灣翠蛺蝶 大型蛺蝶,展翅8.5 ~ 10公分;翅表褐綠色,有一顯著之大黃色寬帶貫穿前後翅中央;反面之斑紋與翅表相同,唯顏色呈灰綠色;雌雄色彩斑紋相似,但雌蝶翅型較大,中央黃色帶較寬。 幼蟲攝食殼斗科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11月,以6、7月數量較多,喜愛吸食腐果汁液及樹液,亦在山溝腐葉上吸水,數量不多。 台灣特有種,分佈全島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thalia 翠蛺蝶屬 hebe Euthalia hebe kosempona 連珠翠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5 ~ 6.5公分;雄蝶翅表黃綠褐色,中央帶為濃黃褐色,有複雜之暗色紋;反面呈黃褐色,斑紋與表面差不多但退但不明顯;雌蝶差異頗大,翅表暗綠色,前翅中央帶白色;全翅翅面色彩相同;後翅無中央帶,只在前緣有三個白紋;翅之腹面黃綠色,後翅有一列白斑,靠基部如同雄蝶出現暗色環紋群。部如同雄蝶出現暗色環紋群。 8月,數量不多,飛行迅速;喜歡在濕地吸水及吸食動物排遺。 台灣持特有種,分佈中北部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thalia 翠蛺蝶屬 insulae Euthalia insulae 窄帶翠蛺蝶 大型蛺蝶,展翅7 ~ 9公分;雄蝶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蝶較大,翅形稍寬,中央黃帶較淡;翅表為美麗的暗綠灰色,中央有明顯的黃帶貫穿全翅,前翅端有2小黃紋,前者細長,全翅外緣部有暗色條紋,與此紋平行靠內側另有一暗色條紋,除此尚有若干條紋;反面顏色較淡而明亮,並帶黃綠色、後翅基部有由彎曲黑線構成之斑紋。色、後翅基部有由彎曲黑線構成之斑紋。 幼蟲可能攝食殼斗科植物,但尚證實;成蟲只發生於7~8月,飛行迅速,喜歡在濕地吸水及動物排遺,數量甚少。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thalia 翠蛺蝶屬 irrubescens Euthalia irrubescens fulguralis 紅玉翠蛺蝶 雌蝶體型較雄蝶大得多,有時也出現小型個體。雌雄蝶的色彩及斑紋幾乎相同。雌蝶翅型較為圓整,尤其後翅臀角部分不像雄蝶那麼尖銳。有閃電斑的紅色斑紋,因而得名,並沒有其他類似種。 飛翔相當敏捷。 分布於台灣北部至中部的低山地區及東海岸的低山地區,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Abrota 瑙蛺蝶屬 ganga Abrota ganga formosana 瑙蛺蝶 雌雄蝶的色彩及斑紋明顯的不同。雌蝶的背面呈深橙色,整個有三線蝶型排列的黑斑。雌蝶翅膀背面呈黑褐色,有三線蝶型排列的白色帶紋,並呈黃褐色。 棲息於台灣各處的低山地區,棲息量不多,尤其在南部很少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esakii Ypthima esakii 江崎波眼蝶 前翅翅端的眼狀斑很明顯,後翅緣毛長且白,後翅最上面的眼狀斑與中央的眼狀斑一樣大或比較小。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棲息量並不太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olyura 尾蛺蝶屬 narcaea Polyura narcaea meghaduta 小雙尾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8 ~ 6.8公分;本種與雙尾蝶十分相似,但前翅基部無寬大之黑色部,中室外方,前緣中央附近到亞外緣之黑條無寬大之黑色斜帶,前翅靠外緣無淡黃小斑排列;後翅亞外緣黑帶較細,其中無白點及灰藍色部;翅之腹面第5、6室無黑點,後翅亞外緣條紋呈濃赤褐色,由此可以區別;雌蝶反面前翅亞外緣線第1b室無黑褐色斑,且翅型較大。以區別;雌蝶反面前翅亞外緣線第1b室無黑褐色斑,且翅型較大。 幼蟲攝食榆科之山黃麻、台灣朴樹,豆科之頷垂豆、薔薇科之墨點櫻桃等植物;成蟲之主要發生期為4~10月,飛行迅速,喜愛吸食腐熟水果及樹液,亦喜於濕地吸水,有領域性。 台灣全島山區、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ope 蔭眼蝶屬 bremeri Neope bremeri taiwana 布氏蔭眼蝶 雄蝶前翅第1b室有暗色性斑,雌蝶則沒有。 分布於台灣各處的山地,在高山地帶也有棲息。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Sephisa 燦蛺蝶屬 daimio Sephisa daimio 台灣燦蛺蝶 顧名思義,翅膀背、腹面的底色呈黃褐色,除前翅翅端表面的黑色部及連續的黃色部以外,大多是不規則的斑紋。 成蝶多出現在墾丁公園海岸附近的廣闊平地上,馬櫻丹及其他各式花卉上也能見到蹤跡。 遍布台灣各處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Symbrenthia 盛蛺蝶屬 lilaea Symbrenthia lilaea formosanus 散紋盛蛺蝶 小型蛺蝶,展翅3.5 ~ 4公分;本種與姬黃二線蝶十分相似,但體型較大,前翅表中室之橙色斑分開,第5、6室各有1小橙色斑姬黃三線蝶則無;翅之腹面後翅則無眼狀斑,得以區別。 幼蟲攝食蕁麻科之苧麻、水麻、冷清草及水雞油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8月;其他習性與姬黃三線蝶相同。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緬甸、尼泊爾、不丹、中南半島、印尼、新幾內亞、菲律賓等地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Symbrenthia 盛蛺蝶屬 hypselis Symbrenthia hypselis scatinia 花豹盛蛺蝶 小型蛺蝶,展翅3.4 ~ 3.9公分,雄蝶翅表黑色,前翅中室內、亞外緣線第16 ~ 3,5 ~ 9室及後翅第1b ~ 7室內橫線、第1a ~ 6室亞外緣線為暗橙色帶紋、翅之腹面橙褐色,散生暗褐色斑,外緣線呈重暗褐色條紋,在翅面暗杴斑相同位置處則無暗褐色斑;雌蝶翅色較淡,翅型較大且寬圓。 幼蟲攝食蕁麻科之冷清草、水麻、水雞油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9月,動作敏捷,雄蝶有領域性,常棲於視野空曠的樹冠上。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喜馬拉雅山區、印尼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Timelaea 貓蛺蝶屬 albescens 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白裳貓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4.5 ~ 5.3公分;翅底色為橙黃色,翅表散佈大小不均的黑褐斑紋形成豹紋狀;翅之腹面斑紋與翅表相同,但顏色較淡;雌雄彩色斑紋相同,唯雌蝶體型略大,翅較圓。 幼蟲攝食榆科之台灣朴樹及和沙朴,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喜訪花及吸食樹液或腐汁。 台灣全島山區,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Tirumala 青斑蝶屬 septentronis Tirumala septentronis 小紋青斑蝶 在同屬的小紋青斑蝶類中,綠色斑紋最小。 多產於台灣各地,澎湖島、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Vanessa 紅蛺蝶屬 indica Vanessa indica 大紅蛺蝶 中大型蛺蝶,展翅6 ~ 6.7公分;前翅翅端為黑色,內有白色斑,中室為橙紅色斜帶,基部至後翅亞外緣為茶褐色,後翅外緣部為橙紅色內有黑色點;翅之腹面呈暗黃褐色,前翅中間為橙紅色,翅端亦有白斑,後翅由白、褐、黑色斑紋組成複雜圖紋;雌雄相似,唯雌蝶翅形較寬大。 幼蟲攝食蕁麻科之苧麻、蕁麻、榆科之榔榆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喜訪花及吸食樹液、飛行迅速。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南半島、澳洲、印度、北非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oma 隱蛺蝶屬 sabina Yoma sabina podium 黃帶隱蛺蝶 大型蛺蝶,展翅7 ~ 9公分;翅表黑褐色,中央有1橙色寬帶貫穿前後翅,為本種最大特徵,前翅諯大黃色斑點;反面因個體不同變化頗大,但均呈枯葉狀,及不同程度之白色寬帶。 幼蟲攝食爵狀科之賽山藍;成蟲幾乎全年出現,主要活動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區,喜訪花及吸食腐熟水果,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以南部較多、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南洋群島、澳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olyura 尾蛺蝶屬 eudamippus Polyura eudamippus formosana 雙尾蛺蝶 大型蛺蝶,展翅7 ~ 9公分;本種與姬雙尾蝶十分相似,差異明顯的是:體型較大,翅表近基部黑色發達;後翅亞外緣泛藍色光澤;反面前翅第5、6室各有一黑色斑,後翅亞外緣有兩條暗色波狀紋;雌雄顏色斑紋相似,雌蝶體型較大,後翅尾狀突起向外開叉,雄蝶則呈平行。 幼蟲攝食豆科之頷垂豆;成蟲發生期為3~10月,以7、8月數量最多,飛行迅速,喜愛吸食腐熟水果或樹液,亦常在溪畔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山區、中北部較多、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喜馬拉雅地區、馬來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conjuncta Ypthima conjuncta yamanakai 白漪波眼蝶 後翅腹面前緣部的第二眼狀斑通常一樣大,連接後半部三個斑紋的中心線排列成ㄑ字型。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高山地帶,以及中央山脈沿線的中北部至南部高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Sasakia 紫蛺蝶屬 charonda 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大紫蛺蝶 大型蛺蝶,展翅8.5 ~ 10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各室有白色斑褐,前後翅中央有紫色金屬光澤、內有白斑;肛角有紅斑;反面淺灰褐色,前翅中央黑褐色散佈白斑,白褐色斑位置與翅表相同,肛角有紅斑;雌蝶翅形較大,翅黑褐色,無紫色金屬光澤,其餘斑紋與雄蝶相同。 幼蟲攝食榆科之朴樹;成蟲主要發生期為5 ~7月,一年一代,飛行迅速,喜愛吸食樹液,腐熟水果或濕地吸水,數量稀少,目前列為台灣瀕臨絕種動物之一。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formosana Ypthima formosana 寶島波眼蝶 前翅翅端背面有一個眼狀斑,後翅則第二室、第三室各有一個眼狀斑;後翅腹面前緣部有三個眼狀斑,後半部則有三個眼狀斑。 從北部到南部恆春半島,廣泛分布台灣各地,在高地上也可發現。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multistriata Ypthima multistriata 密紋波眼蝶 體型中型,雄蝶前翅背面有明顯的暗色發香鱗斑,到達第六的基部。前翅背面的眼狀斑不明顯,沒有黃圈。後翅腹面前緣附近第六室、臀角部第1b室以及第二室各有一個眼狀斑。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極為常見,主要產於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norma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罕波眼蝶 為本屬最小型的一種。前翅翅端部有一個明顯的眼狀斑點,後翅通常無任何斑紋,後翅腹面有三個眼狀斑。 棲息於台灣北部北投附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okurai Ypthima okurai 大藏波眼蝶 後翅腹面的下方末端部為白色鱗片所覆蓋。在於後翅腹面第五室、第六室有蛇目紋。 只棲息於中部高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praenubila Ypthima praenubila kanonis 巨波眼蝶(北台灣亞種) 為台灣產本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翅牓腹面前緣部有一個眼狀斑,臀角部則有三個眼狀斑。此外,位居中央的眼狀斑較大。 棲息於北部低山地區以及中部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tappana Ypthima tappana 達邦波眼蝶 後翅腹面排列有三個斑紋,其中上面二個連在一起,下面一個自行分開。其形狀不是圓形,而呈逆8字型。此外,後翅背面第二室、第三室各有一個眼狀斑,1b室則出現一個小型眼狀斑。 棲息於台灣各處平地與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Zophoessa 幽眼蝶屬 dura 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大幽眼蝶 淡色部分有四個黑斑。後翅腹面亞外緣部的各室有眼狀斑,其內側則呈現出複雜的雲狀斑。雌蝶體型比雄蝶大,呈淡色,而前後翅基部大多呈黑褐色。翅膀腹面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棲息於台灣各地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地,常可見到牠們在路上翱翔的情景。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Zophoessa 幽眼蝶屬 niitakana Zophoessa niitakana 玉山幽眼蝶 雌蝶翅形比雄蝶寬大,前翅缺少性徵,底色較為明亮,每個斑紋非常鮮明。 棲息於中部二千至四千公尺的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Ypthima 波眼蝶屬 baldus Ypthima baldus zodina 小波眼蝶 後翅背面第二室、第三室各有一個眼狀斑,還有第五室也會出現眼狀斑。前翅腹面翅端部除大型眼點外,第二室有時也會出現小型眼點。 棲息於台灣各地的平地與低山地區,但棲息數量並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ymphalis 蛺蝶屬 xanthomelas Nymphalis xanthomelas formosana 緋蛺蝶 翅膀背面呈鮮紅色,有數個黑斑,翅膀腹面則呈現出複雜的黑褐色斑紋。 廣泛分布於台北附近至中南部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也棲息於阿里山等高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ope 蔭眼蝶屬 muirheadi Neope muirheadi nagasawae 褐翅蔭眼蝶 翅膀背面呈茶褐色,後翅第二室、第三室有不鮮明的暗色斑。前後翅腹面亞外緣有十二個大小不等的眼狀斑,其內側則有一條很明顯的縱走白色帶紋。雄蝶翅形較寬圓,前後翅背面亞外緣的黑斑大而明顯。 目前遍佈於台灣各地,有些地方較多產。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hylas Neptis hylas lulculenta 豆環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4.5 ~ 5.5公分;翅黑褐色,前翅外橫線第1a ~ 3室、第5 ~ 9室及後翅第1a ~ 5室的外橫線及第1a ~ 7室的內橫線有帶狀排列的白斑;反面橙褐色;白色斑與翅表位置相同,但較大且具暗褐色輪廓;後翅緣有2平行但斷續的白紋;雌雄色彩斑紋相似,但雌蝶較大且寬圓。 幼蟲攝食豆科之變葉山馬蝗、葛藤、台灣葛藤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常見於荒地、郊區路旁及山澗溪畔,喜訪花及吸水,具領域性。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琉球群島、緬甸、印度、印尼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ilos Neptis ilos nirei 奇環蛺蝶 翅膀背面雖有點類似池田三線蝶,但前翅中室帶不分開,由翅膀腹面的色彩,可與江崎三線蝶區別;此外,由前翅背面中央斑帶的白斑數目,可與埔里三線蝶區別。 產於台灣中部至北部的山地地帶,棲息量極少,主要出現七月至八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nata Neptis nata lutatia 細帶環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4.8 ~ 5.8公分;翅表與反面的斑紋排列與位置和琉球三線相同,但雄蝶帶狀白色斑紋較窄細,且翅之腹面呈紅褐色,白斑不具有暗褐色輪廓,雌蝶翅型較大且寬圓。 幼蟲攝食榆科之山黃麻、台灣朴樹及豆科之台灣葛藤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其他習性與琉球三線蝶相似。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菲律賓、印度南部、印尼等地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philyra Neptis philyra splendens 槭環蛺蝶 翅膀背面的白斑稍呈黃色。前翅中室斑沒有刻痕,前翅腹面中室斑上有一小白斑。 分布於中部山區,棲息量極少,南投線埔里附近採集記錄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philyroides Neptis philyroides sonani 鑲紋環蛺蝶 翅形比他種圓整,白色帶紋與斑紋稍呈淡黃色。前翅的前緣斑很明顯,藉此可與他種區別。 主要產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區,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pryeri Neptis pryeri jucundita 黑星環蛺蝶 中大型蛺蝶,展翅6.5 ~ 7公分;翅表黑褐色,雌雄蝶顏色斑紋相似,翅表白斑分離獨立排與同屬蝶類相差甚多,前翅近基部由5段白斑組成,後翅反面近基部底色轉成白色有若干黑斑密集,為本種最大特徵。 幼蟲攝食薔薇科繡線菊類植物;成蟲之主要發生期為5~11月,喜訪花及吸食腐熟水果、動物排遺,數量不多。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Stichophthalma 箭環蝶屬 howqua 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箭環蝶 大型蝶類,展翅9.5 ~ 12.5公分,為台灣唯一屬於環紋蝶科之大型蝴蝶;翅型與斑紋非常特殊,極易鑑別;翅土黃色,雌雄斑紋色彩相同,但雌蝶體型較大,顏色較淡;翅緣黑色,亞外緣有稜形黑紋與翅緣相接;翅之腹面從外緣至亞外緣有1列魚眼黑環橙紋排列,中橫線及內橫線有三條黑色縱帶略呈平行。縱帶略呈平行。 幼蟲攝食禾本科的孟宗竹;一年一代,成蟲出現於4~10月,飛行緩慢,姿態優雅,喜愛吸食新砍竹桿滲出之竹瀝,腐熟水果及動物糞便,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低山區、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taiwana Neptis taiwana 蓬萊環蛺蝶 中型蝶類,展翅4.5 ~ 5公分,翅表白條紋較近似種細,並略帶暗褐色,前翅中室條紋靠中室端,由上方突出牙狀暗色部但未將白條切斷;前翅缺少前緣斑,第3、6室之基部及其前方缺少白斑,而第8室有1白斑;後翅中央帶在同屬中最細,外側帶細而亞外緣不明顯;反面為濃橙褐色,在後翅靠近中央帶外側出現中間帶並稍呈紫藍色。靠近中央帶外側出現中間帶並稍呈紫藍色。 幼蟲攝食薔薇科的台灣石楠及樟科的台灣雅楠、樟樹;成蟲之主要發生期為3~5月,7~8月2次尖峰,喜歡在陽光充足的林緣樹冠,有領域性,數量不多。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印度北部、緬甸、喀什米爾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olygonia 鉤蛺蝶屬 c-aureum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黃鉤蛺蝶 前後翅的外緣與白鎌紋蛺蝶一樣,凹凸分明,翅底呈黃褐色,沿外緣有細黑帶,翅膀背面全面散布著黑斑。 喜好在葎草周圍飛翔,並經常遊訪各種花卉及吸食花蜜,有時則群聚在腐爛的果實上。 多產於台北附近的平地至中部的低山地區,南部則較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laeonympha 古眼蝶屬 opalina Palaeonympha opalina macrophthalmia 古眼蝶 雄雌蝶前後翅基部附近約有二分之一稍呈深褐色,外緣部則呈淡色;此外,雌蝶深色部分中央還有一條深色細帶。前翅外緣附近有一個眼狀斑,後翅及前緣附近有一個黑斑。 棲息於從台灣中北部到中南部一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帶,在三月至五月期間出現。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ntoporia 金環蛺蝶屬 hordonia Pantoporia hordonia rihodona 金環蛺蝶 中小型蛺蝶,展翅5 ~ 6公分;翅表黑褐色,具有鮮豔之橙色條紋,翅形甚圓,為其最大特徵;翅之腹面為淡褐色,有不明顯之橙色斑紋;雌雄顏色斑紋相似,雌蝶翅型較大且較寬圓。 幼蟲攝食豆之合歡、藤相思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11月,喜於溪畔緩慢活動,在石塊或乾燥地面上吸吮,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山區、中國大陸、尼泊爾、印度、鍚蘭、中南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rantica 絹斑蝶屬 aglea Parantica aglea maghaba 絹斑蝶 在台灣產青斑蝶中體型最小,因為前翅中室內縱走的藍白色帶紋在中途沒有被黑色部分分斷,所以很容易與其他近似種區別。 雌蝶多將卵產於林間的寄主植物新葉的背面而鮮少產於老熟葉片上。 廣泛分布於平地與低山地區,棲息量多,整年都可看到;此外蘭嶼也有分布。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rantica 絹斑蝶屬 sita Parantica sita niphonica 大絹斑蝶 在近緣種中,本種藍色斑最多,由於前翅與後翅的底色極端不同。 牠們以獨特的飛翔姿勢慢慢地在花間飛舞,但當遭受捕蝶網驚嚇時,會瘋狂四處逃逸,並往高處飛去。 分布於平地與低山地區,也棲息於蘭嶼、綠島,數量比其他斑蝶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rantica 絹斑蝶屬 swinhoei Parantica swinhoei 斯氏絹斑蝶 雖與青斑蝶相似,但整個顏色較暗,尤其後翅呈深色,腹部常呈橙褐色,並體型較小。 喜愛翔集於菊科的林氏澤蘭之周圍。 常見於台灣各地,在中北部、中南部高山地帶也可以看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arasarpa 俳蛺蝶屬 dudu Parasarpa dudu jinamitra 紫俳蛺蝶 雌雄蝶的斑紋幾乎相同,雌蝶體型比雄蝶大,翅形圓整。本種翅膀背、腹面均有特異的色彩和斑紋。翅膀腹面呈紫色,因而得名。 飛行速度極快。 分布台灣中部至中南部的山地至低山地區,南部則較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enthema 斑眼蝶屬 formosanum Penthema formosanum 台灣斑眼蝶 蛇目蝶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翅膀背面底色呈黑色,前後翅有許多白色斑點與帶紋,與紫蛇目蝶一樣沒有眼狀斑。雌雄蝶的斑紋很相似,但雌蝶體型較大,翅形較寬大。 產於台灣各處平地至低山地區,到處可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halanta 琺蛺蝶屬 phalantha Phalanta phalantha 琺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4.3 ~ 5.8公分;翅橙黃色,翅緣黑色,亞外緣有2條平行的波狀黑帶,翅表散佈大小不均的黑斑;反面顏色較淡,前翅亞外緣第1b室有1個圓形黑斑;雌雄色彩斑紋相同,雄蝶翅形較狹長。 幼蟲攝食楊柳科垂柳、水柳;成蟲在中北部出現於10~12月,南部發生期較長,飛行緩慢,常見於寄主植物附的花叢訪花及吸水。 台灣全島平地、中國大陸、琉球、印度、南洋各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Polygonia 鉤蛺蝶屬 c-album Polygonia c-album asakurai 突尾鉤蛺蝶 前後翅外緣的凹凸分明,尤其後翅第四脈的末端部特別突出。底色呈紅褐色,沿前翅及後翅外緣有一條黑褐色帶,翅面散布著同色的斑點。 幼蟲的食草為阿里山榆。 棲息於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地區,一般在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較常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ptis 環蛺蝶屬 sappho Neptis sappho formosana 小環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 ~ 6.5分;為台灣產之線蝶類最小型的一種;本種後翅之外側帶比其內萴之中央帶狹很多,其寬度比例較其他種類差很多,尤其在雄蝶,此外側帶,不明顯或消失;反面後翅之中央帶由前端到後端寬度相等,在雄蝶此帶經過第3室基部而呈小三角形白色紋;外緣白條紋通常不明顯。 幼蟲攝食豆科之葛藤、山地豆等植物;成蟲之發生期為3~11月,常見於荒地,飛行輕快、滑翔多於掁翼,喜訪花及吸食熟爛水果、樹液。 台灣低山地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歐洲、中南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octuidae 夜蛾科 Spirama helicina Spirama helicina 小魔目夜蛾 翅呈褐色,前翅近外側中央有一大眼紋,外緣為波紋狀 ; 後翅末端有黑白橫條紋,中央黑色條紋較粗。全身佈有綠白色金屬光澤鱗粉。 成蟲於春至秋季活動,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octuidae 夜蛾科 Aletia subplacida Aletia subplacida 散斑粘夜蛾 眼為粉橘色,前翅為白褐色,後翅為淡灰黑色。前翅有黑褐色鱗分布,外緣各室具有一個小黑點 ; 後翅翅脈及橫脈紋路較翅色深。 成蟲於2月、4~5月、7~8月及10~11月於山區活動。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至2000公尺左右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octuidae 夜蛾科 Callopistria 散紋夜蛾屬 repleta Callopistria repleta 紅暈傘紋夜蛾 雄蟲觸角略呈閃電型具有粗短剛毛,前翅大致由白色橫紋分隔分為三部分,由基部算起,第一部分為淺褐色,上面佈有白色和深褐色細紋,第二部分為黑褐色,第三部分為淺粉紅色間有黑褐色斑塊,末端外緣有一銀白色和紅色的圓弧狀細紋。頭部、各足及翅膀中央有長細毛分布。 成蟲於4月、7~8月及10月於山區活動,幼蟲以蕨類為食草。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octuidae 夜蛾科 Eudocima salaminia Eudocima salaminia 艷葉夜蛾 翅膀為綠褐色,帶有金屬光澤,靜止時翅膀外緣向上略微捲起,前翅翅基至翅端具有一條褐色細線。 成蟲於6~11月活動,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Zizula 迷你藍灰蝶屬 hylax Zizula hylax 迷你藍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約0.8 ~ 1公分,為台灣產蝶類體型最小者;翅表灰黑色,雄蝶由基部至亞外緣附近有藍紫色琉璃光澤,雌蝶則不具琉璃光澤;翅之腹面灰白色,外緣線黑色,亞外緣線黑色,亞外緣線與外緣線至亞外緣線間的斑紋呈黑色,前後翅外橫線間各室除了在後翅第1a、2室和中室有灰黑點;雌蝶翅之腹面與雄蝶相同但色澤略淡且模糊。 幼蟲攝食爵床科的賽山藍的花蕾;成蟲全年出現,通常活動範圍僅限寄主群落間,有高度警覺性,受到警擾則整群四處飛散逃逸;數量頗多。 台灣中南部低山地區、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澳洲、美洲、非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hopala 紫灰蝶屬 nankoshana Arhopala nankoshana 南湖白底青小灰蝶 翅膀背面的斑紋色彩和白底青小灰蝶完全相同。翅膀腹面的斑紋色彩則和紫小灰蝶類似,有許多茶褐色的不規則斑紋散布其中。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的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Euaspa 鋩灰蝶屬 tayal Euaspa tayal 泰雅鋩灰蝶 前翅腹面的白色條紋未達前緣部位,而白條與外緣的間隔在前緣部位逐漸縮小,後翅腹面僅一條直行的白紋。 棲息於台灣北部的烏來。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ypolycaena 蘭灰蝶屬 kina Hypolycaena kina inari 蘭灰蝶 雌雄蝶翅膀背面色彩有著明顯的差異,但翅膀腹面幾乎完全相同。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黑色或黑褐色,前翅中央部位有明亮的青藍色斑紋,後翅前緣為黑褐色,其他部位和前翅同色。 雄蝶經常停落在瀑布或急流附近的溼岩及砂地上吸水,雖然偶有五、六隻群集一起,卻未曾組成大型集團。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其中又以中北部至中南部的蝶隻數量最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nishikaze Chrysozephyrus nishikaze 西風翠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外緣之黑帶為台灣同屬蝶類中最寬闊者,後翅黑帶的寬度約為前翅兩倍,因之格外地顯眼,翅膀腹面和江崎綠小灰蝶略為相似,但色彩較深雌蝶的翅膀背面色彩班紋和江崎綠小灰蝶不同,常具紫藍色。 棲息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地帶,蝶隻數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rarasanus Chrysozephyrus rarasanus 拉拉山翠灰蝶 翅膀背面呈青藍色,雄蝶前翅背面頂部的黑帶部分相當寬闊,前後翅中室室端的條紋頗為發達。 僅棲息於拉拉山。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splendidulus Chrysozephyrus splendidulus 單線翠灰蝶 雄的翅膀背面閃耀著金綠色的光輝,翅膀腹面中央的白色條紋可由翅膀背面直接透視,前後翅外緣黑帶的寬度為台灣產綠小灰蝶類中最寬闊者,雌蝶的前翅中室、第1b室的大半及第二室的基部帶有鮮艷的紫藍色斑紋,前後翅腹面中央的白色條紋極其鮮明且呈直線狀,臀角部位的白色帶紋呈V字型。 拉拉山及太平山是本種唯有的兩處產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yuchingkinus Chrysozephyrus yuchingkinus 清金翠灰蝶 翅膀腹面為灰褐色,中央白色帶紋和蝶翅外緣完全平行,臀角附近的白色呈V字型。 除了埔里外,北部拉拉山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ordelia 珂灰蝶屬 comes Cordelia comes wilemaniella 珂灰蝶 後翅臀角附近並無小黑點斑紋,翅膀腹面的中央部分也無銀白色條紋。 分布於台灣北部至中南部的高山地帶,中部南投縣埔里等高地數量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uretis 銀灰蝶屬 acuta Curetis acuta formosana 銀灰蝶 雌雄蝶翅膀背面的色彩和斑紋有著明鮮的差異。雄蝶的底色為黑褐色,前翅的中央及後翅的外緣部位帶有紅色斑紋,雌蝶的此部位則為純白色。雌雄蝶的翅膀腹面皆為銀白色,並無斑紋。 牠們通常是單獨行動或二、三隻一起出現在溪流邊,有時停落濕地上吸水,有時則在河蟹等小動物的屍體上吸汁。 分布北部的台北附近至南端的恆春半島,棲息處遍及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uretis 銀灰蝶屬 brunnea Curetis brunnea 台灣銀灰蝶 雄雌蝶翅膀背面的色彩和斑紋各異。雄蝶前翅上的紅色斑紋幾乎完全消失,後翅的紅色斑紋則朝外橫向伸展。雌蝶後翅的大半帶有斑紋,前翅和後翅皆泛著青紫的色調。 台灣各地的低山地區皆有本種記錄,其分布區遍及北部的台北附近至南部的恆春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Deudorix 玳灰蝶屬 epijarbas Deudorix epijarbas menesicles 玳灰蝶 雄蝶前翅背面的前緣和外緣有黑褐色的寬帶,其他部位則呈現美麗的橙紅色,前後翅腹面有複雜的數根條紋。雌雄蝶的尾狀突起皆很長。 蝶隻靜止時,臀角部的葉狀片呈張開狀。翅膀腹面的眼狀紋和長尾狀突起乍看下很像蝶隻的頭部,具有擬態作用。 棲息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南部地區的族群較北部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kabura Chrysozephyrus kabura niitakanus 黃閃翠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之金綠色調最為顯眼,外緣的黑帶非常狹窄,翅膀腹面的色彩近乎灰白。雌蝶的翅膀背面為AB~B型,亮麗的紫藍色斑紋由第二室擴展至第三室,翅膀腹面的色彩和雄蝶相同。 棲息於台灣中南部玉山以北的山地,個體數稀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Euaspa 鋩灰蝶屬 forsteri Euaspa forsteri 伏氏鋩灰蝶 臀角部位的第二室有一枚橙色斑,橙色斑的中心有一黑紋,橙色斑和黑紋皆朝第二室方向橫向伸展呈橢圓形。 分布於台灣中北部的高山地帶,是台灣產綠小灰蝶類中的稀有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esakii Chrysozephyrus esakii 碧翠灰蝶 雄蝶前翅外緣的黑帶頗為明顯,但寬度較窄,後翅外緣的黑帶較寬,約為前翅的二倍。前後翅腹面中室室端的條紋及第七室基部附近的白短條紋明顯,而外側的暗色鑲邊更是顯眼。雌蝶的翅膀背面為A型,中室外側和第三室各有一枚橙色斑,橙色斑的顏色較其他同屬蝶類鮮明。 繁殖期於六月至八月之間。 分布台灣北部及中部的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Euchrysops 奇波灰蝶屬 cnejus Euchrysops cnejus 奇波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青紫色,前後翅外緣有纖細的暗色帶,後翅第1b室及第二室各有一枚小黑斑,尾狀突起很短。雌蝶翅膀背面的底色呈黑褐色,前翅底部在光線的照耀下會呈現青藍色的光澤,後翅外緣羅列著黑斑,黑斑內側有白色斑紋,第1b室及第二室的黑斑外圍鑲著橙色環紋。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蘭嶼、澎湖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Everes 燕藍灰蝶屬 argiades Everes argiades hellotia 燕藍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青紫色,外緣有黑帶,雌蝶的底色為黑褐色。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山地,分布區域不大,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Famegana 單點藍灰蝶屬 alsulus Famegana alsulus taiwana 單點藍灰蝶 雌雄蝶的色彩斑紋相同,雌蝶的翅形較圓,翅膀背面呈黑褐色,前翅中央部分有白斑。翅膀腹面為白色,後翅前緣的黑點較小。後翅的中央斑列和前翅的亞外緣線皆很醒目。 分布於台北附近至恆春半島,多棲息於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Fixsenia 烏灰蝶屬 watarii Fixsenia watarii 渡氏烏灰蝶 雌雄蝶的斑紋色彩相同,翅膀背面的底色為暗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枚大型橙色斑紋,後翅第二室至臀角部位也有同色的帶狀斑紋。尾狀突起有二對,但第三室脈端者極短。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Freyeria 晶灰蝶屬 putli Freyeria putli formosanus 東方晶灰蝶 翅膀背面呈暗褐色,後翅亞外緣的第二至第五室有三、四枚和外緣線平行的圓斑。腹面後翅亞外緣部的第二至第五室也有大型圓斑,前緣部尚有二枚鑲有白色環的鮮明黑點。 雌蝶多產卵於未開花的花穗或新芽上,幼蟲則居於葉面,蛹可能螫伏在食草的根處,但不易被發現。 分布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eliophorus 日灰蝶屬 ila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紫日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4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有濃紫色金屬光澤,後翅外緣有波狀橙紅色帶,第2翅脈外緣有細長黑色尾突;翅之腹面濃黃色,外緣有明顯之紅色帶,其內側有白色邊;雌蝶底色與雄蝶相同,但無金屬光澤;前翅有橙紅色斑,後翅之波狀橙色斑較長而明顯,反面與雄蝶相同。 幼蟲攝食蓼科之火炭母草;成蟲全年出現,動作敏捷,喜訪花及吸食動物糞便,常見於山徑旁或林緣花叢間。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及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oraga 鑽灰蝶屬 albimacula Horaga albimacula triumphalis 小鑽灰蝶 翅膀腹面的顏色很深,底色為同一色調。 分布台灣中部的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oraga 鑽灰蝶屬 onyx Horaga onyx moltrechti 鑽灰蝶 雌雄蝶的前後翅皆有美麗的藍色斑紋,前翅中央第二室至第四室有白斑,雌蝶的白斑較大。雌雄蝶的翅形略有差異。本種翅膀腹面和姬三尾小灰蝶略似,但顏色較淡。 主要棲息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地帶,棲息蝶類很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oraga 鑽灰蝶屬 rarasana Horaga rarasana 拉拉山鑽灰蝶 雌蝶的外型較雄蝶大了許多,但雄蝶的後翅背面外半部的前方有美麗的深紫色金屬光澤,雌蝶則無。 分部的區相當狹小,僅限於台灣北部的拉拉山、檜山及太平山等山地,其中以拉拉山的族群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Deudorix 玳灰蝶屬 rapaloides Deudorix rapaloides 淡黑玳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黑褐色,前翅基半部和後翅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美麗紫色光澤,後翅的第七室尚有大型的褐色性斑。此外,臀角部的葉狀突起上略帶橙黃色調,尾狀突起頗長。雌蝶後翅呈黑褐色,雄蝶的翅膀腹面則為淡褐色,雌蝶為灰白色。雌雄蝶翅膀腹面各有明顯的帶狀紋路以及中室短條。 僅分布於台灣中部的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allenya 寬邊琉灰蝶屬 melaena Callenya melaena shonen 寬邊琉灰蝶 雄蝶的前後翅背面之前緣至外緣部位有寬闊的黑帶,黑帶的內部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美麗的深紫藍光澤。雌蝶和其他近似種不同,翅膀背面黑褐色,部分雌蝶之前翅中央尚有白色斑紋。 台中縣及南投縣接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bisara 褐蜆蝶屬 burnii Abisara burnii etymander 白點褐蜆蝶 雄雌蝶的色彩斑紋幾乎一樣,但雌蝶翅形較圓。雄蝶的前翅外緣呈直線狀,雌蝶則呈圓形鼓起狀。本種的前翅及後翅背面的中央具有兩條纖細不明顯的淡色帶紋。 棲息於台灣中部以南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蝶隻數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cytolepsis 靛色琉灰蝶屬 puspa Acytolepsis puspa myla 靛色琉灰蝶 翅膀背面略呈深青紫色,外緣黑帶較他種寬闊,其中又以前翅翅端的部分最寬。 出現期多集中於四、五月和七、八月之間。 分布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及山地地帶,棲息量頗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mblopala 尖灰蝶屬 avidiena Amblopala avidiena y-fasciata 尖灰蝶 後翅前緣尖端的稜角分明,臀角部突出有如尾狀。翅膀背面黑褐色,前後翅的中央部位泛著迷人的紫色光澤,前翅中室前端的第三、四室尚有橫向伸展的橙色斑。 分布台灣中部的山地地帶,其中以埔里附近及梨山的記錄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ncema 鈿灰蝶屬 ctesia Ancema ctesia cakravasti 鈿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青藍色,並泛著金屬光澤,前翅內外緣的黑帶以及中央和內緣部位的黑斑皆很明顯。雌蝶的青藍色彩較淡,並微呈紫色,中央和內緣部位無黑斑。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及山地地帶,產地相當多,高雄縣六龜一帶蝶隻頗豐。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ntigius 折線灰蝶屬 attilia Antigius attilia obsoletus 折線灰蝶 本種翅膀腹面的斑紋較不明顯,並有消失的現象。 台灣中部山地地帶的埔里、仁愛、阿里山皆有本種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aragi 墨點灰蝶屬 enthea Araragi enthea morisonensis 墨點灰蝶 本種翅膀腹面的黑斑較不明顯,翅膀腹面的白底因之較為顯目。 僅分布於台灣中部至中南部高山地帶,蝶隻數量極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hopala 紫灰蝶屬 birmana Arhopala birmana asakurae 小紫灰蝶 具有明顯的尾狀突起,翅膀腹面有許多特殊的白色環狀斑紋,雄蝶前後翅除了外緣部之外皆為深紫色,雌蝶僅前翅中央部位呈紫色。 分布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從台北附近至恆春半島皆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hopala 紫灰蝶屬 ganesa Arhopala ganesa formosana 蔚青紫灰蝶 乍看之下和仔小灰蝶近似,但形狀較紫小灰蝶小許多,翅膀背面泛著藍色光澤,色彩較鮮艷。翅膀腹面呈淡白灰色調:並有許多不規則的褐色斑紋散布其中。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的高山地帶,產地局限於部分區域,蝶隻數量很少,但幾乎全年皆能見到成蝶蹤影。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hopala 紫灰蝶屬 japonica Arhopala japonica 日本紫灰蝶 雄蝶的前翅和後翅除了外緣部位黑色外,其他部分皆泛著紫色光澤。雌蝶前後翅之紫色部位較為狹小,外緣的黑帶卻較寬廣。 棲息於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mushaellus Chrysozephyrus mushaellus 霧社翠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外緣的黑帶較狹窄。翅膀腹面的底色為深褐色,前後翅中室室端的短條紋頗為明顯。但本種的雄蝶之個體差異極大 分布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tipe 綠灰蝶屬 eryx Artipe eryx horiella 綠灰蝶 雌雄蝶翅膀背面的色彩斑紋各異,乍看之下彷彿兩種不同的蝶類。雄蝶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褐色,除了前翅基半部和後翅前緣部位為黑褐色外,其餘部份在光線的照耀下會呈現深紫色光澤。雌蝶翅膀背面的底色為暗褐色,後翅第1b、第二及第三室外緣附近有白色斑紋,白斑外側的外沿邊緣尚有鮮明的白色條紋。雌雄蝶的臀角部的葉狀片皆很大型,雌蝶的尾狀突起特長。雌蝶的外形較雄蝶大了許多。雌雄蝶的翅膀腹面皆呈綠色,前後翅皆有白色條紋,後翅中央外緣則有若干白斑。 成蝶出現於三月至四月、七月至八月和十月。 廣泛分布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區,蘭嶼和綠島也有本種棲息,是相當普遍的蝶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elastrina 琉灰蝶屬 oreas Celastrina oreas arisana 大紫琉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色彩較同屬蝶類深,前後翅外緣黑帶的寬度狹窄。雌蝶的翅膀背面為明亮的紫色,前翅的外緣為黑褐色,翅膀腹面斑紋不甚發達。 繁殖季介於三月和十一月之間,但五、七、八三個月為繁殖盛期。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山地及高山地帶,在部分地區的棲息量頗豐。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atapaecilma 三尾灰蝶屬 major Catapaecilma major moltrechti 三尾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深紫色,前後翅外緣的黑帶不甚寬闊。尾狀突起共有三對,中央的一對較長。雌蝶的紫色部分較不明顯,前後翅外緣的黑帶較寬。雌雄蝶翅膀腹面的底色皆為灰褐色,斑紋亦呈褐色,斑紋的內側尚有泛著金屬光澤的金黃色鱗片。 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其中以恆春半島的族群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Wagimo 線灰蝶屬 insularis Wagimo insularis 線灰蝶 翅膀腹面底色為茶褐色,其中有許多白色條紋,極易和其他小灰蝶類區別。雌蝶的翅牓背面之紫色部位較為狹窄,翅形較圓,翅膀腹面的白色條紋和白斑相當顯眼。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山地,蝶隻數量很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elastrina 琉灰蝶屬 lavendularis Celastrina lavendularis himilcon 細邊琉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深青紫色。 分布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及山地地帶,棲息量極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Zizeeria 藍灰蝶屬 maha Zizeeria maha okinawana 藍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2 ~ 2.5公分,翅表為藍灰色,雄蝶翅緣至亞外緣為暗灰褐色,後翅外緣各室有黑褐色斑點,緣毛白色,反面為淡黃褐色,前後翅散佈黑褐色斑點,橫脈為暗褐色;雌蠂翅形較,大翅表暗灰褐色,基部至中橫線附近有藍灰色光澤,翅之腹面與雄蝶相同;冬型之個體翅表黃褐色,斑紋不明顯,雄蝶翅表為淡藍灰,色翅緣暗灰褐色;雌蝶翅表基部至中橫線有藍灰色斑。 幼蟲攝食酢醬草科之黃花酢醬草;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喜於陽光充足處訪花吸蜜,常見於市區市區綠地或庭院花叢間,數量多。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elatoxia 白紋琉灰蝶 marginata Celatoxia marginata 白紋琉灰蝶 雄蝶前翅翅形較為尖銳。翅膀背面的色彩為青藍色,其中以紫色的成分較少。前翅的前緣和外緣以及後翅均有寬闊的黑帶,前後翅尚有白色斑紋。 集中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縣和南投縣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ilades 綺灰蝶屬 laius Chilades laius koshuensis 綺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青紫色,前後翅的外緣線很細,後翅外緣部位的各室中各有一枚暗色圓斑。雌蝶的前後翅前緣及外緣有很寬的暗色部,但青紫色部卻很狹窄,後翅外緣暗色部的各室各有一枚黑色斑紋。 季節型相當明顯,分為春型、夏型和冬型。由於七月至八月也有採集記錄,每年大概有三代。 本種分布於台灣南部,其中以恆春半島的棲息量最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ataxus Chrysozephyrus ataxus lingi 白芒翠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外緣的黑帶相當寬闊,雌蝶前翅中央的青藍色部位十分明顯,翅膀腹面色彩稍呈白化。 僅分布於台灣北部的拉拉山,其餘各地無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hrysozephyrus 翠灰蝶屬 disparatus Chrysozephyrus disparatus pseudotaiwanus 小翠灰蝶 雌雄蝶的尾狀突起頗為細長,翅膀腹面的斑紋非常單純,中室端條欠缺或不明顯,前後翅的白色條紋極為纖細,內側的鑲邊不顯著。再者,後翅第七室的基部並無短條紋。雌蝶的翅膀腹面呈深褐色,斑紋和雄蝶相同。 主要廣泛分布於台灣中北部至中部的山地地帶,蝶隻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