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作家 宋澤萊
本名 廖偉竣
其他別名
個人簡介 師大歷史系畢業,之後一直任教於彰化縣福興國中至2007年退休。大學時代開始小說寫作,畢業後五、六年期間,創作最為旺盛。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大葉大學文學授課駐校作家,現任彰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短期授課作家。1980年後轉向參禪,有論佛著作出版,文學作品相對銳減。1981年應邀赴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坊」研究,1985年以環保小說《廢墟台灣》復出,並獲選為當年度臺灣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1986年創辦《台灣新文化雜志》,1995年和王世勳創辦《台灣新文學雜誌》,2001年結合林文欽、王世勳及台語文學陣營創辦《台灣e文藝》,致力臺語詩的寫作與推廣,是本土文化的重要推手。著有小說《廢園》、《打牛湳村》、《紅樓舊事》、《蓬萊志異》、《廢墟台灣》、《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詩集《福爾摩沙頌歌》、《一枝煎匙》、《普世戀歌》;評論集《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文集》;散文《隨喜》等。曾獲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1978)、吳濁流小說及新詩首獎、聯合報小說獎(1979年)、吳三連文學獎小說獎(1997年)、東元科技人文獎(2001年)和磺溪文學獎(2005年)、巫永福文學評論獎等多項肯定。
寫作風格 宋澤萊創作文類以論述、小說為主,兼及詩、散文。宋澤萊自大學即開始文學創作,早期的小說自稱是搭上現代主義的末班車,多為個人內心世界的描繪。自發表「打牛湳村」系列小說起,開始關注臺灣農村和城鎮的環境及思想變遷。民國六十九年一度轉向參禪,小說創作銳減,但仍深刻思考臺灣當前的文學環境,發表〈文學十日談〉、〈給臺灣文學界的十封信〉等評論,民國七十四年以社會預警小說《廢墟臺灣》被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書,重返小說界,並兼及批判性的文學評論。除了多方創作外,宋澤萊同時相當關注臺灣本土意識與文化運動的推展,曾結合文學同志創辦《臺灣新文化》、《臺灣新文學》、《臺灣e文藝》等雜誌。(資料來源:《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V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