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data.hakka.gov.tw//od/detail?oid=4718609F-FFBD-46AA-9CDC-84EDAB0DBF02 on Tue Feb 24 2015 15:53:10 GMT+0800 (CST) ; 資料集描述: 介紹全台客庄相關旅遊景點,提供給民眾作為旅遊參考資訊。 ; 資料集類型: 原始數據 ; 分類: 休閒與文創產業 ; 主要欄位說明: 標題:title
縣市:area_name
鄉鎮:country_name
地址:address
說明:explanation
網頁:url
備註:remark ; 資料提供機關: 客家委員會產業經濟處 ; 資料量: 824筆 ; 更新頻率: 不定期 ; 資料集來源網址: http://www.hakka.gov.tw/lp.asp?ctNode=1922&CtUnit=526&BaseDSD=22&mp=1914&ps= ; 授權方式: 依客委會資料開放平台資料使用規範 ; 授權網址: http://data.hakka.gov.tw/ab/terms ; 編碼格式: UTF-8 ; 計費方式: 免費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 柯孟菁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02-89956988#666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電子郵件: ha5058@mail.hakka.gov.tw ; 備註: ; 資料集瀏覽次數: 580 ; 資料集下載次數: 3703 ; JSON: http://data.hakka.gov.tw//od/data/api/E8FA4D26-F101-49C4-AC1C-441C8ECD9C57?$format=json

title area_name country_name address explanation url remark latitude longitude
19535105 河灣度假村 新北市 平溪區 新北市平溪區十分街273-1號 平溪鄉內住宿有限,以河灣度假村較具規模,度假村位處基隆河上游,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內有山泉游泳池、山訓場、烤肉區、親子同樂區等設施。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25364 25.0430998 121.7767203
19535106 南線客家之旅 新北市 中和區 新北市 清朝時期,客家先民在大台北的遷移史,可約略分為三部分:他們來台最先落腳的地方為淡水河及南岸,包括淡水、新莊和五股;而後一支逐漸向東南方移動,一路拓展到深坑、三峽、鶯歌、新店;另外還有人則從丹鳳、迴龍,或是林口、八里,逐漸轉進如今的客家重鎮桃竹苗。因此,至今想要尋訪客家蹤跡,可以區域畫分、串聯三條路線:其一為北海岸線的淡水、三芝、石門;其二為南線的中和、新店、三峽;其三為北線的五股、泰山、新莊。 南線客家之旅 過去閩粵械鬥事件頻傳,於是永定江氏其中一支,便從淡水河遷移到新店溪兩岸,這個區域包括了南勢角、公館、景美、新店、大坪林,當時早有廣東大埔、漳洲詔安客在此開墾多年。至今在南勢角後方山區的烘爐地,還可以追尋到昔日客家先民的蹤跡,反而在1875年時,被列為粵莊的大坪林一帶,則除了新店「安坑」的地名,確實源出於客語的「暗坑」之外,卻找不到明顯的客家色彩。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28
19535107 北海岸線客家之旅 新北市 淡水區 新北市 清朝時期,客家先民在大台北的遷移史,可約略分為三部分:他們來台最先落腳的地方為淡水河及南岸,包括淡水、新莊和五股;而後一支逐漸向東南方移動,一路拓展到深坑、三峽、鶯歌、新店;另外還有人則從丹鳳、迴龍,或是林口、八里,逐漸轉進如今的客家重鎮桃竹苗。因此,至今想要尋訪客家蹤跡,可以區域畫分、串聯三條路線:其一為北海岸線的淡水、三芝、石門;其二因此,至今想要尋訪客家蹤跡,可以區域畫分、串聯三條路線:其一為北海岸線的淡水、三芝、石門;其二為南線的中和、新店、三峽;其三為北線的五股、泰山、新莊。 北海岸線客家之旅 清朝時期,淡水河為台北重要轉運站,船隻往來頻繁,來自福建汀州府的客家先民,也是順著淡水河來到淡水一帶落腳,之後再慢慢轉進三芝、石門一帶。汀州客家中又以永定江氏勢力最龐大,成為北海岸區最重要客家主流移民,像擁有「台灣交響樂之父」之稱的江文也,就是三芝地區客家人。這群永定江姓客家移民,操著永定腔母語,握有淡水河交通及貿易優勢,生意做得不錯,但後來因為遭人覬覦被栽贓,引發閩粵械鬥,其中一支子孫便由北海岸遷移到今日的中和南勢角附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18
19535108 淡水的鄞山寺 新北市 淡水區 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清道光年間,愈來愈多汀州客家人遠渡重洋來到台灣,他們在滬尾港(今日淡水)登陸後並定居於此。客家先民希望以宗教信仰凝聚鄉親力量,所以便建造了鄞山寺,祭祀汀州的守護神定光佛,兼做會館之用。目前全台只有兩座定光佛寺,一為彰化的定光庵,另一座就是淡水鄞山寺。淡水鄞山寺建於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很難得的是,鄞山寺保存極為完善,完整記載汀州客民來台開拓史。至於在建築本身上,處處可見精巧雕工,如「定光佛除蛟患」斗座、殿前龍柱石雕,還有山牆泥塑等裝飾,都非常生動活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21 25.1692519 121.4485490
19535109 三芝的水口民主公王廟 新北市 三芝區 新北市三芝區新庄村57之1號 三芝為北海岸客家大鎮,客家人口約占百分之六十,且多為汀州永定人士。然而時過境遷的今日,除了在山區還保存了10多座的菁龠遺址,街頭巷尾可見店家在賣草仔粿、七夕粿和丁仔粿等客家美食,以及水口民主公廟之外,客家色彩並不是那麼外顯,會講永定母語的人也時,恭請了一尊民主供王護佑隨行,安全抵達之後落腳在新庄子開墾,日後更為了祈求家族安康、五穀豐收,在新庄村陳厝坑溪與大坑溪交會處下方建廟鎮座,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見的水口民主公王廟。直到現在,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的祭日,江姓客家移民及附近居民都會來廟中參加祭典。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25 25.2709407 121.5055958
19535110 哈客資訊--菁礐遺址
19535111 菁就是大菁,是一種可以製作成藍泥、並作為衣物染料的植物;(礐音<ㄩㄝ、>),指的是坑池。菁礐就是浸泡沈澱大菁、取得藍泥染料的石砌池子。客家藍衫所需的染料,就是在這種池子製作完成的。
19535112 中和的南山福德宮與圓通禪寺 新北市 中和區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399巷57弄20號 南山福德宮,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年間(1736年),至今有260年的歷史,為漳洲移民呂德進拓墾南勢角時所建,主祀福德正神,隨後並歷經多次的重修整建而有今日的規模,尤其是山口處那做高大的福德正神雕像,更早已成為中和的地標。圓通禪寺,創建於日據時代的昭和元年(1962年),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由妙清尼師所創。有人推論來自新竹的妙清尼師應該是客籍,然而不論答案為何,信仰不分族群,尤其這座禪寺環境清幽、建築典雅、佛像莊嚴肅穆,十分值得前往一遊。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29 24.9719069 121.4996619
19535113 三峽的民權老街 新北市 三峽區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路 三峽古名為三角湧,因位處三峽溪、橫溪和大漢溪匯流處,地形略呈三角形,加上溪流洶湧而得名。從清乾隆時期開始,陸續有閩、粵籍移民來此開墾,閩籍以泉州安溪縣人最多,粵籍則包括了漳州人及漳州客屬。 早期,三角湧溪可通行中小型帆船,再加上製作藍泥等染料時需大量用水,得水利、運輸之便的三峽,因此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染布大本營之一,更進而出現許多經營染布業而致富的商賈,他們在現今的民權路上,建造了許多巴洛克風格的美麗建築。 至於清水祖師廟,則創建於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主要供奉清水祖師,據說祂的本名為陳昭應,為北宋開封府人,曾因功受封,之後落腳在福建安溪清水巖,並建造了一座祠堂隱居其中,所以人們稱之為清水祖師。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33 24.9314430 121.3685810
19535114 三峽的白雞行修宮 新北市 三峽區 循著白雞指標往山路而去,沿路風光優美、景觀翠綠,而位於白基山山腰處的行修宮,環境清幽、椰林衝天,更有一種世外桃源之感。行修宮和台北行天宮系出同門,主要奉祀關帝爺(恩主公),也是客家人的信仰之一,平日人潮雖不多,卻更顯得莊嚴肅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34
19535115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 三峽區 新北市三峽區隆埔里27鄰隆恩街239號 甫於2005年8月4日開幕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位於三峽隆埔里,是新進落成的客家園區:現代新穎的外觀,巧妙融入了客家建築元素,包括圓樓、槍眼、耳樓、望樓、禾埕、水圳、通廊等。至於,廣場前則作為公共空間,除了玩玩客家童玩外,還可以欣賞不定期的「收冬戲」等客家戲劇演出。想要了解客家文化傳承者,一定要到文物展示館瞧瞧,遙想當年鄧雨賢的「雨夜花」,曾讓多少人感動落淚?認識客家山歌、八音的美麗音符,是如何」傳唱?或者在「客家留聲機特展」區,用心傾聽所記錄下來的客家聲音。除了懷舊外,文化園區內還定期展出現代客家藝術家的創作品,吸引遊人在此駐足流連。園區內的屋下餐廳,則不管是大門口設計,或是內部的陳設裝潢,都兼融了濃濃的客家色彩,以及簡單爽朗的線條,置身其間,頗能感受到那復古及現代風搓揉出的特殊氛圍。在這裡,除了供應創意客家美食,向梅乾扣肉飯、客式桔醬起司烤春筍等,還規劃出客洋融合的LOUNGE區,是不錯的聊天小酌之處。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37 24.9417396 121.3597663
19535116 客家文化園區的紀念品 新北市 三峽區 各種重新包裝的客家傳統藝品,在各家設計下,更顯得有創意及趣味。像是用客家藍衫布作成的包包、帽子、小玩偶,還有各種創意陶瓷品,像陶瓷做的客家服飾杯墊等,都不禁讓女生大喊:好可愛!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38
19535117 三角湧醬菜茶 新北市 三峽區 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路12號 這家店位於祖師廟斜對面,最大的特色就是販賣各種傳統手工醃製的醬菜,只賤價上琳瑯滿目的玻璃罐頭,裡面裝著菜脯、嫩薑、福菜、辣椒,是附近社區媽媽們的愛心產物,那種純樸、家常的味道,讓人好懷念! 三角湧黃金牛角麵包這家店可謂人氣超旺,每天都可見大排長龍的隊伍,因為新鮮好吃,一口咬下去,口感細膩卻不油膩,香味還會在嘴裡久久不散,連怕胖的女士們也趨之若鶩,在網路上更曾經掀起討論話題呢。住址:台北縣三峽鎮大同路79號電話:02-26733335(周日公休)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39 24.9336800 121.3700500
19535118 北縣客家之旅 新北市 新莊區 18世紀初葉起,福建汀州永定的胡姓客屬家族組成「胡林隆」墾號,來到了觀音山下泉水豐沛之處,和饒平客屬劉姓、林姓家族聯手,共同開墾了五股、泰山、新莊的丹鳳和迴龍,以及三重的頭重埔(現今的頭前里)等地。目前,境內最具客家色彩者,首推新莊的廣福宮(三山國王廟)、泰山的明志書院,以及五股的西雲禪寺。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40
19535119 新莊的廣福宮 新北市 新莊區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50號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國王廟: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由粵人捐建。」到了清朝道光年間,因為分類械鬥,許多新莊客家人離開這裡遷往桃竹苗,三山國王廟就此成為當地的庄頭廟,然而,它的存在,卻足以見證客家人在新莊拓墾的歷史。廣福宮裡,除了主祀三位國王之外,後殿還陪祀著三位夫人(當地人稱之為三媽),這種情況相當特殊,可說全台少見。廟方人員還告訴我們,這三媽雕像被偷了好幾次,不過很神奇的是,每次被偷後不久,總是會被發現、被送回來廟裡,讓每個人都嘖嘖稱奇。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42 25.0356032 121.4552681
19535120 泰山的明志書院 新北市 泰山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2段276號 永定胡姓客屬家族的胡焯猷,經過多年辛苦墾荒有成,感慨於大甲溪以北均無學校,所以慷慨解囊,成立了這座書院。後來應官府之命,書院遷移到了新竹,至於留在泰山遺址處,則只剩下規模縮小了許多的建築,然而,它卻一直都是當地重要的學堂,直到教育普及後,學院的運作才真正停擺。近幾年,建築物還曾經倒塌,現今正重建整修中。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43 25.0468232 121.4267876
19535121 五股的西雲禪寺 新北市 五股區 新北市五股區成州里西雲路179巷3號 座落於八里坌觀音山獅頭巖山腰,所以又稱為西雲巖寺,創建於清朝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歷經多次的重修整建,而成為一座極具客家三合院落形式風格的廟宇,被列為台北縣第三級古蹟。整體建築顯得相當簡潔素樸,不見太多的繁複裝飾,至於正殿上方隱藏在天花板內的大木結構,採用的方法,正是客家建築常見的雙脊棅,值得細細觀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47 25.0899246 121.4425163
19535122 土牛民番地界碑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為解決漢人與原住民爭地的問題,滿清政府用花崗岩矗立了高5尺5吋、寬1尺6寸、厚6寸的民番地界碑,碑文上寫著:「奉憲勘定地界,勘定朴子籬處,南北計長貳百捌拾五丈五尺,共堆土牛壹拾玖個,每土牛長二丈,底闊壹丈,高捌尺,頂闊陸尺,每溝長壹拾五丈,闊壹丈,深六尺,禁人民逾越私墾。」 雖然立了界碑,漢人還是經常越界開墾,所以在石岡地區,若有人想要破壞承諾,就會向對方說:「你知道今天早上,土牛又移位了嗎?」 土牛民番地界碑,目前保存於土牛國小校園一隅的涼亭內,字跡已經非常模糊,為避免繼續損耗,外面已經罩上一個壓克力框,來加以保護。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8 24.2659870 120.8077890
19535123 鯉魚吐珠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金星里 位於金星村福德祠旁有許多天然的圓石,這些石頭來自旁邊的溪水,傳說溪中有一條金鯉魚,所以溪裡的石頭都呈圓形,後來因山坡地開發,溪水暴漲,金鯉魚被水沖走,所以再也沒有圓形的石頭了。不過附近居民認為,溪中石頭呈圓形很稀奇,所以大家都到這裡撿石頭,才是石頭消失的真正原因。福德祠是九二一後重建的,前方有兩顆圓石,後面也有幾顆圓石嵌在地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9 24.2618140 120.7780948
19535124 石岡農會日式穀倉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忠孝街139號 這棟充滿石岡人回憶的歷史性穀倉,建於民國24年(昭和10年),關刀山大地震過後,是日本人以防震結構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碾米廠。閒置多年之後,面臨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在九二一地震中奇蹟式的保存完整,引起許多建築學者前來取經,一時之間聲名大噪,石岡鄉圖書館於是向文化局提報為歷史性建物,不但不必拆,並且得以重新整建,並於94年7月1日正式開放。 穀倉裡面展示著日據時代至今的古董碾米機、用防震工法結構而成的斜撐式紅檜樑柱,以及竹編夾泥的牆面,遊客可入內自由參觀,或者在假日時,向文化協會預約專業的導覽解說。至於穀倉旁邊,則陳設著一座石磨,可以讓遊客體會古早時代製作豆漿的辛苦,如果懶得動手,這裡也販售現成的豆漿,醇厚的滋味,令人齒頰留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0 24.2754470 120.7761233
19535125 石岡水壩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水壩 供應大台中地區灌溉與公用、工業用水,建立於民國63年,66年完工的石岡水壩,是大甲溪流域綜合開發計畫中最下游的水庫,用來調節尖峰發電尾水與流水資源,九二一地震時受到重創,左邊三個水道閘門地面隆起高達一層樓而斷裂,目前地震遺址規劃為紀念園區,成為見證歷史災難的重要地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1 24.2813052 120.7694939
19535126 九房村的黃氏祠堂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九房里 在石岡提到黃氏祠堂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九房村的命名,就是因為黃家有九房居住在該地,是石岡鄉的望族,平時並不開放的黃氏祠堂,每年春分家族聚會掃墓,盛況空前,至今依然。根據黃家的後代,經營慧千園民宿的黃凰媚回憶,每年春分掃墓時,家族中長者七十歲以上都會收到紅包,活得愈老領得愈多。 石岡人提起黃家,都認為是當地的書香世家。因為地靈人傑,黃氏祠堂內,除了祖先牌位外,從黃帝時代當過官的先人,都有詳盡的介紹,比如前總統提名的大法官黃演渥,以及駐比利時代表黃演鈔等人,都是讓石岡人津津樂道的知名人物。 歷史小筆記 石岡鄉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大埔客家人的重要據點,後來,因為風水師父認為石岡是個福地、有錢財之利,所以吸引了許多異鄉人入駐,除了其他客家庄的人之外,還有許多的閩南人,再加上鄰近豐原、后里等閩南聚落,這裡的客家人都會說流利的閩南話,如果不刻意用客家話與他們交談,幾乎聽不出客家口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85 24.2758316 120.7848681
19535127 五分車懷舊車站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梅子村 梅子村的五分車懷舊公園,位於日據時代的五分車鐵路舊址上,因為軌距只有一般鐵路的一半,所以稱為五分車。這一條鐵路,原本是豐原、石岡、和盛,以及八仙山之間往來的要道,主要是用來載運木材與甘蔗,民國50年被拆除後,在原地建了一座托兒所,沒想到九二一地震讓托兒所全倒,經村民努力之下,才改建為五分車懷舊公園,因距離東豐綠廊不遠,也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5 24.2763919 120.8025113
19535128 五福臨門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龍興村 龍興村的五福臨門老樹,是由樟樹、榕樹、樹杞、楠樹與相思樹五個樹種糾纏交錯互生而成,據說已有千年之久,非常珍貴,佔地約數百坪,樹幹粗壯需要十幾人才能合抱的這棵老樹,是在民國63年前總統蔣經國到石岡巡視時,才取名為「五福臨門」,目前是石岡知名的觀光景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6 24.2526262 120.7953305
19535129 情人木橋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豐勢路885號 位於食水嵙溪休閒農園的情人木橋,使用南方松防腐建材,並以美國花旗松來膠合樑柱,長為40公尺,寬3.5公尺,於民國90年11月完工啟用,緊鄰石農廣場的農特產中心與保健植物展示館,橋旁有花園、登山步道還規劃了餐廳等休閒設施,直徑9公尺的水車,更是最醒目的地標。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7 24.2736590 120.7892652
19535130 梅子村百年芒果樹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梅子里 梅子村的百年芒果樹位於承福祠旁,雖然沒有五福臨門這麼老,不過推算起來應該也有300年的歷史,九二一地震時承福祠倒塌,老樹卻安然無恙,現在因位於東豐綠廊沿線,假日也吸引不少觀光客造訪。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8 24.2707300 120.8006340
19535131 水母吃乳酪 臺中市 新社區 臺中市新社區中正里中和街五段99-1號 「水母」是閩南語妻子的偕音,客語則稱妻子為「女甫娘」,是一個充滿母性的詞彙,有哺乳育嬰的母親形象,而我深愛的女甫娘,用心哺育小孩自己卻因乳糖不耐症無緣享用乳品,於是我學起做乳酪,水母吃乳酪也就這麼來的,每一口乳酪都代表我對女甫娘疼惜照顧的承諾。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899 24.2557469 120.8069493
19535132 石岡傳統美食小舖 臺中市 石岡區 位於石岡農特產展售中心旁,是由一群石岡的媽媽們,在九二一地震過後,透過政府輔導,於民國90年所創立的美食小舖,主要販售傳統客家風味的菜包、紅糟粽、九層糕、芋粿等米食,以及蛋糕等烘焙產品,除此,並配合食水嵙溪藥膳園區開闢,以藥膳滷包製作出風味獨特的各式滷味,大受歡迎。 身為石岡媳婦的呂玉美理事長表示,為了開發出專屬於小舖的美食特色,自己曾經跟著農會推廣股到處學習各家的料理,品嚐別人做的客家菜,再經過不斷地嘗試,這才有了今日的成果,不但有能力回饋社區,在93年的七二水災時,認養了縣政府的救災便當,更在民國94年,獲得客家傳統美食比賽的銀鼎獎!現在,小舖不僅能夠代辦筵席,連雞尾酒會也難不倒他們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0
19535133 樹之王觀光植物花園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九房里萬仙街岡仙巷6-6號 主人羅能業是土生土長的石岡人,說著一口道地的大埔客話,本來從事園藝工作的他,喜歡石岡無污染的好空氣,所以決定回鄉,從90年開始經營樹之王觀光植物花園。 區內種植了700多種植物,遊客可循著幽靜的園區步道,漫遊在綠色的氛圍之中,或者來到觀景台,居高臨下地遠眺石岡水壩方圓之內的景致,更或者追隨著主人的腳步,進行一趟知性之旅,聽他詳盡解說每一種植物的特色,聽他細細道來生態保育的重要。 除此,這裡也提供以鄉土保健植物為主要食材的特色餐,以及優質的住宿設備,週休二日時,不妨來此逛逛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1 24.2642534 120.7839603
19535134 慧千園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龍興里萬仙街仙塘坪巷20-1號 是石岡鄉第一個合法民宿,主體為美侖美奐的歐式別墅,旁邊則為女主人黃凰媚的老家,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一座保存良好的三合院客家夥房,原來荒廢的蓄水池,透過重新規劃與造景,如今則變成觀察自然生態的生態池,據說這裡的蛙類,多得讓蛙類專家趨之若鶩,曾多次前來以便做生態紀錄。至於,民宿房間則瀰漫著濃濃復古味,古董的紅眠床配上古早的櫥櫃,在半夢半醒之間,彷彿回到了古早時期。 黃凰媚是九房村書香世家黃家的後代,向來尊重傳統,至於她的先生則與抗日英雄丘逢甲同宗,且頗有淵源,因此家中收藏了許多老古董,其中被視為傳家之寶的,則是丘逢甲的兒子丘念台所贈的兩塊匾額,一塊刻著「進士」,一塊刻著「文魁」,是丘逢甲被欽點為進士時,由清廷所贈。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2 24.2540468 120.7929137
19535135 石岡農特產展售中心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豐勢路 本中心由農會委外經營,除了展售石岡當地的農特產品外,還有全國各地農會的特產,每逢假日,展售中心內人潮洶湧,擠滿了試吃、試飲的觀光客。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3 24.2731661 120.7905144
19535136 石岡保健植物展示應用館 臺中市 石岡區 臺中市石岡區豐勢路881巷 為了推展食水嵙溪休閒農園區的藥膳園,期許石岡能夠成為保健植物的大本營,由農委會、九二一災後重建委員會,以及台中縣政府,補助興建了這座展示館,於民國92年正式開館,館內展出內容以保健植物標本配合藥理解說,讓參觀者可以一目了然各種保健植物的功能,此外,也展售農委會輔導農民團體所生產的各種保健食品。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4 24.2745050 120.7825744
19535137 東勢區 臺中市 東勢區 東勢因臨近大雪山等林場,擁有悠久的伐木歷史,隨著時代演變,伐木業已經式微,山城的居民現今主要以種植水果維生,知名的「高接梨之父」張榕生,就是東勢中嵙人。除了高接梨外,東勢的農產還有梅子、柑橘、葡萄、桃子、甜柿等等,被稱之為水果的故鄉。 來東勢一遊,不妨放緩腳步,參觀承載著歷史軌跡的大雪山舊製材廠、巧聖仙師廟、月恆門;悠遊泰興宮、鯉魚伯公、石母祠、保安宮等當地人的信仰中心;看看西穎堂、河澗堂的客家夥房;造訪由東勢火車站舊址所興建的客家文化園區,以及由鐵路倉庫改建的莫內咖啡館;逛逛東豐綠色隧道、東勢林場;嚐嚐客家美食,最後再帶著當地特產伴手禮回家。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5 交通方式(開車):國道1號→接國道4號,往東勢豐原方向終點下交流道→左轉豐勢路往東勢方向經石岡→過東豐大橋即抵東勢鎮。
19535138 巧聖仙師廟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東寧里匠寮巷52號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清廷派遣匠首鄭成鳳率領軍工百餘人深入東勢,搭建工寮,以便採集造船用的樟木,因為與原住民比鄰而居,經常發生流血衝突,於是在清乾隆四十年返回大陸恭迎巧聖仙師令旗前來,以保平安,之後更興建了巧聖仙師廟,供奉建築界的先師魯班公。 東勢的巧聖仙師廟是全台40多個巧聖仙師廟的祖廟,每年農曆5月7日前一個月,分靈至各地的巧聖仙師都要返回這裡謁祖進香,隨之而來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使得東勢鎮內人潮洶湧,盛況空前。廟裡除了巧聖仙師父外,還供奉了泥水匠的祖師爺荷葉仙師(或稱芋葉仙師),以及掌管爐灶燒窯的鐵匠始祖爐公仙師。 九二一地震重創東勢,巧聖仙師廟也不能倖免,不過在地方人士熱心捐款整建後,已經恢復舊觀。廟內「巧奪天工」的匾額,還是清咸豐年間工匠的作品,第一眼看起來應屬凹版陰刻,多看兩眼,卻好像變成凸版陽刻,非常神奇。至於廟的兩邊牆壁上,鐫刻的也不是一般常見的忠孝節義圖,而是當時軍工伐木的歷史,突顯了巧聖仙師廟的歷史淵源,頗值得細細觀賞。 許多建築木工相關科系的學生,最喜歡來到巧聖仙師廟拜師,參拜的方式,首先必須要穿過一個方圓規矩的木雕,然後轉動墨斗,最後再把仙師的護身符在香爐前繞一下,如此才算完成了拜師學藝的動作。 歷史小筆記 東勢因臨近大雪山等林場,又得大甲溪航運之便,在清朝時,成為伐木建造水師船隻的轉運站,幾年間,陸續吸引了許多中國移民渡海來台,其中最具代表者為來自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的客籍墾首劉啟東,他率領了百餘名工匠在本街結寮而居,從事伐木及製材業,並逐漸形成一個聚落,所以當時人稱東勢為「寮下」、「匠寮」。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6 24.2586944 120.8281667
19535139 大雪山製材所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勢林街6-1號(東勢林管處)目前暫不開放 山林開發是東勢早期最重要的產業,從清朝時軍工砍伐樟木造船,到日據時代、國民政府時期的伐木取腦歷史裡,都有著客家人參與勞動的身影。 東勢林區管理處內的大雪山製材廠,是大雪山林業公司聘請美國的專業技師設計建造而成,於民國52年正式運作,在民國62年停止運作,目前,僅能從貯木池窺見當時木材廠的盛況。林務局正規劃整修製材場成為林業博物館,相信完工之後,可以讓後人更了解先民那段伐木的艱辛歲月。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7 24.2852700 120.8677730
19535140 泰興宮(三山國王廟)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慶東里慶東街1號 位於慶東里的大茅埔庄,清嘉慶年間由廣東潮州府大埔縣人張寧壽,募得28股(1股約為100畝)到此墾荒。以這座廟為中心,開圳飲水,平分開發成果,周邊還設有護城河與刺竹圍防範番人入侵。 而泰興宮(三山國王廟),就是大茅埔的精神防衛系統,廟內至今還保留著清朝時張寧壽等人捐租蓋廟的木匾。除了前殿供奉三山國王外,後殿的弼教堂則供奉三尊恩主、十殿冥君與城隍爺,據說在清朝時,這裡曾作為「煙毒勒戒所」,專門收容有吸食鴉片毒癮的人,希望藉由神明的力量來幫助這些人戒毒。 廟的後方有棵老樹,是建廟的地基所在,而四周的將寮內供奉著令旗,以護衛國王廟,雖然都是後來整修的,不過能保存4座完整將寮的國王廟,實屬難得。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8 24.2003009 120.8424670
19535141 保安宮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中嵙里 清同治3年,中嵙建庄,村民從彰化荷婆崙迎回三山國王的令旗供奉在張海燕的屋後,清光緒元年遷廟於現址,雖然沒有大茅埔庄國王廟的規模,歷史也很悠久,是中嵙里鄉土教材重要的一站。目前的廟改建於民國67年,廟內還保存著清朝時的神轎與前清的門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09 24.2847235 120.8786026
19535142 鯉魚伯公(永安宮)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東安里 過去東勢因為常與原住民衝突,為保平安,境內伯公廟林立,而位於東安里的鯉魚伯公,則是唯一被升格為「宮」的伯公廟,又稱之為永安宮。 鯉魚伯公之名,與廟旁民國前2年建造,長達30公尺狀似鯉魚的堤防有關。為了防止大甲溪洪水泛濫,當地居民將一顆顆卵石,以蜂巢式堆疊法,砌成一條堅固的長堤,並在旁邊設立一座伯公廟,從此,鄉民果然不再受洪水之苦,鯉魚伯公,也因防洪有功,從「祠」升格為「宮」。 九二一地震後,堤防出現部分毀壞,居民特地從苗栗請來老師父整修,現在則是文史工作者導覽時必定造訪的景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0 24.2554901 120.8258462
19535143 石母祠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中嵙 客家人有拜伯公的習慣,也就是土地公,許多小廟奉祠的則是石母(或稱石頭伯公),只要家中小孩比較難帶或身體不好,就會認石頭伯公做義父。 話說140幾年前,先民來到中嵙,發現有一顆巨石立於樟樹旁(現今樹齡已約250年),基於崇敬自然神的傳統,將其奉祀為石頭伯公,並蓋了一座小廟,裡面供奉著伯公、伯婆。每年的農曆8月15日,這裡都會擠滿了前來換鍊(平安符)膜拜的義子,非常熱鬧。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1 24.2567450 120.8492490
19535144 月恆門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下城里 位於下城里庄的月恆門,建造的源起,與清同治年間中部的「戴萬生事件」有關。當時和興庄(又稱石城,與新城相對而改稱上、下城)的客家人成立了義民會,擁護官方,派兵參戰,亂黨知悉後趁壯丁外出打仗而前來夜襲,不過最後卻仍被留在庄內的十幾名壯丁打敗,後來為了防外患,庄民合力建造了月恆門與日升門。 日升門在馬路拓寬時被拆除,月恆門則在九二一地震倒塌,已依原貌重建。門上還保留當時用來守望與防衛用,直徑約1台尺的銃孔,門的下方也有兩個方形槍孔,是當時客家先民的防禦工事,深具教育意義。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2 24.2186023 120.8341021
19535145 西穎堂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下城李東關路和興巷32-1號 目前的和興庄,除了月恆門之外,還有典型的客家三合院夥房西穎堂。和興庄大部分居民都姓陳,目前卻不見陳姓堂號穎川堂的夥房,反而出現這座西穎堂,其實它是西河堂(林姓)與穎川堂(陳姓)的合稱。 根據西穎陳林氏宗譜所記載,「生陳死林」兩姓合璧,源自宋朝陳裕宗與林福上兩個義結金蘭的兄弟,因為林家遭祝融焚毀,使得林福上抑鬱而終,兒子阿傳於是過繼給陳裕宗,陳裕宗過世前,將全部家產留給義子,讓阿傳深受感動,於是從此立下生為陳姓,死後為林姓的家規,堂號則取陳、林兩姓合稱的西穎堂,目前所見者,是九二一地震之後重新整建後的建築。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3 24.2195064 120.8371146
19535146 客家文化園區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中山路1號 客家文化園區建於東勢舊火車站原址。民國48年營運的東勢車站,於民國80年8月31日停駛,閒置許久,直到九二一地震後,地方人士積極爭取設立為客家文化園區,於民國93年12月26日正式開幕,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的窗口,目前由民政局管理,不定期更換展覽主題,比如:「古典客鄉新鳴笛」,主要呈現客家人的婚俗喜慶文化、客家空間觀,以及客家器物之美;「賽新丁粄」系列活動,則是介紹東勢鎮傳承百年歷史的元宵新丁粄民俗;展覽至94年12月31日的「舊山線新戀情」,則以「記憶山城車站」的概念為主軸,將過往的鐵路月台作為展覽廳,裡面陳設著昔日的老舊候車椅、站務用的相關文物,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4 24.2576500 120.8318500
19535147 河澗堂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興隆里東蘭路166號 保留完整的河澗堂,整體建築規劃極具客家本色,包括前方的半月池,兼具風水、養殖與消防的功能,至於公廳內,則奉有祖先牌位,下方設置土地龍神,而最特殊之處在於入口處的筆尖門柱,據說是祖先有武舉人時才能用此造型。另外,根據客家人「祖先在堂,神明在廟」的原則,公廳內一般都不設神佛,然而在這裡卻可以見到神佛畫像,不過卻還是以祖先牌位居中,神明只能居於一旁。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5 24.2828160 120.8117660
19535148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臺中市 東勢區 有鑑於大埔客家話的逐漸流失,客家雜誌社中區專員邱民雄在民國84年9月24日成立了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目標是挽救大埔客語,以及傳承東勢的客家文化。每年更舉辦諸多大型活動,比如:客家夏令營、冬令營、大陸原鄉尋根之旅、客語說故事、唸童謠比賽、客家歌謠比賽、元宵節「看大粄、丟炮城」、出版大埔音客家歌謠CD,以及客家語種子教師研習等等,並在九二一地震過後,成立中嵙社區重建工作隊,多方搶救客家文物。 現任總幹事蘇生勇,就是這群熱心傳承客家文化的成員之一,他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東勢地區相關的客家文史資料,也發表過不少論述,而即將失傳的文化,就在這群默默耕耘的客家人手中,從無到有,點點滴滴的累積起來。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6
19535149 客家弦樂班 臺中市 東勢區 弦樂班位於東勢農會的果菜市場辦公室二樓,每週一晚間固定開課,目前成員有12人,大多是東勢鎮的媽媽們,還有80幾歲的退休老師,連住在石岡鄉的閩南人也跑來上課,從五音不全練到至今,成員們已經可以拉完整首的山歌子等耳熟能詳的客家歌謠。 指導老師賴仁政,是苗栗縣銅鑼鄉中平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他不僅精通二胡,還會自己製作樂器,成員們的樂器就是出自他手,教學認真的他,對於新進成員極有耐心,還會不厭其煩地個別指導哦!有時,老師也讓同學們上台唱唱山歌,媽媽們更會帶著自己做的客家點心與大家分享,非常有人情味。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7
19535150 東豐綠廊 臺中市 東勢區 民國80年東勢支線停駛之後,台中縣政府交通局將原來的鐵道規劃為自行車專用道,全長12公里,經過東勢、石岡與豐原三個鄉鎮市,終點則位於客家文化園區的後方,全線沒有一個紅綠燈,沿途景色優美,每逢假日,吸引許多觀光客到此享受乘風飛馳的快感。客家文化園區前方有自行車出租店,一般自行車單次不限時間,租金為100元,全程來回約1小時。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8
19535151 莫內花園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中山路3 號 位於客家園區前的莫內花園,是一間由鐵路局倉庫改建而成的餐廳。儘管當初承租時不被看好,土生土長於東勢的男主人陳宏業,卻因為對老車站懷有濃厚感情而獨排眾議,開幕至今,已是方圓之內最具特色及知名度的餐廳。 原本廢墟般的倉庫,在女主人劉麗芳巧思設計下有了全新的面貌,裡面的歐式壁爐,原本是為了風水考量,如今卻成為餐廳的一大特色,至於這裡的客家點心,不論是客家芋籤糕、改良的客家黑糖糕,以及客家梅茶,都可嚐到濃濃的客家味與主人的用心。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19 電話:04-2588-8021 營業時間: 時間:假日10:00~24:00∕平日11:00~22:00 24.2570910 120.8314461
19535152 擁葉生態農場(梨文化館)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中嵙里東崎街東北巷14號 主人葉泰竹原本從事景觀設計,因喜歡陶藝,於民國83年回到祖先留下來的果園開設工作室,後來,才改成以觀光休閒為主的體驗農場。 九二一地震後,工作室倒塌,剛好東勢打算成立梨文化館,因高接梨之父張榕生為中嵙人,農場也位於中嵙里,葉泰竹於是將園區的地貢獻出來,這才有了梨文化館的誕生。 除了參觀梨文化館之外,來這裡一遊,可以循著穿霧步道、竹取物語、努力爬坡、梨園步道4條不同的路線,欣賞自然生成的雜木林生態;或者預約專人導覽,了解高接梨的嫁接技術。除此,這裡也提供陶藝DIY,以及客家風味餐,不過,請記得要事先預約哦!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20 電話:04-2587-9586 營業時間: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9:00 螢火蟲季可預約夜間觀螢 24.2589470 120.8550810
19535153 田媽媽品佳小吃部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第五橫街中和巷1-5號 東勢鎮第一家獲得農委會品牌輔導的田媽媽品佳小吃部,已經有25年的歷史。女主人張葉碧霞班長從民國70年開設品佳小吃部,以賣陽春麵、水晶餃起家,後來轉型為供應經濟實惠客家料理的餐廳,93年10月正式成為農委會輔導的田媽媽品牌成員。 對料理很有天份的張葉碧霞,只要嚐過的美食,幾乎都可以如法炮製,而且她還努力參與家政班課程,讓廚藝更精進。 品佳最受歡迎的糖醋小魚,酸酸甜甜、滋味無窮,至於客家菜中常見的黑豆豬腳、梅乾扣肉、薑絲大腸、客家小炒當然也在暢銷排行榜裡,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醃漬食品,不論是手工製作的嫩薑還是紫蘇梅,都非常有「客家媽媽的味道」。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21 電話:04-2587-0502 24.2578000 120.8290750
19535154 阿水牛肉城 臺中市 東勢區 臺中市東勢區151、153號 東勢的居民,雖以客家人為主,可是很早就與原住民、閩南人,以及為修建中橫公路而來的榮民們往來密切,飲食文化也多少受到影響,以這裡相當出名的牛肉料理為例,就是客家人從開路榮民手中傳承來的美食,阿水牛肉城更是其中的代表。第二代老闆劉發森表示,原本務農的父親因身體狀況不佳,於是向外省老兵學習牛肉料理,加上客家傳統的鹹、酸、辣,在民國41年開設了10坪大、兩層樓的小店,直到他接手後,才變成現在可容納上百人的餐廳,現今已邁入第24個年頭。 在家中排行老么的劉發森,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久,也得到父親的料理真傳。店裡最教客人津津樂道者,首推看起來頗不起眼的炸牛脾,嚐起來既酸又辣,最適合下酒。此外,不妨再點一盤香嫩軟腴的炒牛肉、爽脆有勁的涼拌牛肚、滷得非常入味的牛腱,最後再來一碗客家口味的牛雜湯,如此,方可為這趟牛肉城之旅劃下完美句點。 http://www.hakk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1922 電話:04-2587-0379 營業時間: 時間:10:00~20:30(每月第2、4個禮拜的週一公休) 24.2583869 120.8279050
總共 842 筆,顯示第 1 到第 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