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縣市名稱 桃園市
鄉鎮名稱 觀音區
社區名稱 樹林社區
村落名稱 樹林里
社區介紹 1:區位圖及計畫範圍圖二、社區特色或文化資源現況1.產業特色(1)農產12~2月:挖蓮藕體驗12~5月:溫室草莓、蕃茄採果5~6月:水蜜桃採果6~9月:蓮花季7~9月:乘坐大王蓮體驗8~11月:四角菱角季6~11月:栽培溫室有機蔬菜、養生蔬菜9~12月:洛神花季9~2月:蓮田築土窯焢地瓜農村體驗全年:蜜蜂生態、藝術葫蘆DIY、餵麝香豬體驗等全年:羊奶、羊肉生產鄉土風味餐(2)蓮花計畫區內荷花睡蓮區廣達五公頃,栽植各品種荷花,全年有花可賞。有子時蓮、大賀蓮、大王蓮、娃娃蓮、觀音蓮、香水睡蓮、埃及紅蓮…等。冬季(12~2月)則有挖蓮藕、蓮田爌窯等活動。(3)飲食吳厝楊家莊提供蓮花、羊肉及鄉土風味餐,蓮花季假日午餐僅供合餐。特色美食推薦荷香燻茶鵝、清蒸蓮子魚、蓮苗脆雙鮮、養生牧草蓮花烏骨雞、荷香蓮子魚羹、荷葉海鮮魚翅、紅燒蓮藕羊肉爐、炭烤羊小排、荷葉飯、麻油蓮子羊南佛。由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經營田園小站,視野景觀極佳,假日供應美式咖啡、濃縮咖啡、茶品;機能飲品有健康果醋茶、還有各式精緻甜點及簡餐。民族路及其產業道路則由居民販售當寄農產品。2.生態景觀與生態體驗生態景觀本計畫區內主要的生態景觀包括有埤塘生態、水圳生態、田野自然生態、防風林生態景觀等。 埤塘生態 田野自然景觀與生態 防風林生態廊道3.人文特色(1)協天宮是本鄉最早供奉的神祇,還有一種未被證實的說法是廟宇建於明末永曆年間,可見樹林村開闢甚早。跟隨文化名家莊永明先生研究多年的蔡進昌先生,對故鄉這座老廟曾這麼描述:「樹林協天宮主祀關聖帝君…而陪祀的觀平爺『聲名在外』,經常是『為民(信徒)服務到家』,舉凡嫁娶、做壽、建屋修墳、擇日等,樣樣精通,呈現多元化經營,所以很多人知道關平爺的盛名,卻忽略了主祀神明是關聖帝君,也可以說是兒子的聲名強過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老話,當是這座古廟特色的最佳註解。 協天宮老照片(楊石來) 協天宮現況(2)復興宮樹林社區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將近五十個年頭,踏著先人雙手胼胝、汗滴禾下所耕耘的土地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新村的一磚一瓦曾經建築起多少先民們的夢、新村的一草一木更是新村移民的企盼,但現在有的則是荒煙蔓草,伴隨著新村的過往已成陳蹟…民國五十年以前大漢溪上游一帶原本是一片地勢起伏、散落的河階地,由閩、客的漢人及泰雅族人共同開墾村落、建闢梯田。他們分別居住在阿姆坪與其對岸石秀坪上,雖然相隔大漢溪河道,但從日治時期以來,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形成一個共同生活圈。1960年代由於興建石門水庫,使其原本安身立命之地成為淹沒區。在政府強制遷移下,居民們開始了一段辛酸的移民血淚史。其中桃園縣大溪鎮之三層、相坪、八結、阿姆坪地區以及復興鄉所屬的竹頭角、拉號、水流東、新柑坪、角板山等地,約一千零二十四公頃的耕地與民房,都成為計畫中的淹沒區。水庫淹沒區中,據史料記載共有原住民128戶,漢族288戶,共2,870人。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與桃園縣政府商討後決定分五批移民:第一批29戶安置在草漯,第二批48戶安置於樹林子,第三批40戶安置在大潭,第四批79戶安置在圳股頭至笳冬坑一帶,以上皆為漢族。最後一批全為原住民,共82戶集中移置於大溪中庄,後因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肆虐又再度遷至觀音大潭,本社區屬於第二批移民。起先有移民之打算時政府即派員於台灣北部各地尋覓,終於在觀音鄉草漯、樹林子、大潭、笳冬坑、許厝港等地發現綿延數十公里、面積達數百公頃的保安林。政府隨即在移民村的預定地,進行土地改良、修築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設施、並分配耕地 。所有房舍都統一以紅磚水泥式的建築,還蓋了學校、派出所、村辦公室、衛生所及水電、道路、 橋樑等公共設施。 a.樹林國小樹林國小於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獨立設校,是為配合政府開發新的活水源頭—石門水庫,而行遷村設校之壯舉,政府將貯水區上游—阿姆坪的居民,遷徙至觀音鄉樹林社區安置,同時為便於兒童就學,遂設置樹林國小。創校初期,蓽路藍縷,荒涼簡陋,幸蒙政府推展地方教育之德政及熱心教育地方人士全力支持,及歷經各任校長、老師們的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各方面頗有績效,目前學生數約有一百一十餘人之迷你學校。b.生活通道協天宮及復興宮前的生活通道是本計畫區內主要居民聚集地點,歷史悠久,為典型早期農村線型社區生活模式。(3)傳統民宅社區內的仍保有數棟的傳統民宅,尤其座落於田野中的傳統民宅,更加突顯出本計畫區的農村特色。 (4)傳統農業文化 1:區位圖及計畫範圍圖二、社區特色或文化資源現況1.產業特色(1)農產12~2月:挖蓮藕體驗12~5月:溫室草莓、蕃茄採果5~6月:水蜜桃採果6~9月:蓮花季7~9月:乘坐大王蓮體驗8~11月:四角菱角季6~11月:栽培溫室有機蔬菜、養生蔬菜9~12月:洛神花季9~2月:蓮田築土窯焢地瓜農村體驗全年:蜜蜂生態、藝術葫蘆DIY、餵麝香豬體驗等全年:羊奶、羊肉生產鄉土風味餐(2)蓮花計畫區內荷花睡蓮區廣達五公頃,栽植各品種荷花,全年有花可賞。有子時蓮、大賀蓮、大王蓮、娃娃蓮、觀音蓮、香水睡蓮、埃及紅蓮…等。冬季(12~2月)則有挖蓮藕、蓮田爌窯等活動。(3)飲食吳厝楊家莊提供蓮花、羊肉及鄉土風味餐,蓮花季假日午餐僅供合餐。特色美食推薦荷香燻茶鵝、清蒸蓮子魚、蓮苗脆雙鮮、養生牧草蓮花烏骨雞、荷香蓮子魚羹、荷葉海鮮魚翅、紅燒蓮藕羊肉爐、炭烤羊小排、荷葉飯、麻油蓮子羊南佛。由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經營田園小站,視野景觀極佳,假日供應美式咖啡、濃縮咖啡、茶品;機能飲品有健康果醋茶、還有各式精緻甜點及簡餐。民族路及其產業道路則由居民販售當寄農產品。2.生態景觀與生態體驗生態景觀本計畫區內主要的生態景觀包括有埤塘生態、水圳生態、田野自然生態、防風林生態景觀等。 埤塘生態 田野自然景觀與生態 防風林生態廊道3.人文特色(1)協天宮是本鄉最早供奉的神祇,還有一種未被證實的說法是廟宇建於明末永曆年間,可見樹林村開闢甚早。跟隨文化名家莊永明先生研究多年的蔡進昌先生,對故鄉這座老廟曾這麼描述:「樹林協天宮主祀關聖帝君…而陪祀的觀平爺『聲名在外』,經常是『為民(信徒)服務到家』,舉凡嫁娶、做壽、建屋修墳、擇日等,樣樣精通,呈現多元化經營,所以很多人知道關平爺的盛名,卻忽略了主祀神明是關聖帝君,也可以說是兒子的聲名強過父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老話,當是這座古廟特色的最佳註解。 協天宮老照片(楊石來) 協天宮現況(2)復興宮樹林社區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將近五十個年頭,踏著先人雙手胼胝、汗滴禾下所耕耘的土地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新村的一磚一瓦曾經建築起多少先民們的夢、新村的一草一木更是新村移民的企盼,但現在有的則是荒煙蔓草,伴隨著新村的過往已成陳蹟…民國五十年以前大漢溪上游一帶原本是一片地勢起伏、散落的河階地,由閩、客的漢人及泰雅族人共同開墾村落、建闢梯田。他們分別居住在阿姆坪與其對岸石秀坪上,雖然相隔大漢溪河道,但從日治時期以來,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形成一個共同生活圈。1960年代由於興建石門水庫,使其原本安身立命之地成為淹沒區。在政府強制遷移下,居民們開始了一段辛酸的移民血淚史。其中桃園縣大溪鎮之三層、相坪、八結、阿姆坪地區以及復興鄉所屬的竹頭角、拉號、水流東、新柑坪、角板山等地,約一千零二十四公頃的耕地與民房,都成為計畫中的淹沒區。水庫淹沒區中,據史料記載共有原住民128戶,漢族288戶,共2,870人。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與桃園縣政府商討後決定分五批移民:第一批29戶安置在草漯,第二批48戶安置於樹林子,第三批40戶安置在大潭,第四批79戶安置在圳股頭至笳冬坑一帶,以上皆為漢族。最後一批全為原住民,共82戶集中移置於大溪中庄,後因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肆虐又再度遷至觀音大潭,本社區屬於第二批移民。起先有移民之打算時政府即派員於台灣北部各地尋覓,終於在觀音鄉草漯、樹林子、大潭、笳冬坑、許厝港等地發現綿延數十公里、面積達數百公頃的保安林。政府隨即在移民村的預定地,進行土地改良、修築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設施、並分配耕地 。所有房舍都統一以紅磚水泥式的建築,還蓋了學校、派出所、村辦公室、衛生所及水電、道路、 橋樑等公共設施。 a.樹林國小樹林國小於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獨立設校,是為配合政府開發新的活水源頭—石門水庫,而行遷村設校之壯舉,政府將貯水區上游—阿姆坪的居民,遷徙至觀音鄉樹林社區安置,同時為便於兒童就學,遂設置樹林國小。創校初期,蓽路藍縷,荒涼簡陋,幸蒙政府推展地方教育之德政及熱心教育地方人士全力支持,及歷經各任校長、老師們的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各方面頗有績效,目前學生數約有一百一十餘人之迷你學校。b.生活通道協天宮及復興宮前的生活通道是本計畫區內主要居民聚集地點,歷史悠久,為典型早期農村線型社區生活模式。(3)傳統民宅社區內的仍保有數棟的傳統民宅,尤其座落於田野中的傳統民宅,更加突顯出本計畫區的農村特色。 (4)傳統農業文化
協會名稱 桃園縣觀音鄉樹林社區發展會
協會聯絡人 吳進昌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034838510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qcwuchin@yahoo.com.tw;
圖片網址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52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7092123511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84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7092123545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40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1/觀音樹林-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17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09135DF-903A-4A08-9DC0-BFDDBF072768/3/admin200802230020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