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 http://data.hakka.gov.tw//od/detail?oid=813D2E0B-FFA0-4AB8-A656-E1AD3065B055 on Tue Feb 24 2015 15:53:06 GMT+0800 (CST) ; 資料集描述: 介紹本會歷年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 ; 資料集類型: 原始數據 ; 分類: 公共資訊 ; 主要欄位說明: 年度:year
論文標題:title
論文摘要:summary
作者:author
畢業學校:graduation_school
畢業系所:graduation_department
畢業年月:graduation_date
獎助金額:scholarship ; 資料提供機關: 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 ; 資料量: 537筆 ; 更新頻率: 不定期 ; 資料集來源網址: http://www.hakka.gov.tw/lp.asp?ctNode=1583&CtUnit=683&BaseDSD=24&mp=1 ; 授權方式: 依客委會資料開放平台資料使用規範 ; 授權網址: http://data.hakka.gov.tw/ab/terms ; 編碼格式: UTF-8 ; 計費方式: 免費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 蕭敏君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02-89956988#519 ; 資料集提供機關聯絡人電子郵件: ha0286@mail.hakka.gov.tw ; 備註: ; 資料集瀏覽次數: 215 ; 資料集下載次數: 245 ; JSON: http://data.hakka.gov.tw//od/data/api/D0652502-4B76-486B-BDC9-CEA61957018C?$format=json

year title summary author graduation_school graduation_department graduation_date scholarship
19533427 101年 花東地區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係以花東地區客家文化重點發展鄉鎮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客家高齡參與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關係之研究。本研究目的有:一、瞭解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之實際情形。二、瞭解不同變項的客家高齡學習者在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的差異情形。三、瞭解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相互之間及整體之間的關係。四、瞭解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對自我發展之預測力。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以民國99年~100年參與樂齡資源中心學習之高齡者為母群體,採立意抽樣,從參與學習者中抽取客家人為研究樣本。共發出418份問卷,實得有效問卷360份。本研究之統計方法有: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與複回歸分析法。本研究所獲致之具體結論為:壹、 客家高齡學習者整體上,有好的生活品質感受、迫切的學習需求與積極的學習態度,自我發展知覺情形不帄均。一、 客家高齡學習者,以較年輕高齡者、有婚姻關係者居多,男女兩性與教育程度分布較為帄均。二、 客家高齡學習者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感受、較高的學習需求與對學習持積極態度。三、 客家高齡學習者在自我發展各層面的知覺情形不帄均,最好的是統整層面,最差的是自主層面。貳、 客家高齡學習者整體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存有差異。一、 客家高齡學習者在生活品質以男性、65~74歲者、已婚及具有中高教育程度者的感受較滿意。二、 客家高齡學習者在學習需求以較年輕者,離婚者較迫切,教育程度反應兩極,低教育程度者以基本生活能力學習需求較為迫切,高教育程度者以自我表現學習需求較迫切。三、 客家高齡學習者所持學習態度以女性、已婚者較為積極。不同教育程度所持學習態度有差異,小學者在自我學習持積極態度,初(國)中者在學習責任持積極態度,大(專)學程度者在學習涉入持積極態度。四、 客家高齡喪偶者、小學程度者以及84~歲以上學習者在良心層面自我發展知覺最明顯,初(國)中程度者在統整層面自我發展知覺最明顯。參、 客家高齡學習者整體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與自我發展間有正相關。 iv 一、客家高齡學習者整體以學習需求與學習態度間的正相關最高。二、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與自我表現之學習需求、學習責任之學習態度、統整層面自我發展間有高正相關。三、客家高齡學習者學習需求與學習涉入之學習態度間的正相關最高。四、客家高齡學習者探索生命意義之學習需求與自我發展各層面間的正相關最多。五、客家高齡學習者學習態度與統整層面自我發展間的正相關最高。六、客家高齡學習者自我學習之學習態度與自我保護層面、良心層面自我發展間有負相關肆、 客家高齡學習者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對自我發展具有預測力。一、學習責任之學習態度、學習涉入之學習態度、自我學習之學習態度、自我表現之學習需求與生理健康之生活品質對自我發展不同層面具有預測力。二、生理健康之生活品質、學習責任與學習涉入之學習態度對統整層面自我發展的預測力最高。三、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等各層面對自主層面自我發展沒有預測力。四、學習態度對自我發展各層面最具有預測力。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具體提出下列幾點建議:壹、 對客家高齡學習者之建議一、 積極參與有關探索生命意義內涵之學習。二、 培養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促進向上自我發展。貳、 對高齡教育規畫者之建議一、 注重弱勢高齡者之學習機會。二、 針對客家高齡者不同學習需求,提供多元自我發展學習課程。三、 規劃培養積極正面學習態度的方案。參、 對客家教育文化政策之建議一、 重視弱勢客家高齡學習者在生活品質的感受。二、 表揚積極正向學習態度的高齡學習者。三、 進行客家人自我發展模式調查研究。肆、 對高齡教育學術研究機構之建議『配合高齡者不同的自我發展階段,積極開發自我發展套裝課程』伍、 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建議一、 研究對象方面: (一)以全國客家庄高齡者為取樣對象。 (二)以不同年齡層為取樣對象。 (三)以單獨性別為取樣對象。 (四)以非學習者為取樣對象。二、 研究方法方面 (一)採用質性訪談法,行動研究法,深入了解樣本的自我發展歷程與現況。 v (二)採用比較研究法,進行不同族群或同一族群不同性別、年齡、學習與非學習者、參與不同學習機構學習者等做比較,瞭解其差異情形。三、 研究變項方面,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思考不同的變項進行探索。四、 研究工具方面: (一)未來研究者可考量編製造句測驗工具。 (二)對自陳量表在初稿與預試階段應設計大量的題項,題意要符合樣本文化背景與簡明精準。關鍵詞:生活品質、學習需求、學習態度、自我發展 鍾肇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100.7 10
19533428 101年 日本殖民對客家話的影響:以客語中的日語借詞為例 本研究探討日本殖民時期語言接觸對客家話的影響。主要以殖民時期的國語教科書為資料,分析與客家話中日語借詞的關聯性。接著將所收集的語料整理分類為「借形詞」與「音譯詞」表示,進一步比較其日語詞彙的意義、屬性,試圖在詞彙分析過程,理解客語中的日語借詞其內涵的文化信息,並且回溯日本殖民的影響。最後,針對受過殖民教育的客家族群作調查訪問,藉以了解日語詞彙目 前在客家話中使用的情況,並從中推論日語借詞對於客家族群的功用及影響。研究發現,國語讀本中的日語「借形詞」多來自於近代新知,因為受漢字構詞影響相較音譯詞在客家話中較不容易被發現。「音譯詞」在客家話中日語詞彙的身分較為明顯,且更能展現語言接觸下與客語詞彙的融和現象。在日語借詞分析方面,在客家話中日語詞彙意義的延伸轉變,同時受其他語言借貸日語借詞影響,但在對於這些導入台灣語言中的日語借詞,都可見證日本殖民對台灣的影響。接著在詞彙使用調查發現,客家話在借貸日語詞彙時,為適應本身語言的語音結構因而產生語音變異現象;而就現今的客家話中,日語詞彙有逐漸被其他詞彙取代或淘汰的趨向,但對於受過日本教育的客家族群具有特殊的符號功用存在。關鍵詞:殖民教育、語言接觸、日語借詞 范智盈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7 5
19533429 101年 屏東市林仔內河婆話之聲韻研究 廣東揭陽河婆客家人自十七世紀開始移居南洋,這趟為脫離窮困潦倒的農民生活的旅程充滿危險與難辛,這可由河婆人的「過番山歌」中所流露出對遠渡重洋謀生的親人之深切思念得到例証。至1943 年開始,河婆連年發生水、旱災,農作物嚴重歉收,居民在貧病交迫下只好變賣家產、籌措船費於民國37 年舉家移居台灣,分散在全台各地找尋生路,其中以定居在屏東機埸眷村附近約約40 戶為最多。部分人在親友媒介下參與了糖廠的接收工作,其餘人以賣麵、製作傳統豆腐和從事跌打損傷治療謀生,亦有人淪為乞丐者,過著異常難辛的日子。散居在全台的河婆同鄉多數在鄰近強勢語言的影響下流失了其原鄉語言與文化,惟獨住在屏東市林仔?的這一批河婆客家人,不僅保留了原鄉文化,形成一個特殊客家聚落。這些婆人為延續原鄉的文化,於民國47 年建造三山國王廟,成為全省河婆人的信仰中心,每年元月十五日全台河婆人都聚集在此祭祀,打響比美鹽水烽炮的「河婆元宵竹竿炮」名號,令全國人民刮目相看;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群河婆人在將揭西縣河婆話多數保存下來,形成一個獨特的方言島。河婆話並未列在台灣客家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五大腔調之中,在此居住的人常笑稱他們是屬南部六堆中的第七堆。雖然多數此地的年輕人均外出工作,然而在訪問期間仍依稀聽見不同年齡層的人在此以河婆話交談。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透過林仔內河婆話之錄音語料,分析林仔內客家話的音韻系統,在與中古音韻做出歷時性比較,以發現其聲母、韻母、聲調演變之特徵。最後再與潮汕、揭西、四縣、海陸做出共時的比較,以找出各親屬語言間之相對應關係與相互影響下產生的變化。也和南部四縣客家話做出比較,以發現林仔內客家話在歷經六十餘年共同生活後之聲韻變化。關鍵詞:竹竿炮、林仔內、河婆客家、中古音韻、音韻比較、語音系統 李瑞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 100.7 5
19533430 101年 國民小學客家語教科書學習內容之比較分析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中,100 學年度通過教育部審查之客家語教科書的書商所編輯一至六年級客家語教科書的學習內容,並以學習領域之學習階段來比較各版本教科書之異同,可供日後教材編寫、增修及發展使用,亦可當教師選用教科書的參考依據。本研究採用?化統計和質性敘述的內容分析法,分析大語版、康軒版、翰林版及部編版共42冊教科書之學習內容。分析類目是採用賴光真「整合審查機制簡化學校教科書評選規準之研究」的結果為藍本,將其結果的八個評選規準依據第二章文獻探討中學者的規準屬性,分為教材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資源三個面向。分析後的結果如下:就教材內容而言,已通過審查的第一、二冊,各版本之間差異性小;取材內容生活化、重視聽說能力的加強,僅部編版有加強提昇寫的能力,而大語版和翰林版以太多古詩詞或客家文學作品當作課文,對現代兒童較無法學以致用於生活中;各版本取材均能融入六大議題,大語版和部編版的教材若有更多延伸,更能符合多元開放;各版本均有性別刻板印象的插圖出現;翰林版使用較多現代生活不常用字彙,文句較文言,而其他版本均使用現代生活常用字彙,文句口語化且長短適中。就教學設計而言,教學活動均以兒童為中心,設計多元活潑,以康軒版和翰林版最重視全體兒童能參與;教學活動均有運用多媒體教具,在一般普通教室就可實施,且易操作。就教學資源而言,教師手冊內羅列許多參考資源,大語版從出版至今未做增修;康軒版和翰林版豐富多元,圖文並茂陳述詳盡;部編版以教學教案書寫方式呈現。各版本均有提供或提示多媒體練習和課本練習題,但其內容差異頗大。依據研究結果之建議如下:教育當局能獎勵編寫適合地區性的教科書、辦理教學工作坊、全面送審查、新編教材先試教、教師精進編選用教科書的能力。希望本研究的結論和建議能提供教育單位、出版商、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做參考。關鍵字:本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選用規準 徐碧珠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1.1 5
19533431 101年 嘉義地區客語教學與推展研究—以中埔鄉為例 嘉義原來是個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地區,但客家族群並不讓人感覺明顯存在,族群界線模糊已使得嘉義的客家人似乎隱身消失了,筆者在嘉義接觸客語教學頗感到「方言島」的孤寂與危機。本論文分成四章書寫,第一章「緒論」說明問題意識及研究規畫,並對研究現況加以探討,蒐羅客家文化研究相關資料,試圖對嘉義的客家族群生態獲得更多了解,做為客語教學研究的基礎;第二章「嘉義地區客語推動現況」則是客語發展情形,及筆者實際於嘉義基層教育中對客語教育推展與課堂教學工作的經歷與見聞,藉以探討實施的現況和困境;第三章「客語教學問題調查與分析」則是透過發填調查單的方式,對現今嘉義縣有實施客語教學的三所小學進行相關問題調查,從學生和家長的反應來分析客語教學的情形;第四章為「結論」。本研究發現嘉義的客家人數其實很多,整個族群逐漸消隱實在很可惜,必須喚醒客家意識,在同中求異發揚特色,並珍視自己的語言及文化,願意繼續落實與傳承下去,活動和教學才有真正的意義。此外,更重要的是實地在教育工作現場直接接觸,對嘉義客語教學的實際問題加以分析,並建構出適合嘉義地區的客語教學推展模式。祈願本論文能為嘉義客家族群的語言與文化發展增加一分助力,並引發更多後起研究者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更深更廣的探究和著述。關鍵詞:客家、客語、教學、嘉義 王淑慧 國立中正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 100.12 4
19533432 101年 鍾理和文學作品中的客家女性研究 在國民政府威權統治時期,反共文學佔據台灣文壇主流地位,台灣文學創作受到重重壓迫,鍾理和先生卻秉持寫實主義,描寫在土地上默默工作的人們。其中,女性的角色在其文學作品中佔了相當重要的份量。本論文旨在探討鍾理和文學作品中的客家女性形象,研究範圍為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所出版《新版鍾理和全集》共八冊。藉由文本分析和其他參考資料輔助,探討鍾理和的人生歷程與女性取材的關聯性,及其對客家女性的形象刻畫,並以讀者的角度反思,以進一步釐清「客家女性」的意義。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源起、問題意識、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 文獻探討:首先探討前人相關論文研究成果,再依序呈現「客家女性」相關文獻,範圍涵蓋古籍、客家民間文學、客家語、國際人士言論,以對映鍾理和文學作品中的客家女性形象。第三章 鍾理和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取材:以鍾理和年少時期、大陸時期、返鄉時期三個人生階段分別說明其女性角色取材來自於生活,大陸時期有著強烈反抗精神與批判色彩,返鄉時期有著鄉土色彩濃厚的寫實風格,最後將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列表整理。第四章 鍾理和筆下客家女性形象刻畫:將鍾理和筆下的女性形象作具體的詮釋,分別以藍衫綽約的身影、大地之母的勞動形象、兼具女性的柔和和勇者的剛、生活的現實主義者、保守又激進的雙重性格、犧牲奉獻的精神六個面向分別闡述。第五章 結論:肯定女性角色在鍾理和文學作品中的主體性,發掘鍾理和能設身女性處境,進行細膩的自省,展現悲天憫人的胸懷。但其所塑造的客家女性仍帶有濃厚的「男性期待」,美化了不平等的兩性分工運作模式。讀者應進行反思:鍾理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並不等於客家女性的自我意像,現代的知識女 III 性,應有能力選擇做一個怎樣的客家女性,將自我從一元的完美形象中解放出來。關鍵字:鍾理和 客家女性 女性形象 鍾靜怡 國立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101.5 5
19533433 101年 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性探討:以苗栗一般地區與偏遠地區學校作比較 自 1966 的「 ColemanColeman Coleman報告書」問世後,人驚覺並開始重視「家庭對個 人的重要性, 人的重要性, 從此相關研究 未曾間斷過。 未曾間斷過。 研究者本身任教苗栗客庄之一所偏遠國 中,多年來發現為數不少學童之英語習 中,多年來發現為數不少學童之英語習 中,多年來發現為數不少學童之英語習 因為 經濟 、文化等種不利因素,造成 、文化等種不利因素,造成 、文化等種不利因素,造成 、文化等種不利因素,造成 學習 動機不足 及學業 低成就 現象, 現象, 而由於這 一步 的挫敗與落後, 挫敗與落後, 致使 許多人 終 於停下 了學習腳步 。本研究 想藉著 家庭教育資本的概念 來探討 近年台灣政府、民 近年台灣政府、民 近年台灣政府、民 間積極推展,預計十年內向下延升至小一開始學習並列為準官方語言 間積極推展,預計十年內向下延升至小一開始學習並列為準官方語言 間積極推展,預計十年內向下延升至小一開始學習並列為準官方語言 ,目前 已超 過十億人正在學習的 世界最強勢語言 世界最強勢語言 世界最強勢語言 世界最強勢語言 世界最強勢語言 世界最強勢語言 -英語 ,希冀 了解 其學習成就與國中 學習成就與國中 學習成就與國中 學習成就與國中 學習成就與國中 學習成就與國中 生之家 庭教育資本間的 相關性 ,並 試著以 苗栗客庄之 一般地區與偏遠學校去做比 一般地區與偏遠學校去做比 較,其中 的家庭教育資本概念主要係借用 BourdieuBourdieu Bourdieu Bourdieu的文化資本、 的文化資本、 ColemanColeman Coleman的社會 資本、財務理論, 以及 TeachmanTeachmanTeachmanTeachmanTeachman 的「教育資源」 的「教育資源」 而成。研究者 利用家庭教育資本概念 設計相關問卷及訪談大綱 後,同時進行 ,同時進行 「問卷 調查 」及「半結構式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 」工作 ,研究場域為 ,研究場域為 苗栗客庄 (64.6% 為客家人 );抽樣 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 ;研究對象為 全縣各公立國中 二年級學生 每校各一班,共計 每校各一班,共計 每校各一班,共計 669 人;研究工具為改編之 研究工具為改編之 《國中生家庭教育資本問卷》 及自編 之《國中生 家庭 教育資本與英語學習成就訪談大綱 》;資? 分析軟體 為 18.0 版 SPSSSPSSSPSSSPSS;分析方法 包括敘述統計、獨?樣本 包括敘述統計、獨?樣本 包括敘述統計、獨?樣本 t 檢定、 單因子變??分析檢定、 單因子變??分析檢定、 單因子變??分析檢定、 單因子變??分析皮爾森 積差相關、 積差相關、 階層 迴 歸分析 ,最後再綜合問卷調查及訪談資料 ,最後再綜合問卷調查及訪談資料 做出結論並提建議 。本研究 主要貢獻 在於讓 大家對 苗栗 縣之國中 學生家庭教育資本與英語學習成就 現況獲得初步 、實 際的認識 ,並進而 了解兩者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 發現歸納 如下:一、 苗栗 客庄 地區 之國中學生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屬於等偏下程度 國中學生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屬於等偏下程度 國中學生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屬於等偏下程度 ;家庭教 ;家庭教 育資本的三種相較下,以 育資本的三種相較下,以 育資本的三種相較下,以 家庭「文化資本」 家庭「文化資本」 家庭「文化資本」 顯示 較為不足 ;英語學習成 ;英語學習成 ;英語學習成 就部分 屬於中等表現, 其中 「英語落差」明顯。二、不同之 學生 個人 「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 會對 家庭教育資本 家庭教育資本 家庭教育資本 及英語學習成就 造成 差異 ;不同 「學校所在地」(一般 「學校所在地」(一般 v.s v.s偏遠)只會對家庭教育資本造成影響 偏遠)只會對家庭教育資本造成影響 偏遠)只會對家庭教育資本造成影響 ,對英語學習成就 的直接 影響則 比較 不明顯。三、 外省族群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在家庭「文化資本」中的上層參與明顯優於原 住民 ,在「一 在「一般文化參與」部分明顯優於 般文化參與」部分明顯優於 原住民及 其他各族群 ,客家族群 與其它族群相較則未見顯著差異性 ;英語學習成就 部份 ,只有 「族群」 及「學校所在地」(一 「學校所在地」(一 「學校所在地」(一般 v.s v.s偏遠) 未見 差異 性,其他 各背景 因素 皆會造成 明顯差異 。四、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對英語學習成就具正向顯著預測力, 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對英語學習成就具正向顯著預測力, 整體家庭教育資本對英語學習成就具正向顯著預測力, 其中 家庭「文化資本」 家庭「文化資本」最具預測力, 具預測力, 其次為「社會資本」, 其次為「社會資本」, 其次為「社會資本」, 其次為「社會資本」, 「財務資本」 的預測力 最薄弱 ;分層面 中「父母提供子女學習資金與物質」 、生幫忙家庭工作賺錢「父母提供子女學習資金與物質」 、生幫忙家庭工作賺錢「父母提供子女學習資金與物質」 、生幫忙家庭工作賺錢解釋力最高。 iv 五、「學校所在地」(一般 、「學校所在地」(一般 、「學校所在地」(一般 v.s v.s偏遠) 對英語學習 對英語學習 成就之 預測力薄弱 ,研究顯示 「家庭教育資本」才是 庭教育資本」才是 我們更應該關注,是實際上 我們更應該關注,是實際上 我們更應該關注,是實際上 影響 苗栗地區 學生英語習成就因素中 最重 要的因素。關鍵詞: 家庭教育資本 、文化資本 、社會資本 、學習成就 、偏遠地區、客庄 胡凱怡 國立聯合大學 經濟與社會研究所 101.6 4
19533434 101年 日治時期台灣的客語教材研究—以《廣東語集成》為例 《廣東語集成》(以下簡稱《集成》)是日治時期第一本由台灣人所編寫的客家話教材,有其重要的時代意義。本論文摘錄匯整其詞彙,藉以分析其語音及詞彙的特點。並將所整理出來的語料,與台灣客家話做歷時性與共時性的對照比較。透過語料的分析,除了可以藉此了解日本人如何利用日語假名符號拼寫客家話之外,透過書中內容,也可以看到許多日治時期台灣社會制度發展的面向,以及台灣客家話借用日語詞彙的情形。與現代台灣客家話做對照比較,可以探究客家話因為時空環境不同所造成的變遷與異同。希望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做為現代客家話教材編撰的參考。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其次述及近現代對於日治時期客家話教材之研究成果。介紹本論文主要以「文獻調查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集成》成書的原因及其內容」,介紹《集成》的作者生平及其成書背景。第三章「日治時期台灣語的假名標音符號」,首先說明台灣語假名標音符號的製定與變遷過程,其次介紹《集成》所使用的假名符號,並以列表方式說明國際音標和《集成》符號的對照關係。第四章「《集成》的語音系統」,介紹《集成》所呈現的客家話聲母、韻母、聲調以及變調情形。同時並與客家話各辭書做音系上的比較。第五章「《集成》的詞彙現象」,首先介紹日治時期台灣客家話對於日語詞彙的借用情形。其次說明《廣東語集成》中詞彙受到閩南話影響的現象,再來分析《廣東語集成》中成為廢語或成為死語之詞彙所代表的意義。最後將其分類,逐項說明這些詞彙與現代客家話的差異。第六章「結論」,說明研究成果,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II 關鍵詞:廣東語集成、客家話、語音、詞彙、日治時期、客家話教材。 彭馨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100.6 5
19533435 101年 客語薪傳師團隊協同教學之建構與實踐—以客語魔法學院為例 客語薪傳師乃綜合語言、文學、歌謠、戲劇等四類學有專長之客語教師,旨在增補現階段客語教師之人員與領域之不足。團隊協同教學之建構,其動機是要營造多面向的客語情境。希冀在客家語言文化的復興工作上,達成效率與效益的實踐指標。客語薪傳師制度的推動,在初始的實務歷程中,發現在推動上受環境背景因素影響,產生諸多問題,進而影響語言教學的效益。本研究期望在客語薪傳師團隊協同教學的省思淬煉過程中,建構一個學生樂意學;老師快樂教的客語教學模式與學習環境。本研究企圖以客語薪傳師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團隊協同教學為策略;以行動研究為實踐方法;以提升客語薪傳師的教學專業知能為目的。本研究依據上述為研究軸向提出分析、實證、省思、修正,並歸納結論,以作為日後推動各種客語補助教學活動之依據與?考。研究成果如下:一、經由客語魔法學院的團隊建構,在協同教學的歷程中自然而然地使客語薪傳師學會了多元的教學技能,解決當前薪傳師制度所面臨的困境。二、拓展客語薪傳師的全語言教學觀,並且在團隊協同教學中建立良好的教學分享機制,營造薪傳師間的互動學習。三、建構薪傳師團隊協同的新教學思維觀,改變以往薪傳師獨自申請計畫與傳統教學的方式。提高薪傳師申請傳習班的意願。四、經由行動研究實踐歷程中,培養薪傳師對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能力,高單位提升客語薪傳師專業能力發展。五、建構客語薪傳師團隊協同教學有效模式,做為爾後拓展薪傳師進階研習的培訓課程參考。關鍵詞:客語、母語教學、客語薪傳師、行動研究、協同教學 古秀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灣語言學系 碩士班 101.6 4
19533436 101年 六堆地區四縣腔客語聲調比較研究 為 翔 實 記 錄 六 堆 地 區 四 縣 腔 客 語 的 聲 調 狀 況,本 研 究 採 錄 了 六 堆 地 區 主 要 客 家 鄉 鎮 , 共 九 個 代 表 點 , 十 三 位 主 要 發 音 人 的 語 料 , 經 細 膩 觀察 與 多 番 比 對 , 初 步 獲 致 各 地 的 聲 調 狀 況 。 基 本 上 , 六 堆 各 區 域 的 聲 調 狀 況,彼 此 間 可 謂:絕 大 部 分 同,極 小 部 分 異。主 要 研 究 結 果 如 下 : 一 、 確 立 了 陰 平 調 值 ( 3 2 2 ) ( 平 調 ) 與 ( 3 24 ) ( 升 調 ) 的 關 係長 久 以 來 , 在 客 家 語 音 相 關 文 獻 中 , 美 濃 地 區 的 陰 平 , 因 著 調 值 的 差 異 與 其 它 講 四 縣 腔 的 地 區 分 別 開 來。本 文 透 過 各 個 面 向,各 種 層 次 的 觀 點 , 盡 力 閻 明 陰 平 所 具 體 呈 現 的 兩 種 調 值 之 關 聯 性 。 結 論 是 : 調 尾 揚 升 的 ( 3 2 4 J, 是 調 尾 平 直 的 ( 3 2 2 J, 為 了 能 與 陽 平 順 暢 連 結 而 改 變 調 尾 型 態 的 「 非 調 位 性 變 體 」 。 也 因 為 ( 3 2 4 J 調 尾 揚 升 的 特 徵,較 具 有 標 性,被 某 些 地 區 的 一 部 分 人 當 做 陰 「 單 字 」或「 後 字 」 的 調 值 , 致 文 獻 多 記 ( 3 2 4 J ( ( 2 4 J ) 為 陰 平 之 代 表 調 值 。 經 本 文 閻 明 彼 此 的 關 , , ( 3 2 2 J 為 陰 平 「 基 本 調 」 而 ( 3 2 4 J 為 其 「 變 體 」 的 態 勢 昭 然 若 揭 矣 。 發 現 陽 平 變 調 的 真 實 狀 況 六 堆 四 縣 腔 陽 平 變 調 的 情 況 , 之 前 僅 少 數 論 者 提 及 , 有 可 能 因 其 歸 納 之 規 則 太 過 籠 統 或 其 他 主 觀 因 素,一 般 論 者 多 迴 避 提 及。筆 者 卻 受 其 導 引,抱 著 一 探 究 竟 的 心 情,特 別 用 心 的 觀 察 了 陽 平 於 連 讀 時 的 調 值 變 化 , 果 真 發 現 了 陽 平 豐 富 的 連 讀 變 調 規 則 。陽 平 變 調 的 發 現,加 上 前 項 所 示 , 陰 平 兩 種 調 值( 3 2 2 J、( 3 2 4 J 之 間 的 關 , 釐 清 後 , 可 以 說 解 決 了 絕 大 部 分 之 前 研 究 者, 對 於 陰 、 陽 平 的 種 種 疑 點 與 困 惑 。 比 方 說 : 因 錯 認「 陰 平 後 接 陰 平 、 去 聲 、 陽 入 變 調 為 陽 平 」而 衍 生 出 來 的 許 多 陰 、 陽 平 混 淆 的 問 題 , 如 陰 平 調 值 趨 向 陽 平 ? 平 聲 分 陰 陽 的 部 分 回 頭 ? 升 調 的 平 調 化 … … 等 等。本 文 的 研 究 結 果 , 正 提 示 了 尋 求 答 案 的 明 確 線 索 。一 各 調 類 調 值 ( 一 ) 單 字 ( 1 ) 陰 平 A. ( 3 2 2 J : 主 要 盛 行 於 美 濃 、 高 樹 、 長 治 。 B . ( 3 2 4 J : 主 要 盛 行 於 內 埔 、 麟 洛 、 竹 田 。 C . ( 3 2 2 J 與 ( 3 2 4 J 混 讀 : 萬 巒 、 新 卑 。 D . ( 3 2 J : 此 調 值 較 為 短 促 且 有 下 降 的 感 覺 , 為 佳 冬 所 特 有 。其 餘 調 類 之 單 字 調 值 為 六 堆 全 區 所 共 通 共 有 , 分 別 是 : ( 2 ) 陽 平 ( 3 1 J ( 3 ) 上 聲 ( 4 2 J ( 4 ) 去 聲 ( 5 5 J ( 5 ) 陰 入 ( 4 3 J ( 6 ) 陽 入 ( 5 5 J ( ) 連 讀 ( 1 ) 陰 平 A . ( 3 2 4 ) ? _ _ _ ( 3 1 ) 陰 平 後 接 陽 平 時 , 穩 定 的 讀 調 尾 揚 升 的 ( 3 2 4 J, 六 堆 全 區 無 一 例 外 。 同 時 這 裡 也 是 陰 平 調 值 全 然 讀 做 ( 3 2 4 J的 唯 一 時 機 。 B . ( 3 2 2 )? _ _ _{( 3 2 2 )或( 3 2 4 )或( 3 2 );( 5 5 );( 5 5 )} 陰 平 後 接 陰 平 、 去 聲 或 陽 入 時 , 穩 定 的 讀 調 尾 平 直 的 ( 3 2 2 J , 六 堆 全 區 也 無 一 例 外 。 C . { ( 3 2 2 ) ; ( 3 2 4 ) ; ( 3 2 ) } ? T _ _ _ ( T 一 L 可 調 類 ) 陰 平 位 於 後 字 時 , 可 能 出 現 ( 3 2 2 J ; ( 3 2 4 J ; ( 3 2 J 三 種 調 值 , 運 用 的 時 機 和 比 例 , 隨 地 區 或 個 人 而 異 。 以 盛 行 率 而 論 , 大 致 狀 況 為 : I . ( 3 2 2 J 美 濃 、 高 樹 、 長 治 。 I I . ( 3 2 4 J 麟 洛 、 內 埔 、 竹 田 。 I I I . ( 3 2 2 J 與 ( 3 2 4 J 混 讀 : 萬 巒 、 新 卑 。 I V . ( 3 2 J 佳 冬 。 D . { ( 3 2 2 ) ; ( 3 2 3 ) } ? _ _ _ { ( 4 2 ) ; ( 4 3 ) } 陰 平 後 接 上 聲 或 陰 入 時 , 可 能 出 現 ( 3 2 2 J 、 ( 3 2 3 J 兩 種 調 值 。 此 處 的 陰 平 調 值 是 自 由 而 不 穩 定 的 。 同 時 其 連 讀 的聲 調 變 化 條 件 及 表 現 型 式 與 「 陰 平 後 接 陽 平 」 也 是 有 區 別 ( 2 ) 陽 平 的。一 般 來 ,除 美 、佳 冬 為( 3 2 2 J外,其 他 地 區 讀( 3 2 3 J。 A . ( 3 1 ) 〉 ( 3 2 2 ) ? _ _ _ { ( 3 2 2 ) 或 ( 3 2 4 ) 或 ( 3 2 ) } 陽 平 後 接 陰 平 時 變 調 為 陰 平 ( 3 2 2 J, 也 是 所 有 變 調 中 唯 一 的 「 調 位 性 變 調 」 。 B . ( 3 1 ) 〉 ( 3 2 ) ? _ _ _ ( 4 2 ; 4 3) 陽 平 後 接 上 聲 及 陰 入 時, 調 值 提 高 約 1 度 ,調 型 基 本 上 還 是 維 持 下 降 的 徵 性 , 只 是 自 身 音 程 縮 小 , 致 下 降 幅 度 較 不 顯 著 。 C . ( 3 1 ) 〉 ( 3 1 ↑ ) ? _ _ _ ( 5 5 ; 5 5) 陽 平 後 接 去 聲 及 陽 入 時 , 變 調 情 況 與 上 條 規 則 類 似 , 只 是 調 值 僅 提 高 半 度 多,與 單 字 調 的 音 高 及 調 型 差 異 較 不 明 顯。關鍵詞: 客語,聲調 , 六堆 , 四縣腔 , 陽 平 變 調 何志男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產業學系 碩士班 100.7 4
19533437 101年 幼稚園實施客家文化之鄉土教學研究 本研究探討以「客家美食」為鄉土的教學內容,探討瞭解幼兒對於客家食物的觀感及知覺反應,並配合節慶活動(冬至、過?、元宵節-新丁粄、天穿日)體驗當地生活文化;也透過客家食物的製作過程,體驗到愛惜食物,培養節儉??費的品格,並?解前人運用環境資源的生活智慧。紀?幼稚園進?鄉土教學的?程及教師在當中的成長?思。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注重情境的脈絡,從現場的關係架構中去看事件所發生的關係和意義,在自然的情境中取得一?資?,研究者透過?與、觀察、訪談,蒐集文件並以文字和圖片描述、歸納式的分析資?,呈現教學?程與研究結果。本研究結?發現:一、在地文化資源豐富提供幼兒豐富的客家食物的體驗和學習經驗。二、幼兒透過感官知覺的學習增進對在地客家文化的認?與關懷。三、鄉土教育的課程增進教師對在地客家文化的認?和體驗。對學校或教學者有以下建議:一、學校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在地化課程。二、幼兒體驗在地文化須採活動經驗式的課程。三、教師須學習在地文化的知能。對未?有關客家文化之鄉土教學的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一、須?解各在地客家文化的個別特色。二、可發展「客家文化」中?同文化面向之教學活動內容。關鍵詞:鄉土教學、客家文化 劉佳琪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 碩士班 100.8 4
19533438 101年 客語兒向語塞音之研究 本文為苗栗縣四縣腔客語在兒向語(Infant-Directed Speech, IDS)的?音中,針對濁音起始時間、頻譜能量高峰和音節比等聲學參數,所進行的實驗研究,我們透過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及工具,探討兒向語的聲學特性,並透過與「成人語」(Adult-Directed Speech, ADS)的比較,說明他們之間的差異,並觀察兒向語在客語的整體趨勢為何。研究的實驗過程如下:選取 5 位居住在苗栗縣並說四縣客語的女性客家人擔任發音人,研究字表則包括由客語 6 個?音 [ p、t、k、ph、th、kh ],後接 3 個頂點元音 [i、a、u] 所組成的 18 個生活化詞彙,在嬰兒出生起的 6 個月內,每個月均完成兒向語和成人語的錄音,最後將目標音切出,進?後續測?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客語兒向語在各方面都比成人語來得誇大、擴張。首先,VOT 時間訊號有延長,且延長趨勢遵循著內在時長差異,呈現舌根音 > 齒齦音 > 雙唇音,但並非如Sundberg 的母嬰語音互動模式,本研究發現參與者起初比後期更為強調VOT,因此該模式有重新評估的必要。此外,兒向語在輔音的研究上,以往都只著重在時長的探討上,本文提出對頻率特徵擴張的關注,因為這些語音單位之間的差異增加,使得兒向語的發音明顯相對清晰,可能使得「對比特徵」更容易被感知到,將可以幫助幼兒語言學習的發展。另外,本文中就「音節比」的觀點,進行更深層的思考,彌補以往輔音研究中忽略的重點,語音在擴張、延長時,必須是在不破壞原有聲韻比例的前提下,才能正確幫助嬰兒學習音韻。最後,本文提出兒向語並非喬姆斯基所說的毫無章法可言,而是經過母親針對不同年齡的嬰兒,做出不自覺的「策略性」語音調整,這將可使嬰兒正確的學習語音系統,總之,探索客語兒向語的奧妙,本文做了一定程度的貢獻。關鍵字:客語、兒向語、?音、語言習得、VOT、頻譜能量高峰、音節比 傅麗萍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1.7 4
19533439 101年 國民小學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分析研究—以康軒版為例 本研究從國民小學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分析研究—以康軒版為?,??解 98 學?台灣客家主要鄉鎮國小客家語開課及教科書使用現況、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多元文化觀點、可?性、教材分?。因受人?、時間之限制,僅以98 學?康軒版客家語教材一到十二冊為研究對象,茲將研究結果整?並歸納如下:一、98 學?台灣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的總比?為86%,台灣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課的學校使用康軒版客家語教科書的總比?為 29%;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在桃園縣、南投縣使用?超過?成;苗?縣及台中縣的市佔?為?。二、98 學?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多元文化觀點中的種族多元較缺乏。三、98 學?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教材內容可?性佳。四、98 學?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內容特性之教材分?適中,唯第四、八、十二冊,沿用 97 學?版,分?多,學童學習負擔重,宜加速改版。關鍵字:客家、教材、內容特性、康軒 許淑梅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產業學系 碩士班 99.1 4
19533440 101年 客家文化影視教學研究—以電視劇《寒夜》為例 本論文是以高二學生作為客家文化影視教學之研究對象,並運用客家歷史電視劇《寒夜》作為影視教學之教材。電視劇將深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學影像化,呈顯出最具體的客家文化種種,讓學子藉由觀看客家電視劇而接觸客家,並達成瞭解客家文學、認同客家文化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在教學?動的歷程中,期能以實際的?動探究、反?與驗證,增進更多的教學知能,實踐所規劃的教學目的。透過教學者依據電視劇所設計之影視教學內容,引導學習者對客家文學、客家文化注入新的概念與價值觀,並對整體客家文化的教學、認同與傳承有所助益。最後,則評估高中生在焦點團體訪談、學習單引導以及書面報告撰寫之過程紀錄,分析他們在進?影視教學後對客家文學、文化的瞭解程度,並探究其學習之成效。研究結果發現,高中生透過客家文化影視教學課程,對客家文化知識與內涵的增長,均有顯著成效,且研究者在?動研究歷程中,亦獲得了課程、教學與專業知能的成長。關鍵詞:客家文學、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教學、影視教學 范莉萍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班 101.2 5
19533441 101年 客家話詈罵語研究 客家話詈罵語是客家方言中最有生命力的語言,它的範疇界定在詞彙系統固定結構中的慣用語。龐雜紛紜的客家話詈罵慣用語,因為詞語邊界的模糊性,兩值邏輯的分類系統顯得不合適,只能以認知連續體的震驚值為標準分類,並以後設語言統整為開屌(罵)、謔罵、評罵、喝咄(罵)、咒罵、辱罵及口頭禪七類。作為概念思維與人際交際功能的客家話詈罵語,兼有表層義、深層義、語法義和文化義。表層義與深層義是透過詈罵語的慣用搭配,及概念隱喻的轉換同時而層次的呈現,表層義是中介,深層義才是主要的表達內涵。語法影響著語義,語義也制約著語法。包含著實詞、虛詞,而以同詞素類型構成的客家話詈罵語,有一定的詈罵範疇,同時又因為貶抑性語尾綴詞的加入,語義改變了語法,使得北方的逆行結構變成南方的順形結構,這是客家方言與眾不同的語源特色,也是客家方言緣起南方的佐證。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的樣態。無論是客體指涉、主體語用還是特徵詞彙,客家話詈罵語負載的文化訊息是:語言遊戲的模式、是自我存在的辯明、是語言鬥爭的戰鬥詞語與招數、是社會禁忌語的反動、是權力意志的展現、是客家社會的交際工具、詈罵語中的性話語是極樂的取代,而這一切無非是客家人是山居族群的映現。語詞只有在句子中才有意義。客家話詈罵語不僅要罵得精準恰當,更要罵得巧、罵得妙,那麼直接罵詈式、間接批判式、詰問斥責式、感嘆自責式、反語意會式、嘻笑怒罵式、反語疑問式等句式的選用,自然能罵得鏗鏘有力、饒有韻味。關鍵詞:客家話、詈罵語、震驚值 曾燕春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1 5
19533442 101年 非營利組織傳揚客家文化之研究—以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客語童詩創作為例 本研究探討非營利組織傳揚客家文化情形,並以「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為個案做深入探討。本文屬質性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等方法,並針對研究問題訪談了21 位受訪者,以實證交叉驗證的方式,加上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之MAXQDA 質化分析軟體統整歸納,得到高信度與高效度的結論,並據此提出中肯的政策性建議。研究發現包括:(1)在組織運作方面,「協會」會務十分單純,會務實際運作情形與章程規範內容相比,並無任何差異。(2)在客家文化傳揚方面,「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舉辦的客家文化活動,不僅聯絡鄉親的情誼,且凝聚客家族群的內聚力。其中有不少非客家族群和外籍新娘也樂在活動中,提升居民對客家文化的認識與瞭解,達到族群融合、客家文化廣傳之效益。(3)在客語童詩推廣方面,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大賽活動在客家文化傳揚上最重要的影響,是比賽背後所帶動的客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漣漪效應,即在整個賽前醞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活化、創新的東西。這股擴張力和感染力,對於客家文化的復甦與傳揚有相當大的效益和貢獻,厚實了客家兒童文學的基礎,更達成民族命脈延續的使命,這是本研究認為客語童詩的推廣真正意義與其核心價值的貢獻。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客家文化、客語童詩 何瑞珍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6 5
19533443 101年 鄭煥小說死亡書寫研究 鄭煥(1925~)生長於農村、讀農校且親力務農,對農民的生活有深刻的體會。他的作品根植於土地,表現了相當純粹的農民文學,是跨語一代作家中頗具特色的農民文學作家。相較於同時其作家,他突出的書寫死亡,並將死亡與蛇、土地、復仇等綰合連結,表達獨特的思維與價值觀,形成風格獨特的死亡書寫。本論文即以鄭煥的死亡書寫為研究焦點,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揭櫫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及方法、相關的研究成果及現況,以及「死亡」釋義。第二章「鄭煥小說死亡書寫背景」,主要探討鄭煥死亡書寫的背景。個人經歷與創作環境牽動文學的創作,本章即以此為立論基礎,分別從個人生平與創作歷程、時代背景、以及文藝處境等方面探討其死亡書寫背景。第三章「鄭煥小說人物死亡類型與成因」,分析小說人物死亡類型主要為自然死亡、意外死亡、自殺及戰爭等四種。小說人物死亡的成因主要出自傳統宿命、罪業報罰、人性沈淪、愛情破滅以及理想執著等因素。第四章「鄭煥小說死亡書寫主題意涵」,探討其死亡書寫的主題意涵。鄭煥的死亡書寫映照生命的無、脆弱、凸顯殖民的凌辱與死亡的悲劇、彰顯生存的悲苦、反映時代的面貌,並表現其價值觀與生命態度。第五章「鄭煥小說死亡書寫創作技巧」,分別從敘事形式、敘事觀點、情節安排、情境描寫、人物刻畫和語言經營等六個面向考察死亡書寫藝術表現。第六章「鄭煥小說死亡書寫綜論」綜論鄭煥的創作精神、死亡書寫特色、意義及價值,分別從作家、作品和創作等方面探討其死亡書寫。鄭煥的創作表現根植土地、繼承傳統的寫實創作精神,其死亡書寫質量可觀,意境沈鬱幽暗,風格陰翳神祕。第七章「結論」總結本論文各章節要旨,並提出個人省思。透過死亡透顯了鄭煥對現實社會的觀察和對死亡的參悟,既反映了時代,也表現個人對生死的觀照,對人類存在的本質與生命的價值做出深刻的思考。關鍵詞「鄭煥︾農民文學︾死亡書寫︾跨語創作 陳慶英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語文教學碩士班 100.12 4
19533444 101年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客家文化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 臺灣因為資訊的?通以及社會的快速變遷,讓臺灣的文化?加的多元化。在這文化多元的同時,各族群對於自身族群文化日益認同,並且喚起對於文化保?與傳承的意?,因此客家族群也開始重視自身的文化。本研究主要內容在探討現?國小社會?域教科書中,對於與客家文化相關內容,加以研究分析,目的在藉此?解教科書是否能傳達正確的常?,幫助學童?深層體認正確的客家文化。本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以「客家文化內容主題?目表」為研究工具,對各版本之社會?域教科書進?分析,結果發現:一、在中、高?個?段?,客家文化內容出現於高?段教科書中的比?較高。二、在所研究三個版本的教科書中,以南一版教科書提及客家文化內容較多。三、各版本各冊教科書中,鮮少有專?客家文化的篇幅,也幾乎沒有專?的章節或單元。四、在各版本教科書有關客家文化的內容中,?以研究者所制定之客家文化主題?目表分?之,以「文化內涵?」這個?目為主題較為明顯,??也較多。綜合前面各章節所做分析,本文最後針對書寫和研究?與者提出幾項建議:一、教科書中客家文化內容的編排,應統整於整體課程,以提高教材層次。二、各版本教科書呈現「客家文化」時,應加以註解。三、出版商應注意各冊別客家文化內容的均衡。四、教科書編者應增加客家文化相關內容。五、提升教師客家文化教育之素養。?、教師對於教科書應有檢視與批判能?。七、結合其它學習?域,增加學生學習成效。關鍵詞:客家文化、教科書、社會學習?域 鍾政凱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產業學系 碩士班 100.1 4
19533445 101年 客家親屬相關俗諺之研究 本?文以《客家親屬相關俗諺之研究》為題目,藉由客家親屬俗諺,內容論 述“客家親屬角色?、“客家教育?二方面,並探討“客家親情倫理”、“客家婚姻觀”、“客家生活經驗”三方面的意涵。本?文共分七章,分述如下:第一章:緒?第一節闡述本?文寫作動機;第二節論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第三節?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節說明本論文研究步驟與架構;第五節則探討本?文之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名詞釋義及文獻探討釋義俗諺之定義與特質,並探討客家親屬稱謂用詞,並回顧前人有關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客家親屬角色之互動關係本章藉由客親屬俗諺分成家庭關係、夫妻關係、宗親關係、姻親關係,探討客家親屬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和責任。第四章:客家生養與教育本章藉由客親屬俗諺來探討客家懷孕生子、家庭照顧,教育觀念與態度來探討客家養育及教育觀。第五章:客家家庭庭親情倫理與婚姻本章藉客親屬俗諺談孝道、家庭親子之情與倫理、家人間之情感與合作、客家婚姻來探討客家家庭親情、倫理、婚姻的課題。第六章:談客家處事與生活經驗本章藉客親屬俗諺分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個人價值觀與個性、前人 II 經驗傳承,探討客家人處事、價值觀、個性、生活經驗,傳承客家祖先們所留下來的智慧。第七章:結?總結本論文研究的結果與心得,以及對本論文未來研究的後續展望。藉由本論文客家親屬相關俗諺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客家先民在家庭、宗族的互動,會因「角色」而產生很多微妙的關係;知道客家人非常重視生子、教育的觀念;了解客家家庭的親子之情、家庭倫理面向、家人間情感與合作觀及對婚姻的看法;傳承客家祖先處事之道、樂天知命的價值觀、生活經驗談。藉由本論文研究,期許能引航對客家有興趣之後輩,開拓更加了解客家、發揚客家,傳承客家的視野。關鍵字:客家、客家親屬、客家俗諺、角色、教育、家庭、倫理、婚姻、合作。 徐瑞琴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0.6 4
19533446 101年 客語及華語「起來」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地區客語 和華「起來」 的意義、語法化以及句分布, 的意義、語法化以及句分布, 的意義、語法化以及句分布, 並配合搜集之華語、客料,將間相互做個比較。「起來」 原是作為動詞用,表示人的由坐而起或姿勢下上一個 原是作為動詞用,表示人的由坐而起或姿勢下上一個 原是作為動詞用,表示人的由坐而起或姿勢下上一個 原是作為動詞用,表示人的由坐而起或姿勢下上一個 動作。後來,卻產生了變化開始放在詞面起補充說明的用本文內容第一章是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說明研究動機、語料來源及論文架構。第二章 是”文獻回顧 ”,從 「起來」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的語義、法化以及句分布幾個方向,回顧學者 們的研究。第三章是 們的研究。第三章是 們的研究。第三章是 ”「起來」 的意義 ”,探討 ,探討 「起來」 語義類別及所表示的意 義。第四章是 義。第四章是 義。第四章是 ”「起來」 的句法分布 ”:探討不同的句法結構影響 :探討不同的句法結構影響 「起來」 在句 法分布上一系列平行或對立的關係。第五章是 法分布上一系列平行或對立的關係。第五章是 法分布上一系列平行或對立的關係。第五章是 「起來」 的語法化:研究華和客 的語法化:研究華和客 的語法化:研究華和客 語「起來」 的語法化機制及原 則。第六章是 則。第六章是 則。第六章是 ”結語 ”,總結各章內容,探 ,總結各章內容探 ,總結各章內容探 ,總結各章內容探 討不足之處,做為往後研究的目標。關鍵字:趨向詞、補語起來法化句分布、時相詞 邱蕙芳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100.7 4
19533447 101年 客籍女性支援教師在鄉土語言教育中之教學實踐經驗 客家文化的延續及流傳與客家語言的保存有密切關係,而客家語言更是客家族群構成的要素,文化傳承的命脈。近年來,鄉土語言課程在重視族群平等的氛圍下,已在義務教育體系中推行,這些基層的客語支援教師在鄉土語言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客家族群在臺灣社會歷史的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民族性格和地位,而女性在客家族群中,又是具有某些特質的一群。過去針對客家女性的職業參與和社會地位的論述仍屬少數。客籍女性支援教師擔負著客家文化傳承的重任,其性別的議題和族群的因素在客語鄉土語言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現今多元文化社會中面對的衝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口述歷史法和參與觀察法,分析四位客籍女性支援教師的成長背景、族群認同及人格特質,進一步探討她們在原生家庭及婚後家庭的女性角色地位、投入鄉土語言教學的動機、實踐歷程的具體做法,以及在職場上遭遇到的性別、編制等問題,其中也對客語的政策及教育提出解決方式表 ii 示了未來的期許。由本研究成果發現: 一、 現代的客家女性,已不再侷限做為從屬於男性的傳統角色,但也未捨棄客家女性具有的刻苦勤奮等美德,而是對社會和族群、職業有更多的參與。基於對族群的認同感和語言文化延續的使命感,輔以本身的學經歷,投入客語教師的行列,於此一領域努力扮演重要角色。二、 於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性別所產生的問題並不明顯,但鄉土語言教師的身份並非正式編制,於現行環境下未受全面的重視,政策面的不穩定,課程、教材資源的缺乏,教師福利的不足,不僅影響鄉土語言教學的質和量,更可能讓師資和此一重要課程的延續產生問題。三、 建議政府宜對此一體現多元文化,有助於族群和諧的鄉土語言課程,持續的支持,改善教學的環境、給予教師應有的地位。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著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層級的女性鄉土語言教師做更深入的探討,方能全面瞭解性別的議題於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角色。關鍵字:族群認同、鄉土語言、多元文化、客家、女教師 林麗菁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99.6 4
19533448 101年 電影中客家青少年意象及其心理分析:以童年往事、青春無悔、美麗時光三部電影為例 本研究以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 為主要研究對象, 為主要研究對象, 藉影像中了解電客家青 藉影像中了解電客家青 少年的 行為及其心理分析, 行為及其心理分析, 研究過程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文本,首先針對三 研究過程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文本,首先針對三 研究過程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文本,首先針對三 部電影, 部電影, 1985 年侯孝賢 的《童年往事》 、1993 年周晏子 的《青春無悔》 、2002 年 張作驥 的《美麗時光》 為主要研究對象, 為主要研究對象, 研究 主要部分為成兩個層次,外顯性 主要部分為成兩個層次,外顯性 主要部分為成兩個層次,外顯性 的部分,一個是為電影中客家青少年與庭 的部分,一個是為電影中客家青少年與庭 的部分,一個是為電影中客家青少年與庭 的部分,一個是為電影中客家青少年與庭 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和外在環境的意象, 內性部分佐以佛洛伊德的底 帕斯情結與非家的心理分析概念 。首先 ,從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生活分析, 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活動場 域、從事的活動互對象和服裝打扮為 、從事的活動互對象和服裝打扮為 、從事的活動互對象和服裝打扮為 、從事的活動互對象和服裝打扮為 、從事的活動互對象和服裝打扮為 分析之類項 ,並佐以統計其時間數量 ,並佐以統計其時間數量 ,並佐以統計其時間數量 , 說明其在不同項目中展現出的樣貌, 明其在不同項目中展現出的樣貌, 藉此了解 電影中 是如何建構出 客家青少 年的意象。另外,從 另外,從 另外,從 電影中 可得知, 家庭對於電影中客青少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得知, 家庭對於電影中客青少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得知, 家庭對於電影中客青少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得知, 家庭對於電影中客青少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得知, 家庭對於電影中客青少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 樣也從家庭狀況到與人之間彼此的關係互動模式,並 樣也從家庭狀況到與人之間彼此的關係互動模式,並 樣也從家庭狀況到與人之間彼此的關係互動模式,並 以佛洛伊德之底 以佛洛伊德之底 帕斯情節點出電影中與父親的互動狀 態,非家 點出 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 處在兒童 與成人的過渡時期 ,家庭對於他們而言 是一個既想要離開,卻又無法的地 方, 表現 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 心理 拉扯狀態。除了家庭之外,在的環境 了家庭之外,在的環境 了家庭之外,在的環境 對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有著不同層次概念,他 對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有著不同層次概念,他 對電影中的客家青少年有著不同層次概念,他 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們會保護同儕,卻也從中學習到 不的事物對異性感好奇或是接觸與性相關的事物。關鍵字 :電影 、客家青少年 、意象、 伊底帕斯情結 、非家 蔡宗儒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1.6 4
19533449 101年 陸河客家話研究 台灣海陸客因祖籍廣東省海豐縣或陸豐縣而得名,近年來兩縣幾乎成為閩南語區,陸河縣儼然成為保留海陸客家話最完整的寶地。本論文以河田腔與新田腔做為陸河客家話的主要語音系統,利用比較法做內部比較外,並與台灣新屋海陸客家話做外部比較。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章、第三章介紹陸河客家話的平面語音系統,並與中古音韻做歷時的比較;第四章說明陸河客家話的語音特點;第五章、第六章將陸河客家話與台灣新屋海陸客家話分別做音韻及詞彙的共時比較,音韻系統的分析及詞彙的比較均依聲母、韻母及聲調三方面加以說明;第七章為結論。經過內部及外部音韻特徵的比較,得到的結論是:陸河客家話河田腔較新田腔存古價值高,而新田腔與新屋海陸客家話差異甚微。關鍵詞: 陸河客話 語音特點 音韻現象 比較音韻 蘇媺祺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9.6 4
19533450 101年 學校與社區協力發展客家本位特色課程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為例 文化的傳承靠教育,教育的落實靠課程,故要傳承客家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課程,讓學生經由課程的實施,了解客家先民的生活,從中體會客家的精神。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每個學校為了營造自己的特色,可以藉由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來創造差異,呈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社區中有文化、有技藝,學校中有教師、有課程,要延續文化,需要學校與社區的協力,讓社區文化得以傳承,學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中平國小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暨發展特色學校方案」優等,一定有可供學習效法之處,故成為本研究個案選擇的理由。本研究先從文獻探討學校本位課程與協力治理的理論,得出學校本位課程的協力治理模式,接著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對象區分為公部門(學校)、私部門(社區組織、家長會、志工團),來了解公私部門之間協力治理網絡的互動關係,希望有效蒐集並分析衍生協力發展課程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在協力時需要透過一些機制的運作,來促使協力關係的順利進行。同時也發現,協力治理的客家本位特色課程,可以透過學校與社區情境分析、擬定目標、協力過程、領導者的促成而產出。客家本位特色課程可以形塑學校與社區、可以喚起客家意識、可以傳承客家文化,所以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的特色課程發展是可行的。所以學校與社區協力發展客家本位特色課程,是傳承客家文化很好的方式。關鍵詞:學校本位課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協力治理、特色課程、客家本位特色課程 傅珍紹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6 4
19533451 101年 臺灣華客語口譯現狀及未來發展 台灣特殊歷史,不論從原始的殖民工具到資本主義以商業為目的再發展為弱勢族群對語言權爭取,口譯始終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頒佈《客家基本法》明訂客語在69個重點發展區為公事語言推動客語無障礙空間,自此以保障客家族群語言權為目的的華客語口譯受到矚目。執行此一政策有賴於華客語口譯制度先行,唯有在69個發展區設置固定式口譯設備和招訓合格口譯師擔任口譯始能彰顯基本法立法精神。「新竹縣客語口譯人才協會」成立於2009年青年節,其做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以訓練與推動華客語口譯制度為宗旨的人民團體極具先驗價值。1889年馬偕博士進入龍潭,基督教即積極推動客語宗教口譯,由最初的「逐步口譯」過渡到「同步口譯」及偶而為之的「耳譯」,在台灣客家鄉鎮猶如櫥窗般呈現完整世界口譯進化史;此外本研究將第二次全國客家會議、節慶與客家:全國客家日研討會、2012年總統大選電視政見辯論會分別代表會議口譯、學術會議口譯和電視口譯實例列入觀察。發現在1388名客語薪傳師基礎上,通過考試後施以訓練分發至發展區執行公務;增訂「客家基本法」罰則;放寬經費限制。將可望有效提升客語由方言層次進入高階語言,亦唯有在公共場域被公開使用客家話才有保存機會。過去公務員掄才考試未曾實施客語口試,目前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尚無全面提供客語無障礙環境條件。現階段唯有透過華客語口譯制度為中介逐步實現基本法立法精神。關鍵字:華客語口譯;公事語言;客語無障礙空間;客家基本法 李賢明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6 5
19533452 101年 臺灣客家語句型教學:教材句型結構分析及教學架構之建立 國小是學童學習語言文字重要的開始階段,在這個時期,要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童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句型的學習。不過檢視目前各版本教材的句型規劃及教學,卻發現句型教學架構規劃都不明確,教學老師無法掌握整個國小階段的句型學習狀況。基於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國小客家語句型教學架構,來提供教學者和學習者之參考。本研究是以「共時結構」分析和「句型分析法」及「問卷調查」來研究,觀察前輩學者研究的句型教學和句型結構做分析探討,再統整歸納形塑了本研究的60個句型焦點,把句型結構依語法位階合理的屬性及教學的實用性統整成兩大類,就是「非特殊句」和「特殊句」兩種。而非特殊句分為單句和複句,其中單句部分跟鍾榮富〈2003〉的分類標準一樣,又分為以主語為首的單句和以主題為首的單句。複句採意義分類,是以范曉〈1998〉分類標準做依據,區分成聯合複句、偏正複句、補充複句三大類。就現行客家語教材桃竹苗發售量較高的國編、康軒、翰林三個版本做統整歸納的結果,發現「單句」在各版本的比率,國編版獨占鰲頭,三版本共有的句型是「SVO」、「SVOC」、「SVC」、「SPVO」、「TVO」、「TVOC」六個類型。「複句」在各版本的比率,康軒版的比率最高是51%,其中並列複句是三個版本的一枝獨秀。「特殊句」在各版本的比率,翰林版的比率最高是24%,都重視「非主謂」「有字句」「係字句」的安排。各版本在題型下之說明和關聯詞語的標示部分,是有待補強和充實的。本論文研究也發現目前客家語教學的問題有下面五點:一、教材中之句型編排完整性不足,二、教學者的語法專業知能及教學技巧不足,三、教師手冊句型教學內涵視角不足,四、文本後的統整活動及習作的例句教學面向不完整,五、學童學習後應用能力的發揮及使用語言環境的困境。根據我們的句型教學架構,設計十二個客家語教學示例,並委請第一線教學老師依年級進行實際教學,同時檢核排序及設計教學的適切性,研究者和老師在句型的教學中不斷的討論和修正教學方法及調整句型的安排,從句法的角度出發,把視角擴大到語意和語用三個層面〈三維語法〉來教學,學童能深度的理解與運用,可以提升學童學習客家語的興趣及知能。藉由句型教學讓學童學會衍生、活用、變組句子,使客家語的學習不只是鄉土教育,而是真正落實為語言教育,有助於對漢語系統及外語系統之教學,讓客家語真正成為活用的語言。關鍵詞:台灣客家語、句型教學、教材、句型結構分析、三維語法。 黃美鴻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101.7 12
19533453 101年 臺灣南部客語的接觸演變 摘 要本論文之研究焦點為南部客語的接觸變化,以屏東三個區域的海陸客語及麟洛鄉的四縣客語為研究範圍,藉由實地田野調查,探究南部四縣和海陸客語音韻上的接觸特徵與變化現象,為語言接觸所引發的變化類型提供了具體的例證。從竹柑區、田寮、與火車路之海陸客語聲、韻、調及小稱詞的比較中發現,三區在音韻上有一致的演變趨向,聲母部份,細音前的舌尖聲母顎化普遍大於舌面聲母的變化;在韻母上,變化最快與最慢的分別是iu韻和ui韻;此外,聲韻之間有互相牽動的變化,例如:舌面聲母因為韻母i/im/in/it/ip的變化而變為舌尖聲母;細音前的舌尖聲母顎化後,後接韻母也跟著改變。三區的小稱詞在句中使用海陸詞根同化的比例高於單念時,其中以高元音i、u結尾的小稱詞,使用詞根同化比例較高,如:杯子/pui i/、布仔pu u、櫥仔。受到語言接觸影響,麟洛四縣客語的f/v聲母,因為各年齡層的語言主體與優勢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演變,在少年層與高齡層的保留偏高,中老年層的保留比例偏低。除了語言接觸的外部因素,四縣客語本身也有內部變化產生,在陰平調的表現上,只有在後接陽平調時,陰平調會保留本調13,在其它聲調之前,前字陰平調也有11的變調產生;當陰平為後字時,各年齡層皆有變調出現,且陰平後字變調速度大於陰平當前字時。無論陰平前字或後字,青、少年層的陰平調皆大幅趨向低平調發展。在理論分析上,本文以南部客語接觸變化的實際語言現象為基礎,運用語音演變因素、語言接觸理論及語言變化的機制,解釋南部客語接觸變化產生的可能因素。論證主張:個人優勢語是語言接觸變化的重要關鍵,南部客語音韻上諸多變化的產生,一方面是不同世代語言主體的不同,造成各年齡層有不同的演變;另一方面,是客語使用者在語碼轉換或語碼交替頻繁過程中,將個人優勢語的使用習慣或發音方式,引入客語而造成音韻上的調整與變化。關鍵詞:四縣、海陸、語言接觸、借用、強加、語碼轉換、語碼交替、陰平變調 賴淑芬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101.1 10
19533454 101年 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樹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的教學歷程,其目的在於增進客語教學之成效。研究過程除善用網路資源的豐富性外,並自製PPT,編排與主題課程相關的資訊科技教材融入教學中。另外再彙整錄影、訪談、學童與家長的問卷,同時參考協同老師的觀察記錄及研究者的反省檢討,進行多方檢驗、交叉比對分析後,以瞭解學童的學習成效,並修正、省思以提昇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結果如下:一、利用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對本土教師實施教學所產生的成效方面:(一)有助於資料的取得與分享。(二)使教師在準備教材上有更佳效能。(三)使教學活動更順暢。(四)提昇教師的專業成長。(五)提昇師生間之互動利弊互見。二、利用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所帶來的影響:(一)能提昇學童的專注力與學習成效。(二)能欣賞及尊重多元文化,可以拓展視野。(三)老師與同儕的「鷹架支持」能展現自信。(四)遊戲評量學習產生觀摩學習及經驗分享的效果。(五)客語教學網站資源,增加學童自我學習的能力。(六)改變教學學習的方式。(七)學習「等待的禮儀」。最後,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分別對本土語言教師、學校、未來研究以及政府機構等方面提供個人之建議,以做為對本土語言教育有熱忱之研究者參考。關鍵詞:客語教學、鄉土語言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科技教材、行動研究 林秋香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產業學系 碩士班 101.6 4
19533455 101年 賽夏族客家話使用現況研究—以南庄鄉東河村為例 本研究透過語言地理學和漢語方言學的方式,探析南庄鄉東河村語言分佈和語言使用的現況。東河村當地以賽夏族人為主,客家人和泰雅族人為輔,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現在賽夏族說客家話的人數漸趨減少,賽夏族人使用雙語現象之情況確沒減少。故本研究藉由東河村方言地圖的資料,了解東河村內賽夏族說客家話的分布現況,一方面透過客家語詞條調查東河村內賽夏族人說客家話的程度,探查他們在語言兼用的情況下,受到自己本身母語的影響的程度,及依據東河村地圖的資料、客家語言使用的狀況,瞭解在東河村社會文化網絡下,婚姻、權力、政治或媒體,對於賽夏族人語碼轉換深具影響。目的是希望了解南庄東河村賽夏族對使用客家語的現況,進而了解東河村的族群間現階段和平的生活模式與潛在的語言危機。透過文獻探討、繪製圖資及深度訪談之研究方法,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研究發現,南庄東河村的賽夏族人,在使用客家語言,大都擁有雙語能力,年輕一輩的賽夏人甚至不諳熟客語而傾向於使用國語、閩南語,產生語言遷就現象,這都是因為媒體和工作機會的影響。另一方面賽夏族人在使用客家話時,會因為不完全的學習,造成客家次方言語言使用產生混用或誤用的情況,如雞肉 ke53 iuk5,四縣腔的聲母和韻母與海陸腔的聲調,此種現象,主要是因為語言兼用的情形下,造成不完全學習,而對賽夏客語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透過圖資明瞭地域性的鄰近是賽夏族人對客家次方言選用的基本條件。然而隨著環境的變遷、時間的推移,東河村內三大族群從早期紛擾的爭鬥至今,族群間和平相處,而媒體卻是一個文化融合的重要媒介。 吳俐臻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7 5
19533456 101年 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個案研究—以快樂國小為例 本研究旨在探討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以快樂國小為例。研究方法以訪談為主,輔以觀察記錄及各種文件資料作為檢證。研究者本身為客家人也是教學者,邀請該校校長、主任、二位老師、六位社區人士、六位學生等接受訪談,受訪者皆具有客家背景。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之動機包括有以下五點:面臨少子化,卻珍惜擁有、善用客家庄社區文化資源、社區人士對客家語的認同、參與客語生活學校能獲客委會經費補助、教育部實施 客家語的推行。 二、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之理念包括有以下三點:體驗多元社會脈動熱愛客家語言文化、發揮母語天分營造客家語環境教育、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抱持傳承海陸腔客 家語精神。三、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之方法可歸納為下列二點:各種融入式的客家語教學培養兒童自學的能力 、直接教學法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教學。 四、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之困境:教學方面一個禮拜一堂課效果不佳;未落實師資普遍教學;文字與發音 文字與發音 文字與發音 文字與發音 書寫並未統一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學校行政課務調配有困 難;社區人士的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支持並未全面配合 ;社區環境影響學生的習;國家教育政策方 社區環境影響學生的習;國家教育政策方 社區環境影響學生的習;國家教育政策方 面,國小兒童畢業後 缺少使用客家語環境。五、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社區人士的看法可歸納為下列三點:供 一己之力,為社區謀福利; 一己之力,為社區謀福利; 老師用心的付出,社區人士頗有同感;小朋友參與各項活動,學習更具信心。 i 六、增進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效益包括有以下三點:潛移默化學 習增進兒童正向人生觀; 習增進兒童正向人生觀; 體認多元文化增進團體凝聚力;真正落實客語生活學校。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政府、該校,及未來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一、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政府單位提出的建議包括有:落實師資普遍教學、客家語各級認證持續辦理、文字與標音早日公布正確版。 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該校提出的建議包括有:融入式課程客家語教學有必要、善用客家語與家長溝通、多與社區建立聯盟教學。三、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對國小兒童畢業後進行海陸腔客家語學習之研究。關鍵字 :客語 生活學校、海陸腔家教本土言:客語 生活學校、海陸腔客家語教學、本土語言客家語 陳乃華 國立嘉義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班 101.6 4
19533457 101年 湖南平江客家話位移動詞「落」的多義性研究 本文研究湖南平江客家話位移動詞「lok5 落」的多義性,探討的主題包括「落」的多重用法、語義擴展、語法化與方言比較。在第一章的緒論裡,我們介紹了湖南平江客家話的源流與分布、湖南境內方言的使用情形以及湖南平江客家話的語音系統等。第二章的文獻回顧裡,我們簡介所採用的理論背景,如:原型範疇理論(Prototype theory) 、意象圖式(Image Schema)、視角(Perspective)、側重(Profile)、隱喻與轉喻 (Metaphor and Metonymy)以及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等概念,並且回顧「lok5 落」在漢語各方言裡的相關研究文獻。第三章為平江客家話「落」的多重用法,討論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各種用法與語義的關係。第四章為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語義擴展與語法化,探究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語義擴展途徑以及語法化的歷程。第五章為平江客家話「lok5 落」與其它漢語方言的比較,我們透過其它方言有關「lok5 落」的語料,進行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用法以及語法化走向的比較。第六章為結語,總結平江客家話「lok5 落」的各種用法、語義延伸情形、語法化的現象以及與其它漢語方言比較下所呈現的共性與殊性,最後提出本文研究的侷限與缺失,以及未來研究可繼續發展的方向。關鍵詞:湖南平江客家話、多重用法、語義擴展、語法化、方言比較 郭婉宜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研究所 101.6 5
19533458 101年 湖南平江縣、攸縣、新田縣客家話音韻研究 本文以音韻為主體,實際調查湖南平江縣黃??、攸縣?山(包含南岸村及漕?村),以及新田縣門?下鄉客家話,這三個方言點分別位在陳?中劃分的湖南客家話?西南三片,未實際調查的各一點。筆者運用?時與共時比較法,分析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的音韻現象。本文共分成七章,第一章為緒?,?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方言點與發音人簡介等;第二章為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語音系統,分別?明三個方言點的聲韻調及??變調,並附上黃??同音字表;第三章以《?韻》為?照點,比較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與中古音之間的演變;第四章為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的語音特點,並分析這三個方言點與其他湖南方言之間的關係,最後比較三個方言點的內部差?;第五章為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與陳?中所調查湖南客家話之音韻比較,?明湖南客家話之間的共性與特性;第?章為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與臺閩粵贛等地客家話的音韻比較,並?明三個方言點與其他地區客家話之間的差?;第七章為結?,歸納黃??、?山及門?下鄉客家話之間,以及與其它臺閩粵贛等地客家話之間,具有區別性的語音系統及特點,並在最後作檢討與建議。關鍵詞:湖南客家話、黃??、?山、門?下鄉、?史比較、方言比較、語音演變 戴伶伊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研究所 101.6 5
19533459 101年 臺灣客家話的閩南語借詞及其共同詞研究 臺灣的地理及語言環境,使其土地上的客家話相較於原鄉,或其他地區的客家話受閩南語的影響更為深遠。臺灣的閩客方言除了從原鄉帶過來的共同詞彙外,在臺灣兩者相互消長的過程中,相較在原鄉的距離,在臺灣的閩客方言因距離相近而出現更多原鄉所沒有的借詞。本文蒐集臺灣閩客的共同詞彙,實際調查臺灣客家話的原鄉蕉嶺、陸河、豐順、饒平及詔安,比較兩岸客家話的詞彙,並試圖從閩客共同詞彙中,區分古漢語、底層詞及借詞。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回顧與探討過去關於詞彙比較研究、語言接觸的文獻,並概略介紹本文調查的方言點及發音人。第二章及第三章為本文重點,將臺灣客家話中的閩南語借詞予以分類,並分析借用方式及對應細節。第二章首先說明本文對於借詞的定義及分類原則,並分析整理詞形借詞,包括詞形部份移借、詞形完全移借及閩客合璧詞。第三章則整理了音韻類的借詞,包括音韻部份移借及音韻完全移借兩部份,並統整詞形移借及音韻移借的對應規律。第四章是臺灣閩客共同保留的古漢語詞及底層詞的整理,古漢語的部份,另外蒐集吳語、湘語、贛語及粵語的說法,並列出古文獻以証該詞為古漢語;底層詞的部份,則有壯侗苗瑤畬及臺灣南島語的說法,以供對照參考。第五章為結論,歸納臺灣閩客與原鄉的互動所造成的影響差異,總結借詞對應規律,及古漢語、底層詞、借詞的詞條數量,最後提出針對詞彙比較的檢討與建議。關鍵詞:語言接觸、借詞、詞形移借、音韻移借、底層詞 羅玉芝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研究所 101.6 5
19533460 101年 客家俗諺中性語言之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客家俗諺中與人類有密切關係的「性語言」, 「性」在人類社會的歷史與現實中,無時不在,時而以言說的型態出現,時而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客家俗諺是研究客家語言、客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元素,藉由客家俗諺的研究,可以讓我們瞭解隱藏在其中的族群特色及客家先民的生活哲學。本文透過文獻調查法、田野調查法,從三個方向進行語料蒐集:1.客家諺語之專書、2.期刊以及學術論文、3田野調查和網路搜尋,共蒐集約400筆含性語言之客家俗諺作為研究基礎,並透過語料內容分析法和詮釋法,從詞性及使用的功能性二個層面來探討其語義內涵及所扮演之角色。研究發現含有性語言之客家俗諺,其價值並不亞於其他為人所熟知的俗諺。含有性語言之客家俗諺具有生活化的特色,兼具「趣味」、「知識」、「實用」等多重內涵,除了能反映早期客家人生活的型態外,它也是生活中的潤滑劑,是研究語言形成、發展、擴充的最佳題材,也是非常具體的民間文學。在語言的功能上,詞性的變化及衍生性、雙重性擴出更多的語意,是值得再深入探討的。文化重在保存,並追求完整性,性語言豐富的存在於客家俗諺中,是客家俗諺的一部分,保留了這些可以增加客家文化的完整性,因此,不管是金字塔上端的人所使用的語言,或是金字塔下端廣大常民百姓所使用的語言,皆值得研究與保存,因此性語言也應該得到同樣的重視與對待。關鍵字:客家、俗諺、性語言 林素珍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文化產業學系 碩士班 101.12 4
19533461 101年 海陸腔客語母音的聲學研究 本論文為以共振峰頻率資料來研究海陸腔客語母音音質之聲學研究。語言學的文獻中,以共振峰頻率資料來研究世界上各種語言的母音的音質已經有相當豐富的文獻,在過去五十年來,前人在客語的語音及音韻系統上已經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以聲學資料來對海陸客語做描述的文獻相當缺乏。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居住在新竹縣新埔鎮,六位以海陸腔客家話為母語的人士,其中有三名男性及三名女性。本研究使用了32 個測試字,包含了單元音、雙合元音及三合元音。語音資料是利用KAY CSL 4100 (KAY Electronics)來做分析。本研究測試字包含的音節結構有:CV, CVV, CVVC, CVC, 以及CVVV。測試字在實驗的過程中,被受試者單獨發音,或是放在句子中間。在實驗資料完成分析後,我們以Origin 6.0 軟體繪出海陸腔客語母音的聲學空間圖。根據供振峰研究資料,本研究得到以下有關海陸腔客語母音音質的表現。首先關於單元音,海陸腔客語共有六個單元音: [i], [e], [?], [a], [o], 以及 [u]。其次,海陸腔客語共有十一個雙元音: [ie], [ia], [io], [iu], [eu], [ai], [au], [oi], [ui], [ue], 以及 [ua]。我們比較單元音及雙元音的聲學空間圖 (vowel space)後,發現相同的母音在雙母音的環境下,由於受到鄰近母音發音位置的影響,在聲學空間上,比起在單母音的時候,變的更高低,或更前或後。第三,三母音[iai], [iau]和[uai]在聲譜圖上的表現,第一個母音[i]和[u]都比其後的兩個母音,長度來的相對的短一些,表現很像是滑音[j]和[w]。最後,本研究以共振峰聲學頻率的形式描述及記錄了當代海陸腔客語母音的音質,前人的研究中,以楊時逢(1952)最能說明本研究所提供的聲學資料。希望這些資料能對海陸腔客語母音的研究有所貢獻。關鍵詞 : 海陸腔客語;聲學空間圖;母音音質;聲學語音學;共振峰頻率 李晉瑋 國立政治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101.7 5
19533462 101年 幼兒園運用客語沉浸式教學之探討—以屏東縣內埔鄉一所全客語幼兒園為例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幼兒實施沉浸式教學的實施情形以及幼教師在客語沉浸式教學上所面臨的壓力與困境,並且了解家長對於客語沉浸式教學的態度為何?最後,對未來客語的相關教學提出建設性建議。研究者選取屏東縣內埔鄉實施全客語沉浸式教學幼兒園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針對現場實施客語沉浸式教師採訪談方式,探討客語沉浸式教師的教學現況,及其所面臨到的工作壓力、困境,針對受試家長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家長對客語沉浸式教學的態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客語沉浸式教學在幼兒園實施之成功推行研究發現客語沉浸式教學透過幼教師的活動設計後,利用主題課程融入客語教學並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皆能獲得幼兒的興趣與喜愛,配合主題的進行教師設計出一系列課程,上課歷程中教師與幼兒皆以客語作為溝通工具,以提高幼兒使用客語的頻率,促進幼兒對客家文化的理解,這對弱勢語言與文化而言是一大助力。二、實施客語沉浸式教學面臨到的困境幼兒使用客語的頻率低也是幼教師在教學上所面臨到的問題,幼教師必須適時提醒幼兒講客語,幼兒才會將國語轉換成客語。再者,幼教 ii 師表示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客語沉浸式教學的好壞,家庭環境是幼教師無法插手的部分,只能在學校教育上盡心盡力,對幼教師而言,客語教學目前只能在學校教育上具體實施,家庭方面就必須依賴家長的協助,透過家庭教育方能提高幼兒使用客語的頻率,學校與家庭互助合作將能把客語傳承至下一代。三、幼教師執行客語沉浸式教學之壓力實施客語沉浸式教學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客語沉浸式教學每隔一段日子由專家學者觀看上課方式而造成壓力,幼教師表示剛開始知道要拍攝上課方式與過程會造成壓力,等習慣後以平常心的方式上課。因幼教師教學年資較資深,對幼教師來說並無造成其餘的壓力,只是「換個語言」授課。四、客語沉浸式教學家長之態度差異情形幼兒客語說得很流利的家長其對客語沉浸式教學態度顯著高於幼兒完全不會說客語的家長,顯示家長自身客語程度越佳則態度越積極正面,由此發現家長客語程度越佳則客語教學的態度越正面。關鍵詞:客語沉浸式教學、幼教師壓力、家長態度 宋文琳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101.6 4
19533463 101年 母語與第二語間的音韻互動干擾—以桃竹苗閩客接觸為例 台灣的閩客接觸頻繁,本論文以田野調查方式,收集3 位雙語客家人與8 位雙語閩南人使用母語(客家話或閩南語)與第二語(閩南語或客家話)的實際語料,觀察語料中的閩客音變現象;並藉由發音人不同的雙語程度與使用環境,進一步分析語料中閩客音變的機制與影響閩客音變的因素。運用對比分析的概念,將客家話與閩南語各自的聲、韻、調做對照,預測兩類發音人在閩客相互空缺的語音特徵易發生音變,再把預測所得的結果,作為設計調查詞表的依據,經由實地走訪調查,呈現兩類雙語人在閩客接觸所引發的語音變化。從兩類雙語人在田野調查的語料中,我們發現雙語閩南人對於閩客雙語的掌握程度低於雙語客家人,同時他們的閩客音變的比例也大於雙語客家人。本文所調查的雙語客家人使用母語(客家話)時,由於家庭與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以第二語(閩南語)為主,個人優勢語加上苗栗後龍地區的社會環境優勢語皆為閩南語,出現第二語(閩南語)語音特徵被帶入母語(客家話)中,雙語客家人的母語不等同於優勢語言的情形,可能非「借用」(borrowing)的音變機制運作,較傾向Winford(2003)的「強加」(imposition)效應。雙語閩南人使用第二語(客家話)的語音變化,受到語言普遍的標記性所牽制,在客家話較有標的聲、韻、調,掌握程度較低,語音變化程度大;雙語客家人使用第二語(閩南語)的語音變化,受到社會因素強烈的牽制,因語言環境以閩南語較優勢,語言接觸強度又高於雙語閩南人,在閩南語有標的語音特徵,並不完全都掌握不佳,使得語音變化的數量較少。關鍵詞:語言接觸、閩客音變、雙語客家人、雙語閩南人、對比分析 鍾宛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100.2 5
19533464 101年 客家符號建構之研究—以桐花為例 自1988 ?的還我母語運動展開以?,持續?斷的客家運動,影響?台灣客家事務各層面的發展,包括?政院客家委員會的設置、客家電視台的開播、客家基本法的通過等。這段期間,客家族群在與台灣其他族群的互動過程中,建構?自我認同,而其他族群則形成對客家族群的意象。在此一?同族群對話的場域中,所賴以溝通的就是符號;而此一符號媒介是場域?動者共同建構,而?是由客家族群或非客家族群單獨建構的。在客委會積極推動的活動中,客家桐花祭?經十?,可以?是能??最高的活動,桐花因此成為客家族群的象徵符號之一。為?解桐花被建構為客家符號的過程,本研究先以符號學的角?分析桐花所代表的意義??之轉變,再進一步以接合??(構???)進?探討。本研究透過深?訪談針對各?域的?動者進?質化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桐花符號擁有原生、?必然以及族群性。(2)客家桐花祭是建構桐花符號最重要的場域。(3)各?域的?動者深化?桐花符號的強?。(4)桐花符號兼具文化性與經濟性。本研究對建構客家符號的建議為:(1)?深化桐花符號的文化性。(2) ii 依循本研究結?建構其他客家符號的可能性。關鍵字:客家符號、桐花、客家桐花祭、接合??(構???) 劉家良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0.6 4
19533465 101年 苗栗市四縣腔客家話中性問句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並與周彥妤(2011)和林信璋(2011)兩份調查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文獻的比較。問卷設計採用 Yue-Hashimoto(1993)的「中性問句(Neutral question)」為語料,分為12 類,共113 句中性問句,且以苗栗市為代表,訪問64 位發音人,依年齡分為四階層:青少年層(23 歲以下)、青壯年齡層(24 歲-40 歲)、中壯年層(41 歲-59 歲)與老年層(60 歲以上)。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對應句型分為五大類:一、VP 無,二、VP-ja-m-VP,三、V-ja-m-VP,四、V-m-V 與五、其他;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各年齡層主要對應句型為「VP 無」,其次為「V-m-V」,再來是「VP-ja-m-VP」與「V-ja-m-VP」,後兩種句型在青少年層與青壯年齡層的使用率很低,青少年層的使用率甚至不到 1%,以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為主要使用者。「VP-ja-m-VP」與「V-ja-m-VP」兩句型結構不同,「VP-ja-m-VP」符合客語原本中性問句語法的句型,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發音人使用「VP-ja-m-VP」比率較「V-ja-m-VP」高;「V-ja-m-VP」產生可能是受國語影響,使得部分使用「VP-ja-m-VP」的發音人也使用「V-ja-m-VP」,青少年層出現「V-ja-m-VP」的使用率比「VP-ja-m-VP」高,兩句型在青壯年齡層的表現則無差異。「V-m-V」句型以青少年層為主要使用對象,在國語的影響下,年輕一輩客家發音人中性問句句型限制逐漸放寬,不再侷限使用於包含特定助動詞「是不是」、「會不會」的句子,一般動詞、介係詞、形容詞等都有可能形成「V-m-V」句型。第五章比較苗栗客家話與新竹閩南語中性問句,以林信璋(2011)的研究為代表,發現兩方言都以「VP 無」為主要對應中性問句的句型,整體而言,苗栗客家話的使用率比新竹閩南語高;在句型分類上,客家話特有的「V-ja-m-VP」與「V-m-VP」並不符合閩南語中性問句的句法,因此閩南語中性問句並無這兩種使用方式。閩南語的句末否定詞合流現象隨著年齡遞減逐漸明顯,而客家話各年齡層幾乎皆以「無」為唯一的句末否定詞,以鍾榮富(2000)的例句與本研究蒐集的語料,發現客家話有兩種或以上的句末否定詞,再以周彥妤(2011)中的語料為依據,比較閩客兩方言先行情態詞與句末否定詞的對應情況,藉以驗證客家話可能曾有句末否定詞合流的現象。關鍵字:中性問句、正反問句、反覆問句、選擇問句 劉竹娟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101.7 4
19533466 101年 語言使用與客家認同關係之研究—以三義鯉魚潭村為例 本研究以三義鄉鯉魚潭村為研究場域,當地雖以客家族群為主,但族群屬性因地?位置之特殊性,顯得較三義鄉其他地區?為多元,且在客家族群與他族群接觸後,客語使用漸趨減少,使用雙語現象之情況增多,相較三義其他地區?為明顯。故本研究目的,乃以探討三義鯉魚潭村因語言接觸產生的雙語現象,對當地客家人的語言使用(包含客語能?、語言選擇和語言態?)產生何種程?之影響?以及對當地客家人在客家認同感(包含自我族群身分認同、族群態?、族群知覺及族群投入)產生之影響情形為何?並進一步分析語言使用與客家族群認同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設計採質化與?化並重之方式,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深?訪談之研究方法,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研究發現,三義鯉魚潭村的客家人,在語言使用方面,大都擁有雙語能?,?輕一輩的客家人甚至?諳熟客語而傾向於使用國語、閩南語,產生語言遷就現象,向國語、閩南語靠攏;而在客家認同方面,鯉魚潭村的客家人普遍認同客家族群身分,但?紀越輕,族群認同感亦越低,反之則愈高;?一輩的客家人甚至憂心隨著環境的變遷、時間的推移,後代子孫將忘?母語,進而喪失客家認同。至於語言使用與客家認同之關係,經調查結果分析可知,確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客語使用情形愈高,則客家族群認同感也愈高,反之則客家族群認同感愈低。但深?訪談之結果卻顯示,受訪者認為即??會講客語,但基於血緣的關係,截至目前為止,他們的下一代,仍具有客家認同,此現象似乎顯示客語使用與客家族群認同沒有直接關?性,但受訪者也提到世代交替的觀點,?明從長遠的角??看,即以?時性的觀點判斷,三義鯉魚潭村的客家人,將面?因客語使用減少,導致客家認同漸趨?失的危機。關鍵詞:語言接觸、語言使用、客家認同、客家族群、三義鯉魚潭 吳美枝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5 5
19533467 101年 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 空間傳統為本文的研究觀點,利用空間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針對桃園閩、客交界地帶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進行探討。據統計,研究區的世居宗族主要來自惠州府陸豐縣、嘉應州鎮平縣與長樂縣以及潮州府饒平縣,具有明顯的原鄉血緣性和地緣性色彩。清代漢籍移民遷徙來臺並定居臺灣的過程中,宗族聚集而居且共同開墾,血緣性色彩濃厚;同音系社群大多有集中分布的特色,亦呈現明顯的地緣性特色。整體而言,研究區的族群結構以四縣客、海陸客以及海陸閩為主體。個別了解六鄉鎮的族群結構,中壢、平鎮、楊梅實為客家人優勢區,觀音、新屋、八德屬於閩、客混居區。此細緻的族群調查,已打破社會大眾與學界對於桃園地區南、北族群分布的粗略概念。根據研究區和世居宗族大陸原鄉兩地的田野訪查,確認半福佬客、南靖客和祖籍來自福建省永定縣古竹、高頭、湖坑三鄉鎮的永定客為閩、客雙語社群,渡臺之時即具備雙語能力。依據閩、客方言下各音系社群的分布情形,本研究認為夾在桃園北閩(漳州閩)、南客(四縣客和海陸客)強勢音系社群中間的「海陸客、海陸閩混居區」、「次音系社群混居區」和「詔安客優勢區」,可視為桃園地區閩、客族群互動的緩衝地帶,呈現一個帶狀分布的態勢。桃園閩、客交界地帶六鄉鎮市的族群結構和族群空間分布態勢,從現今語言分布大致可確認,但已無法細緻反映真實的情形。本研究藉由世居宗族開基祖的祖籍資料,還原清末甚至是更早以前研究區處於傳統農業時期的族群結構和分布特色;進一步探討清代研究區土地拓墾的過程,反映族群間合作與競爭的互動關係;而地方公廟、神祇祭拜的祭祀圈結構,則鮮明呈現閩、客族群意識。關鍵詞:族群、客家、閩南、桃園、空間分布、閩客交界地帶 林雅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碩士班 101.6 6
19533468 101年 客家文化的推廣與傳承:以高雄市四大庄頭客家社會團體為例 本文以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台中地區旅高客屬同鄉會、高雄縣客屬同鄉會及屏東客屬同鄉會,統稱四大庄頭之客家社會團體為研究對象。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Document Research)與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探討高雄四大庄頭客家社團組織,在客家文化傳承工作之成效與所遇的困境。研究發現:1.客屬同鄉會是推展客家文化意識的重要民間力量。2.客家語言是重要的客家文化。3.客家同鄉會存在著年輕化不足的現象。4.客屬同鄉會力求客家文化的創新。5.客家文化具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條件。客家文化的傳承上擬訂下列建議:1.同鄉會應推動客家文化的在地化與生活化。2.同鄉會應具有客家文化的研究功能。3.營造客語環境提升客語得實用性。 4.同鄉會的職能再造。5.同鄉會應著重於客家文化創意?業的發展。現今族群融合,真正的客家人實在很難區分,包括血統、語言、生活習慣,很難客觀的界定所謂的客家人。爰此,本文認為只要是認同客家文化的人,都是廣義的客家人。所以,「不分族群」認同客家文化對客家文化有興趣、有情感、有使命感、有實力,不論任何族群甚至是外國人,都應該共同來關心與推動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關鍵詞:客家文化、客家族群、客家意識、同鄉會 林年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 100.6 4
19533469 101年 《寒夜三部曲》中客家女性與男性角色之研究 本文以客家文學巨著《寒夜三部曲》中的經典角色為經緯,以此分析傳統客家男/女的地位,試圖為客家兩性描摹出較為完整的意象,更輔以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觀點,以角色間的對話及獨白來切入,嘗試使用不同的視角,來檢視客家兩性是否符合外界的定位。除此之外,原作者的觀點更驗證本文的探析。研究發現,由於《寒夜》書中的角色多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的縮影,其人物確實有部分符合一般人對傳統客家的粗略印象──女性賢勞持家、剛毅內斂;男性充滿理想、不安現狀。客家女性在家務操持之外,更需要輔以勞力付出,雙倍的努力使得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甚為重要,卻不見得能參與重要事務的決策;客家男性則多半倚賴女性對家庭的付出,在無後顧之憂下,得以放心追求自我的志向。然而,客家男性屢被塑造的大男人主義形象卻未必屬實,在仰賴女性之餘,其實也隱含著對女性的尊重及疼惜之意,而非單純將家庭拋給伴侶照顧罷了;客家女性也不如普遍想像的被侷限於家庭之中,在女性意識抬頭的現代,受到新式教育的客家女性,已在四頭四尾的傳統概念以外呈現嶄新的風貌。可見世代交替下的客家男女正逐漸擺脫傳統文化的負擔,許多舊式的刻板印象值得再次的被檢視及重新定義。關鍵字:客家女性、客家男性、寒夜三部曲、女性主義、男性運動 劉書瑀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12 4
19533470 101年 水利開發與地區發展互動之研究:以頭前溪北岸九芎林為例(1775-1945) 本論文以區域性土地開墾與水利的興築,帶動地區農業、商業的經濟發展,使該區域人文地理與經濟環境變遷為研究主軸核心。強調「水資源」的利用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度。在水利發展的過程中,宗族組織、社群活動、祭祀信仰,形成一系列的水利灌溉共同體。水利社群與信仰引發墾民互動的核心價值觀,帶動聚落農村區域性的農業經濟發展。在人類歷史的軌跡中可追尋發現,人與自然環境界中,沒有任何一方能單獨產生全面性的結果,兩者之間,亦無可避免地持續性相互形塑與影響。由於「水資源」在缺水區域形成一種「經濟財」,對農業社會的人們而言,區域性開發與自然界相抗衡,在既有的條件下興築水利之榮,才能得水資源之利。在相互抗衡過程中,人與水資源產生互動之後,原有草萊之地,由於「水田化」的環境條件下有了革命性劇變,由蠻荒之地成沃肥千里的稻田穀倉,不但改變了自然地貌與環境景觀,也分佈了經濟、社會之環境發展產生影響。因此,在探討研究自然與人類,因果回饋與循環的開發雙向關係時,區域性水利開發是個很好的相關典範。本研究者世居頭前溪沖積平原北側-「九芎林地區」,故以頭前溪北岸平原的拓墾、水利設施為主要研究探討對象,九芎林開墾之後,因頭前溪水源豐沛,水圳設施隨之興起。自清領1785(乾隆50 年)以降,姜勝智與劉承豪所築九芎林地區第一條水圳「下山圳」,至日治1921(大正10 年)下三崁店圳的重修後段圳路,以及石壁潭新圳於1941 (昭和16 年)開濬築成。在一百多年間,水圳網絡交錯於九芎林的阡陌之間,造就了經濟價值頗大的農經產業,帶動九芎林地區經濟繁榮蓬勃發展。以台灣經濟開發史研究的觀察出發點,「水圳」本身與「經濟」發展是一個地區開發繁榮的因子。在概況略述其開埤設圳背景後,即轉向農業經濟與墾殖經過,再以社會環境變遷的意象研究為其軸心。本論文先架構出二百多年前頭前溪北側平原九芎林地區的原始地貌景觀,其次探討移墾漢人與自然環境互動模式,此一模式在反映出,當時漢人對自然地理環境觀的改變。而水圳開發所衍生「水利社群」、「祭祀信仰」、「人文活動」之關聯性,與自然環境變遷、農業經濟的興起等,有助於說明人類墾殖與自然環境的因果關係。本研究期望以新的取向來整合研究結果,首先是延長研究時間尺度,以清代、日治時代跨越農業經濟時代、社會變遷發展的意義,再以研究範圍加廣,將自然因素納入分 ii 析,同時以人類與自然環境間的雙向影響,作為本論文的主題。以上論點有別於以往研究者之觀點。關鍵字:水利、九芎林、頭前溪、區域經濟、姜勝智、水田化、社會變遷。 楊秋賢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班 100.12 5
19533471 101年 客籍人士與高雄市政治發展關係—以高雄市議會為中心(1946-2010) 日治時期,高雄市因築港工程,帶動整個城市的工商業發展,吸引來自鄰近地區包括澎湖、台南等地的民眾前往,客家族群也不例外。隨著西部縱貫線的開通,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客家族群紛紛展開島內移民到高雄市。同鄉移民由於居住在同一聚落,成立地域性的組織「同鄉會」,除了凝聚鄉情,也形成區域性的結社,久而久之,甚至醞釀成地方性勢力,在選舉時發揮重要的功能。台灣光復之後,國民政府推動地方自治,澎湖派、台南派透過同鄉會的運作,與高雄市「在地」派互相抗衡,爭取議會席次及市長寶座,先後叱吒高雄市政壇。本文透過文獻分析、參與觀察、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探討客家族群移民高雄市之後,在澎湖、台南外來強勢派系環境中,如何透過客屬同鄉會的支持,在澎湖派及台南派影響相繼走下坡之後,爭取市議會議員席次,創下四位客籍候選人四席全上的「全壘打」的紀錄,並在「在地」陳家的力挺下,產生第一位客籍高雄市議長。本文進一步分析來自北、中、南的客家族群中,北客投入議員選戰的比例最高的原因,以及客家族與台南派、澎湖派在政壇表現的差異性。同時探討高雄市從台灣光復(1946)至高雄市縣市合併前(2010)期間,高雄市換黨執政前後,執政者及客籍、非客籍市議員對客家事務的態度,並探究客籍市議員面對新世代的挑戰下,所採取的策略與轉型。關鍵詞:客家族群、高雄市議會、地方派系 黃秀枝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 101.6 5
19533472 101年 巧聖仙師廟與清代東勢地方社會(1761-1895) 寺廟是臺灣社會發展與庶民生活所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東勢巧聖仙師廟內保存許多清代以來的文物,具體反映當地的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方面的變遷興衰。本文試圖透過巧聖仙師廟的歷史沿革與人文史蹟,觀察清代東勢地方社會。魯班的信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當時曾建有專祠祭祀;到了明清兩代,魯班仙師已經成為民間熟知的行業神。清廷在乾隆26 年於石岡設立土牛界碑,禁止百姓擅入番界,但是軍工匠人憑藉合法身份進入東勢山場後,卻在匠寮一帶招入漢人從事私墾。這些舉動引發護衛熟番的不滿,更招來泰雅族的報復,激烈的「番害」讓軍工匠決定迎奉魯班仙師,庇佑地方安寧。經過研究者考證,在乾隆40 年左右已經出現巧聖仙師信仰。林爽文事件以後推行屯制,東勢地區地權釐清後,漢人取得土地的合法權利,墾務發展迅速,地方家族崛起,成為社會領導階層。從道光13 年地方仕紳發起重建匠館一事,看出東勢的經濟實力已經具有一定之水準,巧聖仙師廟的信仰範圍也慢慢擴及東勢其他聚落,乃至於石岡、新社等地,成為地方百姓求神庇佑的心靈寄託。道光中葉以後,仙師廟逐漸具有「地方告示」中心的功能;同治年間秋公會在廟中設立祿位,仙師廟的功能更為廣泛,已完全脫離匠館性質,轉為東勢角地方的公廟;光緒13 年東勢角撫墾局設立之後,「公館」就此成為仙師廟的另一個名稱。巧聖仙師廟的發展,適足以反映出東勢地區社會的轉型,以及地方仕紳的崛起。關鍵字:魯班、行業神、巧聖仙師廟、東勢、軍工匠 姜明雄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碩士班 100.8 4
19533473 101年 北埔在地客家認同的浮現與轉化 本文為一個關於人群認同的研究,研究目的為考察全球化下流動情境對身分認同變遷的影響。在對1980年代後期客家族群運動興起後,在北埔等客家地區所發生的「客家化」過程進行族群現象和社區組織的分析後,本文發現「地方化」與「族群化」是促成這個現象發生的關鍵動力,這兩種動力彼此結合又分離的結果促成「在地客家認同」的浮現與轉化。分析「在地客家認同」形成的過程及條件就是本研究問題意識的導引。然而,當北埔的社群認同越來越朝向客家化發展時,全球化過程讓地方人口組成加入來自東南亞、中國及其他各國的移民,使地方社會進入多元族群的社會情境,於是地方也開始出現多元文化論述,本文進一步要考察的便是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情境如何影響地方社群認同的內涵,由此推動「在地客家認同」的轉化。全球化流動情境包含從台灣社會1950、60年代工業化、都市化以降本國人的人口移動,一直到80年代全球化下女性婚姻移民與外籍移工的跨國流動。這種全球化過程伴隨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制度化變遷,另一方面為文化認同的變動。1980年代後期,台灣社會出現強烈的身分認同追求現象,本文注意到的是「族群認同」與「地方認同」,但進入地方社會層次時,還發現親屬關係認同在面對「新移民」時成為被凸顯的身分認同。本文主張,認同不能憑空產生,必須有存在的空間,也就是認同空間,其中社區組織是推動認同重構的關鍵。本文發現社區組織創造認同的方式是透過地方實作與集體歷史記憶的重塑,這二者也成為掌握社群認同變遷的分析架構。若從更宏觀的視野觀察地方社會的變動發現,社區組織只是使身分認同浮現的基礎,文化、經濟、政治各領域彼此交織的力量才讓身分認同建構進入制度化模式,使認同於制度化空間中得到存續。本研究選擇以客家地區為探討的切入點,田野調查地點為新竹縣北埔鄉,研究時段為1990年代之後至今。研究發現,北埔的客家認同一開始並非行動者有意圖的建構,而是在地方運動推動過程中浮現出的「北埔在地客家認同」。早期身分認同的產生是依賴社區組織的地方實作與集體記憶的建構,「打鬥敘」、「打中午」、「迎古董」與「下街空間營造」等活動都有很強的社會動員能力,不僅發揮社群凝聚的效果也建構了新的集體記憶,文史調查則重構了集體記憶與歷史敘事,於是北埔的「客家認同」產生了地方性。1999年九二一地震之後,地方文化觀光帶動地方經濟領域的發展,於是身分認同依附於經濟領域的發展下得到了發展空間,例如北埔擂茶、北埔柿餅、客家菜等文化商品都參與了「客 II 家化」的過程;政治領域也成為身份認同的空間,從語言在地方上公共場合的使用狀況可知,政治人物更是有意的使用客語作為溝通語言;文化領域的發展則是累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到1987年解嚴後才走出文化菁英的領域,並成為其他領域發展的基礎。上述發展的結果導致了地方社會的「客家化」過程,同時也開啟了「在地客家認同」存續的認同空間。事實上,全球化過程讓地方社會面對的族群現象更為複雜,通過(外籍)女性婚姻移民的現象,本研究發現面對「新移民」時,社區組織生產出三種身分認同策略。首先,為了使外來族群成為家庭整體的一分子,選擇以「媳婦」的親屬關係作為他們身分認同的方式。其次,為了使外來族群成為客家社區的一份子,面對客家裔的外籍女性婚姻新移民,則引用「中原客家」的身分認同。此外,在集體互動之外的個人交往中,大隘社老師與新移民之間個人生命經驗的相似性(人妻、人媳與鄉村子女)能引發同理心,於是產生接納性的認同,這促成對問題癥結進一步的反省。社區組織意識到要改變新移民的社會處境,必須從改造自身社會做起,於是透過舉辦社區節慶的方式希望讓新移民的家人與鄉民能承認跨國文化的特殊性並給予新移民認同與尊重,最重要的內涵為宣揚一種多元文化的觀念,企圖扭轉鄉民對新移民不平等的對待方式與觀念,換言之,社區組織是從三個層次進行新移民身分認同的建構:個人,家庭,族群社區。結論部分,客家人與新移民的接觸讓在地客家認同的內涵獲得豐富的意涵,除了讓多元文化中族群關係不平等的內涵被意識到之外,地方文化與客家文化也有多樣化的表現,不只是傳統文化的挖掘,也能隨著社會情境的改變有新的文化產生。本文主張,社區組織對地方公共議題持續的關心就是在地客家認同具體的體現。 許惠捷 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100.7 4
19533474 101年 從文化景觀脈絡因子剖析聚落紋理保存價值與管理:以大茅埔客家聚落為例 本研究主要以大茅埔客家聚落為例,從“文化景觀”的場所意義,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大茅埔客家聚落文化資產與聚落本身的保存價值,對整體聚落“時間”與“空間”及“感官”的保存價值關係進行分析。並就大茅埔客家聚落紋理分布區域內之“聚落文化景觀”保存規劃與管理策略進行粗探,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壹、 由“文化景觀”角度,重新審視文化資產觀念,以文化景觀脈絡概念分析聚落地景,藉以提出具有“聚落紋理”保存價值元素。貳、 以聚落紋理重要元素,進行“文化景觀”法制面類別的分解與歸納,幫助地方建立聚落地景的價值觀念,對文化景觀的法規分類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提出“聚落文化景觀”保存的規劃與管理策略的原則性建議,期能構建一個“區域型客家聚落”保存與發展的思考方向,提供政府與社區對於“聚落文化景觀”保存及“聚落” 活化與再生工作的?考。肆、 冀望透過本研究,使外界瞭解“客家聚落”的典型態樣,並重視客家文化的保存工作。為達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實證地區調查分析法”、“歸納法”及“圖解法”,做為研究分析的基礎,進行從文化景觀脈絡因子剖析聚落紋理保存價值與管理:以大茅埔客家聚落為例的研究,並獲得以下的結論: II 壹、 經由文化景觀脈絡中的“時間”、“空間”、“感官”等因子分析,獲得大茅埔客家聚落紋理保存價值元素。貳、 大茅埔客家聚落紋理保存價值元素共計五十七項,並歸納出九類文化景觀內涵。?、 以“區域型聚落文化景觀”的概念,建立社區自發性的管理與維護機制,建構一套以“人”為本,為聚落量身打造的地區發展計畫。肆、 藉由對大茅埔客家聚落紋理分析,勾勒早期客家先民建村闢墾、與信仰的表現以及客家精神刻痕。關鍵詞:文化景觀、聚落、客家民系、神秘文化、大茅埔 黃貴財 中州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 100.6 4
19533475 101年 電視媒體與公共領域的互動:以客家電視台《村民大會》為例 本研究探討電視公共領域,特別從電視科技形式與公共領域之互動角度去分析電視論壇節目如何建構及展演公共領域。研究對象為客家電視台的《村民大會》節目,試圖瞭解《村民大會》的製播者在電視製播的框架下,如何想像與建構電視媒體的公共領域,並在此實踐過程中如何揉合他們的電視感知結構與公共領域概念,本研究主要援引公共領域相關理論作為探究該節目的參照點。研究過程採用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與文本分析法,首先,針對《村民大會》的製播者們進行訪談,再以參與觀察的方式瞭解製播者們實際製播的過程,最後以文本分析去觀察節目文本中公共領域的展演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製播者們在想像與落實公共領域的過程裡,希望經由節目的參與者、公共議題與理性討論以發展出一種帶有庶民關懷的公共領域,同時,為了配合族群媒體的使命,因而於節目中必須兼顧文化傳承與公共理念。製播者們經由實踐過程讓電視公共領域作為監督政府與解決問題的平台,企圖使媒體於其中扮演一種主動的角色。二、製播者們認為在主流媒體的環伺下,《村民大會》能吸引大眾閱聽人的目光有限,然而製播者嘗試於節目中凸顯新聞的理念,結合對時事的關心以及地方人民的問題,以此回應節目對在地關懷的製播理念。三、在電視媒體與公共領域的相互展演過程中,製播者認為電視媒體的參與讓公共領域藉由電視媒體的介入而強化媒體近用權,也使在地人民獲得更多展演空間;但另一方面,電視節目的操作過程也讓製播者們體認到公共論壇在電視節目中的展演困境,同時公共領域理念的落實和理想之間也出現一些距離,因此,製播者們必須在兼具助力與阻力的電視空間中持續拓展公共領域。四、面對電視科技形式時,製播者會將電視的製播框架置入公共領域中,並在臺前道具與角色的安排上,依電視閱聽眾與現場參與者的行為而進行設計。然 III 而,電視科技介入公共領域之際也遭遇諸多技術層面的瓶頸,因此製播者們亦須在電視科技形式的架構下不斷調整公共理念,以盡力展演出能反映公共領域價值及電視節目條件之媒體論壇。五、如以公共領域的相關理論來檢視《村民大會》的展演,發現在理性、平等、多元及參與等面向上,和學理上的理想有著落差,另外,在公共利益的面向上,也夾帶著族群媒體的使命感。這些皆反映出現實公共領域異於學理規範,可促使思考對多元公共領域的開發及嚐試。因此,在電視製播的現實考量下,公共領域的演出雖有其限制,然而,電視公共論壇引導出一種草根與菁英對談的實踐空間,也為傳統的公共領域開拓一條新的道路。關鍵字:公共領域、客家電視台、村民大會、製播流程、公共參與 朱國志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12 4
19533476 101年 客家新聞獎中記者的實踐感 本研究試圖了解「客家新聞獎」對客家記者在客家新聞製作上的影響,並在理論上引用Bourdieu提出的「習性」(habitus)、資本(capital)和「場域」(field)等概念,以協助檢視「客家新聞獎」場域中客家記者如何在個人認知和自身所處的環境中進行客家新聞的製作。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6年(第一屆)至2010年(第五屆)「客家新聞獎」得獎記者為訪談對象,共訪談11位記者,企圖了解「客家新聞獎」中報導客家新聞的記者如何實踐心中所代表的客家新聞。本研究的觀點立基於Bourdieu對於實踐感的闡述,認為實踐感就是個體或是群體內在擁有的習性,他們具體使用自身擁有的各種資本,在特定的場域中,行使特定的行為。本研究發現:一、客家記者對客家新聞的想像是一種實踐邏輯的展現,實踐者的行動是一種與當下環境脈絡交互作用所產出的有限行動,因此,客家記者往往是從自身經驗和所屬機構能夠給予的資源中進行客家新聞的產製。二、實踐者必須參照實踐場域所特有的習慣風俗才能作出實踐,當行動者遭遇到的問題是他所熟悉的,行動者就自然而然地生產出屬於這個場域中特有的實踐;因此,記者若本身為客籍記者,便能夠從自身對客家的認定來製作客家新聞,而當行動者所遭遇到的問題是自己不熟悉的,行動者才會有意識的求助於各種既定的風俗習慣,所以非客籍的記者在製作客家新聞時會經由多重的觀察來認定符合這個場域的象徵代表。三、客家新聞獎中的新聞產製者無論是客籍或非客籍的記者,都在獎項遊戲的場域中行使各種策略,行動者的實踐可說是因事制宜的一種展現行為。關鍵詞:客家新聞獎、實踐感、新聞製作、習性、新聞場域 嚴珮瑜 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100.7 5
總共 537 筆,顯示第 1 到第 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