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年度 94年
論文標題 外省客家人的本土化:以廣東陸豐莊氏宗親會為例
論文摘要 台灣四大族群論述的出現,將同一族群內部均質化,談及本土化,外省人普遍被認為是受排斥的一群,對台灣本土化的適應也會有困難。但是,本論文的研究對象--莊氏宗親會的成員,戰後由廣東省移入,因而具有外省與客家身份,在本土化的過程中,是不是會比一般外省人適應良好,是本文所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以口述訪談與電話訪談等方法進行研究,而本土化分為兩個部分來觀察,一為他們來台的土著化過程,另一為台灣興起以政治為核心的本土化運動,他們的適應情況為何。 研究發現,莊氏宗親會為宗族性質的組織,成員少數是隨政府來台的軍公人員,其他主要是因中國戰亂,於1948年隨著宗親網絡移民台灣,在經濟、生活等方面,較一般外省人更早土著化,且客家身份亦發揮助力。他們來台後就有宗族聚會,而1980年才正式化為宗親會,從其成立者的身份與當時社會氛圍看來,很可能是在台灣意識崛起下,試圖拉近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一種反本土化的表現。然而,對於大部分的宗親而言,宗親會主要是慎終追遠、養生送死或聯絡感情的功能,在台灣有了這樣的組織,反而使他們的心裡產生依靠,促其對台灣的認同,並且在宗親聚會中,強化了他們的客家身份。 所以,1990年代台灣本土化運動在各方面展開,他們的移民網絡和客家身份,都成了他們適應本土化的助力,在族群認同上,因為和台灣客家人的融合,所以,他們也可以認同自己是台灣的客家人,而且政府推行的本土化策略,對於他們不但沒有排斥性,他們本有的擂茶還提供了建構台灣客家文化的元素。
作者 彭芊琪
畢業學校 國立中央大學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畢業年月 93.12
獎助金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