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100年
title 戰後臺灣客家運動之研究-以《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為中心
summary 客家人從明清時代遷臺,由於人數較少,在政治、經濟上比不上福佬人,因而自信心喪失,在都市中成為隱形人,也造成母語的流失,為了生存不得不忍氣吞聲。隨著戒嚴令的解除,臺灣社會呈現多元發展,《客家風雲雜誌》便在此背景下創立,客籍知識份子洞悉社會脈動,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至此展開臺灣客家運動的先頁。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從1987-2008年《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總共245期所有的篇章,觀察客家雜誌與臺灣客家運動的關聯性。從研究中發現,《客家風雲雜誌》政治性較強,內容風格以具批判的社會運動性為主,《客家雜誌》以歷史民俗文化為主,社會運動性較弱,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客家運動性降低,批判性相對減弱。《客家風雲雜誌》在客家運動是扮演一種於開創者、拓荒者、奠基者的角色,具有火車頭的功能,鼓動風潮提倡臺灣客家意識,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家雜誌》在接續《客家風雲雜誌》之客家香火後,與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臺並肩作戰,共同推動客家運動,以客籍知識菁英作者群記載客家運動過程,作為客家運動的智庫,提供策略方向思考。 關鍵詞:客家、客家運動、還我母語運動、社會運動、客家意識、客籍知識菁英
author 陳康宏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臺灣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國家發展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8.9
scholarship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