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9年
title 客家電影《一八九五》在不同族群青少年閱聽人下的解讀研究
summary 《一八九五》敘述18世紀臺灣客家先民自主組織家丁,抵抗日本接收的?史。大?史洪?下,小人物的無?、刻苦辛酸和悲情是客家電影一貫的敘事內容和情感基調,加以客語發音、客家文學改編劇本,成為足具代表性的客家電影。上映期間政治人物強?站臺、客委會出資背景以及「客家三傑」的議題設定,影片以型塑客家英雄及他者族群的襯托,進?造?運動,以達反「客」為尊的目的。並藉影像再現強化客家抗日?史事件,再創光榮的客家集體記憶,?抬客家形象,對閱聽大眾進?宣傳與?服。《一八九五》作為客家形象營造、宣傳、?銷的工具性用途可?一斑,青少?閱聽人對由上而下的新世代政宣電影,也呈現多義的互文解?,並因所屬族群的?同而有差?。 本研究挑選16位?同族群的受訪者,分客家族群組8人及非客家族群組8人的?組詮釋社群進?訪談,?解當下閱聽人的接收解??況。研究發現,客家組面對客家忠勇節義意旨、客語的公?域呈現等,持嚴苛的負面思考,非客家組觀感反而較正面。另外影片各族群角色位階的解釋、與傳統習俗的集體經驗互?;而幼時的母愛經驗、客家刻板印象等相同,且均?重視國族、政治及族群議題。詮釋內容顯示,能勾動閱聽人情感,發揮傳播效果的必是貼近閱聽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片段,過於遙遠的?史時空與壯?悲情,在訊息多義混雜的當下,會因較難?解,無法融入閱聽人生命經驗而被忽?。茲以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做日後族群溝通政策時的?考。 關鍵詞:詮釋社群、客家電影、青少?閱聽人、英雄?程、族群
author 黃如鎂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交通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ion_date 99.2
scholarship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