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101年
論文標題 客家敬字亭文化與運作—以新竹縣新豐扶雲社為例
論文摘要 本文研究新豐扶雲社之組織運作,透過先民對知識的傳承,產生對文字的尊敬愛惜,而興建敬字亭,焚燒字紙,進而組成惜字會,維持敬字亭的運作,客家地區對敬字亭的保存比較完整,這種敬字文化,為地方帶動了讀書風氣,提升了地方文化。敬字惜紙是漢文化對文字崇拜的表現,敬字亭則是文字崇拜的具體作為。對文字的敬畏,盼科考中舉光宗耀祖飛黃騰達,以及宗教的教化,都推波助瀾讓敬字惜紙更具正當性,也更為客家人接受且傳承。敬字亭的存在,見證客家人愛惜字紙的文化堅持。學者專家對惜字亭的研究,卻獨獨未見「新豐扶雲社孔聖亭」的討論,「新豐扶雲社孔聖亭」建亭一百三十餘年以來,從未間斷祭祀,且有全臺獨一無二的運作組織,殊為可惜。本文補足前輩學者未及探討的遺漏,為保存敬字惜紙的文化傳統留下見證。本文透過文獻爬梳,運用田野調查法,輔以親身參與及訪問法,對「新豐扶雲社孔聖亭」做一全面性的整理,從見證儀式的參與觀察,拍照記錄,進而訪談創社社員後裔及文史工作者,透過深度訪談,挖掘出僅在口傳之間的記憶,拼湊出更貼近真實的新豐扶雲社板塊,協助我們更深入的瞭解新豐扶雲社。我們將新豐扶雲社及孔聖亭的緣起、組織、運作情況一一補實。本文發現敬字文化是儒家知識傳承的載體,「新豐扶雲社孔聖亭」是全臺擁有土地,因地緣及業緣型態組成的客家敬字亭組織,有創亭以來不曾間斷的客家敬字亭運作,是傳嫡子的社團組織,擁有補助出席祭祀的交通車馬費,還因應法令規定,成了全國性的社團組織,因擁有客家敬字亭文化而影響地方文化。盡管時間、法令、人事更迭,唯一不變的是傳承敬字惜紙的傳統。【關鍵字】:敬字亭、惜字會、客家文化、扶雲社、新豐扶雲社
作者 謝乾桶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畢業年月 100.6
獎助金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