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作家 林海音
本名 林含英
其他別名
個人簡介 生於日本,長於北平,畢業於北平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光復後返回臺灣,任《國語日報》特約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民42年至52年年)、《文星雜誌》兼任文學編輯,致力發掘優秀寫作人才,對臺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極有貢獻。編輯之餘,同時從事散文、小說、兒童文學之創作。並曾受聘於臺灣省教育廳及國立編譯館編輯兒童讀物與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於語文教育出力不少。民國五十四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請,訪問美國,研究兒童讀物。民國五十六年,創辦《純文學》月刊(民國56年1月至61年2月),次年,創辦「純文學出版社」(民國57年至84年)。三十餘年,林海音與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從事編輯、寫作、出版三項工作,從未間斷,對臺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深具影響。由於熱情好客,而有「林先生家的客廳就是文壇」的美稱。曾獲圖書主編金鼎獎、金鼎獎推薦獎、五四獎文學貢獻獎、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等獎項。2001年辭世,享年83歲。
寫作風格 林海音的創作文類主要以散文和小說為主,兼及兒童文學。林海音是北平第一位從事採訪工作的女記者,從民國四十四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樹》迄今,林海音的寫作從未間斷。在散文創作方面,從記敘家庭瑣事、異國遊歷、故京憶往到歷數文壇典故,故事型散文的基調,頗具獨特風味,劉淑慧曾稱:「林海音的筆調清新流暢,文字平淺典雅,讀她的散文如見其人,爽朗的性情流露在文章裡是處事的樂觀與練達。」小說長於描寫婚姻家庭題材,作品從舊時代寫到新社會,對於轉型階段婦女在愛情與婚姻中的處境,有極深刻的理解和同情;由於她客觀的態度、細膩的觀察和收放自如的文字,使得她的故事「藝術性很強,感動人而不瑣碎」(齊邦媛)、「以清晰簡潔的筆墨,公正求實的態度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去勾勒筆下人物的面貌與心魂」(彭歌)。五○年代主編《聯合報》副刊期間,發掘鍾肇政、鍾理和、黃春明、七等生等優秀寫作人才;後創辦《純文學》月刊,主持純文學出版社近三十年,對臺灣現代文學的開展及文學出版的推展貢獻良多。八○、九○年代所寫的散文,在憶述中呈現了臺灣文壇的變貌,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此外,她也是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