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101年
論文標題 母語與第二語間的音韻互動干擾—以桃竹苗閩客接觸為例
論文摘要 台灣的閩客接觸頻繁,本論文以田野調查方式,收集3 位雙語客家人與8 位雙語閩南人使用母語(客家話或閩南語)與第二語(閩南語或客家話)的實際語料,觀察語料中的閩客音變現象;並藉由發音人不同的雙語程度與使用環境,進一步分析語料中閩客音變的機制與影響閩客音變的因素。運用對比分析的概念,將客家話與閩南語各自的聲、韻、調做對照,預測兩類發音人在閩客相互空缺的語音特徵易發生音變,再把預測所得的結果,作為設計調查詞表的依據,經由實地走訪調查,呈現兩類雙語人在閩客接觸所引發的語音變化。從兩類雙語人在田野調查的語料中,我們發現雙語閩南人對於閩客雙語的掌握程度低於雙語客家人,同時他們的閩客音變的比例也大於雙語客家人。本文所調查的雙語客家人使用母語(客家話)時,由於家庭與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以第二語(閩南語)為主,個人優勢語加上苗栗後龍地區的社會環境優勢語皆為閩南語,出現第二語(閩南語)語音特徵被帶入母語(客家話)中,雙語客家人的母語不等同於優勢語言的情形,可能非「借用」(borrowing)的音變機制運作,較傾向Winford(2003)的「強加」(imposition)效應。雙語閩南人使用第二語(客家話)的語音變化,受到語言普遍的標記性所牽制,在客家話較有標的聲、韻、調,掌握程度較低,語音變化程度大;雙語客家人使用第二語(閩南語)的語音變化,受到社會因素強烈的牽制,因語言環境以閩南語較優勢,語言接觸強度又高於雙語閩南人,在閩南語有標的語音特徵,並不完全都掌握不佳,使得語音變化的數量較少。關鍵詞:語言接觸、閩客音變、雙語客家人、雙語閩南人、對比分析
作者 鍾宛旋
畢業學校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畢業系所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畢業年月 100.2
獎助金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