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9年
title 苗栗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以苗栗銅鑼天后宮為例
summary 本論文以苗栗縣銅鑼天后宮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探討與田野調查,發現這個客家社區的媽祖信仰的特性在於其媽祖信仰係與天神良福信仰整合為一雙元體系,共同成為社區的信仰中心。銅鑼鄉多山地,平原較少,自古以務農為主,農業是當地客家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銅鑼村、福興村、朝陽村,是平原最多的地區,銅鑼天后宮建廟的地點在福興村,是人口聚集的地方。銅鑼天后宮所在地福興街在嘉慶年間就已經從庄發展成街肆,直到光緒十二年銅鑼灣的拓墾組織仍然存在,表示還未完全進入定居化、土著化的社會,銅鑼天后宮極可能在清代就已經奠定崇祀的地位。銅鑼鄉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地區,從移民到銅鑼地區的祖籍地來看,以廣東嘉應州鎮平居多,廣東籍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鄉以四縣腔客家話為主要通行的語言。本文的研究方法包含文獻探討、田野調查與比較研究。文獻方面以地方志、祖譜、碑文、人口統計、地方寺廟研究為主;田野調查方面,長期在銅鑼地區記錄居民的民間信仰,參與銅鑼天后宮整年的祭典活動,訪談的報導人對象是來自各行各業居住在銅鑼鄉或通霄鎮白沙屯的村民,生活在媽祖信仰構成的社會區域的一份子;在比較方面,以苗栗地區閩南社會與客家社會的媽祖信仰的綜合比較,強化論述的有效性,文化人類學的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method)有助於比對苗栗地區兩大區域媽祖文化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較的觀點是人類學研究重要的方式可深化研究人類共通的特質,使研究的結果更具說服力。銅鑼天后宮藉由舉辦的祭祀儀典活動,動員地方,凝聚地方的向心力,歷經百餘年不衰,是銅鑼地區的核心信仰。然而不同區域的媽祖信仰文化有諸多的變異性,比較苗栗地區閩南社會與客家社會,吾人發現銅鑼與白沙屯的媽祖信仰在結構上的導向是不同的。銅鑼的客家人除了信仰媽祖外,還有以玉皇大帝為崇拜對象的天神良福儀式,這一雙元體系使銅鑼天后宮超越了一般單一祭祀媽祖的信仰儀式,成為客家媽祖信仰的特色。 關鍵字: 客家,銅鑼,媽祖信仰,天神良福
author 賴惠敏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交通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ion_date 97.6
scholarship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