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101年
論文標題 臺灣中部東勢地區客家山歌之研究
論文摘要 縣市合併之後的大臺中市之客家族群,主要居住在東勢、石岡、新社、和平等以東勢為中心的區域。東勢地區客家居民所使用之客語,屬於大埔腔系統。由於,臺灣講大埔腔客語的人口明顯少於講海陸腔、四縣腔之客語,因此長年以來居於文化弱勢。近年來,有關大埔腔客語的相關研究逐漸獲得重視。然則,在此地區的客家傳統歌謠研究,卻付諸闕如。大埔腔客語與一般所熟知的四縣、海陸等腔調之客語相比較,所使用的詞彙與海陸腔類似,在聲調部分則與四縣腔較接近。通見民歌的演唱與語言聲調息息相關,因此本論文以東勢地區客家傳統山歌為主要探討對象,並試從音樂學角度探討語言聲調與山歌曲調之聯繫。本文首先就東勢地區的歷史進行回顧,並探討、搜集、整理與本文研究主題相關的各種文獻,最後再以東勢地區採集所得之客家傳統山歌進行採譜與分析。此些歌曲內容包含:《臺中縣客語歌謠》(2003 年)出版計畫所採得的錄音資料以及筆者於2010 至2011 年間在東勢地區調查所得之客家山歌,即【老山歌】、【山歌子】、【平板】等山歌三大調;東勢地區特有之山歌調【滿山趖】;以及其他小調歌曲。進而根據趙元任的五度標音法,以探討客家傳統山歌中語言聲調與曲調構成之相關因素。由於近期在東勢地區傳承客家山歌的師傅多來自新竹、苗栗一帶,從研究結果更可以明顯看出此對於東勢地區客家傳統山歌之影響甚大。若從東勢地區客家居民講大埔腔客語之本質面來看,其所演唱的山歌調應與運用其他聲腔演唱之客家山歌有所差異。除了在詞彙、字音念法有所不同之外,在聲調方面亦有不小差異。此外,將距今九年之前於2003 年的錄音資料與筆者近期在東勢地區的採訪所得進行比對後,可以發現前者在曲式及唱腔等方面較為自由,而充分凸顯客家傳統山歌的質樸韻味。相較之下,後者之演唱在音準、音色各方面均有較整齊的表現,溯其原因應與歌謠班教師之制式教學模式有關,導致向公式化演唱傾斜之偏頗現象,而失去了客家山歌應有的本質面貌。關鍵詞:東勢、客家山歌、大埔腔、三大調、滿山趖。
作者 賴建宇
畢業學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畢業系所 音樂學系 碩士班
畢業年月 101.1
獎助金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