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101年
論文標題 屏東市林仔內河婆話之聲韻研究
論文摘要 廣東揭陽河婆客家人自十七世紀開始移居南洋,這趟為脫離窮困潦倒的農民生活的旅程充滿危險與難辛,這可由河婆人的「過番山歌」中所流露出對遠渡重洋謀生的親人之深切思念得到例証。至1943 年開始,河婆連年發生水、旱災,農作物嚴重歉收,居民在貧病交迫下只好變賣家產、籌措船費於民國37 年舉家移居台灣,分散在全台各地找尋生路,其中以定居在屏東機埸眷村附近約約40 戶為最多。部分人在親友媒介下參與了糖廠的接收工作,其餘人以賣麵、製作傳統豆腐和從事跌打損傷治療謀生,亦有人淪為乞丐者,過著異常難辛的日子。散居在全台的河婆同鄉多數在鄰近強勢語言的影響下流失了其原鄉語言與文化,惟獨住在屏東市林仔?的這一批河婆客家人,不僅保留了原鄉文化,形成一個特殊客家聚落。這些婆人為延續原鄉的文化,於民國47 年建造三山國王廟,成為全省河婆人的信仰中心,每年元月十五日全台河婆人都聚集在此祭祀,打響比美鹽水烽炮的「河婆元宵竹竿炮」名號,令全國人民刮目相看;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群河婆人在將揭西縣河婆話多數保存下來,形成一個獨特的方言島。河婆話並未列在台灣客家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五大腔調之中,在此居住的人常笑稱他們是屬南部六堆中的第七堆。雖然多數此地的年輕人均外出工作,然而在訪問期間仍依稀聽見不同年齡層的人在此以河婆話交談。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透過林仔內河婆話之錄音語料,分析林仔內客家話的音韻系統,在與中古音韻做出歷時性比較,以發現其聲母、韻母、聲調演變之特徵。最後再與潮汕、揭西、四縣、海陸做出共時的比較,以找出各親屬語言間之相對應關係與相互影響下產生的變化。也和南部四縣客家話做出比較,以發現林仔內客家話在歷經六十餘年共同生活後之聲韻變化。關鍵詞:竹竿炮、林仔內、河婆客家、中古音韻、音韻比較、語音系統
作者 李瑞光
畢業學校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文化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0.7
獎助金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