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作家 吳濁流
本名 吳建田
其他別名 饒?
個人簡介 少時受日語教育,漢學基礎來自公學校每週兩次的漢語課,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即台北師範學校)。做過教諭、小學教員,後因日本督學凌辱臺籍教員,抗議無效,憤而辭職,結束了近二十年之教師生涯。民國三十年,赴南京任《大陸新報》記者,一年後返回臺灣,先後任《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新生報》、《民報》記者,後轉任臺灣機器同業公會專門委員(民38年至54年)。曾參加詩社,民國二十五年開始寫作,吳氏為臺灣早期之鄉土文學作家,前期之小說以日據時代之生活為背景,代表作為《亞細亞的孤兒》;後期之作品以反映戰後臺灣社會為主,代表作有〈波茨坦科長〉、〈狡猿〉。除文學創作外,吳氏並創辦《臺灣文藝》雜誌(民53),設立臺灣文學獎(民58)、吳濁流文學獎(民58),獎勵後進,不遺餘力,民國六十五年逝世,享年77歲。
寫作風格 吳濁流創作文類包括論述、詩、散文、小說等。民國二十五年於《臺灣新文學》發表處女作日文小說〈水月〉。民國三十二年動筆寫長篇小說《胡志明》(原名《胡太明》,後易名《亞細亞的孤兒》),紀錄自己在臺灣、日本和大陸親眼所見的社會經歷寫實,透過主角胡太明,反映出日治時期臺灣人民在社會上遭受歧視以及精神上苦惱的情形,同時也呈現出殖民地底下臺灣人民認同糾結的問題,葉石濤稱這部小說:「不但寫盡了臺灣社會的諸樣相,道出了臺灣人的悲歡離合,迂迴曲折的命運,而更進一步的指出了臺灣人的意願,應走的路,未來的命運」,是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探索臺灣人歷史命運的著作。臺灣光復後,吳濁流開始嘗試中文創作,但並未放棄日文創作,完成了許多重要作品,如《黎明前的臺灣》、《無花果》、《臺灣連翹》等,以新聞記者敏銳的觀察和採訪時所見所得的內幕秘辛為本,描繪諸多政治亂象;另外戰後完成的〈泥濘〉、〈陳大人〉、〈波茨坦科長〉等作品,則是陳述社會上買辦、漢奸等人物對臺灣人民所造成的傷害。鍾肇政曾論及吳濁流的作品:「那是靠周詳的觀察,冷靜的分析,深刻的體會,憑一枝熱血奔騰的筆而解剖出來展示在讀者面前的社會病態的縮影。」(資料來源:《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V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