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year 98年
title 臺灣客家史觀:以義民與1895乙未抗日戰爭為例
summary 本文的全篇要旨在於以「臺灣客家」觀點詮釋臺灣史,最後並據此提出「臺灣客家史觀」以檢視1895 年發生在臺灣的乙未抗日戰爭。本文的研究途徑結合歷史學與社會學的向度;研究架構上則以臺灣作為核心地區,觀察這塊土地上的長時期的社會結構;與此同時也「以結構主義為方法」,以說明「臺灣客家族群」作為具有結構性變遷的社會事實,並據此合理的提出臺灣客家史觀的論點。 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緊緊扣住臺灣史上的兩條重要脈絡,一是義民,一是平埔族的漢化;前者首創於臺灣客家庄,而後遍及全臺各地並成為清領臺灣時期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本文也特別提出義民先於民變而存在的事實。後者則是構成當前臺灣人的主要結構之一,本文以「賜姓」、「族譜」、「烝嘗」三部曲來說明平埔族的漢化,這種不可逆轉的同化過程確是歷史的悲劇與無奈,卻也為臺灣漢人注入新血與生命力,惟本文雖以臺灣客家譜牒為例,但事實上也是當前大多數臺灣漢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從這兩條軸線的長時段觀察,正是本文據以提出「臺灣客家史觀」的基石。 本文最後以「臺灣客家史觀」重新檢視1895 年乙未戰爭的始末。學者們過去多以各種「民族主義」情緒解讀這場戰爭,因之完全無法合理解釋為何戰場上爭相出現義民軍以及仕紳們冒死抗日的現象。本文則認為,偏離土地即偏離史實;惟有以本土的、長時段的觀察,方足以理解臺灣史上的各種事件與現象,職是,本文最後也暗示以多元觀點解讀臺灣史的可能,亦即,各族群、社群甚至各家族,也能利用本文的論述架構各自解讀各種史事史蹟,以摒棄任何標準化或霸權式的一元觀點。 關鍵詞:臺灣客家史觀、臺灣民主國、乙未戰爭、客家、義民、平埔族、結構主義
author 薛雲峰
graduation_school 國立臺灣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國家發展研究所
graduation_date 98.7
scholarship 15