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99年
論文標題 民間信仰與族群關係:以竹南頭份造橋五穀宮為例
論文摘要 本文透過清同治年間重建五榖王廟之捐款碑文,回溯清初漢移民之民間信仰與族群關係。此批漢移民居住在中港溪下游,因拓墾合作的緣由以及維繫彼此和諧關係而建置五穀王廟,使得該區有神農信仰的形成。彼此在宗教?量下試圖凝聚在一起,遂讓五榖王廟成為中港溪唯一閩粵合建合祀的廟宇。由於五榖宮的祭祀主體是粵籍,而廟宇卻在閩地,因此彼此之間存在著ㄧ種微妙的關係。人群結構的名稱從閩粵到內外庄,其中實隱含著人群區劃的意味,而這樣的區劃卻演變成在一間廟內共神信仰下,不同人群分別以不同天、不同儀式舉行主神壽誕儀式,就好像兩地不同的宗教活動。從合祀到分祀,五榖宮在兩籍人群分分合合的關係下,更加彰顯出神農大帝的重要性,同時在對立關係中形成彼此之間的差異,正是這一個族群的差異性使得五榖宮能建立使自己香火更加鼎盛的大神像。全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談研究歷程、方法與資料之使用。而理論架構建在以「族群」、「民間信仰」、「宗教儀式」、「祭祀圈」、「地方社會」、「地方菁英」等傳統漢人社會之相關研究理論為基礎,進而討論、解讀、詮釋五穀宮的神農信仰與閩、粵族群的關係。第二章談五穀宮與中港溪下游人文與地理的關係,以及祖籍人群分布的態勢,並從全國神農信仰分布進而破除神農大帝為粵籍信仰的傳說。第三章透過清同治年間的重建捐款人祖籍分析及祭祀範圍來理解早期的五穀宮實以粵籍為祭祀主體;並透過租稅之社會事件看兩籍地方頭人在地方社會之角逐,從而探討五穀宮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四章從五榖宮內外庄民透過對內的宗教活動與對外交陪廟之廟際聯誼來理解彼此和諧平衡的狀態。第五章結論,說明研究成果、意義及展望。 關鍵字:五穀宮、神農大帝、民間信仰、族群、大神像、竹南鎮。
作者 王彩霞
畢業學校 國立交通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畢業年月 98.6
獎助金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