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3秒, 共找到 303 筆資料,顯示第 201 到 3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Kingdom KingdomC Phylum PhylumC Class ClassC Order OrderC Family FamilyC Genus GenusC Species ScientificName SpCname CDescribe Chabit CDistributes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Arhopala 紫灰蝶屬 paramuta Arhopala paramuta horishana 暗色紫灰蝶 後翅腹面第四、第五室的斑紋介於中室端紋和外緣線之間。翅牓腹面的黃褐色斑紋相當狹小,其中又以後翅的斑紋遊甚。 廣泛分布於台北縣至南部恆春半島,蝶隻數量極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Tajuria 青灰蝶屬 illurgis Tajuria illurgis tattaka 漣紋青灰蝶 前後翅的亞外緣線斷續分離,互不相連,此乃本種的特色。雄蝶翅表稍呈淡紫色,雌蝶則為青藍色並夾帶著白色斑紋。 成蝶出現期集中於五月至八月之間。 棲息於台灣中部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Rapala 燕灰蝶屬 takasagonis Rapala takasagonis 高砂燕灰蝶 前後翅中室室端有極短的短條,短條外側尚有鑲著顯明白邊的橫帶,由於白鑲邊相當鮮明,因之成為橫帶的主體,內側的褐色帶反而不醒目。 棲息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地帶,族群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Rapala 燕灰蝶屬 varuna Rapala varuna formosana 燕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3.2 ~ 4.8公分;雄蝶翅表黑色,後翅的大半及前翅的底部泛著美麗的暗藍色光澤;反面灰褐色,前後翅各有2條長短不同的褐色帶紋,邊緣為白色,後翅第1b、3室外緣各有1黑斑,第2、3室間的外緣有1尾狀突起;雌蝶反面略泛紅褐色。 幼蟲生態未明;成蟲於春夏出現,以恆春半島數量最多,喜訪花,靈敏性不高。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以南部較多、東洋熱帶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Ravenna 朗灰蝶屬 nivea Ravenna nivea 朗灰蝶 雌雄蝶的翅膀背面色彩呈現明顯的差異。雄蝶的翅膀為明亮的藍紫色,前翅中央有輪廓模糊的白斑,後翅除了翅脈之外,其他各室皆呈暗淡的白色。雌蝶的底色為白色,前翅的前緣和外緣呈黑褐色,中室室端有一枚黑色斑紋。 棲息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蝶隻數量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atyrium 洒灰蝶屬 esakii Satyrium esakii 江崎洒灰蝶 翅膀背面全部呈黑褐色,其中並無斑紋。後翅有二對尾狀突起,雌雄蝶的尾狀突起皆較他種為長。翅膀腹面呈褐色,中央有鮮明的銀色白條,其外側沿著外緣尚有一白條。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palgis 熙灰蝶屬 epius Spalgis epius dilama 熙灰蝶 雄的翅膀背面呈暗褐色,無斑紋,亦無尾狀突起,翅膀腹面為銀白色,有極細的褐色波狀紋散布其中,雌蝶的翅形較圓。 產於台灣中部以南的平地,恆春半島上有許多產地,棲息處限於局部區域。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atyrium 洒灰蝶屬 inouei Satyrium inouei 井上洒灰蝶 翅膀背面為暗褐色,只有後翅臀角部的葉狀途起上有橙紅色斑,其餘部位均無斑紋。 棲息於埔里、仁愛等台灣中部的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hijimia 森灰蝶屬 moorei Shijimia moorei 森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5公分,翅表暗褐色無紋,反面為灰白色;中室短條紋鮮明,前翅中央斑列明顯,由第1b室至第6室各斑粗而鮮明,其中第3 ~ 6室之4斑不成1線,靠外緣之3斑紋列中最內側者較清楚,中央斑列中第7室之黑斑特別大;雌雄斑紋色彩相同,雌蝶翅形較寬圓。 幼蟲生態尚未明瞭;成蟲出現於4 ~9月,分佈普遍,但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ibataniozephyrus 璀灰蝶屬 kuafui Sibataniozephyrus kuafui 夸父璀灰蝶 翅形頗圓,前翅前緣及外緣均呈弧形,後翅近於圓形。翅背面色彩雌雄異型,雄蝶由青藍色亮鱗覆蓋翅面大部分,前翅只在外緣一條黑邊,後翅則於前翅及外緣均留下較前翅為粗的黑邊。 一年只有一世代,以卵態休眠過冬,成蟲於五月中旬出現。 只分布於台北縣、桃園縣、宜蘭縣相交的狹窄範圍。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pindasis 虎灰蝶屬 lohita Spindasis lohita formosana 虎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4 ~ 2.8公分;本種與三星雙尾燕蝶十分相似,但體型較大,前翅反面基部之斑紋前端部與前緣線接近,在前端呈銳角向後彎折並有1分枝橫切中室;後翅基部算起第2條帶紋呈連續狀;帶狀紋較寬而色稍濃。雌雄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蠂翅表無光澤。 幼蟲生態尚未明,可能與螞蟻共生;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 ~10月,飛行迅速,喜訪花。 台灣全島低山區、越南北部、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婆羅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Rapala 燕灰蝶屬 nissa Rapala nissa hirayamana 霓彩燕灰蝶 小型蝶煩,展翅3.2 ~ 3.5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並有深藍色光澤,第7室基部有長橢圓形性標;後翅尾突細長;反面呈淡茶褐色有明顯之性標,後翅中室有深色平行短條紋;前翅橫帶細;後翅黑圓斑大;內側伴有橙色鱗,肛角附近散佈灰白鱗;雌蝶較大,翅形較寬圓,有時前翅出現橙色部。 幼蟲攝食大戟科之血桐的花蕾與嫩芽;成蟲出現於4~8月,數量不多。 台灣中北部山區、中國大陸、蘇門答臘、印度北部。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Tajuria 青灰蝶屬 diaeus Tajuria diaeus karenkonis 白腹青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深紫色並泛著美麗的金屬光澤,前翅頂部為黑色。雌蝶的翅膀背面呈藍色,但無光澤,前翅的第三室至第四室有著模糊的白斑。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Leptotes 細灰蝶屬 plinius Leptotes plinius 細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3 ~ 2.7公分,雄蝶翅表淡藍紫色,有琉璃光澤,外緣暗褐色,後翅第2室翅緣有1條帶狀長尾;反面暗褐色,密佈波狀白色條紋,後翅第1b、2室外緣有外橙環的黑眼紋;雌蝶翅表暗褐色,基部?亞外緣間底色為白色,具有淡藍色琉璃光澤,前翅橫脈外側的第3 ~ 5室、外橫線第4 ~ 6室及後翅基部至中橫線間散生暗褐色斑點;翅之腹面與雄蝶相同。 幼蟲攝食藍雪科之烏面馬之花苞與果莢;成蟲幾乎全年出現,但中北部冬季較少;動作敏捷,常見於寄主植物花叢間及附近低矮草花上吸蜜或吸食動物排遺。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澳洲北部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Taraka 蚜灰蝶屬 hamada Taraka hamada thalaba 蚜灰蝶 翅牓背面為黑褐色,但無斑紋。翅膀腹面的斑紋相當奇特,可做為鑑別的依據。翅膀腹面的底色為白色。 主要產於台灣中部的平地及山地,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Teratozephyrus 鐵灰蝶屬 arisanus Teratozephyrus arisanus 阿里山鐵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黑褐色無紋,尾狀突起細長。翅膀腹面呈銀白色並泛著光澤,前後翅的中室室端有著淡褐色的短紋,短紋的外側尚有同色的帶狀紋路,臀角部的帶狀紋呈W 字型。雌蝶前翅背面的中室各有一枚橙色斑,有一些雌蝶的第二室還多了一枚小小的橙色紋。 棲息於台灣北部至中南部的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Tongeia 玄灰蝶屬 hainani Tongeia hainani 台灣玄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 ~ 2.5公分,翅表灰褐色,後翅第2室翅緣有帶狀尾突,緣毛白色;反面淡灰褐色;前翅中室有1獨立長形黑斑,亞外緣有3列黑斑,後翅亦散佈黑褐色斑點,亞外緣為橙褐色;雌雄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蝶體型較大且翅形寬圓。 幼蟲攝食景天科之銳葉掌上珠、鵝鑾鼻燈籠草、台灣佛甲草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9月,飛行緩慢,常見於山徑路旁、草花叢間訪花或濕地吸水。 台灣特有種,分佈全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Udara 嫵琉灰蝶 dilecta Udara dilecta 嫵琉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亮麗的青紫色,前翅中央第二至第三室及後翅的第五至第六室有白斑,由於個體的差異,某些個體前翅的白斑會逐漸消失,但後翅的白色斑紋卻必定存在,前後翅的外緣黑帶極細。 成蝶出現於一年四季,其中三至四月和七至八月為最多。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帶,各地棲息量很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Ussuriana 赭灰蝶屬 michaelis Ussuriana michaelis takarana 赭灰蝶 雌雄蝶翅膀背面的色彩稍異。雌蝶的翅膀背面為黑褐色,前翅中央至內緣部位有橙色斑紋,由於個別的差異,有時雄蝶並無橙色斑。雌蝶的背面大部分為橙色,前翅的前緣至外緣部位為寬闊的黑褐色,第1b室中有一枚黑斑。 於台灣中部以北的高山地帶,蝶隻數量相當稀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Zizeeria 藍灰蝶屬 karsandra Zizeeria karsandra 莧藍灰蝶 小小灰蝶後翅腹面第六室的斑紋正好位於第七室的斑紋之下,然本種則多半位於內側,前翅中室內並非有黑斑,此乃二者不同之處。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南的平地,澎湖、綠島、蘭嶼有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Hypolycaena 蘭灰蝶屬 othona Hypolycaena othona 熱帶蘭灰蝶 雄蝶外緣部的黑帶愈往後寬度愈狹,後緣部位已無黑帶存在。雌蝶的白紋輪廓並不明顯,前翅腹面前緣的中央部分有小黑點,但後翅腹面前緣的基部並無小黑點散布其中。 僅南投縣的埔里及台北縣有採集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Celastrina 琉灰蝶屬 argiolus Celastrina argiolus caphis 琉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青紫色,翅膀腹面斑紋不明顯,後翅中央斑列第1b室的二枚斑紋互相分離。 台灣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地帶,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pindasis 虎灰蝶屬 syama Spindasis syama 三斑虎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5 ~ 2.8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翅基半部具有濃紫色金屬光澤;後翅肛角處有橙紅斑;2對尾狀突起,位於後面者較長;反面黃底有複雜的茶褐色紋,肛角處有大型橙紅斑;後翅翅基部算起第2列之條紋分離成明顯的3個斑紋,為本種最大特徵;雌蝶十分相似,但翅表褐色,無光澤,翅面較寬圓。 幼蟲可能與螞蟻共生;成蟲在南部全年出現,中北部主要發生期為4~5月及7~8月;喜訪花,分布地區較狹。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錫金、印尼、菲律賓、馬來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Nacaduba 娜波灰蝶屬 kurava Nacaduba kurava therasia 大娜波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呈暗紫色,外緣線纖細,其他部位並無斑紋。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帶,是相當普遍的蝶種,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Iratsume 珠灰蝶屬 orsedice Iratsume orsedice suzukii 珠灰蝶 雄蝶的前翅背面呈銀白色,外緣部則有細狹的黑帶。雌蝶的前翅之前緣、外緣及翅頂有著顯著的黑色斑紋,後翅的前緣和外緣也有寬闊的黑色帶狀斑紋,翅底部呈白紫色。 台灣北部的拉拉山、中部的壁南鞍部及南部的思源亞口皆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Jamides 雅波灰蝶屬 alecto Jamides alecto dromicus 淡青雅波灰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3.3 ~ 3.7公分;翅表面為白色,散佈藍色金屬光澤,外緣黑色,前翅黑邊較寬,後翅亞外緣為翅脈分割成斷續的黑色塊斑;第二翅脈外緣有尾狀細長突起;翅之腹面為灰褐色,散佈波狀白色條紋,後翅第2室外緣有外橙環內黑的斑紋;雌蝶體型較大,翅表翅的黑斑及腹面白色波狀紋均較大,翅色也較淡。黑色帶較寬粗,後翅的黑斑及腹面白色波狀紋均較大,翅色也較淡。 幼蟲攝食薑科之野薑花、月桃花的花蕾或頂芽;成蟲主要發生期為6~10月,常棲於寄主附近花間或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印度、斯里蘭卡、南洋各地有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Jamides 雅波灰蝶屬 bochus Jamides bochus formosanus 雅波灰蝶 雄蝶的翅牓背面底色為黑褐色,前翅基半部及後翅的大部分泛著深藍紫色的美麗光澤,翅膀腹面呈深褐色,斑紋的顏色近乎底色或比底色略深。雌蝶翅膀背面的紫色部分並無金屬光澤,前翅的紫色部分較雄蝶寬闊,翅膀腹面的色彩斑紋則和雄蝶相同。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Jamides 雅波灰蝶屬 celeno Jamides celeno 白雅波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3公分;雄蝶翅表白色略帶青灰色,外緣帶黑色,後翅亞外緣有暗色斑列,後角有長尾狀突起,緣毛在前翅淡褐色,後翅灰白雜有淡褐色;有大而細長之發香鱗,翅之腹面為帶淡褐之白色,具淡褐色波狀紋;雌蝶前翅外緣黑帶較寬,後翅外緣之暗斑及暗色條也較明顯。 幼蟲攝食豆科之長葉豇豆;成蟲幾乎全年發生,以每年3月和10月數量最多,常見於食草附近的花叢間徘徊或濕地吸水。 台灣中南部低山地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印度、馬來半島、印尼、新幾內亞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Japonica 焰灰蝶屬 patungkoanui Japonica patungkoanui 台灣焰灰蝶 雌雄蝶差異極小,雌蝶翅膀腹面的銀白色條紋較雄蝶明顯發達。 分布於台灣中部至中南部的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Lampides 豆波灰蝶屬 boeticus Lampides boeticus 豆波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2.7~3.3公分;翅表藍紫色有金屬光澤,前翅中室與基部外側有紫灰色長毛,翅緣黑褐色邊;後翅第2室外緣有黑圓斑,第2翅脈外緣有細長尾突;翅之腹面黃褐色,散佈許多波狀白色斑紋,後翅第1,2室外緣有外橙色環的黑點,前後翅亞外緣有1灰白縱帶。雌蝶翅表為黑褐色,藍色金屬光澤部分僅於亞外緣至基部,翅之腹面與雄蝶相同。 幼蟲攝食豆科之扁豆、豌豆、蠶豆、黃野百合、濱刀豆等各種豆類的花蕾及果莢;成蟲全年發生,喜訪花及濕地吸水。 台灣全島、日本以南、亞洲南部各地、非洲北部、歐洲中南部、南太平洋諸島、澳洲、夏威夷群島等分佈廣泛。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Leucantigius 瓏灰蝶屬 atayalicus Leucantigius atayalicus 瓏灰蝶 翅膀背面呈淡黑褐色,前翅中央部分色澤更淡,後翅外緣部位從第1b室至第四室羅列著許多中心帶黑點的小白斑,雌蝶的淡色部分相當發達,翅膀腹面為純白色,其中有數條縱走的黑色細紋。 分布於台灣中部至中南部的山地及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Satyrium 洒灰蝶屬 tanakai Satyrium tanakai 田中洒灰蝶 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褐色。雄蝶的前翅中室上方有長橢圓形的特徵,後翅有二對尾狀突起,但第三脈端者極短。雌蝶的第三脈端尾狀突起稍長。 分布台灣中部以北的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Megisba 黑星灰蝶 malaya Megisba malaya sikkima 黑星灰蝶 雌雄蝶的色彩斑紋大致相同,但雌蝶的翅形較圓。本種翅牓背面為暗褐色,前翅中央有些許白斑,雌蝶的白斑較為顯著。翅膀腹面的底色為灰色,斑紋的色彩則有黑色和淡褐色之分。 雄蝶常常群集於低山地區的山路上吸水。 分布於北部的台北附近至南部的恆春半島,棲息於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Rapala 燕灰蝶屬 caerulea Rapala caerulea liliacea 堇彩燕灰蝶 翅膀的背面的色彩為紫藍色,雄蝶的翅牓背面稍帶紫色,後翅的第1b室和第二室的外緣附近尚有橙色斑紋。此外,雄蝶的前翅中央也有橙色斑,雌蝶則無此斑紋。雌雄蝶後翅臀角部葉狀片的中央部位尚有橙色小斑。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地帶,是各地較常見的蝶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Nacaduba 娜波灰蝶屬 pactolus Nacaduba pactolus hainani 暗色娜波灰蝶 雌雄蝶翅膀背面的色彩均較其他波紋小灰蝶深暗。雄蝶的翅膀背面為暗紫色,稍具光澤但無斑紋。雌蝶的前翅翅底部至中央部位為紫色。 主要產於台灣中南部的平地至低山地區,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Neopithecops 黑點灰蝶屬 zalmora Neopithecops zalmora 黑點灰蝶 雌雄蝶的色彩斑紋相同,雌蝶翅膀較圓,翅膀背面呈黑褐色,前翅中央部分有白斑。翅膀腹面為白色,後翅前緣的黑點較小。 分布於台北附近至恆春半島,多棲息於平地至低山地區,其中以恆春半島棲息量最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Phengaris 雀斑灰蝶屬 daitozana Phengaris daitozana 白雀斑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白色,前翅翅端為黑色,前翅中室室端尚有小黑點。雌蝶的黑色部分相當發達,後翅的外緣及亞外緣均有黑條。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山地地帶,據說南部地區棲息量較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Prosotas 波灰蝶屬 nora Prosotas nora formosana 波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暗紫色並略帶光澤,外緣線纖細,尾狀突起梢長。雌蝶的翅膀背面為褐色,前翅中央有小部分呈藍色,後翅外緣邊羅列著若干小黑點。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較高的山地,其垂直分布區域極廣。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Pithecops 丸灰蝶屬 fulgens Pithecops fulgens urai 藍丸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色,前後翅的中央部位泛著美麗的深紫色光澤。雌蝶的翅膀背面並無紫色部分,因之全部呈黑色。 主要棲息於台灣北部烏來附近,中部的山地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Mahathala 凹翅紫灰蝶屬 ameria Mahathala ameria hainani 凹翅紫灰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5公分;翅表黑褐色,亞外緣至基部呈藍紫色金屬光澤,後翅第1a,8室中央凹陷,第2室的翅緣有帶狀長尾;反面暗褐色,前翅後緣呈灰褐色,前後翅散生黑褐色斑。 幼蟲攝食大戟科的香藤;成蟲主要發生期為6~9月,動作敏捷,有高度警覺性,喜吸食葉面的露水、樹汁及腐熟水果,數量不多。 台灣低山地區、中國大陸、中南半島、緬甸、蘇門答臘、爪哇有不同亞種分佈。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Pithecops 丸灰蝶屬 corvus Pithecops corvus cornix 黑丸灰蝶 雌雄蝶的翅膀背面均為褐色,幾無斑紋。翅膀腹面呈白色,前翅前緣中央有二枚小黑點,外緣上羅列著許多小黑點,而小黑點內側的亞外緣部位尚有纖弱的褐色帶,臀角部附近還有一枚小黑點。 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南,其中恆春半島棲息量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Phengaris 雀斑灰蝶屬 atroguttata Phengaris atroguttata formosana 青雀斑灰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為淡青色,前翅前緣先端為黑色,前翅中室室端有一枚小黑點,從翅膀背面可以透視翅膀腹面斑紋。翅膀腹面的底色呈純白顏色,有許多黑斑散布其中。 常在草地上尋覓般地低空蜿蜒飛行,偶爾還會停落在葉面上休息,由於生性敏感,極不易接近。 分布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高山地帶,其垂直分布範圍極廣。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Orthomiella 鋸灰蝶屬 rantaizana Orthomiella rantaizana 巒大鋸灰蝶 雄蝶的後翅背面前半部泛著美麗的深紫色光澤,前翅腹面呈褐色但無斑紋,後翅的底色為褐色,中央和翅底附近均有深色的斑紋列,外緣的各室均有小黑點。 廣泛分布於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Lycaenidae 灰蝶科 Neozephyrus 榿翠灰蝶屬 taiwanus Neozephyrus taiwanus 台灣榿翠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外緣黑色帶最為發達,其中在前翅翅尖還形成黑色的三角型斑紋。 分布台灣中南部以北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elaenorrhinus 星弄蝶屬 kurosawai Celaenorrhinus kurosawai 黑澤星弄蝶 外緣的長度較後緣短,外緣呈圓形狀,翅膀腹面第1b室的斑紋呈鮮明的白色,後半部白斑的外側尚有一枚不甚鮮明的黃白色紋,此部分共有三枚小斑紋。 分布於於台灣中北部的太平山附近至中南部的阿里山一帶的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Hasora 絨弄蝶屬 taminatus Hasora taminatus vairacana 圓翅絨弄蝶 雄蝶的翅膀背面呈暗褐色,毫無斑紋。雌蝶的前翅中室下方有二枚小白點。 雖然終年皆能見到成蝶的蹤影,但繁殖的旺季卻在五月至八月之間。吸水性相當強,常常聚集在看似乾燥無味的混凝土砌成的山壁上吸水。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Notocrypta 袖弄蝶屬 curvifascia Notocrypta curvifascia 袖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3.9 ~ 4.4公分;雄雌蝶外形相同,翅表黑褐色,前翅中室至第1b室中央部份有銀白塊斑;第3 ~ 4及6 ~ 8室外橫線附近有星點狀白斑,有些個體白斑不甚明顯;後翅無斑紋;翅之腹面為暗褐色,前翅亞外緣至外緣線間呈灰色帶,前翅白斑與翅表相同,雌蝶的白斑較雄蝶略大。 幼蟲攝食薑科的月桃、野薑花、薑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喜訪花吸,常出現於林緣開曠地或庭院花圃。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中南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Erionota 蕉弄蝶屬 torus Erionota torus 蕉弄蝶 身驅十分碩大,翅形亦甚大,前翅十分狹長,呈鈍角三角形,而翅端甚尖,後翅頗圓,有時在臀區外側略為凹陷。翅背面底色呈褐色,前翅腹面底色沿前緣、後緣及外緣的部份呈淺褐色而近於翅頂處有淺黃色斑塊。後翅底色呈淡褐色,其上佈有大面積的淡黃褐色鱗片。 成蟲由於在日出前及日沒後才活動,其行為不易觀察。 現分布於全島平地至低山地任何有蕉屬植物生長或栽培的場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Daimio 玉帶弄蝶屬 tethys Daimio tethys niitakana 玉帶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3.4 ~ 3.8公分;翅底色為黑褐色,前翅有10個大小不同的白斑,其中翅端有3個排成一列,中室的白斑最大;後翅中央有狹長之白色帶;翅之腹面顏色較淡,前翅白斑與翅表相同但略大,後翅亞外緣至基部為白色,前緣有3個黑斑排成三角形;雌雄色彩斑紋相似,雌蝶較大,白色部份較為寬大。 幼蟲攝食薯蕷科的家山藥、薄葉野山藥、基隆野山藥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9月,飛行迅速,見於林緣花叢間吸蜜或山徑路旁的濕地吸水、鳥類排遺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 韓國等地有不同亞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hoaspes 綠弄蝶屬 benjaminii Choaspes benjaminii formosanus 綠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4.2 ~ 4.8公分;翅表面為暗紫綠色,基部至亞外緣間覆有青綠色鱗毛,肛角沿翅緣有橙紅色帶;翅之腹面為青綠色,翅脈呈黑褐色,前翅後緣至1b室為淺黑褐色,肛角沿翅緣的橙紅斑在第1b、2室附近向內不規則突出,其間為黑色;雌蝶翅色較暗,後翅的黑褐色部分較寬,基部至亞外緣青綠色鱗毛較明顯。 幼蟲攝食清風藤科的山豬肉,筆羅子、綠樟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11月,飛行迅速,喜訪花吸蜜。 台灣全島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南半島、印度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Lobocla 帶弄蝶屬 bifasciata Lobocla bifasciata kodairai 雙帶弄蝶 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褐色,前翅有寬幅白條從前緣中央部延伸至中室再擴展至1b室,翅膀腹面的底色較翅膀背面略淡,前翅上的白紋位置和翅膀背面相同,後翅的全部及前翅翅端尚有帶著紫色調的灰白色模糊雲狀斑紋。 分布台灣中北部至中南部的山地,棲息量稀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elaenorrhinus 星弄蝶屬 ratna Celaenorrhinus ratna 小星弄蝶 後翅背面的橙色斑很發達,斑紋的色彩較鮮明。 為外物所驚嚇時,通常會潛入樹叢中,並伸展蝶翅貼附於葉片裏。 以台灣中南部的阿里山一帶為中心廣泛分布於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Isoteinon 白斑弄蝶屬 lamprospilus Isoteinon lamprospilus formosanus 白斑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2.5 ~ 3.1公分;翅表黑褐色,前翅中室;第1b ~ 3室各室外橫線附近有白斑塊,前翅橫脈外側有白色點,後翅無斑紋;翅之腹面黃褐色,後翅後緣附近色澤略暗,白斑較翅表大;後翅第1b ~ 7室外橫線與第1b、7、中室內橫線呈銀白色,緣毛白色。 幼蟲攝食禾本科之五節芒、白茅、台灣芒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9月,飛行迅速;常見於林緣花叢間訪花或在空曠地張開雙翅進行日光浴,亦喜於濕地吸水或動物的排遺。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地有不同亞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elaenorrhinus 星弄蝶屬 pulomaya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尖翅星弄蝶 前翅長大約二十毫米,外緣線略呈直線狀。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太平山至仁愛附近的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elaenorrhinus 星弄蝶屬 maculosus Celaenorrhinus maculosus taiwanus 大流星弄蝶 本種前翅背面第三室的白紋很小,若和第1b室中的二枚為大。本種翅膀腹面的橙色斑顏色深濃,並略帶紅褐色調。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低山地區至山地地帶,南部的棲息量較小。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Halpe 列弄蝶屬 gamma Halpe gamma 昏列弄蝶 翅形較其他 ~ 蝶長,並往橫向發展,後翅遊甚寬闊,形狀和狹翅弄蝶近似。翅膀背面為深褐色,前翅第1b室有明顯的小斑,前緣並有七枚排列成弧狀的大小斑紋,其中以第二室的斑紋最大。後翅無紋,其基半部略帶黃褐色。 棲息於台灣中部的埔里、谷關和三角嶺。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elaenorrhinus 星弄蝶屬 horishanus Celaenorrhinus horishanus 埔里星弄蝶 前翅第十二室的中室白斑之上方有黃色細條,觸角球桿基部的白環不甚發達。 分部於台灣中部的埔里以及中南部的阿里山附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altoris 黯弄蝶屬 cahira Caltoris cahira austeni 黯弄蝶 雌雄蝶的色彩斑紋相同,雌蝶翅形較圓。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褐色,是所有近似種最深黑者,前翅上的白斑因之特別醒目。中室室端有二枚白斑,第二至第四室及第六、七室各有一枚白斑排列成弧狀。 棲息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棲息量很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Caltoris 黯弄蝶屬 bromus Caltoris bromus yanuca 變紋黯弄蝶 前翅的第二、三室各有一枚模糊的白線狀斑紋,但於部分個體此二枚斑已完全消失。 台灣中部以南的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Burara 傘弄蝶屬 jaina Burara jaina formosana 橙翅傘弄蝶 大型弄蝶,展翅約為 4.5 ~ 5 公分,翅膀呈褐色,前翅前緣下方有一個白色斑點,後翅肛角處有橙色緣毛。雄蟲翅膀表面暗褐色,前翅中央具一枚大黑斑。 幼蟲攝食黃褥花科的猿尾藤,成蟲在南部全年出現,在其他地方主要發生期為3~10月,飛行迅速,常見於溪畔山徑旁水或訪花。 分布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分佈、中南半島、緬甸、印度、馬來半島、婆羅洲 。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Borbo 禾弄蝶屬 cinnara Borbo cinnara 禾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2.9 ~ 3.4公分;雄蝶翅為黑褐色,前翅第1b?4室外橫線與橫脈外緣第6?8室、中室外緣的中橫線位置及後翅外橫線的第2、3、5室有白褐色點;翅之腹面為黃褐色,斑點位置顏色與翅表同;雌雄色彩斑紋相同,雌蝶翅形略大且寬圓。 幼蟲攝食禾本科之五節芒、巴拉草、柳葉等植物;成蟲全年發生,冬天數量較少,飛行迅速,常見於路旁草叢,喜訪花及吸食動物排遺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蘭嶼也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Badamia 長翅弄蝶屬 exclamationis Badamia exclamationis 長翅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5 ~ 5.5公分;雄蝶翅表茶褐色翅基部略帶灰色, 前翅有2個半透明略帶黃色之斑紋;後翅無紋,緣毛茶褐色,第1b脈末端為翅緣中心突出,為其最大特徵;腹胸上之鱗毛略帶淡綠色;翅之腹面色彩較淡略帶黃褐色,後翅第1b室外緣線有平行之暗黃條;雌蝶翅表較雄蝶濃,前翅2白斑較大,在第1b室後半部附近有白斑,反面斑紋較大。 幼蟲攝食黃褥花科的猿尾藤;成蟲在南部全年可見,中北部主要發生期為3~10月,飛行迅速,喜訪花吸蜜,正午或氣溫高時,便依附在葉片反面休息。 台灣全島、印度、斯里蘭卡、澳洲、新幾內亞、南太平洋各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Ampittia 黃星弄蝶屬 virgata Ampittia virgata myakei 黃星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5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斑紋為黃橙色;前翅中室之2斑完全連接;下方者沿中室伸長,第2、3室上下之2斑略呈方形,第6、8室3斑為小形點,第1b室有 黑色膨大之性標;翅之腹面斑紋與表面相同,但斑紋不明顯;雌蝶無性標,後翅斑紋較小。 幼蟲攝食禾本科的五節、芒白茅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以6~8月最多,喜於潮濕之山溝兒壁吸,或造訪金露華、咸豐草等植物、吸食花蜜。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Ampittia 黃星弄蝶屬 dioscorides Ampittia dioscorides etura 小黃星弄蝶 翅膀背面的底色為深褐色,並有橙黃色斑紋。由於體型和斑紋色彩的搭配頗為特異。 本種多棲息於芒類植物的草原中,六龜一帶的繁殖期在五月十月之間。 分布於台灣南部。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Notocrypta 袖弄蝶屬 feisthamelii Notocrypta feisthamelii arisana 連紋袖弄蝶(台灣亞種) 前翅略呈三角形,外緣略呈弧形,後翅頗圓。翅背面底色呈暗褐色。前翅中央白條前方有白黃色紋將白條連向前緣,前翅白斑分布與背面相類似,在翅頂亦有紫色鱗片形成帶狀。後翅外緣有紫色鱗片散布。 成蟲三月開始出現,直到十月份,一年約有三至四個世代。可能是以卵休眠越冬。 海拔300~1500公尺左右山地,且呈南、北間斷分布,中部山區沒有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Aeromachus 弧弄蝶屬 bandaishanus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萬大弧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5公分;雄蝶翅表黑褐色,斑紋為黃橙色;前翅中室之2斑完全連接;下方者沿中室伸長,第2、3室上下之2斑略呈方形,第6、8室3斑為小形點,第1b室有 黑色膨大之性標;翅之腹面斑紋與表面相同,但斑紋不明顯;雌蝶無性標,後翅斑紋較小。 幼蟲攝食禾本科的五節、芒白茅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以6~8月最多,喜於潮濕之山溝兒壁吸,或造訪金露華、咸豐草等植物、吸食花蜜。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agiades 裙弄蝶屬 cohaerens Tagiades cohaerens 白裙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3.5 ~ 4公分;雌雄相似,雌蝶較大,翅形較寬圓,前翅小白較明顯;翅表黑褐色,前翅前緣有7個小白斑,後翅中央部之寬白帶短而未及翅緣;前翅及後翅外緣部之緣毛為黑褐色,後翅內外緣部為白色,翅之腹面顏色較淡,前翅斑緣,前翅斑點與翅表相同,後翅之白色部擴大而達翅基,黑色部僅佔翅緣,白色部份周圍有黑斑點。色部擴大而達翅基,黑色部僅佔翅緣,白色部份周圍有黑斑點。 幼蟲可能攝食薯蕷科的山藥類植物;成蟲除了冬季外均有發生,喜訪花、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Abraximorpha 白弄蝶屬 davidii Abraximorpha davidii ermasis 白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3.8 ~ 4.2公分;雌雄相似,翅表底色白色有複雜之暗褐色;翅之腹面斑紋與表面相同,低暗竭斑上之白色鱗片很少;雌雄色彩斑紋相同,雌蝶翅形較大且寬廣。 幼蟲攝食薔薇科的白絨懸鉤子;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9月,常出現於山徑旁或溪流邊,在一定的空間中來回飛舞,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泰國、緬甸、越南、寮國 。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Aeromachus 弧弄蝶屬 inachus Aeromachus inachus formosana 弧弄蝶 翅膀背面的底色黑褐色,前翅中室室端有一枚斑紋,其外並羅列著七枚小斑紋,呈弧狀分布,後翅並無斑紋。翅膀腹面為黃褐色,前翅亞外緣部位有弧狀斑列,後翅的亞外緣和中央也有二排弧狀斑列。 此蝶在低山地區的繁殖期為三月、四至八月,高雄縣的高山地區則為七月至八月。在標高較低的地方每年大概繁衍二次,而較高的山地僅繁殖一次。 棲息於台灣中部至中南部的低山地區及山地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Suastus 黑星弄蝶屬 gremius Suastus gremius 黑星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3.5 ~ 4公分,翅表面黑褐色,緣毛暗褐,前翅第2室外橫線附近與第3室外橫線至亞外緣線間有半透明白斑第1b室有1黃竭斑,中室端及第6、7室各有1小型半透明斑;後翅無紋;翅之腹面灰褐色,前翅斑紋與翅表相近,後翅中室的中橫線及翅形較雄蝶略大。 幼蟲攝食各種棕櫚科植物,如羅比親王棗、觀音棕竹、黃椰子,台灣海棗、蒲葵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飛行迅速,喜訪花,常見於公園庭院及郊區。 台灣全島低山區、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Udaspes 薑弄蝶屬 folus Udaspes folus 薑弄蝶 中小型蝶類,展翅3.6 ~ 4.4公分;雌雄色彩斑紋相同,翅表黑褐色,前翅橫脈外緣第1b、2室中橫線至外橫線間各有大形斑紋,第3、6、8室外緣線及4、5室亞外緣線附近各有小形斑紋,斑紋呈白色的珍珠光澤,後翅後第1b、6室亞基線至外橫線間有大形白斑,翅之腹面白斑與翅表面相同,前後翅呈黃褐色,緣毛白色。 幼蟲攝食薑科的月桃、野薑花等植物;成蟲主要發生期為3~10月,以7、8月數量較多,飛行迅速、喜訪花。 台灣全島低山地區、中國大陸 、琉球、中南半島、印度、蘇門答臘、爪哇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horessa 脈弄蝶屬 horishana Thoressa horishana 台灣脈弄蝶 小型蝶類;雄蝶翅表帶黃綠色之茶褐色翅表9個黃白斑紋半透明,比其他同屬近似種較帶黃色;翅端之3個小黃紋呈弧狀排列;後翅有2個黃白斑;常相聯或癒合成1斑;反面黃竭色,斑紋與翅表相同;雌雄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蝶較且第2室之黃白斑較黃而長。 幼蟲生態未明,可能攝食禾本科植物;成蟲出現於4~9月,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平地至山區、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elicota 橙斑弄蝶屬 ohara Telicota ohara formosana 寬邊橙斑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3 ~ 3.8公分,翅表底色為黑褐色有濃橙色斑紋,翅脈細呈黑褐色,中央之濃橙色斑近長方型,中室幾全呈濃橙色只有基部有暗色;翅之腹面與翅表相似但色調較淡;雄蝶在前翅第1b ~ 4脈中央有暗灰色線狀斑的性標,雌蝶則無,且翅表顏色較暗。 幼蟲攝食禾本科之颱風草、狗牙根及綠竹;成蟲主要發生期為4~9月,動作敏捷,常見於山徑旁或林緣花間吸蜜,亦喜在濕地吸水及動物排遺。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地、澳洲等地有不同亞種。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elicota 橙斑弄蝶屬 colon Telicota colon hayashikeii 熱帶橙斑弄蝶 雌蝶的體型略大,黑色部位較為發達,但雄蝶的前翅具有性徵,雌蝶則無。 分布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Seseria 瑟弄蝶屬 formosana Seseria formosana 台灣瑟弄蝶 中型蝶類,展翅5公分左右;翅表底色茶褐色,前翅有9個暗黃色大小不均的斑點,以第2室者最大;後翅無暗黃紋,帶中央附近有排成環狀的暗色斑;緣毛在前翅為茶竭色,後翅混有若干白毛反面底色較淡,前翅之斑紋排列與翅表相同,後翅黑斑則更明顯。 幼蟲攝食樟科的樟樹,成蟲全年出現,喜歡在溪邊濕地吸水或吸食鳥糞,此時蝶翅水平伸展,時而半合半開,此在弄蝶中為較罕見之動作。 台灣特有種,分佈全島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agiades 裙弄蝶屬 trebellius Tagiades trebellius martinus 熱帶白裙弄蝶 本種後翅背面外緣的黑帶僅及於第1b室而未達臀角部。本種後翅的大白斑中並無黑斑或黑紋。再者,本種腹部後半的背部呈暗褐色,其中並無花樣。 雌蝶的產卵習性和玉帶弄蝶或白弄蝶一樣,牠們通常讓自身的鱗粉附著於蝶卵上,藉此蝶卵可以獲得掩蔽。 分布於台灣南部的恆春半島以及蘭嶼,棲息量不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Onryza 點弄蝶屬 maga Onryza maga takeuchii 黃點弄蝶 形狀略小,飛行緩慢,翅膀背面的底色為黑褐色,各斑紋呈深黃色。前翅中室室端有一枚小斑紋,第二、三室各有一枚,第六至第八室共有三枚,前翅共計有六枚斑紋,其中中室下方的斑紋向內側呈長形伸展,但雌蝶的此枚斑紋並未向內伸展。 成蝶經常在山路上低空飛舞,飛行緩慢。 分布於台灣中南部以北的山地地帶,其垂直分布範圍遍及中部橫貫公路及阿里山等高山地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Satarupa 颯弄蝶屬 majasra Satarupa majasra 小紋颯弄蝶 前翅翅端的第六至第八室通常有三枚斜行小白斑並排一起,第1b室的上下並有二枚銀白色斑紋。第1a室的白斑色彩與後翅中央帶相同,後翅基部略呈黑褐色,外側有明顯寬闊白條。 棲息於台灣全島的山地、中部山地的棲息處量較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Satarupa 颯弄蝶屬 formosibia Satarupa formosibia 台灣颯弄蝶 雌雄蝶的色彩斑紋大致相同,雌蝶的體型較大,翅型較圓。前翅中室的白斑較大,白斑的後緣和中室後緣相連接,因之中室斑紋和第二室斑紋的內緣線均在同一線上,後翅第七室白條外緣部的黑斑呈圓形或和翅脈平行呈橢圓形,前翅第四至第五室的白斑多半鮮明而醒目,後翅外緣部的黑斑有明顯的白色鑲邊,因而不會與外緣黑帶混淆。 主要棲息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地地帶,南部並無記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seudoborbo 假禾弄蝶屬 bevani Pseudoborbo bevani 假禾弄蝶 本種身體較其他近似種細窄,前翅的白斑很小。雌蝶的翅形較其他近似種長。前翅腹面前緣至外緣中央以後翅腹面均呈黃褐色,後翅腹面並有許多模糊的小黑斑散布其中。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澎湖、蘭嶼、綠島也有採集記錄,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otanthus 黃斑弄蝶屬 confucius Potanthus confucius angustatus 黃斑弄蝶 為台灣黃斑弄蝶類中的最小型種,雌蝶翅膀背面的橙黃斑顏色深濃,本種個體大小差異以及斑紋的變異極其常見。雌蝶的翅形較圓,後翅第五、六室的橙黃色斑紋大而醒目。 終年皆可見到成蝶蹤影,但以三、四、七、八、十月發生量最多。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各地常見。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arnara 稻弄蝶屬 guttata Parnara guttata 稻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2.8 ~ 3公分;翅表黑褐色,前翅中室有 2白斑;另有6個白斑排成半環狀的斑列,後翅中室4個白斑排成直線;翅之腹面斑紋與翅表相同,前翅之前緣及外緣部散佈暗黃鱗毛,雌雄斑紋色彩相似,但雌蝶翅形較寬圓,白斑較明顯。 幼蟲攝食禾本科的芒草、稻;成蟲全年發生,飛行迅速,喜訪花吸水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Telicota 橙斑弄蝶屬 bambusae Telicota bambusae horisha 竹橙斑弄蝶 後翅腹面中央茶褐色部分有鮮明的小黑點。 繁殖期多集中於三月至十一月,其中又以四、六、七、十各月的發生量最多。 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arnara 稻弄蝶屬 bada Parnara bada 小稻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1.8 ~ 2分公;翅表暗褐色,較單帶弄蝶小,且翅表白斑也不顯明,前翅有6個小黃白紋,但不在中室;後翅因個體而異有紋或無紋,基部帶黑褐色,翅之腹面帶灰黃色,斑紋與翅表相同,後翅之斑紋輪廓明顯;雌雄色彩斑紋相同。 幼蟲攝食禾本科的五節芒、水稻;成蟲發生期為2~11月,飛行迅速,喜訪花及吸食動物排遺。 台灣全島、除澳洲、新幾內亞外,廣泛佈於全印澳太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olytremis 孔弄蝶屬 theca Polytremis theca asahinai 短紋孔弄蝶 翅膀背面的底色為茶褐色,白色斑紋呈半透明狀態。前翅中室室端有二枚斑紋,第二至第第四各有一枚,翅端附近則有三枚小斑,前翅共有八枚排列成半環狀的斑紋。第1b室的白斑小而不明顯。後翅有四枚上下交互排列的斑紋。 分布台灣北部至中部的山地地帶,棲息量很少。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elopidas 褐弄蝶屬 agna Pelopidas agna 尖翅褐弄蝶 雌雄蝶的前翅翅端略呈尖型。 繁殖期乃介於三月至十二月之間,其中又以六、七和十月為繁殖旺季。 分布於台灣全島的平地至山地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elopidas 褐弄蝶屬 conjuncta Pelopidas conjuncta 巨褐弄蝶 前翅中室室端的二枚斑紋大而鮮明。第1b室內的白斑也很醒目,並帶著黃色色調。後翅通常無紋,但部分個體的第四室或有極小的白點。 台灣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elopidas 褐弄蝶屬 sinensis Pelopidas sinensis 中華褐弄蝶 翅膀背面為茶褐色,色彩較他種深濃,翅膀上的白斑因之特別醒目。前後翅的基半部略呈黃褐色。 分布於全島的平地至低山地區,棲息量不多。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olytremis 孔弄蝶屬 eltola Polytremis eltola tappana 碎紋孔弄蝶 翅膀背面底色為茶褐色,前後翅的基半部略帶黃褐色。翅膀背面的白斑大而顯明,前翅中室室端的白斑和第二室的白斑並列,後翅有三枚白斑,中間的一枚較小,前翅腹面後緣部位尚有輪廓不甚鮮明的大型白斑。 飛行速度相當快捷,外物不易接近,但卻極少見到牠們吸水。 廣泛分布於台灣北部的台北附近至南端的恆春半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olytremis 孔弄蝶屬 kiraizana Polytremis kiraizana 奇萊孔弄蝶 雄蝶翅膀腹面的第1b室和第一室有輪廓模糊的白斑,前翅第2b室至第二室則有白色鮮明的性徵。 主要產於台灣中部以北的地區,太平山、清境、奇萊均有紀錄。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olytremis 孔弄蝶屬 lubricans Polytremis lubricans kuyaniana 黃紋孔弄蝶 小型蝶類;雄蝶翅表帶黃綠色之茶褐色翅表9個黃白斑紋半透明,比其他同屬近似種較帶黃色;翅端之3個小黃紋呈弧狀排列;後翅有2個黃白斑;常相聯或癒合成1斑;反面黃竭色,斑紋與翅表相同;雌雄色彩斑紋相同;但雌蝶較且第2室之黃白斑較黃而長。 幼蟲生態未明,可能攝食禾本科植物;成蟲出現於4~9月,數量不多。 台灣全島平地至山區、中國大陸、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Hesperiidae 弄蝶科 Pelopidas 褐弄蝶屬 mathias Pelopidas mathias oberthueri 褐弄蝶 小型蝶類,展翅2.5 ~ 3公分;翅表黃褐色,前翅第2 ~ 4室外橫線附近與第6 ~ 8室橫脈外側具有白斑,中室中橫線位置上、下側各有一白點;雄蝶在第1b室有灰白色條紋之性標,且後翅無斑紋;翅之腹面與翅表相同;前翅後緣散生黃綠色鱗片;雌蝶翅上的白斑較大型且前翅第1b室無白色性標。 幼蟲攝食大本科之五節芒、白茅、巴拉草、兩耳草等植物,成蟲全年出現,冬季數量較少,飛行迅速;常見於郊區路旁花叢訪花、吸食葉面的露水或其他重的排遺。 台灣全島、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東南亞、澳洲北部、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地。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Crambidae 草螟科 Nevrina procopia Nevrina procopia 車輪螟蛾 頭、胸部和翅膀基部為黃色,其上有二個黑色小點,身體其他部位呈現黑白相間的紋路。 成蟲於春至夏季活動,夜晚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Crambidae 草螟科 Glyphodes bivitralis Glyphodes bivitralis 雙點絹野螟 身體和翅膀呈褐色。前翅有句黑色外框的白斑,斑紋由基部向外排列順序為白色內斜線斑-小白斑-眼斑-大白斑-褐色細線。後翅基部至中央為銀白色,白色的下緣為黑色。前後翅邊緣皆有灰褐色寬帶,緣毛為褐色。 成蟲於春至夏季活動,夜晚具趨光性。幼蟲以榕樹及印度橡膠樹為食草。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Amata 環鹿子蛾屬 lucerna Amata lucerna 黑腹帶鹿子蛾 觸角為黑色絲狀,末端為白色。胸部為黑色,具有一大塊黃斑,腹部為黃黑環紋相間,其中黑色環紋較黃色粗,是本種主要辨識特徵。翅膀為黑色,具有淺藍色光澤透明空窗,前翅基部及後翅內緣有黃色鱗粉。 成蟲於春至秋季活動,白日喜訪花,夜晚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Amata 環鹿子蛾屬 wilemani Amata wilemani 透翅鹿子蛾 體呈米黃色,腹部有黑色環紋,形成米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紋路。翅膀透明,翅脈為黑色,翅膀周圍為米色。 成蟲於夏季活動,白日喜訪花,夜晚具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中海拔及高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Amerila astrea Amerila astrea 閃光玟燈蛾 觸角有短剛毛呈微毛狀,基部內側為橙色,外側為紅色。頭部及胸部為淺褐色,各節有一小黑點。前後翅為褐色半透明,佈有灰褐色鱗粉,翅基部至翅中央顏色較淺為淺灰褐色。 成蟲於7~10月於山區活動,白日喜訪花,夜晚有趨光性。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及中海拔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Eilema antica Eilema antica 安土苔蛾 觸角微毛(鞭)狀,體呈橙黃色,前翅為橙黃色或暗灰色,後翅為淡黃色。暗灰色個體翅膀外緣及基部是橙黃色,緣毛為黃白色。 成蟲於3~4月、7~8月及12月等月份活動。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地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Eilema magnata Eilema magnata 巨土苔蛾 體型大,體呈灰黃色,足呈紫灰黑色。腹部尾端及前翅後緣基部突出。雌蟲體色淡,頂角及臀角較圓,翅面寬。 成蟲於春至秋季活動。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至1000公尺左右山區。
Animalia 動物界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Insecta 昆蟲綱 Lepidoptera 鱗翅目 Arctiidae 燈蛾科 Nyctemera formosana Nyctemera formosana 後凸蝶燈蛾 頭胸部為白色,翅膀為黑褐色,後翅內緣的大片凸出為該種重要特徵。頭部和胸部上有黑色小圓斑點分布,上有白斑分布。腹部為黃色,基節中央及腹側各節具有一個黑斑。 成蟲於白天活動,棲息於草叢中。幼蟲以菊科植物為食。 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