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5秒, 共找到 303 筆資料,顯示第 1 到 1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Kingdom KingdomC Phylum PhylumC Class ClassC Order OrderC Family FamilyC Genus GenusC Species ScientificName SpCname CDescribe Chabit CDistributes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Zygaenidae 斑蛾科 Histia 木螢斑蛾屬 flabellicornis Histia flabellicornis ultima 重陽木螢斑蛾 幼蟲體呈肉紅色,有紅色肉角突起,似鳳蝶幼蟲。成蟲前後翅狹長,前翅為黑色,後翅為有金屬光澤的青藍色,後翅下緣突角則為黑色。 成蟲全年可見,白日喜訪花,夜晚具趨光性。幼蟲出現於春至秋季,以茄苳葉片為食。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Sphingidae 天蛾科 Acosmeryx 缺角天蛾屬 naga Acosmeryx naga naga 葡萄缺角天蛾 體呈銀褐色,翅基至翅中央,有三層波狀紋路,翅上有弧形褐色帶紋,頂角有小三角形褐色斑。 成蟲於3~6月活動。幼蟲出現於3~12月,以葡萄科、豆科和獼猴桃科植物為食草。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Sphingidae 天蛾科 Ambulyx 鷹翅天蛾屬 sericeipennis Ambulyx sericeipennis okurai 亞洲鷹翅天蛾 體呈粉褐色,胸部靠近前翅基部有長形黑斑,腹部近末端有二個土褐色斑點,腹部末端為橙色。前翅近基部有一小一大兩個黑斑,翅外緣有一些褐色斑塊,翅表有一些紫色波狀紋路,下緣有一條土黃色橫紋。 成蟲於3~9月活動,具趨光性。幼蟲以殼斗科植物、楊梅、漆樹、胡桃及白樺木為食草。 主要分布於中北部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Sphingidae 天蛾科 Cechenena 背線天蛾屬 minor Cechenena minor 背線天蛾 身體和翅膀呈淡褐色,腹部背面有三條深褐縱線。前翅有多條平行翅外緣的褐色縱線,翅中央近外側有一個小黑斑,翅膀有如半片的枯黃竹葉。 成蟲全年可見,夜晚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中高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Sphingidae 天蛾科 Acosmerycoides leucocrapis Acosmerycoides leucocrapis 鋸線天蛾 頭胸部為黃褐色,腹部為灰色,翅膀為藍灰色。前翅外緣呈鋸齒狀有紫黑色波紋,中室有三角形紫黑色斑塊。後翅為灰褐色,端部為灰黑色。 成蟲於5~9月活動,具趨光性。幼蟲以薔薇科植物為食草。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Appias 尖粉蝶屬 nero Appias nero domitia 紅尖粉蝶 展翅6.3 ~ 7.6公分。 幼蟲攝食十字花科的各種植物。飛舞在花叢間採蜜,棲息時則掛在灌木叢枝條上。 分布中國海南、雲南、廣西、台灣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Delias 艷粉蝶屬 pasithoe Delias pasithoe curasena 豔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5.8 ~ 6.5公分;本種在後翅反面靠基部有明顯的大紅斑為最大特微;雄蝶後翅表面由第7室至中室有帶藍之灰白斑,而後翅內緣部呈廣大黃色部;雌蝶即全翅面暗褐色,且翅型較圓,底色較淡。 幼蟲攝食桑寄生科的大葉楓寄生和檀香科的檀香,成蟲發生期為3~11月,飛行緩慢,喜訪花,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其他 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中南半島、不丹、尼泊爾、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Delias 艷粉蝶屬 lativitta Delias lativitta formosana 條斑豔粉蝶 雄、雌蝶的色彩與斑紋幾乎相同,但雌蝶體型較大,翅面較寬,顏色較淺。此外,後翅內緣、翅膀背面有黃色斑。 只分布於中北部至中南部的高山地帶,不產於低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Delias 艷粉蝶屬 hyparete Delias hyparete luzonensis 白豔粉蝶 本種後翅外緣各室排列有鮮明的紅色斑,飛翔時紅色斑相當明顯。 分布全島各處平地至低山地區,數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olias 紋黃蝶屬 erate Colias erate formosana 紋黃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 ~ 5公分;雄蝶翅表黃色,前翅端、外緣線及後翅外緣線為黑色,前翅中室近前緣有1黑斑;前後翅基部有散生黑色鱗片;反面為淡黃色,並散生黑色鱗片,後翅中室有1褐色圈紋;雌蝶翅為白色,並散生灰黑色鱗片,其他斑紋與雄蝶相似。 幼蟲攝食豆科之菽草、苜蓿、紫雲英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6~9月,中北部平地在10月至翌年4月間出現,飛行迅速,喜於陽光下山區路旁低矮草花間吸蜜,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山區;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歐洲東部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epora 脈粉蝶屬 nandina Cepora nandina eunama 淡褐脈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4.8 ~ 5.6公分;夏型翅表為灰白色,前翅外緣有黑色帶,後翅外緣也有斷續之黑色部,背面底色除了前翅後半為白色外,呈微帶紫之草綠色;雌蝶翅表微帶綠之褐色,只留白色紋;春型較小,而翅表之黑帶不明顯,反面即呈帶黃之灰色,雌蝶翅表為暗灰至白色。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山柑、鄉兌葉山柑;成蟲全年出現,春夏季較多,常群集溪畔吸水或訪花吸蜜。 台灣中南部較多、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斯里蘭卡、印度南部等。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epora 脈粉蝶屬 aspasia Cepora aspasia olga 黃裙脈粉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1 ~ 4.8 公分;雄蝶前翅為白色,翅脈呈黑色,外緣有黑帶、後翅鮮黃色;反面斑紋與正面相似,西色斑紋發達,前翅端5 ~ 8室有3個黃色斑;雌蝶翅較寬圓,西色紋較擴大,色澤略淡;台灣產粉蝶並無類似之色彩斑紋,故極易區別。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小刺山柑、銳葉山柑及蘭嶼山柑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 4~9月,飛行迅速,數量甚少。 台灣東南部平地、蘭嶼;另有亞種分佈於菲律賓。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atopsilia 遷粉蝶屬 pomona Catopsilia pomona 遷粉蝶 中型蝶類,展翅4.5 ~ 6公分;本種因日照溫度之不同而分為銀紋型、無紋型;銀紋型雄蝶翅表白色,基部至亞基線附近有淺黃色斑紋,前翅外緣有黑紋;反面為暗黃色,前後翅外橫線有褐色波狀紋,腎形紋上有褐斑;雌蝶翅表黃色,腎形紋有黑斑,反面深黃色,腎紋上有白斑,其外有紅褐細紋;無紋型雄蝶翅表與銀紋型相似;反面為黃色;前翅中室附近為白色;雌蝶有2型:淺黃型及淺灰黃型。褐細紋;無紋型雄蝶翅表與銀紋型相似;反面為黃色;前翅中室附近為白色;雌蝶有2型:淺黃型及淺灰黃型。 幼蟲攝食豆科之鐵刀木、望江南、阿勃勒、黃槐等植物;成蟲在南部全年出現;中北部發生期為3~10月,飛行迅速,喜訪花吸水。 台灣全島低山區、中國大陸、熱帶亞洲、澳洲東北部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Delias 艷粉蝶屬 berinda Delias berinda wilemani 黃裙豔粉蝶 雖與麻斑粉蝶極為相似,但雄雌蝶前翅腹面中室內縱走的白色條紋,在距離基部大約四分之三處被黑色條紋分斷一部分。 這種蝴蝶飛行速度頗為緩慢,總在繁花間靜靜地飛舞或懸掛在花穗上吸食花蜜。雄蝶會在濕地上吸水,但棲息量較其他蝶類為少。 僅產於中、南部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Appias 尖粉蝶屬 lyncida Appias lyncida eleonora 異色尖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5.5 ~ 6公分;雄雌底色為白色,翅緣有黑色斑紋;反面翅緣為黑褐色,前翅第7室亞外緣有黃斑,後翅為淺黃色;雌蝶為灰竭色,前後翅有若干不明顯白色橫帶;反面前翅1a ~ 3室,中室至亞外緣間有灰色橫斑,友亞外緣至翅基部間為灰白色,前緣略帶黃色。 山柑、小刺山柑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雄蝶飛行迅速,喜訪花吸水,雌蝶飛行緩慢。 台灣全島山區、中國大陸、印度、南洋各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Appias 尖粉蝶屬 indra 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雲紋尖粉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5 ~ 5.5公分;雄蝶翅白色,前翅端有黑色斑;翅面散佈稀疏的黑色鱗片,以部及後翅外緣較發達;反面前翅為白色,翅端呈黃褐色,內側具暗紫褐色紋,後為黃竭色或淡黃竭色;雌蝶翅表黑色鱗片較發達,且後翅外緣線為黑色。 幼蟲攝食大戟科之鐵色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5月,飛行迅速,雄蝶有排列成帶狀飛行及群聚溪畔吸水的習性。 臺灣東東南部較,其他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緬甸、印度南部、斯里蘭卡、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Appias 尖粉蝶屬 albina Appias albina semperi 尖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4.55.5公分;雄蝶前翅形狀狹長,外緣幾近直,翅端尖銳,翅表白色略帶銀色光澤,反面除了前翅稍帶黃色外全白;雌蝶翅表有發達的黑帶外,前翅前緣之暗色帶明顯,翅巴可分為白與黃色2型;夏型黑色部分較顯著,反面無紋。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銳葉山柑、小刺山柑等植物;成蟲幾乎整年出現,飛行迅速,數量不多。 台灣東南部地區、中國大陸、南印、斯里蘭卡、新幾內亞、澳洲北部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Aporia 絹粉蝶屬 agathon Aporia agathon moltrechti 流星絹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6公分左右;翅底色黑色,前翅中橫線及外橫線散佈2列不明顯白紋;後翅斑紋較大而明顯,但為黃色;反面斑紋略大而明顯,雌蝶斑紋相同,但雄蝶色較濃,且前翅前緣有一白帶紋之性標為雌蝶所無淡。 幼蟲攝食小蘗科之玉山小蘗、十大功勞。一年一代,成蟲發生期為7~10月,飛行緩慢,數量不多。 台灣中央山脈高山地帶、中國大陸、緬甸、喀什米爾地方。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atopsilia 遷粉蝶屬 pyranthe Catopsilia pyranthe 細波遷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5.5 ~ 6.5公分;雄蝶翅表白色,前翅端與外緣黑色,橫脈有黑點;反面白竭色,前翅第1a、2室及中室附近呈白色;雌蝶翅色略暗,外緣黑色,其中3 ~ 9室亞外緣線有黑色斑與翅緣黑斑融合成散黑帶,橫脈有黑圓斑、翅反面與雄蝶同;冬型個體翅表黑斑減退,反面後橫脈有紅褐色圈狀斑紋,雌蝶後翅有 數個圈紋,且亞外緣各室有紅褐色點。褐色圈狀斑紋,雌蝶後翅有 數個圈紋,且亞外緣各室有紅褐色點。 幼蟲攝食豆科之鐵刀木、阿勃勒、望江南、決明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喜訪花,常見於低矮樹叢間覓食。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南洋各地、澳洲北部、印度、非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Pieris 白粉蝶屬 rapae Pieris rapae crucivora 白粉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5 ~ 5.5公分;翅表白色,前翅頂角有三角形黑斑,前翅中室、後緣及後翅前緣各有1圓形黑斑。雌蝶翅表分佈暗色鱗片,體型較大;本種與台灣紋白蝶十分相似,但在後翅緣並無黑紋得以區別。 幼蟲攝食十字花科各種蔬菜及白花菜科醉蝶花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高山地區則以夏季出現較多,喜訪花及吸食濕地水分,數量甚多,為十字花科蔬菜之重要害蟲。 台灣全島、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Cepora 脈粉蝶屬 nerissa Cepora nerissa cibyra 黑脈粉蝶 本種常在前翅的第三室亞外緣部有黑斑,因為母的前、後翅沿翅脈有很明顯的黑帶,不會被誤認為他種。 在台灣僅產於南部,尤其產地多在恆春半島、東海岸的台東以南。此外蘭嶼、澎湖群島也都可看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Prioneris 鋸粉蝶屬 thestylis Prioneris thestylis formosana 鋸粉蝶 大型粉蝶,展翅7 ~ 9.5 公分;夏型雄蝶表底色為白色,翅緣有黑帶,黑色部分沿翅脈略向內延伸;反面前翅底白色,後翅黃色,有很多黑條斑紋;雌蝶底色淡黃,黑色部分發達而呈複雜斑紋;春型形狀略小,黑色紋較小,雌蝶略帶黃白色。 蟲攝食白花菜科之銳葉山柑、小刺山柑等植物;成蟲發生期為4~10月,性機敏活潑,喜愛吸食杜虹花、刀傷草、烏斂苺等花蜜常群聚溪畔吸水,數量多。 台灣中南部、中國大陸南部、印度北部、緬甸、泰國、馬來半島、中南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Eurema 黃蝶屬 alitha Eurema alitha esakii 島嶼黃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 ~ 5公分;不論春型或夏型,翅表底色,雄蝶濃黃色,後翅第3室外緣略為突出,酷似黃蝶,前翅較圓;反面後翅中室內的暗紋可達2條;雌蝶底色較淡,後翅外緣黑條不明顯或消失。 幼蟲攝食鼠李科之桶鉤藤、豆科的黃槐;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1月,飛行緩慢,數量多。 台灣特有亞種,分佈全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Pieris 白粉蝶屬 canidia Pieris canidia 緣點白粉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3.5 ~ 4.5公分;翅底色白色,前翅外角及後翅外緣沿翅脈有黑色部分,中室有1黑色圓斑;踓很像雄蝶,除黑色部分特別發達,前翅第1b室及第3室之黑斑大而鮮明,前翅基部散佈暗色鱗片;反面黃色。 幼蟲攝食十字花科各種植物,為一蔬菜害蟲;成蟲主要發生期為2~11月,飛行緩慢,數量頗多,十分常見。 台灣特產亞種分佈全島、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伊朗、韓國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Leptosia 蝶屬 nina Leptosia nina niobe 纖粉蝶 小型粉蝶,展翅3.5 ~ 4公分; 翅表白色,前翅前緣散生稀疏的黑褐色鱗片,中室近外緣有1圓形黑斑,為其最大特徵;反面前翅前緣及後翅有分散之黃褐色雲狀斑;雄雄色彩斑紋相同,唯雌蝶翅形寬圓較大。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的銳葉山柑,小葉山柑、山柑、魚木、山柑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10月,飛行緩慢, 常見於林間或林緣低矮的花草上吸蜜,數量普遍。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Ixias 異粉蝶屬 pyrene Ixias pyrene insignis 異粉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5 ~ 6公分;雄蝶翅表底色鮮黃,前翅近中央部份被黑色紋圍繞之大型橙紅色斑紋,後翅外緣之黑帶在冬型不明顯,夏型明顯;反面之褐色斑正好相反;雌蝶翅表白色,斑紋與雄蝶相同。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銳葉山柑、小刺山柑等植;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活動迅速,常見於溪流沿岸的花吸蜜或聚於溪邊吸水,數量頗多。 台灣全島、中南部較多,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緬甸、印、巴基斯坦、菲律賓、蘇門答臘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Hebomoia 橙端粉蝶屬 glaucippe 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橙端粉蝶 展翅8.2 ~ 9公分,為臺灣產粉蝶科體型最大者;雄蝶底色白色,前翅端有橙紅色三角斑紋。圍繞黑褐色緣帶,後翅亞外緣、外緣有黑褐色斑,為臺灣亞種之特微;雌蝶底色黃褐色,黑色部分發達成寬帶,亞外緣之黑點列形成明顯之三角斑;反面雌雄後翅佈滿褐色紋,前翅白色,前翅端亦佈滿褐色紋。;反面雌雄後翅佈滿褐色紋,前翅白色,前翅端亦佈滿褐色紋。 幼蟲攝食白花菜科之魚木 、山柑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月,飛行迅速,分佈並遍,頗為常見。 台灣全島,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南洋各地、印度中南部等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Gonepteryx 鉤粉蝶屬 amintha Gonepteryx amintha formosana 圓翅鉤粉蝶 中型粉蝶、展翅5.8 ~ 6.4公分;雄蝶前翅為帶有橙色之濃黃,後翅叉黃色,前後翅棋脈附近各有1橙色斑;反面黃白色、前翅除前緣部帶淡黃色;雌蝶翅表淺黃白色,反面略淡;雄蝶前翅頂角部外勾狀。 幼蟲攝食鼠李科之桶鉤藤、琉球鼠李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春秋季較多,喜愛於林緣花叢間訪花或溪畔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山區、中國大陸西部。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Eurema 黃蝶屬 hecabe Eurema hecabe 荷氏黃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2 ~ 4.7公分;雄蝶翅表濃黃色,前翅翅至亞外緣及後翅外緣線為黑褐色;雌蝶翅表為淺黃色;反面各室外緣有黑點,前翅端有1帶狀斑紋。中室有數塊黑色斑紋,後翅基部至亞外緣間有零星不明顯的帶狀黑斑。 幼蟲攝食豆科之人合歡、黃槐、田菁、大戟科之紅珠仔、鼠李科之桶鉤藤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北部3~10月為主要發生期,飛行緩慢,數量頗多。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南洋各地、澳洲東北部。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Eurema 黃蝶屬 blanda Eurema blanda arsakia 亮色黃蝶 中小型粉蝶,展翅4.2 ~ 4.9公分,為臺灣產黃蝶類體型最大者,前翅外緣及後翅外緣、亞外緣為黑色,後翅第3室外緣不突出;呈圓滑曲線;反面前翅中室之黑褐色帶可達3個;前翅緣毛除後角部皆呈黑褐色;雌蝶翅表黑帶較寬,顏色較淡,體型稍大。 幼蟲攝食豆科之頷垂豆、黃槐、鐵刀木、搭肉刺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飛行緩慢,數量多。 台灣全島;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Eurema 黃蝶屬 andersoni Eurema andersoni godana 淡色黃蝶 中小型粉蝶,翅表顏色較其他黃蝶淡,前翅緣呈明顯的圓弧,前翅緣毛除了後角部呈黑褐色;夏型色彩較淡,後翅外緣黑帶內側之黃色部界線不明顯;本種與江崎黃蝶非常相似,但雄翅之底色為檸檬黃;後翅外緣呈圓滑曲線,後翅反面中室之暗色條紋無或僅有1條。 幼蟲生態未明,可能以豆科植物為食;成蟲全年出現,以7月份數量最多。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南半島、東洋群島、印度南部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ieridae 粉蝶科 Gonepteryx 鉤粉蝶屬 taiwana Gonepteryx taiwana 台灣鉤粉蝶 後翅外緣後半部均呈鋸齒狀,前翅端則較為尖銳。雄蝶前翅背面不像紅點粉蝶一樣呈濃黃色,前、後翅均呈淡黃色,只有翅基部分稍呈深色。 牠們極少至濕地或溪流邊吸水,卻常常單獨出在台灣蒴翟的花間徘徊。 產於北部烏來、南部高雄縣茂林鄉多納一帶,其棲息地只限於高山地帶,並不棲息於平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Byasa 麝鳳蝶屬 alcinous Byasa alcinous mansonensis 麝鳳蝶 大型蝶類,展翅6.5 ~ 7公分;雄蝶翅背為黑色,後翅第1b ~ 7室的各室亞外緣有紅色弦月紋,第4翅凸伸呈1尾狀突起,翅腹面色澤較淡,紅色弦月紋較擴張;後翅內緣有摺疊部分,內有性標;雌蝶形態與雄蝶相似,形狀略大,翅面較寬,本種有中藥麝香之香味,故名。 幼蟲以台灣馬兜鈴、琉球馬。兜鈴、港口馬兜鈴為食;成蟲主要發生期在4~6月,飛行緩慢;喜訪花採蜜。 台灣全島,中北部較多、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Agehana 寬尾鳳蝶屬 maraho Agehana maraho 台灣寬尾鳳蝶 顧名思義,本屬的特徵是尾狀突起寬大,內有二條翅脈。 幼蟲大多靜止地棲息於樹葉中央,嫩葉上則有蟲的食痕。 1934年首次在宜蘭羅東附近發現,可能棲息於台灣各地標高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並以高雄縣藤枝附近為南界。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demoleus Papilio demoleus 花鳳蝶 中型鳳型,展翅7.5 ~ 8.2公分;翅底色為黑色,無尾狀突起,雌雄形狀斑紋相同;前翅散佈大小不等的淺黃色塊狀紋,腹部背面、前翅基部及後翅中室散佈淺黃色小點;後翅前緣圓形黑斑出現青藍鱗片,肛角有1紅色圓斑,中橫線黃色斑連接成一寬帶;反面斑紋略似正面,但黃色部分較,後翅亞外緣至中橫線間有黑、藍、橙3種色彩層次地重疊,前翅3 ~ 8室有褐色斑。 幼蟲攝食芸香科的食茱萸、雙面刺及各種柑橘類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10月,南部地區幾乎全年出現,飛行迅速,在城市庭院常可見到,數量頗多。 台灣全島 、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度、馬來半島、新幾內亞、非洲東岸、澳洲東部等地 。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castor Papilio castor formosanus 無尾白紋鳳蝶 大型鳳蝶,展翅7~9.5公分,無尾狀突起;雄蝶翅黑色,後翅中央3~7室有白斑;反面色彩較淡,8、9室出現很小白紋;雌蝶形狀斑紋與雄蝶差不多,唯色較淡並帶黃褐色,前後翅亞外緣可見若干小白紋。 幼蟲攝食芸香科之飛龍掌血,長果月橘,石苓成蟲每年3~4月,7~8月,有2次發生的高峰,飛行迅速,常見於林緣花叢吸蜜,或溪畔山澗吸水。 臺灣全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不丹、孟加拉北部等地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bianor Papilio bianor thrasymedes 翠鳳蝶 後翅外緣部份有弦月狀藍斑 幼蟲以漆仔樹以及栽種柑橘類為食。 廣泛分部於台灣北部到南端恆春半島的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Graphium 青鳳蝶屬 sarpedon 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 青鳳蝶 中型鳳蝶,展翅4.8 ~ 5.3公分翅表黑色,在前後翅外橫線處有接連的藍色斑紋排成帶狀;後翅亞外緣各室另有藍色弦月紋,雄蝶在後翅反折部分有黃灰色長毛之性標,雌蝶則無。 幼蟲攝食樟科各種植物,成蝶主要發生期為3~10月,飛行迅速, fouo 1. uac 力於春季可見聚集於溪畔濕地吸水,數量頗多。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澳地區等。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Graphium 青鳳蝶屬 doson Graphium doson postianus 木蘭青鳳蝶 中型鳳蝶,展翅5 ~ 5.8公分;與青帶鳳蝶很相似;翅表底色為黑色,亞外緣線至中橫線間有2列藍或黃綠色略帶透明的斑紋,前翅前緣有同色碎紋;後翅亞期部與外橫線附近有紅或黃色斑紋;雌蝶體型較大,斑紋色彩略淡,無性標 。 幼蟲攝食木蘭科之白玉蘭,含笑花及蕃荔枝科之蕃荔枝;成蟲幾乎整年出現,以3~5月最多,飛行迅速, 喜訪花,常與青帶鳳蝶群聚溪畔吸水。 台灣全島、日本南部、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菲律賓、印尼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Graphium 青鳳蝶屬 agamemnon Graphium agamemnon 翠斑青鳳蝶 中型鳳蝶,展翅6 ~ 7.5公分;雌雄色彩斑紋相同,翅底為黑色,前翅由許多黃綠色斑排列成3條不明顯帶狀 ,後亦有 3條不連接的黃綠斑紋;雄蝶後翅尾狀突起不明顯;雌較明顯,且無後翅反折部無灰黃色長毛之性標 幼蟲攝食木蘭科之烏心石及蕃荔枝科之蕃荔枝、鶯花等植物;成蟲在南部幾乎全年出現,以春秋季較多,飛行迅速,常出現於陽光充足處訪花吸蜜。 台灣南部、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印尼、澳洲北部等地另有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Chilasa 斑鳳蝶屬 agestor Chilasa agestor matsumurae 斑鳳蝶 雄蝶後翅內緣有上反。 雄蝶聚集在溼地上吸水,雌蝶則到處訪花採蜜。 從台灣北部到南部高雄的山區都有分布。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Atrophaneura 曙鳳蝶屬 horishana Atrophaneura horishana 曙鳳蝶 大型蝶類,展翅9 ~ 12公分;雄雌均無尾;雄蝶翅膀背面通常呈黑色;雌蝶顏色較淺,且後翅第2 ~ 5室各有2列黑斑,前翅翅脈及各室中央為黑色;後翅腹面靠外緣部份呈桃紅色,為其最大特徵。 幼蟲以台灣馬兜鈴、琉球馬兜鈴為食;成蟲主要發生期在7~9月,飛行緩慢;喜於冇骨消上吸食蜜汁 台灣特有種,產全省海拔1000~2500公尺之山區,以梨山、武嶺、畢祿溪一帶最多,高雄六龜為其分佈之南限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Byasa 麝鳳蝶屬 impediens Byasa impediens febanus 長尾麝鳳蝶 大型蝶類,展翅6 ~ 7公分;本種略似麝馨鳳蝶,在雄蝶後翅正、背面外緣之弦月紋較寬大,而且色彩較淡,近黃灰至紅灰色;外緣有褶疊之性標;雌蝶翅面較雄蝶寬而圓,底色雖比雄蝶稍淡,但仍為黑色,此為與麝馨鳳蝶最顯著之區別,後翅之弦月紋更大;且較鮮明之粉紅色 幼蟲以馬兜鈴類為食;成蟲出現於春夏季,雖然分佈廣泛,但數量不多,喜訪花吸蜜;在25℃下,一代需時一個半月左右。 台灣特有種,產全省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Atrophaneura 曙鳳蝶屬 semperi Atrophaneura semperi 菲律賓曙鳳蝶 每年發生一次,盛產期在七、八月 產於中央山脈標高一千五百至二千公尺的高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Graphium 青鳳蝶屬 cloanthus Graphium cloanthus kuge 寬帶青鳳蝶 形狀略似青帶鳳蝶,但有細尾狀突起。展翅5 ~ 6公分;雌雄斑紋顏色相同;黑底在前後翅之中央貫穿大型半透明青綠色帶紋,此帶紋在前翅前線被黑色翅脈分成若干部分;背面色斑與腹面相同; 雄蝶後翅內緣褶疊部份內有灰白絨毛狀性標,雌蝶則無。 本種幼蟲攝食樟科之香葉樹及小梗木薑子等植物,成蟲出現於3~10月,喜訪花蜜,並群集於溪畔、山溝旁吸水。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中部最多,中國大陸、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北部及蘇門答臘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dialis Papilio dialis tatsuta 穹翠鳳蝶 全身散布許多黃綠色鱗片,因此前、後翅的外緣部分未呈黑色。 只有雄蝶會聚集吸水,雄、雌蝶均以朱槿為生。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但在南部恆春半島的墾丁一帶則較為少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Byasa 麝鳳蝶屬 polyeuctes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多姿麝鳳蝶 大型鳳蝶、展翅6.5 ~ 9.0公分;雌雄顏色斑紋相似;雄蝶前、後翅為淺黑色,後翅第4、5室有白色紋,2 ~ 4室外緣與尾狀突起有紅色斑紋,雌蝶斑紋較為擴張,體翅較大,色彩較雄性淡,1b、2 ~ 5室有白色斑紋;面與背面斑紋相似。 幼蟲攝食馬兜鈴類植物,成蟲出現於3~10月,飛行緩慢,喜訪野花,數量普遍。 臺灣全島、中國大陸、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xuthus Papilio xuthus 柑橘鳳蝶 中型鳳蝶,展翅6.5~8.5公分;雌雄外形相同,後翅有燕尾狀突起;春型底為黑色,中室與靠中室外側有淡黃色塊斑紋,前後翅亞外緣反室有淺黃色弦月紋,肛角有一紅色黑心圓紋;反面斑紋與正面相似,色彩較淡;夏型體型較大,翅黑褐色。 幼蟲攝食芸香科的雙面刺、食茱萸、及各種柑橘類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11月,飛行迅速,喜訪花或於濕地吸水,數量多。 臺灣中北部較多、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東亞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Troides 裳鳳蝶屬 aeacus Troides aeacus formosanus 黃裳鳳蝶 大型鳳蝶,展翅9 ~ 11.5公分;翅底為黑色;雄蝶略小,沿脈部分稍帶灰色,後翅金黃色,翅緣有長鋸齒狀黑斑圍繞,胴體腹有灰竭色縱向長毛;雌蝶體型較大,灰黑色,前翅較寬廣,後翅金黃色紋被各室中央弧狀黑紋分隔成複雜的塊狀,胴體腹呈黑色,且後翅反折部份無灰色長毛之性標。 幼蟲攝食馬兜鈴科之港口馬兜鈴、瓜葉馬兜鈴等植物,一年多代,成蟲雖整年可見,但以3~4月,9~10月數量較,飛行頗慢,喜於晨間黃昏時飛至野花吸蜜,數量不多,現列為珍貴稀有動物之一。 台灣東南低山地區 、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北部。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helenus Papilio helenus fortunius 白紋鳳蝶 大型鳳蝶,展翅8~9公分;翅為黑色,雜有黃後翅5~7室有白色紋,各翅室亞外緣線有不接連的橙紅色弦月紋;翅反面色澤較淡,斑紋與翅面相似;有屋狀突起第2室外橫線有一排橙紅色弦月紋;雌蝶翅為黑褐色,顏色較淡,翅表白紋較大,弦月紋更為明顯。 幼蟲攝食芸香科的食茱萸,雙面刺、賊仔樹、飛龍掌血,柑橘類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主要發生期3~9月,飛行快速,常見於林緣、山徑的花叢吸蜜,更喜在溪畔濕地和其他蝶類一起吸水。 臺灣全島、中國大陸、菲律賓、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Chilasa 斑鳳蝶屬 epycides Chilasa epycides melanoleucus 黃星斑鳳蝶 由於雄蝶後翅內緣上反,很容易與雌蝶區別。 從北部烏來附近分布到南部的高雄茂林鄉多納附近,產於山區,並不多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zala 劍鳳蝶屬 eurous Pazala eurous asakurae 劍鳳蝶 中型鳳蝶,展翅5 ~ 6公分;前翅底色為黃白色半透明;上有許多黑色條紋,後翅亦為黃白色,若干縱狀黑褐色紋,內角有2個橙黃色紋,尾狀突起黑色而細長, 突起尖端為白色,後角近突起部分黑色較濃,且帶青藍色鱗片。 幼蟲攝食樟科之香葉樹;一年一代,成蟲出現於3~5月,飛行姿態優雅,喜於林緣的懸鉤子花叢間吸蜜,數量不多。 台灣中央山脈地區、另有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陸、印度阿薩姆、至喀什米爾的喜馬 拉雅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thaiwanus Papilio thaiwanus 台灣鳳蝶 中大型鳳蝶,展翅8~9公分;雄蝶翅黑色無紋,反面顏色較淡,後翅亞外緣及基部至內緣部有大暗紅色斑,斑內黑色部分呈圓形,後翅緣呈鋸齒狀;雌蝶底色較淡,前翅中室基部有一三角形紅色斑,後翅第5、6室各有1大白斑,由第4室至肛角的亞外緣各有紅色圓環狀紋,翅之腹面與背面相似唯白斑較大;雌蝶個體變異頗大。 幼蟲食攝食芸香科的飛龍血食茱萸,及各種柑橘類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9月,飛行迅速,常見於林緣花叢間吸蜜,或溪旁濕地吸水,數量多。 臺灣特有種,分布中北部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rumanzovia Papilio rumanzovia 紅斑大鳳蝶 雄蝶前翅腹面基部的紅斑較大,後翅外緣的環狀紅斑則更明顯。由於雌蝶前、後翅的翅膀背面基部均有紅斑,可以一目了然。 台灣本土在恆春半島、台南、六龜以及中部南投縣北港村也有採集記錄,但可能都是來自菲律賓的迷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memnon Papilio memnon heronus 大鳳蝶 大型鳳蝶,展翅10.5~11.5公分;雄蝶翅黑色,無尾,前後翅脈靠緣散有藍灰色鱗片,反面基部及亞基部有紅色斑紋,後翅16室至2~7室間及亞外緣處有紅色外圍繞藍灰色的弦月紋數個;雌蝶有2型,無尾白斑型及有尾橙斑型。 幼蟲攝食芸香科的雙面刺、食茱萸、及柑橘類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11月,飛行緩慢,喜訪花,數量頗多。 臺灣全島、日本、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尼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paris Papilio paris nakaharai 琉璃翠鳳蝶 中大型蝶類,展翅7~8公分;本種與琉璃紋鳳蝶十分相似,但本種前翅亞外緣線綠色斑紋相連,且較大後翅綠色斑內側呈弧形延伸至中橫線,由此可以區別。 幼蟲攝食芸香科之山刈葉三腳鱉、食茱萸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以春夏較多,喜訪花。 臺灣北部山區,另有亞種分佈於臺灣中南部、中國大陸、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孟加拉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nephelus Papilio nephelus chaonulus 大白紋鳳蝶 大型蝶類、展翅9~10.5公分、翅黑色、有尾狀突起、後翅4~6室各室的中橫線~亞外緣間與第3室中2線間各有1白斑;反面色澤略淡、前翅亞外緣線第1b、2室各有1塊白斑、後翅除具有翅表白斑外、在外緣線有1排黃色弦月紋;雌蝶翅色較淡、白色塊斑大。 幼蟲攝食芸香科之飛龍掌血,賊仔樹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3~10月,飛行迅速,常見於林緣、樹冠的花叢間吸蜜,亦常在溪畔山澗吸水,數量普遍。 臺灣全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婆羅洲、尼泊爾、不丹等地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hermosanus Papilio hermosanus 台灣琉璃翠鳳蝶 後翅背面有大型綠斑。 幼蟲以柑橘類為食。 廣泛分佈於中部到南端恆春半島的低山地區。在中部埔里附近及南部六龜相當普遍,但在南端的墾丁一帶則較為少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pilio 鳳蝶屬 hopponis Papilio hopponis 雙環翠鳳蝶 中大型鳳蝶,展翅7.5~8.5公分;翅黑色,後翅前半部散佈金綠鱗片;亞外緣有不明顯弦月紋;反面前翅黑底,外半部灰白色,後翅黑底,基部散佈黃色鱗片,外半部由橙色兩層環狀形成特殊花紋,為全世界鳳蝶中獨特之花紋;有尾狀突起。 幼蟲攝食芸香科之賊仔樹、飛龍掌血等植物;成蟲出現於春夏季中海拔山區,飛行迅速,喜訪花,數量不多。 臺灣特有種,產中北部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Papilionidae 鳳蝶科 Pazala 劍鳳蝶屬 timur Pazala timur chungianus 黑尾劍鳳蝶 前翅腹面靠亞外緣有一條縱走白色斑紋,後翅腹面中央有一條黑帶,其外側邊緣呈深黃色;後翅臀角部的黃色斑紋呈濃色、大型。 本種在塔蘭村附近的河灘每年發生一代,出現於三月中旬至四月,並會與同時期發生的升天鳳蝶混棲。 台灣目前確定的產地,只有台北縣烏來鄉福山村附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Kallima 枯葉蝶屬 inachis Kallima inachis formosana 枯葉蝶 大型蛺蝶,展翅8 ~ 10.5公分;翅表褐色基部至中橫線為藍色光澤,前翅中央有1橙色斜寬帶;反面土褐色,自前翅端到且肛角後翅突起部有一黑褐色縱紋,擬似一片枯葉脈狀之葉脈,為其最大特徵,雌蝶略大,色彩較淡,前後翅之突起較明顯。 幼蟲攝食爵狀科之台灣鱗球花及台灣馬藍;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常出現幽僻陰濕的叢林帶,以擬態枯葉來逃避敵害;喜吸食發酵的水果汁液及樹液。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緬甸、日本、喜馬拉雅地區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Junonia 眼蛺蝶屬 iphita Junonia iphita 黯眼蛺蝶 翅牓腹面顏色較深,前後翅沿外緣及中室附近分別有三條及一條比底色深的波狀斑。此外,前後翅外緣有幾個不太明顯的眼狀斑。 喜好停落在樹液或腐爛的果實上吸汁。 從北部至南部的恆春半島廣泛分布台灣各處,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Junonia 眼蛺蝶屬 almana Junonia almana 眼蛺蝶 雌雄蝶幾乎相同,差別在於雌蝶翅形較寬大。 多出現在平原地區,或棲息於廣闊的田地邊及荒地上。牠們常在草原上低空飛舞,卻未曾在高空飛翔。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處的平地至低山地區,蘭嶼、綠島也有分布。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Ideopsis 旖斑蝶屬 similis Ideopsis similis 旖斑蝶 前翅外緣有藍白色細帶,並且前翅第三室基部有二個連在一起的大型斑紋。 雄蝶和雌蝶經常一起吸食馬櫻丹及林氏澤蘭等各種花蜜,出遊皆是三五成群,一旦有一隻出現,那麼其後必定有數隻尾隨。 是棲息於平地與低山地區最普遍的一種斑蝶,幾乎整年都可以看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Idea 白斑蝶屬 leuconoe Idea leuconoe clara 大白斑蝶 是台灣產斑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沒有其他的類似種。 幼蟲的食草為夾竹桃科爬森藤,海岸附近的叢林內就有許多這類野生植物,而卵便產在這類食草上。 多分布於台北附近至恆春半島的海邊,但不棲息於內陸、山地及高山。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Hestina 脈蛺蝶屬 assimilis 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紅斑脈蛺蝶 中大型蛺蝶,展翅6 ~ 7公分;翅為黑褐色,擬似斑蝶,前翅散佈大小不均的灰白色帶藍的斑紋,後翅的斑紋呈條帶狀延伸至基部,後翅第1b ~ 4室亞外緣有紅色環狀斑,雌蝶之紅斑中央略凹陷,呈M型;反面色彩較淡,斑紋與翅表相同。 幼蟲攝食榆科之台灣朴樹及和沙朴,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飛行敏捷,喜愛訪花,吸食腐熟水果,動物糞液、樹液。 廣泛分布於台灣北部至南部的平地及山區的常見種,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Hypolimnas 幻蛺蝶屬 misippus Hypolimnas misippus 雌擬幻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6 ~ 6.8公分;雄蝶翅表黑色,與琉球紫蛺蝶十分相似,但翅中央有一寬白帶縱貫;前翅端及頂角有橢圓形白斑,後翅中央有一寬白帶縱貫;翅外緣有二條平行且斷續的白紋;雌蝶翅橙色,翅緣黑色,前翅端黑色,內有白色斑;翅之腹面黃褐色,外緣黑色,前翅端有白斑,後翅前緣中間及第5室中橫線有黑斑。翅前緣中間及第5室中橫線有黑斑。 幼蟲攝食馬齒莧及車前草科之大車前草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9月,飛行迅速,常見於公園花叢間、林緣或河堤荒地,具領域性,會驅逐其他侵入的蝶類。 台灣全島低山區、美洲、非洲、亞洲廣泛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Lethe 黛眼蝶屬 butleri Lethe butleri periscelis 巴氏黛眼蝶 雄蝶翅膀背面一片暗褐色,後翅第二室、第三室各有一個不鮮明的眼狀斑,此外前翅第五室也出現極不明顯的小斑紋,腹面底色稍淡,眼狀斑都很鮮明,尤其後翅第六室的眼狀斑最大而且鮮明。 夏季為繁殖旺季,每年進行一至二次。 棲息於中、南部的低山地區,數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inois 蛇眼蝶屬 nagasawae Minois nagasawae 永澤蛇眼蝶 雄雌蝶的差異比較明顯,雌蝶顏色比雄蝶明亮,眼狀斑也較大,後翅腹面的波狀帶也很明顯。 牠們喜歡停留於腐爛的果實或動物的排泄物上。 悽息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二千五百公尺以上高山草原地帶,有些地方較多產。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Helcyra 白蛺蝶屬 superba Helcyra superba takamukui 白蛺蝶 後翅背面呈白色,前翅前端有黑色部分,沿著後翅外緣山形斑紋,亞外緣則有圓形的小黑斑。翅膀腹面呈銀白色,亞外緣排列有黃圈不明顯的黑斑。 分布於台灣北部至南部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Idea 白斑蝶屬 leuconoe Idea leuconoe kwashotoensis 大白斑蝶(綠島亞種) 翅的底色為白色,外緣線、亞外緣線到外橫線間、各翅脈、前翅橫脈與中室中間及前翅後緣中央有黑色斑,外緣縣各室內有白點,雌雄蝶色澤斑紋一致,但雄蝶黑斑較雌蝶略少。 成蟲飛行緩慢,常滯空滑翔,可見於綠島路旁的花叢間訪花及海岸樹叢的上空盤旋。 本亞種僅侷限於綠島分布。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Lethe 黛眼蝶屬 christophi Lethe christophi hanako 柯氏黛眼蝶 翅膀背面是帶黃的茶褐色,前翅無斑紋,後翅腹面亞外緣部分排列有由前向後逐漸變小的六個暗色斑紋。翅膀腹面顏色比翅膀背面稍亮,前後翅中室端均夾著短帶,其內側及外側則有稍寬的深赤褐色帶。 棲息於中、南部以及東海岸一千二百至二千六百公尺的高地,棲身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Lethe 黛眼蝶屬 gemina Lethe gemina zaitha 巒斑黛眼蝶 翅膀背面的斑紋不是眼狀斑,而是黑色圓斑,前後翅腹面總共有四、五個眼狀斑。 棲息中、南部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Libythea 喙蝶屬 lepita Libythea lepita formosana 東方喙蝶 中型蝶類,展翅4.1 ~ 4.9公分;翅表黑褐色、前翅第6脈較突長,後翅緣呈波狀,前翅中央的橫帶為橙色,前翅端第5、6室亞外緣與第8、9室外橫線有白色或橙色斑;反面為褐色或黑褐色,前翅的橙斑與白斑位置和翅表相同;雌蝶翅形較雄蝶寬圓且散生灰白色,前翅第6翅脈突伸較長。本種下唇鬚特別發達為其最大特徵。下唇鬚特別發達為其最大特徵。 幼蟲攝食榆科之臺灣朴樹及沙朴;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喜聚於林緣、沿溪流旁的道路、路邊岩崖等濕地吸水、或吸食樹液、動物排遺。 台灣全島、中部最多、中國大陸、日本、韓國、非洲北部、印度南部、斯里蘭卡、歐洲南部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Helcyra 白蛺蝶屬 plesseni Helcyra plesseni 普氏白蛺蝶 雄雌蝶翅膀腹面整個呈黑色,前後翅中央部分有單帶蛺蝶型的白色帶紋。翅膀腹面呈青灰色,中央有白色帶紋,其外側各室排列著中心有黑色圓斑的茶褐色斑。雌體型比雄蝶稍大,翅形圓整,白色帶紋和斑紋又寬又大。 是一種棲息於台灣中北部及中南部山區的蛺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elanitis 暮眼蝶屬 leda Melanitis leda 暮眼蝶 翅膀背面的色彩很少因季節而變化,但翅膀腹面的斑紋卻因季節而大有變化。 常見於平地至低山地區樹林間。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ploea 紫斑蝶屬 mulciber Euploea mulciber barsine 異紋紫斑蝶 雄蝶翅背面為黑色,前翅亞外緣線各室內與中橫線至亞外緣線各室有1~3顆不同的白點,前翅具有藍色琉璃光澤。 雌蝶選擇日照充足處的寄主植物樹冠上產卵,成蟲動作緩慢,常見於日照充足的山間路旁在花叢間吸蜜或濕壁上吸水,亦為在南部越冬於蝴蝶谷之成員。 在南部成蟲全年出現,但中北部冬季則幾無發現。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francisca Mycalesis francisca formosana 眉眼蝶 雄蝶前翅背面第1b室中央部有比底色更深的長毛束,翅膀腹面外橫帶呈藍紫色是本種明顯的特徵。 她們挑選各自喜愛的樹間棲息,並且常常群集一起吸食樹木或果物的汁液。 廣泛分布台灣各處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gotama Mycalesis gotama nanda 稻眉眼蝶 在雄蝶後翅背面中室基部附近生長的生長的長毛束與底色幾乎相同,不像小蛇目蝶這麼明顯。雄雌蝶前翅背面第五室均有明顯的眼狀斑,後翅背面第二室則沒有眼狀斑。 成蝶常常在路上四處飛舞,一旦有人接近便往道路左右的茂密樹叢中逃竄。 主要棲息於台灣北部至中南部平地及低山地區,各地幾乎整年出現。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perseus Mycalesis perseus blasius 曲斑眉眼蝶 是單環蝶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前翅腹面第二室的眼狀斑很不明顯,常常會消失不見。前後翅腹面眼狀斑很明顯,前翅有四個,後翅有七個。 分布於中南部的平地及低山地區,棲息量不多,但東海岸的知本溫泉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sangaica Mycalesis sangaica mara 淺色眉眼蝶 分布於台灣各處平地及山地,尤其以中部以北較多,但也產於南部高雄及恆春半島。 雄蝶後翅背面中室中央部以及基部附近、內緣1b脈基部附近有各自分離的黑色毛束。前翅背面第四、第五室有眼狀斑,但都很微小,有時會消失。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suavolens Mycalesis suavolens kagina 罕眉眼蝶 前翅背面有三個眼狀斑,其中翅端的二個互相連接,後翅則有大、中、小三個眼狀斑。前後翅腹面亞外緣有黃褐色帶,呈圓弧狀。 喜歡緊貼地面飛行。 分布於台北附近到恆春半島低山地區,棲息地有限,棲息不太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Mycalesis 眉眼蝶屬 zonata Mycalesis zonata 切翅眉眼蝶 因為本種前翅翅端部呈明顯的直線截斷狀,所以很容易與近似種區別。 分布於台灣北部到南部平地至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Limenitis 線蛺蝶屬 sulpitia Limenitis sulpitia tricula 殘眉線蛺蝶 中型蝶類,展翅4.5 ~ 5.5公分,翅表是典型的三線蝶斑紋排列;反面後翅基部有明顯而特別的5個黑斑,易與其衪類似種區別;雌蝶形狀較大,前翅較雄蝶更寬圓。 幼蟲攝食忍冬科的金銀花;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10月,常在林緣、食草附近緩慢滑翔,雄蝶具領域性,數量不多。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Danaus 斑蝶屬 genutia Danaus genutia 虎斑蝶 色彩與斑紋雖有點類似樺斑蝶,但體型較大。顧名思義,翅膀上有明顯的黑斑,所以很容易區別。雄蝶後翅第二脈基部的內緣側有黑色性斑。 飛行速度緩慢,喜好遊訪各類花卉,其中尤其喜愛馬櫻丹。 是廣泛分布於平地與低山地區最普遍的斑蝶之一。蘭嶼、綠島、澎湖島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Tirumala 青斑蝶屬 limniace Tirumala limniace 淡紋青斑蝶 在近似種中,翅形最寬大,青色斑紋較大,翅膀腹面呈黃色,整個有淡色的感覺。 常見於台灣各地,在中北部、中南部的高山地帶也可以看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ope 蔭眼蝶屬 armandii Neope armandii lacticolora 白斑蔭眼蝶 因為雌雄蝶後翅大部分呈黃白色。此外,翅膀腹面底色不呈黃褐色而呈白色,與翅膀背面的白色都很明顯。 廣泛分布於台灣各處的高山地帶,由一千至二千九百公尺呈垂直分布,有些數量不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Calinaga 絹蛺蝶屬 buddha Calinaga buddha formosana 絹蛺蝶 是一種體型中等的蛺蝶,雄雌蝶的差異在於雌蝶翅形較為寬大。 棲息於台灣各處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Neope 蔭眼蝶屬 watanabei Neope watanabei 渡邊黃斑蔭蝶 翅膀背面橙褐色黃斑較大,色彩較鮮明;前翅腹面中央之黑褐色斑其內部不像台灣黃斑蔭蝶一樣呈黃色。 成蟲多出沒於竹林中;喜好吸食樹汁液、腐果等。幼蟲攝食禾本科植物。 泰武鄉、獅子鄉、滿州鄉、霧台鄉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Chitoria 鎧蛺蝶屬 chrysolora Chitoria chrysolora 金鎧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5 ~ 6公分;雄蝶翅表橙色,翅緣黑色,前後翅第2室亞外緣有黑圓斑,後翅亞外緣有一列黑斑;反面為淺橙褐色;黑色斑與翅表相同,中橫線、亞外各有灰白色帶;雌蝶依翅色可分黃斑與白斑二型;白斑型翅表為暗墨綠色,有一白色帶縱貫前後翅,反面為灰綠色;黃斑型翅長為褐綠色,翅表有一黃色帶縱貫前後翅,其餘斑紋與白斑型相似。長為褐綠色,翅表有一黃色帶縱貫前後翅,其餘斑紋與白斑型相似。 幼蟲攝食榆科之台灣朴樹、沙朴;成蟲之發生期為4~11月,飛行迅速,常棲於林緣山徑,喜吸食樹液、腐熟水果。 台灣特有種,分佈全島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Cyrestis 絲蛺蝶屬 thyodamas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網絲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4.5 ~ 5公分;翅為半透明之白色,翅脈明顯深褐色,由黑、黑褐、黃褐色之條紋構成複雜的圖樣,宛如地圖,為台灣產蝶類獨一無二的斑紋;冬型之黑紋較細,看起來較白;雌雄斑紋色彩相同,必須以前腳及腹形狀來區分。 幼蟲攝食桑科的榕樹、天仙果、薜荔、稜果榕、金氏榕等植物,成蟲之發生期為4~10月,喜愛群集於溪畔、濕地吸水,亦訪花。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印度、中南半島、新幾內亞。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Ariadne 波蛺蝶屬 ariadne Ariadne ariadne pallidior 波蛺蝶 中小型蛺蝶、展翅4.7 ~ 5.2公分;翅茶褐色,亞外緣有黑色波狀紋,前翅翅緣中央凹陷;反面暗紅褐色,前翅第8室亞外緣有白斑;雌蝶顏色較啖,翅表散佈黑色條紋,翅之腹面略帶灰白色。 幼蟲攝食大戟科之蓖麻;成蟲在南部全年出現,中北部夏季偶有發現,飛行緩慢,喜訪花。 台灣全島、中南部較多、中國大陸、中南半島、印度、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Argyreus 斐豹蛺蝶屬 hyperbius Argyreus hyperbius 斐豹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6.5 ~ 7.2公分;翅表橙黃色,雄蝶各室散佈黑斑,後翅緣為黑色,呈鋸齒狀;反面前翅為橙色,翅端暗黃褐色,後翅呈暗黃褐色;雌蝶與雄蝶翅表相近,翅端為紫黑色,其中有一白色斜帶斑紋;翅之腹面後翅亞外緣線有一淺黃斑。 幼蟲攝食堇菜科之箭葉堇菜、臺北堇菜、三色堇、戟葉紫花地丁等植物;成蟲之發生期為4~11月,飛行迅速、喜訪花。 台灣全島中低山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南半島、印尼、印度、菲律賓北部、巴基斯坦、澳洲東部、非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Acraea 珍蝶屬 issoria 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苧麻珍蝶 中小型蛺蝶,展翅5 ~ 6.5公分;翅橙黃色,翅緣黑色帶,其內於各室有橙小點,翅脈黑褐色,前翅散佈若干黑褐斑;腹部各節亞背部有白點;反面與表面相同;雌雄相似,惟雌蝶翅形較大,顏色較淡。 幼蟲攝食麻科之水麻、木苧麻、苧麻、冷清草、水雞油等植物,有群集性;成蟲除冬季外皆有發現,飛行緩慢,喜愛吸食腐熟水果或濕水份。 台灣全島中低山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ploea 紫斑蝶屬 tulliolus Euploea tulliolus koxinga 小紫斑蝶 是台灣產紫斑蝶體型最小的一種。雄雌蝶的斑紋、色調很相似,但雄蝶翅形較為圓整,尤其前翅後緣彎曲而突出。 廣泛分布於各處的平地及低山地區,尤其多產於中部埔里附近、南部高雄縣以及恆春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Danaus 斑蝶屬 chrysippus Danaus chrysippus 金斑蝶 雄蝶後翅背面第二脈上有黑色性斑,藉此可以區別。 週年常有成蝶之發生,是台灣產蝶類中最常見的一種。 廣泛分布於平地與低山地區,澎湖 、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uthalia 翠蛺蝶屬 malapana Euthalia malapana 馬拉巴翠蛺蝶 雌雄蝶不太有差異,雌蝶體型較大,底色有點淡,白斑較為明顯。 最初發現地為中部山區仁愛鄉力行村,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Danaus 斑蝶屬 melanippus Danaus melanippus edmondii 白虎斑蝶 雄蝶翅為白色,各室翅脈、前翅端與外緣線呈黑色,且前翅端有白斑及外緣線有白點,後翅第2翅脈中橫線附近有扁平袋狀突出的性徵,翅裏與翅面相似,但黑色斑紋較翅面減少。 在蘭嶼成蟲全年出現,秋季數量較多。雄蝶多選擇稀疏的林間產卵,卵產於寄主植物新葉的背面,幼蟲棲於莖藤或葉片上。 主要產地蘭嶼。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Dichorragia 流星蛺蝶屬 nesimachus Dichorragia nesimachus formosanus 流星蛺蝶 中型蛺蝶,展翅5.8 ~ 6.9公分;翅表藍黑色,散佈白色斑點,外緣有一列”<”形斑紋,後翅第2 ~ 6室亞外緣有一列藍黑色圓斑;翅之腹面白色斑點及亞外緣斑較翅表發達;雌雄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蝶較寬圓。 幼蟲攝食清風藤科之山豬肉,筆羅子、綠樟等植物;成蟲幾乎全年出現,飛行迅速,喜吸食樹液、腐熟水果、動物糞便,及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中南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Nymphalidae 蛺蝶科 Elymnias 鋸眼蝶屬 hypermnestra Elymnias hypermnestra hainana 藍紋鋸眼蝶 前翅翅端較尖銳,而且前後翅的各脈尖端突出,以後翅第四脈最明顯,從後翅第1b室到第四室有四個白斑。 牠們經常在食草的四周輕飛慢舞,或翔集於腐爛的果實上,甚或吸食柑橘及其他樹木的樹液。 多棲息台灣各處的平地至低山地區,但高山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