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9年
title 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
summary 近年來,台灣由於少子化的趨勢,影響學校的經營發展,也導致許多偏遠地區中小學面臨裁併危機,除了教育選擇權被剝奪,更造成偏遠地區學生的多重弱勢;但偏遠地區學校自然生態資源實比都市豐富,有利於發展成為特色學校。基此,本研究以北部地區特色學校為研究個案,選擇具代表性之客家特色學校2 所和非客家特色學校3 所進行深度訪談,探究偏遠地區中小學推動與轉型成為特色學校之作法與成效,以及採取跨部門合作的實務應用,希冀提供偏遠地區中小學再生發展的方向,並且喚醒教育當局的重視。研究發現,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模式可分為四大面向,(1)環境面:重視特色學校的外部環境因素,包含面臨少子化趨勢與法規政策的影響;內部經濟因素,是為達到互補資源;其他非經濟因素,則有鑑於過去成功的漁光經驗以及NPO 和媒體的積極倡議。(2)過程面:特色學校的理念目標,為維持基本的家庭功能和轉型為社區學習與文化中心;經營策略是善用在地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課程;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與團隊經營模式,亦是邁向成功不可或缺之關鍵;遭遇的困境包含成員之間理念不同,人力、經費等資源的稀少。(3)組織面:以政府和學校為主軸所推動之特色學校方案主要有台北縣教育局特色學校方案,以及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以NPO 推動特色學校之跨部門合作,即伊甸結合遠見雜誌籌募偏遠小學基金,挹注資源協助偏鄉小校活化再生。(4)結果面:各校發展獨樹一格的特色課程,除創造教育價值外,亦能提升行政效能與教學品質,使學校和社區緊密結合。至於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經營策略比較,客家特色學校如笨港國小,客家漁村文化成為學校規劃課程的方向,希冀能保存與發揚在地文化,以及致力發展社區課程、天文課程與客家文化課程,同時積極尋求合作夥伴,結合在地社區資源投入笨港社區的經營建設。非客家特色學校如濂洞國小,透過策略聯盟與鄰近學校聯合推動國際遊學,除致力發展學校本位的特色課程外,更希望吸引國外學生遊學或觀光,創造無可取代的小校存在價值。具體而言,推動特色學校與跨部門合作成效包括:整體資源增加、學生人數回流、學校轉型社區學習與文化中心,以及創造學校附加價值與存在價值。 關鍵字:跨部門合作、社會企業、特色學校、紮根理論
author 李依?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中央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8.1
scholarshi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