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縣市名稱 屏東縣
鄉鎮名稱 滿州鄉
社區名稱 滿州社區
村落名稱 滿州村
社區介紹 本會之宗旨與任務如下:一、文化藝術傳承發揚開創及推廣和舉辦藝文活動及地方文史研究。二、社區及學校教育之輔導及支援。三、資訊傳播及技能培訓推廣。四、地方特色產業開創輔導及推廣,提升社群之經濟活力和能力。五、社區營造、人道關懷及團體活動之推廣,塑造安康和樂的社區文化和優質社區環境。六、成果發表之傳播,並和國內外相關機關團體及協會交流合作。七、成立工作室推動會務,並承辦研究計劃及推廣活動。八、其他促進地方發展之活動。歷史沿革:「滿州」名詞之由來,係來自三種不同語言之同音而得名,「滿州」係日語音,因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清國戰敗後,日本依馬關條約統治台灣,在大正九年日人將台語所稱呼之「蚊蟀」譯成為日語音「滿州」又「蚊蟀」者出自同音之蕃語「ㄇㄤ ㄕㄨ」而譯得,按蕃語之「ㄇㄤ ㄕㄨ」其意義則指臭氣,查「ㄇㄤ ㄕㄨ」「蚊蟀」「滿州」係指滿州村,則滿州村往昔原屬林木蒼鬱之森林地帶,為飛禽走獸棲息之地,亦即最好之獵場,每出獵,獵物豐多食不完,時而無鹽,乃將獵獲物在現地宰割各選上肉帶回,餘即棄置現場,任其腐娥造成經常有臭氣云云。本鄉昔係一片密林地帶,為排港族所蟠踞,在社設于滿州山(現里德村)山腰處,傳說當時排灣族勢力強盛,酋長「琢其琢」執掌南蕃十八社總頭目,各社例年來此朝貢,以狩獵為主,性凶悍,持有排除異族歧見,紛爭時有所聞。據日治時代所載,約距今二百七十多年前,有廣東人「王成吉」者,隻身冒險通蕃,並與蕃女聯婚定居於此,開漢人遷移之始,嗣後「福佬」「客家」各放接踵而來與蕃人雜居通婚,從此胼手胝足,披荊斬棘,拓荒蕪,授農技,由於漢民智慧凌駕蕃人,入主即大興土木,人口與日俱增,而蕃人在漢民族文化薰陶下,逐漸矯正野蠻習性,而居住環境亦隨之改善。本鄉於昭和十二年置滿州庄場(日治時代),二戰後改設滿州鄉,隸屬高雄縣,一九五O年行政區域劃分始改為屏東縣至今。滿州擁有相當豐富的天自資源,有力的支援在地的觀光產業,可說是得天獨厚的一塊土地。可惜因為就業與教育資源缺乏造使滿州青年人口外移。雖然滿州存有相當具有人文和教育性代表的故事背景,但由於取得公部門的協力開發不易與政治團體的因素,造成開發與整體性規劃力較弱。 目前處居滿州的鄉民,一直擁有強烈的心想好好的重創現在的滿州,期望未來的這塊土地也能帶給外移的居民榮幸,吸引更多人返鄉安生立命。"強烈"、期待"、"用心"、"團結"就是現在滿州鄉最好的寫照。
協會名稱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社區發展協會
協會聯絡人 潘啟元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08-8801375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屏東縣滿州鄉滿州村中山路65號
圖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